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張鈴 2024 年 1 月 2 日,上交所科創闆網站顯示,CXO(醫藥外包)公司澳斯康生物主動撤回了上市申請。
澳斯康生物是半個月内第四家終止 IPO 的 CXO 公司,此前皓天科技、湃肽生物、思睦瑞科也撤回了在科創闆、創業闆的 IPO 申請。
生命科技産業投資人李銘告訴經濟觀察報," 這幾家公司撤回材料,一方面是各項指标不夠硬,一方面是公司綜合質地不夠好。"
經過幾年高度擴張後,前有藥明生物(02269.HK)、凱萊英 ( 06821.HK ) 等頭部企業不及預期的 2023 年業績,後有賽道新秀們的上市受阻,行業正經曆競争、洗牌加速,增速下行的短期陣痛。
一位 CXO 行業資深從業者告訴經濟觀察報,IPO 撤回潮的出現和生物醫藥産業周期波動有關,前幾年,中國 CXO 賽道投資過度,出現 " 泡沫 ",現在 Biotech(生物科技公司)融資困難,行業在回歸冷靜。
該人士判斷,未來一段時間,CXO 公司 IPO 将整體變難。
不可持續的新冠業務
澳斯康生物原本的主業是提供細胞培養基産品,這是細胞培養最關鍵和必不可少的原材料。2017 年 3 月,澳斯康生物将業務拓展至 CDMO(醫藥合同研發生産)服務。
2019 年— 2022 年,澳斯康生物營收分别爲 8713.61 萬元、2.10 億元、4.51 億元和 3.46 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别是 -7978 萬元、-3908 萬元、6269 萬元和 -2.07 億元。
2021 年的由虧轉盈、2022 年營收和淨利潤的雙降,都與新冠疫情紅利的消長有關。
2020 年之後,澳斯康生物開始爲康希諾(688185.SH/6185.HK)提供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5 型腺病毒載體)生産所需的培養基。随着康希諾新冠疫苗研發的推進,雙方又簽訂了新冠疫苗技術服務合同及疫苗原液委托生産合同。2021 年,澳斯康生物營收同比大增 115.25% 達到 4.51 億元,其中面向康希諾的培養基和 CDMO 業務銷售占比達到 63.73%。
2022 年 1 月,因疫苗生産監管政策調整,康希諾終止與澳斯康生物的新冠疫苗原液委托生産合同。此外,2022 年康希諾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銷量下降,也影響到了澳斯康生物的培養基業務收入。2022 年,澳斯康生物業績急轉直下,僅因生産中斷等原因造成的新冠疫苗原液和培養基産品報廢等損失計入管理費用就有 6960 萬元,占當年營業收入的 15.42%。
成立于 2008 年的思睦瑞科也有類似的情況。
思睦瑞科以疫苗臨床試驗運營爲主業,主要爲向疫苗、慢性病、傳染病等疾病領域爲主的生物醫藥企業提供一體化研發服務平台和跨越全周期的臨床研究創新解決方案。" 新冠疫情對經營業績可持續性的影響 " 正是深交所對思睦瑞科 IPO 問詢的主要内容。
問詢後,思睦瑞科在招股書補充披露了新冠疫苗對公司業績貢獻的具體情況,并提示了新冠項目業績貢獻不可持續的風險。
2020 年— 2022 年,新冠疫苗項目爲思睦瑞科帶來的營收分别爲 389 萬元、4265 萬元、1.16 億元,分别占同期總收入的 2%、15.5% 和 31.5%;貢獻淨利潤分别爲 22 萬元、748 萬元、2016 萬元,分别占同期淨利潤的 0.9%、14.5%、27.7%。
" 大規模的新冠疫情已經結束了,CXO 公司新冠相關的業務斷崖式消失,如果業務增長是不可持續的,肯定無法通過交易所的審核。" 生命科技産業投資人李銘說。
李銘分析,大部分利潤不是主業帶來的,就無法保證可持續性的增長。藥明生物、凱萊英這樣的頭部企業,雖也會受到大規模新冠疫情結束的沖擊,但它們原來的基本業務盤子還在。
需要更好的 " 質地 "
上交所官網披露,終止皓天科技發行上市審核的原因爲公司及其保薦人撤回申請。皓天科技一位内部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關于下一步的上市計劃,公司領導層還需要和股東、和各方溝通,很多決策現在還沒有拿出來正式的文件。
該人士透露,撤回 IPO 申請主要與市場環境的影響及公司 2023 年下半年業績不達預期有關。
皓天科技主要從事提供高端藥物原料藥及其關鍵中間體、佐劑等功能分子的設計、合成、功能化應用過程中的 CDMO 和 CRO(定制研發)服務。在招股書中,皓天科技提示,作爲業務相對聚焦的行業後進入者,與國内部分起步較早、布局齊全、産業鏈涉及範圍廣的醫藥外包服務行業龍頭企業相比,公司市場占有率較低,規模效應不明顯,可能對未來公司市場開拓及成長性産生不利影響。
近年來,皓天科技的收入主要依賴前五大客戶。招股書顯示,2020 年— 2022 年,皓天科技向前五名客戶銷售金額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别爲 50.59%、55.18% 和 42.56%。其中,皓元醫藥(688131.SH)既是其持續位列第二的大客戶,也是持有皓天科技 9.72% 股份的第二大股東。
2020 年— 2022 年,皓天科技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别爲 -4275.89 萬元、604.55 萬元、-6097.49 萬元,主要是因爲公司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生産采購需要提前支付的資金增加所緻。皓天科技表示,随着經營規模和研發規模的不斷擴大,公司營運資金需求日益增加,如果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持續爲負,可能導緻公司出現流動性風險。
另一家撤回 IPO 申請的公司湃肽生物則存在毛利率偏低、大客戶依賴的情況。
成立于 2015 年的湃肽生物,産品及服務主要包括多肽化妝品原料和多肽醫藥産品及相關服務,營業收入的重要來源是多肽化妝品原料,其客戶包括珀萊雅、華熙生物這樣的知名化妝品企業。
招股書顯示,2020 年,湃肽生物主營業務毛利率爲 68.79%,2022 年,其毛利率則下降至 66.2%。2022 年同期,同行業上市公司毛利率平均值爲 71.69%。
2022 年,湃肽生物前五大客戶爲珀萊雅(603605.SH)、華熙生物(688363.SH)、上海久謙化工、華潤雙鶴(600062.SH)、EMPOWER CLINIC SERVICES, L.L.C.,五大客戶銷售金額占比達 59.59%。招股書提到,若未來主要客戶出現流失或主要客戶的經營情況發生惡化,将對湃肽生物業務産生較大不利影響。
生命科技産業投資人李銘認爲,當前 CXO 賽道市場增長的空間、增速不是很樂觀,排隊上市的 CXO 公司比較多,但 " 質地 " 好的公司不多,而市場上的資金又是有限的。近期,證監會、各交易所對項目公司的審查越來越嚴格,會從各種角度去問詢,對公司綜合表現的要求在變高。
" 寒冬 " 無人幸免
一家 CXO 上市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告訴經濟觀察報,近期 4 家公司撤回 IPO 申請,既有各自内部的原因,也受到整個 CXO 賽道下行的影響。
2023 年至今,新冠疫情帶來的大額收入消失、地緣政治、生物技術融資持續遇冷成爲 CXO 行業共性問題。從股價、業務和營收來看,2023 年,已上市的頭部 CXO 公司表現也差強人意。2023 年 12 月,CXO 龍頭藥明生物下調 2023 年業績預期,并在業務更新文件中指出,受生物技術融資影響,行業增速從前幾年的約 15% 降至個位數。
" 由于現在各方都比較謹慎,一些企業在上市前的問題顯得更突出明顯了,隻靠講以前那種故事,顯然不符合現在的預期了。" 該首席執行官說。
北京精誠醫藥科技集團是中國最早成立的 CRO 公司之一,該公司董事長武海波對經濟觀察報分析,生物醫藥領域的産品早已進入過剩、過熱的狀态,很多品種相似度太高,缺乏真正的創新。與此同時,醫保對新藥産品的需求量不是無限的,即使是 PD-1/PD-L1 這類原本市場容量較大的品種,被納入醫保後市場也在縮小。" 買家積極性變小了,所以現在資本市場似乎也不那麽鼓勵 CXO 公司上市了。"
武海波介紹,現在很多藥品的靶點和機制都足夠先進,在動物實驗上也有足夠的效果,但在人身上難以落地。臨床試驗時,由于療效不足,常常出現受試者脫落或退出的情況,而某個新藥項目最後能不能落地隻能看療效," 以前創新藥行業喜歡‘講故事’,但真正有極佳療效的藥物是罕見的 "。
CXO 行業會受到上遊 Biotech 的影響,但市場根據患者需求和療效産生,這是固定的。武海波判斷,資本市場熱度降低,也會降低生物醫藥賽道的擁擠度。" 我們現在的工作重點就是抓真正能‘跑出來’的頭部産品,就像跑百米比賽,原本有 100 人跑,現在隻有 10 人跑,我們要把這 10 人都抓住,都服務好。"
前述資深從業者認爲,一方面,CXO 公司 IPO 将整體變難,一方面,今後 IPO 不再是 CXO 公司唯一的出路,它們可以選擇被并購,或出賣資産。
李銘介紹,并購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已上市的 CXO 企業并購初創的企業,另一種是上下遊企業做并購整合。" 對機構退出來說,并購的溢價不高,也比較難,相對而言出賣資産這條路可能要好走一點 "。
(李銘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