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搞事,還是得看浪姐。
雖然每次請的姐姐們都有固定的類型,
有人負責帥有人負責美。
但是每次都有一些觀衆不太熟悉,但是意外出圈的姐姐。
比如今年的劉雅瑟。
看着她前兩天發的 " 含姐量 " 超标的微博
" 姐姐我把這當遊戲不是競技。
姐姐我知道未來還有很多人質疑,
但抱歉,姐姐的樣子不是你以爲的樣子。
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樣子,
這世界不會是你以爲的樣子。"
樹的第一反應是,這不比 " 臨時抱佛腳 " 強?
但是,萬萬沒想到姐姐這麽剛的回怼是因爲有人說這姐油膩。
這 …… 隻能說
這次讓樹先來,樹愛死這姐的發言了!
内娛多久沒活人了你們心裏也有點數的吧。
1
内娛無活人久矣。
說到内娛活人,樹又不得不提起幂姐。
幂姐真是内娛在微博上活躍的爲數不多的藝人,
但幂姐在改變藝人圈内的生存狀态的這件事上也在發光發熱。
真不是故意蹭幂姐,
而是在樹的印象中,
在内娛開啓流量時代之後,内娛的藝人們都開啓了沉默時代。
在 2011 年,幂姐的一部《孤島驚魂》,
評分口碑稀爛,但是票房絕佳,讓大衆和資本都感受到了 " 流量的力量 "。
随後,2014 年,簽哥、鹿晗、黃子韬、張藝興等人的歸國。
内娛正式開啓了流量時代。
内娛也因此一下子熱鬧了起來,每年都有各種新人冒出尖來。
而藝人的核心競争力也從業務能力(演技、唱功等)轉移到了是否做到讓粉絲滿意。
但是,衆所周知,内娛追星 er 的敬業程度。
有女友粉、男友粉、事業粉、媽媽粉 ……
總結一下就是,衆口難調,藝人難當。
再加上,藝人在大多時候都是不會和粉絲觀衆們有直接接觸的。
因此微博發言成了大衆感知藝人的一個重要途徑了。
所以,一旦說錯話,翻車塌房熱搜三件套直接安排了。
爲了維持一個良好的形象,藝人們紛紛修起了閉口禅。
真性情,成爲了内娛一個可望不可即的高級人設。
而 " 内娛活人 " 更是大家都無比期盼的存在,畢竟越是稀有越值得追逐。
而且在不少藝人的微博營業翻車之後,大家開始想念難能可貴的 " 真實 "。
有藝人在一些重要的日子裏的微博文案明晃晃地挂着 " 轉發文案 "
就像是明晃晃地寫着 " 文案就是抄的,有沒有走心請你猜一猜吧 "
隻能說 "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
因爲在這之前,内娛藝人在微博上各個都活躍地像假号不說還從不吝啬展露自己的另外一面。
比如那英老師,在微博上一直放飛自我。
一條 " 媽的,最煩裝逼的人 ",經百家流傳已成經典。
有葉璇直接開撕公司,在線招聘做圖人員。
還有娛樂圈經典大事件 " 插刀教教衆 " 直播對線,實名出擊,指名道姓,主打一個刺激。
而現在的藝人,出事就是發聲明,發公告,除了官方發言沒有一點 " 人味 "
2
當藝人把微博當朋友圈一樣發的時候,群衆在聲讨謹言慎行,
當藝人把微博當工作一樣應付的時候;群衆在渴望真情實感。
就像這次的劉雅瑟。姐姐毫不掩飾,直接回怼。
出道近 20 年,組過組合,參加過選秀,拿過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自稱一聲姐姐也沒什麽不妥,但是卻被嘲尴尬。
exm?
而姐姐也是直接怼。
" 你可以發我就不能發嗎?真的無語。你不要發我的東西,不要關注我。對吧。我的微博是我的朋友圈。十幾年前就是這樣。"
直接反問 " 你爲什麽作爲營銷号要說那麽多話 "
姐姐好勇我好愛!
樹信了姐姐說的 " 我的微博就是我的朋友圈。"
翻了翻這位姐姐的微博,真就和大多數人朋友圈沒什麽兩樣。
有母親節素顔出鏡和媽媽拍的合照,
對着鏡頭笑得輕松灑脫。
會說自己在台上表面淡定,内心緊張。
會跟着微博詞條發 mini 作文去分享自己的旅行。
看完《灌籃高手》也會激動地發個微博,道聲 " 晚安 "
因爲随手扔煙頭上了熱搜也會發文道歉。
評論區也會直接怼網友。
對粉絲又能感受到溫柔和親切。
當然,微博裏也少不了各種活動官宣,但是在這些官方發言的縫隙裏,藏着的是姐姐真實的生活與感悟。
就像在一片玫瑰花叢中,兀地生出一朵朵潔白的栀子花。
或許不夠嬌豔,但是始終清新怡人。
而網友說劉雅瑟模仿李斯丹妮,油膩耍帥。
但是這姐從一出道就走的是中性路線呀。
又酷又真實的姐姐在内娛真的不多見了。
雖然芒果台經常搞事,樹還是想說,
謝謝你每年一次将這些寶藏姐姐送到大家面前。
這才是真内娛活人吧,所以那些噴劉雅瑟的人或許真的可以歇一下。
樹知道,大家都是靠流量吃飯的,
但是,做人還是要有點底線,什麽都說隻會害了你(狗頭
3
不過,這兩年,内娛活人也多了起來。
不過有人是賣人設,有人是真性情。
有人在翻車有人在吸粉。
最近口碑反轉的張大大,就被網友稱爲 " 内娛活人 "。
原因無他,隻是張大大說了一些大家想聽到的 " 内娛秘密 "。
還有各種積極營業的小花小生們。
《蒼蘭訣》的一衆演員在營業方面堪稱勞模。
有虞書欣和王鶴棣的 " 棣欣引力 ",主打一個撒糖寵粉。
有張赫淩一個月狂發 77 條微博
還會風趣回複網友 " 以前現在未來都不會是假人 "
有王嘉爾親自下場回應吃瓜博主。
前腳說王嘉爾工作重心到國外了。
後有正主親自下場打假
還有潘老師在淩晨三點上演情感小劇場,獻身說法,人類在深夜是會變身的。
驚得路人直呼 " 娛樂圈活人 "
五月天的海外巡演,阿信會在微博發 vlog。
會在評論區和粉絲互動,會翻牌粉絲評論真誠地回複。
龔俊會在冬至直播,從包餃子到吃餃子,會和粉絲聊自己的生活,聊自己的 MBTI 結果,聊自己的新劇,從生活到工作,把粉絲當做朋友一樣閑話家常。
但是,在内娛當 " 活人 " 也是一個技術活。
因爲翻車的也不在少數。
比如,之前魏晨和《快樂再出發》的制片人直接對線,反而被網友嘲 " 低情商 "
蟄伏多年的郭曉婷也因爲過于 " 活人 " 被嘲低情商,沒有綜藝感。
還有超越妹妹雖然時不時被誇 " 人間清醒 ",但是也會因爲在直播時的一些言論表示不再開個人直播。
歸根結底,大家想看到的是藝人們離譜卻又合理的樣子,
并不是真正去關心他們背後真實的生活是怎樣。
他們想看外表明豔的女明星本質是個搞笑女,
想看清純可愛的女藝人骨子裏是個直女。
想看冷酷帥哥私下玩梗,想看高嶺之花本性蠢萌 ……
總之,玩得就是一個反差。
當藝人們将真實的樣子完全展露出來時,未必有人喜歡這種真實。
就像這次劉雅瑟的回怼,還是有不少網友勸她 " 少說話 "。
面具之後是另一個面具,内娛活人或許也會成爲新的大熱 " 人設 "。
在光怪陸離的娛樂圈看到的大概率隻能是不同的光線在亮閃閃的舞台上折射出的光影。
有人在台上表演,有人在台下追影子
真真假假似乎也不再重要,娛樂緻死才是真相。
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