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老鐵
作為市場分析人士,我本人最警惕乃是 " 歸因思維 ":企業基本面的看法随股價起伏而改變。在過去的 2022 年,受諸多因素影響,全球資本市場表現出極大震動,尤其中概股在其中更可謂是跌宕起伏,于是 " 歸因派 " 十分踴躍,将中概股表現歸因為基本面沖擊的必然反饋。
此觀點也是有相當市場,并受很多 " 專業人士 " 追捧,也就産生了 " 宏觀經濟沖擊——企業基本面——再到市值 " 這組反應鍊條。此觀點咋一看十分有道理,但如果仔細分析卻發現觀點極為泛泛,如長期來看基本面确實會很大程度與股價有關,但在中短期内則往往并非如此。迷信歸因乃是将兩者強行關聯,于分析無益,反會陷入誤區。
在一個市場環境非常動蕩之時,我們更是要審慎上述觀點。本文将以快手為樣闆,來建立一個較為立體的分析框架,并以此來預測 2023 年的市場走勢。
核心觀點:
其一,快手在港股上市,本質為美元定價資産(聯系彙率制度),其流動性偏好取決于美元和人民币彙率等因素;
其二,2023 年若中國内地經濟重回發展正軌,在香港市場将表現為流動性充裕,利好快手為代表的成長股;
其三,從夏普比率的角度,經過 2021-2022 年兩條調整,快手此輪反彈極有可能是優于同類企業。
快手進入貝塔周期
我們之所以選擇快手做研究對象,主要基于:
1. 從 2021 年初赴港 IPO 至今,快手恰好經曆了全球貨币政策由寬松到收緊,股市由牛市到熊市的全過程,且 IPO 時機又正值中概股的 " 至暗時刻 ",這顯然是研究外部環境對企業波動影響的絕佳案例;
2. 自 IPO 之後,快手股價一路向下," 歸因派 " 自然要從股價向基本面要理由 ( 多聚焦在廣告增長,直播等業務上),但最近快手股價又有了明顯回暖,這就不得不使我們産生一些疑問:在基本面尚未完全回暖之時(宏觀經濟尚未企穩),為何此時股價反而回暖呢?在市場拐點中,基本面與市值關系可能并未如我們想象那般重要。
本文主要從量化角度分析,我們首先整理了快手與恒生指數每日股價的波動情況,并制作相關性模型,見下圖(滾動周期為 120 天)
作為 " 短視頻第一股 ",快手上市時機其實并不友好,彼時中概科技企業正逢 " 監管風暴 ",在此系統性風險之下,行業走出了與大盤完全不同的局面(此時正逢美國科技企業牛市峰值,而港股則因此風險 " 趴窩 ")。
此情景在快手上也得到了驗證,上市初期,企業與恒生指數保持了較為 " 疏遠 " 的關系,在快手股價下跌之時,港股大盤反而要堅挺許多,2022 年之前兩者相關性也就一直維持在較低水平。
進入 2022 年之後,兩者關系逐漸強化,近期甚至回到了高峰時刻。快手與恒生指數呈高度相關性,兩者互動性加強,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同步升漲情景 ( 近期恒生科技指數的回暖周期下,快手亦有着非常明顯的反彈效應)。
當企業與大盤保持高度相關性之後,我們就本能聯想到了投資界中最常用的貝塔指标,簡單來說就是大盤變動對個股的影響力,高貝塔意味着大盤對個股影響力較大。簡而言之,如果一個企業進入 " 強貝塔周期 ",其投資回報率的多寡就取決于貝塔大小(這與基本面反饋派又有明顯不同)。
于是我們又整理了快手與恒生指數每日股價波動情況,并按照時間順序進行點狀分布處理,見下圖
如前文所言在一個 " 強貝塔周期 " 内,斜率大小是決定個股回報率的最重要元素,在上圖中我們可以比較清晰看到,快手與恒生指數斜率是越來越集中在條線水平,在市場的分歧與聚攏中,個股定價越加清晰,也就越來越沿拟合線周圍分布。
另一方面,自 2022 下半年之後,點狀分布大有向上移動的勢頭(紅色點狀明顯上移),這意味着斜率開始放大,大盤波動對個股的影響力加強,也就是說快手實際上進入了高貝塔的周期。
将相關性與貝塔結合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其一,市場對快手的評價其實是經曆了分歧與聚攏的過程(高波動性其實是市場分歧的反饋),進入 2022 年下半年之後快手與大盤開始保持強互動,達到了高貝塔關系,這也是分歧散去的必然結果,從此情景來看 2023 年的快手應該不會再走 2021-2022 年的道路;
其二,在上述結論之下,2023 年快手市值的走向除了基本面分析這一條線索之外,亦有我們經常忽略的一條暗線且經常被忽視的條線:市場流動性的偏好,也就是大盤的走勢。這也是我們開篇對 " 歸因派 " 的質疑所在,隻看到了基本面和業務層面與市值的相關性,卻忽視了市場本身也有起伏波動,甚至是偏好改變會直接影響相關企業走勢;
其三,對 2023 年快手的預期,我們要重點看市場的走勢,若市場積極因素衆多,在貝塔放大效應之下,快手會得到超值溢價能力,反之亦然。
内地經濟影響港股
本部分我們重點來看快手市值最重要影響因子恒指大盤的 2023 年預期,這解決快手估值的 " 牛鼻子 "。
港股從根本上乃是美元計價資産(香港的聯系彙率制度),這意味着港股估值極其容易受美元流動性影響,也就是說當美元流動性充裕,港股溢價能力就高,反之流動性回撤,估值就受到重創 ( 即便是基本面仍然良好,當市場流動性偏好發生改變時,企業市值仍然會發生很大偏離)。
上圖中我們标注了 2020 年至今美元指數與恒生指數的走勢關系,在大多數周期内兩者都呈現明顯負相關性(美元指數走高,恒指下跌,反之亦然),隻是在 2021 年初産生意外,美元指數相對穩定,但恒指已經開始快速下行,此時也恰是快手 IPO 之時,市場偏好已經開始改變。
聯系到彼時中概科技企業正在遭遇監管壓力,這顯然對港股的估值産生了極大擾動,隻是在 2021 年末之後,兩者重新進入原軌道,随着監管層面紅綠燈機制的推出,以及市場對上述風險的逐漸消化(亦有美國貨币政策轉變,taper 開始),市場又重回 " 正軌 ",與美元指數展示了非常确切的負相關性。
美元指數雖然對應于一籃子貨币,但影響最大的當屬人民币和歐元,換句話說,隻要中國和歐洲市場保持經濟獲利,其相對于美元彙率保持升值态勢(市場 " 回吐 " 美元),對于資本市場就是一大利好,而此模式在 2022 年則由于諸多原因走向了相反面,加之美聯儲加息,美元重走強勢之路,市場流動性緊縮,這也是快手乃至整個港股在 2022 年面臨的主要問題。
那麼 2023 年市場會有多大的回轉機會呢?這也是我們對港股以及快手評判的基礎。
,由于港股背靠中國大陸市場,香港又是離岸人民币的主要交易市場,因此人民币的強弱又會對港股市場産生直接的影響。簡單來說,如果内地經濟恢複活力,香港資本市場流動性将得到極大改善,屆時将有利于港股市場的反彈,也有利于通過貝塔的杠杆效應傳導至快手。
上圖為恒生指數與人民币彙率的波動走勢情況 ( 美元兌人民币),不難發現這與前文美元指數與恒指走勢對比乃是驚人的一緻。
于是我們就有了" 内地房地産融資放寬——利率中樞上行——經濟預期扭轉——利率上升——港股流動性充裕——資金風險偏好改變——利好成長股 ( 如快手)"這一鍊條中,内地産業政策的這隻蝴蝶翅膀扇動,最終影響的卻是香港資本市場的一次流動性緩解,說起來有點神奇甚至是令人難以置信,但還是被我們找到且進行了驗證。
對于 2023 年港股的預期我們就有了如下結論:
其一,港股與内地經濟呈高度相關性,隻要 2023 年内地經濟可以有良好表現,港股就會得到積極反饋,此外若美國經濟在 2023 年進入衰退周期,美聯儲降息預期強化,美元指數繼續走弱,亦有利于香港資本市場的回彈;
其二,從近期的表現來看,快手仍然屬于典型的成長股(下文我們會有進一步闡釋),其特點為隻要流動性充裕,市場偏好改變,該闆塊企業就會得到超額回報,最近快手股價反彈與此邏輯亦可以互相驗證。也就是說未來隻要内地經濟重回穩定增長軌道,那麼快手為代表的成長股是可以得到較好回報的;
其三,未來中概股的表現可能會有一定波動(尤其在經濟預期尚不完全明朗之時),最近人民币外彙亦有起伏,不過我們仍然要強調的是 " 分歧是要在現實中解決的 ",現象愈加明确之時,待一切清晰時市場必然會有所展示。
夏普比率看 2023 走勢
在前文分析中,我們其實勾勒了由内地産業政策到快手的流動性反應鍊,這是本文分析的重點,也是對 2023 年企業估值的基礎。
在此部分重點解決以下問題:從中概整體中,快手 2023 年會處于一個怎樣的位置。
我們将一年内企業每日股價波動的标準差視為風險(也是投資界最常用的方法),将每日波動的平均值視為平均收益,囊括代表中概企業,制作上圖。
夏普比率是投資中最常用的指标之一,公式為 sharpe ratio=(ER-Rf)/ σ(ER 為預期收益,Rf 為無風險利率,σ 為風險),夏普比率越大,意味着投資收益對風險的補償效應越高,投資标的越具有吸引力。
在投資界,成長股企業往往具有高風險和高收益的特點,如相較于市政類的價值股,成長型企業不确定相對較大,這些都會表現在股價的波動性上。在上圖我們可以看到快手的風險與京東,美團等企業在同一水平線,具有比較明顯的成長股特點(對應去看标普 500 指數,低風險低收益,離它越近,就越價值股,越遠就越成長股)。
根據公式,在 Rf 為統一值時,代表中概企業的夏普比率就取決于 ER 和 σ,在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快手風險與京東以及美團都在同一區間,但相較之下快手的預期收益要領先于同類企業,這也就決定了快手的夏普比率會處于一個比較有競争力的位置,也就是說盡管風險程度接近,但快手的風險回報率相對較高,其投資價值就越凸顯。
我們再回到前文對 2023 年市場流動性的判斷,假若市場流動性得到改善,Rf 将會處于下行周期(流動越充裕,資金成本越低廉),屆時出于夏普比率的考量,市場就會追逐成長股的投資标的(若夏普比率不變,無風險利率越小,投資者越會選擇高 σ 企業),甚至我們可以說:如果上述對港股流動性的判斷生效,2023 年港股将會走出成長股的牛市,其中高夏普比率的企業則受益更大。
市場表現與投資者行為往往又會形成互相強化的作用,當企業風險系數下行之時,投資者信心增加,這又會推高企業的估值能力,這一方面提醒我們流動性偏好對企業估值的推波助瀾作用,另一方面也意在說明當市場過于火熱之時,基本面分析可以起到 " 錨定價值 " 的作用,不過此時市場仍在流動性主導之時,基本面分析不應過于依賴。
我們之所以如此對比,并非是對行業有所褒貶,而是希望站在一個風險與收益平衡的角度去重新考慮企業的價值。從某種意義上說,2021 年快手 " 生不逢時 " 的 IPO 乃是過早将泡沫擠出。讓 2022 年表現更加穩定,也為 2023 年的表現奠定了基礎。一切皆為關聯,隻抓住單一要素,很難在繁雜的市場中理出頭緒。
本文雖然僅從量化角度對 2023 年港股和快手的股價做了預期和闡釋,未有基本面的分析,并非我們對基本面過于輕視,恰恰相反,市場中關于基本面分析已經汗牛充棟,大有過分解讀和過分 " 歸因 " 的傾向,不如從量化入手。找出一個分析的新路子。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