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壹度 Pro
12 月 28 日,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首次公開小米汽車首款産品小米 SU7,并計劃于 2024 年上半年實現量産上市。至此,預熱多日的小米汽車終于正式亮相于人前。
小米汽車官微
德國《經濟周刊》網站 1 月 7 日刊發題爲《爲什麽小米首款電動汽車标志着時代轉折》的報道評價稱,元旦前夕,智能手機廠商小米發布了一款電動汽車——這讓西方汽車行業爲之震驚,小米開始造車或标志時代轉折。
曾任大衆汽車集團 ( 中國 ) 總裁的倪凱銘評價說:" 沃爾夫斯堡、斯圖加特和因戈爾施塔特現在一定警鈴大響。" 和一些業内人士一樣,倪凱銘長時間以來就擔心有實力的科技公司進入汽車市場。" 很遺憾西方制造商不得不擔心小米的汽車也會成功,這将是老牌制造商技術和經濟下坡路上的又一裏程碑。"
老牌汽車廠商曾擔心蘋果造車,如今它們不得不擔心中國科技企業的入局。除了小米,華爲也已入局汽車行業。盡管一直宣告不造車,但華爲在汽車行業攪起的風浪卻不小。臨近年末,華爲率先發力,舉辦問界 M9 及華爲冬季全場景發布會,将業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華爲的鴻蒙智行上。
發布會上,華爲常務董事、終端 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董事長餘承東喊出了 "1000 萬元以内最好的 SUV 來了 " 的口号,開啓汽車行業下半場競争。據了解,問界 M9 共推出 4 款車型,售價 46.98-56.98 萬元不等,是華爲目前最貴的車型。
不僅傳統車企,即便 " 蔚小理 " 等新勢力,也擔心華(爲)(小)米這些 " 智勢力 ",兩大陣營的對決,一觸即發。
01 格局已定,新勢力們布局完成
1 月 9 日,乘聯會發布 2023 年 12 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分析顯示,2023 年以來累計零售 2169.9 萬輛,同比增長 5.6%。其中,2023 年以來新能源車累計零售 773.6 萬輛,同比增長 36.2%。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車銷量還在持續攀升。
與此同時,新能源車企們紛紛曬出了各自的戰報。其中,比亞迪以 34 萬輛的月銷量領先其他車企,占據 2023 年 12 月份新能源車企銷量第一位。
除此以外,理想銷量突破 5 萬輛,廣汽埃安銷量突破 4 萬輛;小鵬和 AITO 實現了破 2 萬輛的銷量。而蔚來、零跑、極氪和岚圖等車企稍微靠後,但也都實現了破萬輛的月銷量。這也印證各家新能源車企年底沖量有了明顯的效果。
一進入 12 月份,各大廠商紛紛打起了價格戰,超 20 家車企先後宣布降價或推出各類優惠促銷舉措,如推出 " 雙十二 " 限時車價抵扣,或贈送選裝權益、金融貼息、保險等。
比亞迪燃油車用戶可以憑借該活動換購同品牌的電車,從而享受優惠。比如選購漢 EV 冠軍版、漢 DM-i 冠軍版車型,至高可享 2 萬元燃油轉訂基金;而選購秦 PLUS DM-i,則可以直降 1 萬元來到 8.98 萬元的起步價。
此外,還有小鵬、理想、零跑、哪吒、智己、深藍、五菱、上汽大衆、廣汽傳祺、吉利、長安等均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參與到這一輪價格戰中。
價格戰是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布局基本完成的結果。當前,各家充換電基礎設施的布局日趨飽和。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 2023 年 11 月,我國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達到了 826.4 萬台,同比增長了 67.0%。其中,公共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達到了 262.6 萬台,同比增長了 51.7%;私人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爲 563.8 萬台,同比增長了 75.2%。
在我國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持續高增長的同時,也有一衆車企布局換電業務。去年 11 月中旬以來,蔚來先後與長安汽車、吉利控股簽署了換電戰略合作協議,将在換電領域展開全面合作。
随着下遊基礎設施布局基本完成,部分新能源車企也開啓智能化布局。在這方面,宣稱 " 技術爲王,創新爲本 " 的比亞迪優勢顯著。
經過前十幾年的技術沉澱,比亞迪迎來電動化技術成果爆發,連續推出關鍵産品,如 IGBT 技術刀片電池等。同時,比亞迪電動化智能化并進發展,加快電動化技術産品轉化,同時以智能駕駛爲重要方向加速外部合作。
不過,随着華爲、百度、小米等 " 智勢力 " 的入局,留給比亞迪、" 蔚小理 " 等 " 新勢力 " 的時間不多了。
02 科技大廠入局,汽車行業進入 " 智勢力 " 時代
首先是 " 遙遙領先 " 的華爲。官方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一年裏,有着華爲加持的問界全年共交付 94380 輛汽車。其中,問界 M7 在 12 月交付超過 2 萬輛,大定已突破 12 萬輛;問界 M9 上市短短一周,大定突破了 3 萬輛。
百度也不甘落後,百度和吉利合作打造的極越汽車,在去年 8 月發布了首款量産車型極越 01,并于去年 10 月正式上市。首款轎車極越 07 将在今年上市,已收獲德國紅點獎和 iF 設計大獎多項殊榮。
相比之下,小米入局略晚,去年年末,小米才首次公開首款汽車小米 SU7,并計劃于今年上半年實現量産上市。但小米自帶的流量與話題雙重 "buff" 足以讓大衆對小米汽車保有熱情與持續關注。
除此以外,字節跳動也加入戰局。據《晚點 LatePost》報道,字節跳動正在将懂車帝相關員工遷往一個新成立的全資子公司。
針對 " 懂車帝将成爲獨立公司 " 一事,字節跳動方面證實此事。同時有消息稱,懂車帝正以授權門店合作形式,推出線下養車品牌 " 懂懂養車 ",并在重慶與當地門店進行了合作。
在業内看來,懂車帝推出 " 懂懂養車 ",是其在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汽車後市場業務布局上再進一步,以完善自身汽車後市場業務體系。同時,又一科技巨頭的入局,也意味着當下汽車後市場競争将加劇,萬億市場的大比拼正進入下半場。
種種迹象來看,字節旗下的懂車帝更像是專注做平台,而華爲、百度的态度也很明确,堅決不直接參與造車,隻負責技術輸出,小米則是直接造車。雖然從形式上來看,各家 " 科技新勢力 " 加入戰局的方式各有不同,但不可否認的是,有了他們的加入,屬于新能源汽車 " 智能化 " 下半場的比拼已然開始。
像華爲、小米等新廠商在品牌知名度、産品生态、銷售渠道等方面,其實已經形成了比較深度的積累,他們入局智能汽車,是有望成爲國内智能車領域有力競争者的。但相比于 " 蔚小理 "、比亞迪等 " 新勢力 ",他們在市場、品牌影響力方面略顯弱勢。
但事實上,關鍵在技術。比亞迪有一個廣爲人知的論斷:汽車産業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新階段技術将成爲決勝關鍵。
03 未來之戰的核心何在?
在過去幾年,針對智能化技術,業内一直争論不休。經過幾年摸索後,車企們終于摸清了方向:智能座艙、智能車機系統和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組成的 " 三智 " 技術已成爲行業重點攻克對象,也代表了車企在智能化階段的核心競争力。
以華爲爲例,華爲洞察到這一趨勢後,就開始大規模投資于汽車智能化領域的研究與發展。在智能駕駛技術和解決方案上,華爲采用超 5000 名研發人員的持續投入,在智能車控、智能駕駛、智能座艙以及智能電動等核心技術領域處于龍頭地位。與傳統車企相比,華爲展現了更加全面和先進的技術能力。
最新推出的問界 M9 恰恰是華爲技術實力的展現,更代表着全棧科技解決方案在實際應用中的高水平實現。華爲終端 BG CEO、汽車智能解決方案 BU 董事長餘承東曾稱其 " 将重新定義 1000 萬元内最好的智能 SUV"。
除了華爲,百度、小米在整車智能輔助駕駛系統投入的資源也是有目共睹。尤其是小米,在去年的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上重點推介了智能座艙和原生車機系統,澎湃 OS 也正式上車。
" 智勢力 " 們紛紛發力," 新勢力 " 們也不遑多讓。比亞迪早已開始布局智能化,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及智能網聯方面都有進展,并成功推出自研輔助駕駛系統 DiPilot。在智能座艙領域,理想也擁有 4D 沉浸式影音功能、安全監測及警示等功能。
去年 4 月,第二屆中國産業鏈創新發展峰會 " 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論壇 " 上,不少專家、企業代表也都提到 " 三智 " 的概念,并認爲國内車企和産業鏈合作夥伴在部分技術領域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但事實上,屬于新能源汽車 " 智能化 " 的戰場才剛剛開始,一切仍是未知數。
無論是華爲、小米爲代表的 " 智勢力 ",還是 " 蔚小理 " 所代表的 " 新勢力 ",誰能成爲最終赢家還未可知。但毫無疑問的是,汽車行業已進入新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