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層浪!全網都是 2023 年實施延遲退休的熱議。幾家歡喜幾家愁。普通老百姓對延遲退休有所顧慮。一定要關注這些群體的呼聲!
【一】這 6 類人估計要哭倒一片!
【1】靈活就業人員。這個群體十分龐大,目前高達 2.4 億人。他們需要自己全額購買養老保險,經濟壓力大,隻想購買最低 15 年的社保,坐等正常退休。延遲退休,讓經濟負擔更繁重。
【2】4050 幫扶人員。40 歲以上失業的女性、50 歲以上失業的男性是當今最弱勢的幫扶群體。他們連工作都沒有,延遲退休就是一場災難。
【3】35 歲以上失業人員。被人工智能、大數據取代的普通崗位人員,被互聯網、高科技裁員的技術人員,再就業比登天還難。延遲退休,延遲他們的焦慮期,壓力倍增。
【4】2000 萬應屆畢業生。1000 萬應屆高校畢業生和 1000 萬職高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嚴峻,24 歲以下青年失業率在 2022 年創出曆史新高。延遲退休讓 2023 年的就業形勢雪上加霜。
【5】獨生子女父母。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有很多制約因素,其中,獨生子女正處于職業焦慮期,無法兼顧職業與生育,如果沒有父母的幫襯照顧孫輩,請保姆的錢都超過工資,回顧家庭再重返職場,幾乎很難再就業了。
【6】即将退休的勞動者。當今職場存在的中年焦慮、中年危機是有客觀原因的,在大數據、人工智能、自動化、互聯網等因素的沖擊之下,能消化大量勞動力的行業都不景氣了。延遲退休讓中老人找工作更難。
【二】有三大矛盾,請有關部門給予思考。
【1】延遲退休對就業市場有壓抑作用。1963 年出生的 2920 萬的 " 嬰兒潮 " 演變成 " 退休潮 ",本來可以騰出 2920 萬個崗位,每年新增大學畢業生 1000 萬、職高生 1000 萬、農民工 1000 萬,正好對沖了就業壓力。延遲退休減少 3000 萬個崗位,就業壓力成倍增加。
【2】延遲退休對刺激生育有壓抑作用。1963 年 -1978 年每年平均生育 2400 萬嬰兒。這批 " 嬰兒潮 " 成年後趕上計劃生育,基本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到了退休潮,獨生子女正處于生育期與職業期疊加期,需要父母的照顧才能平衡職場壓力,父母延遲退休讓兒女不敢生育。
【3】延遲退休對養老事業有壓抑作用。我國平均壽命延長到 78 歲左右,但國人吃苦耐勞的品格造成過度勞累,一天恨不能掰成兩天掙錢,完全不能與歐洲人的工作強度和時長相比,大多數普通人都想早點退休、休養生息。所以,不要盲目照搬外國的延遲退休方案。
【三】三類人偷偷笑了。
各級領導崗位人員歡迎,畢竟職位才讓人容光煥發;機關事業人員歡迎,畢竟他們端的是金飯碗;國企管理者歡迎,畢竟他們可以多掙幾十萬年薪。你覺得還有哪些人會歡迎呢?
PS:以上矛盾涉及的三類人真的對延遲退休害怕,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多多轉發,呼籲政策更加溫暖、符合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