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馥李 / 文 西藏自治區教育廳和投資促進局日前發布的招商引資關聯子女高考新政,引發熱議。根據這一新政,投資者子女在西藏參加高考須實繳 300 萬元以上,同時在存續年限、連續納稅年限、吸納本地人口就業、子女的戶籍和學籍等方面也有細緻規定。
這番新政初衷是針對 " 以子女參加高考爲目的 " 的投資者擡高了門檻,你隻有拿出真金白銀,對當地經濟做出了切實貢獻,子女才能獲得進藏高考的實利。西藏此舉或許含有某種 " 規範 " 的意味,但實際上卻相當于一種變相 " 承認 ",人們猛然驚覺:原來投資西藏 300 萬元,就可能堂而皇之地 " 高考移民 "。
其實,即便沒有這樣的昭告,高考移民的暗流湧動,也早已是社會生活的常态了。早在 20 年前,青海出現的大批量高考移民,就曾引起青海本地人對外地考生帶來競争壓力的激烈反彈。此後,關于高考移民的争議不絕于縷,在北京、天津、海南、新疆等地,高考移民與反移民就一直在角力之中。
高考移民現象的根源是考試制度和戶籍制度改革不同步,它牽涉到公平、利益等諸多命題。但是,我們始終沒有下決心對高考分數線和錄取率的省級差異做系統性糾正和重構,而是頭痛醫頭地打了各種政策補丁,以行政手段來封堵高考移民,平抑本地考生的抵制和不滿。自然而然,高考移民現象從未消失,隻是在各省各地的政策夾縫中尋找漏洞。
作爲中國家長,作爲個體的選擇,移民到高考窪地省份讓孩子參加高考,赢得大學教育優人一等,進而赢得人生之路起跳半步,合乎人之常情,無法苛責。
一切的矛盾,歸因于以省爲計劃單位配置教育資源和考生在全國範圍内競争入學的矛盾,由這個矛盾衍生出一系列的問題,除了高考移民,還有各種花樣翻新的操作,諸如學籍空挂、學籍僞造……
此外,西藏此番招商引資新政還引發另一層思考:當前,全國正在清理稅收優惠,涉企獎補政策也全面暫停。可以說,地方能拿出來的招商引資手段,已經十分有限了,但針對投資者子女的高考窪地,仍有十足的吸引力。以這樣的窪地效應作爲招商手段,雖然擺不上台面,卻是實實在在的利器。
類似的招商引資手段近些年屢見不鮮,針對投資者和關鍵人才的子女教育進行特殊安排——諸如 " 直升重點中學 " ——早已不是秘密,甚至有的城市還會公開宣示,以表達其招商誠意和工作力度。
優質的教育資源永遠稀缺,隻要有地區差異在,隻有要計劃配置在,人們趨利避害進行高考移民的動機就不會消失。因此,西藏或明或暗的招商引資新政,其實是以招商引資爲矛,攻高考移民之盾,以本身就有問題的手段去解決問題本身。大約主政者認爲,在一定的灰色地帶中,自身的教育特區屬性,也是資源禀賦,加以利用便會帶來顯著的政績。
當前,随着戶籍制度逐步放開,除個别城市外,全國範圍内的人口自由遷徙基本實現,落戶自由和學籍管控二者之間,将産生越來越嚴重的背離和割裂,封堵高考移民的難度也将越來越大,越來越捉襟見肘。目前,在拉薩、日喀則等西藏城市,外來人口落戶已經接近于零門檻,既然落戶是自由的,那參加高考的權利還應該約束嗎?
作爲這件事的一體兩面,我們長期以來一直倡導的 " 教育平權 ",自然處于尴尬的境地,它是人們對教育無分貧富的向往,我們因此而意難平,爲此而多腹诽。但在機會并不均等的大環境面前,誰又不會心生一番複雜的況味呢?
要問的是,脫胎于計劃思維之下的以省爲計劃單位的考試制度該走向何方?溯其原委,這一政策的初衷同樣是爲了 " 教育平權 " ——照顧教育水平欠發達地區。但随着時代嬗變,人口的遷徙頻率早已今非昔比,權衡滋生的 " 移民 " 之弊和平等之利,我們理應找到更好的辦法,來系統性地解決這樣的矛與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