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 204 年,劉邦帶走韓信的精兵強将,繼續找項羽幹仗去,給韓信留下 3 萬老弱殘兵:去,給老子把趙國打下來。
這老大當得潇灑,突然襲擊搶了小弟的兵,還讓小弟去閻王殿門口演習。3 萬殘兵去打趙國,一個敢下令,一個敢領命。兩個瘋子啊!
再說韓信,帶着軍隊來到趙國,在井陉口駐紮下來,韓信安置好軍隊之後,四處去視察,看了一圈,後背一身冷汗,這什麼破地方啊,這地形對漢軍非常不利啊!
韓信很快挑選了 2000 個士兵,讓他們每個人都帶着一面漢軍的小旗,從小路偷偷地跑到山嶺上,居高臨下,監督着趙軍的營地。
出發的時候,韓信對這 2000 士兵說:" 我會率領剩餘部隊,去攻打趙軍,這是誘敵之策,趙軍看到我軍敗退,一定會乘勝追擊,這個時候,你們就要快速給我跑到趙軍的軍營,把咱們漢軍的軍旗給我換上去,讓趙軍以為咱們抄了他們的後路。"
這 2000 名士兵收到命令之後,收拾好行裝,立刻出發了。
接下來,韓信以一萬士兵作為先頭部隊,到河邊背水列陣。天還沒完全亮的時候,韓信就帶着士兵,敲着戰鼓,氣勢洶洶滴走出井陉口。
趙軍看到這麼點漢軍居然還敢打上門來,馬上打開營門,沖上去胖揍漢軍。一段時間之後,韓信假裝不敵,扔掉旗子,抛棄戰鼓,一路邊打邊退,往水邊的陣地慢慢退去。
等韓信到了水邊的軍陣後,馬上掉過頭來,正面迎戰趙軍。
趙軍看到韓信被打敗了,痛打落水狗啊,順風仗怎麼打還用教嗎?不用!一窩蜂地往上沖,戰功啊,誰搶到就是誰的,趙軍将士一個個争先恐後,都想立大功。
而韓信的部隊,卻沒有退路,不得不拼命死戰,以至于一時間居然跟趙軍打了個旗鼓相當。
這個時候,韓信早已經安排好的 2000 士兵,就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們看到趙軍全營出動,立刻跑到趙軍營地,把趙軍的旗幟全部砍掉,換上自己一方的漢軍旗幟。
趙軍眼看不能速勝,不能再這麼打下去了,決定退兵,回頭再慢慢耗死漢軍。但是,回頭一看,大營中到處都是漢軍的旗幟,完犢子了,被漢軍抄了後路。
一時間,軍心大亂,士兵們四處逃竄,不能被前後包了餃子啊!
慌忙的士兵已經沒有了主意,而趙國的将領這個時候,已經失去了對軍隊的控制,斬殺了好多士兵也無濟于事。
韓信自然也不會浪費這個機會,趁着趙軍混亂的時候,立刻全軍出擊,把趙軍打得落花流水,取得了這場戰鬥的勝利。
慶功宴上,有人就問韓信了:" 兵書上說了,右山陵,左川澤,要麼背山臨水,這才是最好的對敵策略,将軍卻背水列陣,居然還能打勝仗,請問将軍這是什麼戰術 ?"
韓信解釋說:" 兵法上還說了,置之死地而後生。咱們這些是什麼軍隊?說白了就是一群老百姓,既不是百戰老兵,也不是訓練有素,帶領這這樣的軍隊打仗,隻能将他們置之死地,這樣他們才會人人自危,人人為了求生而奮戰。如果把戰陣擺在有退路的地方,他們一看趙軍那麼多人,立馬就慌了,打都不用打就跑了。我還怎麼指揮他們打仗呢?"
衆人聽了,一個個都點頭稱是。
韓信這一戰,打出來威風,個人認為,比項羽的巨鹿之戰也不遑多讓,同樣的經典。
在這場戰争中,韓信趨利避害,化不利為有利,兵法運用,不拘一格,他也抓住了人性中的三個弱點:
一、急于求成。韓信先去攻打趙軍,假裝不敵敗退,趙軍一看,對方很弱,這是順風仗,于是,全軍一擁而上,這也導緻了後方空虛。
二、攻心為上。韓信派 2000 士兵把漢軍的旗幟插遍趙軍軍營,讓趙軍草木皆兵,以為老巢被端了,這是攻心計,最終趙軍軍心渙散,心态崩了,戰鬥力也瞬間下降。
三、置之死地而後生。韓信知道自己這點殘兵,都是劉邦挑剩下的,根本沒有什麼戰鬥力,要想赢得戰鬥的勝利,隻能激發他們的鬥志。所以,他反兵法而行之,借助地理特點,因地制宜,激發了士兵的求生欲,也取得了戰鬥的勝利。
不得不說,韓信這背水一戰,也是深谙心理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