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編版三年級下冊的語文教材中,有一篇引人入勝的課文《趙州橋》,它以雄偉、精巧、美觀等視角,向我們展示了這座中國珍貴的曆史文化遺産,頌揚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卓越智慧和非凡技藝。
在教完《趙州橋》這篇課文後,老師們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中國古建築的智慧。推薦學生們閱讀《古建築裏的中國智慧》,這套書不僅能夠讓學生深入理解中國古代建築的精妙之處,還能激發他們對整本書的閱讀興趣,從而自然地擴展他們的閱讀視野。
▲ 李華東 / 著;田野 / 繪
童趣出版有限公司編
人民郵電出版社
想了解如何具體實施嗎?讓我們通過一個直觀的示例來一探究竟。
《古建築裏的中國智慧》
導讀微課設計
教學目标
1. 通過設置懸念等,激發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
2. 通過片段朗讀等,讓學生初步了解古建築裏的中國智慧,培養文化自信。
教學過程
1. 談話導入
同學們,除了我們語文教材裏的趙州橋,你還知道哪些 " 我國寶貴的曆史文化遺産 "?
(學生回答:故宮、頤和園、長城、蘇州園林、都江堰等。)
和趙州橋一樣,故宮、長城等古建築不僅僅是一處處古老的遺迹,還藏着我們中國人的巨大智慧。
2. 看圖聊建築
我們先來看看這張圖——
這是一個用木頭搭建的房子,牆壁上長滿了苔藓,爲什麽?
(學生回答:木頭受潮、無人居住和清理等)
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苔藓的分布非常有規律,比如——
(學生回答:苔藓隻長在木頭與木頭中間;幾乎每條縫隙中都有;苔藓長滿整條縫隙)
長得這麽有規律的苔藓,它們很有可能是——
(學生回答:人爲種植的)
人們爲什麽會故意在木屋上種苔藓?
(學生回答:好看、有趣)
大家在讀完接下來的這段話後,可能就會明白人們爲什麽要這樣做。(出示文本,大聲朗讀)
東北的木刻楞(l é ng)房屋,其中用來堵塞木頭與木頭之間的縫隙的,就是活的苔藓。随着苔藓的生長,縫隙就會被漸漸填滿了。
原來這種房子叫 " 木刻楞房 "。同學們,猜一猜:當苔藓生長起來,填滿縫隙,會發揮什麽樣的作用呢?
(學生回答:可以防風,縫隙被填滿了,風就不會吹進來了;保暖)
苔藓源于自然,獲取便捷,用于房屋建造,還可以防風保暖,古人真是太聰明了。
我們再來看看這張圖——
很明顯,人們在儲存糧食。這個糧倉的柱子和木闆之間爲什麽放陶罐呢?大膽想一想。
(學生回答:陶罐可以作爲裝飾品,是爲了美觀;陶罐裏面可能放了防蟲的藥物。)
這個問題有點難,大家可以讀一讀這段話。(出示文本,大聲朗讀)
我國西南地區因爲潮濕多雨,很容易滋生蟲鼠。當地的瑤族同胞一般會用柱子把糧倉架空,隔絕地面水汽;再在糧倉頂部鋪上厚實的茅草,四周用木闆緊密圍合,防止雨水侵襲。解決了潮濕問題,蟲子自然就不會那麽多了。
爲了防止 " 鼠輩們 " 不勞而獲,人們也想了很多辦法,比如在糧倉底部四柱與木闆的連接處,倒扣一個圓肚陶罐。陶罐表面光滑,老鼠就爬不上去了。
原來放置陶罐是爲了防止老鼠偷吃糧食,真厲害!
3. 設置懸念,推薦整本書
同學們,你們發現了嗎?中國古建築中隐藏着很多很多的智慧,再比如——
山東沿海地區,爲什麽用海草建屋頂?
五台山塔院寺周圍,爲什麽種那麽多栎樹?
故宮是 " 拼 " 起來的,古人們是如何操作的?
爲什麽北方的傳統建築顔色比較鮮豔,而南方的顔色比較素雅?
我們現在的樓房是門對門的,古人爲什麽不這樣?
......
這些問題的答案,你都可以在這套《古建築裏的中國智慧》中找到。
這套書的作者李華東,是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博士、北京工業大學建築學教授,長期從事文化遺産保護、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等相關工作。
書中,李華東教授避開繁瑣複雜的建築名詞,用優美生動的文字,從美、趣、材料、防災、和諧 5 個角度出發,爲我們揭示了古建築每一個細節背後蘊含的中國智慧。
請同學們仔細閱讀這套《古建築裏的中國智慧》,透過中國古代建築,了解中國智慧,讀懂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