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粉色車身的岚圖知音緩緩駛出生産線,在旁邊翹首以盼的,除了東風和岚圖的人之外,還有一汽、比亞迪、奇瑞、吉利多家車企的負責人和員工代表。大家注視着大屏幕上浮現出 "10000000 輛 " 的字樣。
這是屬于 2024 年,中國車企的第 1000 萬新能源車。
1000 萬是個裏程碑,這讓中國成爲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場,也意味着,在中國市場,你無法再靠隻賣燃油車獨善其身。
無獨有偶,11 月開始,各家車企逐漸交上了自己三季度的成績單。賣了大半年車,自然有人歡喜有人愁:
有些乘着新能源的風刷新了記錄,有些在轉型的路上穩步向前,還有些轉身稍慢的,則體會到了凜冬将至的寒意。
喜憂參半
今天一大早,極氪、領克 " 整合 " 的消息刷爆了各大平台。但直到下午,極氪和領克才雙雙官宣 " 牽手 ",極氪以超 93 億元巨資拿下了領克 51% 的股權。
與此同時,吉利的三季度财報也終于姗姗來遲,但好飯不怕晚。
今年三季度,吉利拿到了 603 億元的營收,刷新了單季營收記錄,淨利潤也實現了同比 116% 的增長,達到了 27.6 億元,在一衆傳統車企中屬于表現突出的那個。
從整個前三季度來看,吉利的總營收爲 1677 億元,同比增長了 20.5%,淨利潤更是同比暴增了 358%,達到了 130.5 億元,這樣成倍成倍的暴增除開華爲賦能頗多的賽力斯之外,吉利是獨一份了。
按照吉利的說法,能獲得如此成績的原因在于:" 憑借完善的研産供銷全鏈路體系,本集團持續推出新産品,銷量快速提升…… "
來源:吉利 2024 年 Q3 财報
吉利集團總銷量達到了 149 萬輛,其中吉利品牌奪得了其中的 77.2%,近幾個月上市的銀河 E5 和吉利星願銷售勢頭都很猛,前者上市 100 天就交付了 5 萬輛,後者一個月的時間就交付了 2 萬輛。
領克和極氪的表現也非常優秀,分别貢獻了總銷量的 13.1% 和 9.7%,領克 07 EM-P、08 EM-P,極氪 001、極氪 009 等都是各自細分領域的銷冠。
除開國内,吉利在海外的成績也可圈可點,今年前三季度,吉利累計在海外賣出了 31.4 萬輛車,同比增長了 68%,超出了同行的平均水平。
和好成績相伴而随的便是吉利緊鑼密鼓般的出海動作,相信随着集團内部資源的不斷整合,吉利在第四季度的各項數字還會逐步攀升。
同樣掙到錢的還有長城。
第三季度,長城汽車營收 508.25 億元,同比增長了 2.61%,淨利潤爲 33.50 億元,同比有了微弱的下降,長城對此也做了解釋,除開彙兌導緻的财務費用增長外,另外的原因則是 " 魏牌藍山和哈弗 H9 上市帶來較高的營銷推廣費用所緻 "。
但無論如何,這都已經是長城連續三個季度突破 30 億元大關了,同時也是綜合毛利率連續三個季度超過了 20%。
也就是說,長城前三季度已經賺了 100 多個億。
具體來看,前三季度長城汽車總營收爲 1422.54 億元,同比增長 19.04%,淨利潤 104.28 億元,同比增長了 108.78%。
第三季度,長城汽車共賣出新車 29.41 萬輛,同時在新能源和出口方面都實現了不錯的成績:新能源汽車銷量達 7.91 萬輛,同比增長 2.59%,海外銷量 12.27 萬輛,同比增長 39.85%。更值得一提的是,長城汽車在海外市場的毛利率普遍高于國内市場。
前三季度,長城在研發上投入達到了 61.98 億元,同比增長了 12.63%,這些研發資金主要用在了越野性能的開發,測試以及智能化方面。
現如今看來,這些研發投入的成效已經十分顯著,無論是坦克還是哈弗,市場認可度都在提升,前三季度,坦克累計賣出了 17 萬輛,同比增長了 62%,在越野領域,長城已然立起了一座高牆。
在所有的車企中,隻看數字和增幅,賽力斯一定也是足夠亮眼的那個,在華爲技術和品牌的賦能下,賽力斯今年三季度扭虧爲盈了。
第三季度,賽力斯營收達到了 415.82 億元,同比暴增了 636.25%,淨利潤爲 24.13 億元,超出了整個上半年的 16.25 億元。在三季度财報發布後,賽力斯的股票創下了上市以來新高,總市值一度超過上汽和長安。
從整個前三季度來看,賽力斯的淨利潤爲 40.38 億元,總營收 1066.27 億元,超過了傳統老牌車企廣汽,同比暴增 539.24%。
正如賽力斯官方将 " 公司銷量及營業收入持續增長 " 放在了盈利原因第一條那樣,賽力斯之所以能交出一份如此亮眼的成績單,主要還是因爲車賣的好。
2024 年前三季度,賽力斯累計賣出了 31.7 萬輛車,同比增長達到了 365.2%,這一漲幅在汽車領域,屬實是 " 驚人 "。
當然,在賽力斯高聲歡呼的同時,也有企業在暗自神傷,有人營收、淨利潤雙收,有人 " 賠本賺吆喝 ",還有人在 " 以價換量 ",增收不增利。
長安無疑就屬于第三種,是一衆車企中爲數不多 " 增收不增利 " 的一個。前三季度,長安汽車總營收爲 1109.6 億元,同比增長了 2.54%,但淨利潤爲 35.8 億元,同比下降了 63.78%,延續了上半年的負增長,同時,長安的毛利率也同比下降了 2.2 個百分點。
如果單從第三季度來看,長安汽車的成績更是不好看,營收和淨利潤都出現了下降:營收 342.37 億元,同比下降 19.85%;淨利潤 7.48 億元,同比下降 66.44%。
曾在披露半年報時,長安還披露了一份投資者活動記錄表,其中顯示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在于:"2023 年第一季度并購深藍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原持有其股權按公允價值重新計量确認非經常性損益 50.2 億元。" 如此看來,長安 " 增收不增利 " 的局面也情有可原。
但事實卻是,損益如此之大的深藍汽車并未能給長安帶來如期的貢獻,今年前三季度,深藍汽車累計賣出了 14.3 萬輛,剛完成全年銷量目标的一半。不隻是深藍,長安新能源的另外兩大品牌阿維塔和啓源的銷量離今年的目标都還很遠,前者僅完成 45%,後者則是 50%。
相比 " 增收不增利 " 的長安,廣汽的日子就沒那麽好過了。
今年前三季度,廣汽總營收爲 747.41 億元,同比下降了 24.2%,淨利潤則隻有 1.2 億元。
單從第三季度來看,廣汽第三季度營收爲 282.33 億元。同比下降 21.7%,淨利潤虧損爲 13.96 億元,同比下降 190.4%。
針對三季報,廣汽官方給出了解釋:汽車銷量同比下滑、商政投入增加、合營企業優化冗餘産能一次性開支、彙率變動引起彙兌損失的綜合影響。
就銷量來看,廣汽前三季度累計銷量爲 133.5 萬輛,同比下降了 25.6%,即便是在被稱爲車市 " 金九銀十 " 的 9 月,廣汽的銷量也出現了頹勢,僅賣出了 18.26 萬輛,同比下滑了 25.03%。
整個前三季度,廣汽在銷售、管理、财務方面的支出同比增長了 50.8%,研發費用下滑了接近 3 億元,爲 10.3 億元。
早在 6 月份的重慶汽車論壇上,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就曾呼籲過要支持傳統車企轉型,要均衡發展新能源和燃油車。
與此同時,廣汽近些日子來的動作也一直都沒停過,廣汽傳祺預計會在明年發布 3 款搭載華爲鴻蒙座艙和乾崑智駕的全新旗艦車型。作爲具有國資背景老牌車企的廣汽也開始大步往智能化時代邁進了。
内部的深度改革也提上了日程,爲了 " 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管理效率 ",廣汽開啓了一場深層次的改革,将自主品牌的管理模式從 " 戰略管控 " 向 " 經營管控 " 轉變,并将總部從珠江搬到了廣州。
相信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引入 " 強力外援 ",廣汽走出困局的日子并不太遠。
比亞迪和特斯拉的較量
" 曾經,我們也怕等不到春天 ",在去年 8 月的比亞迪 500 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現場,王傳福回憶起比亞迪過往的艱難時刻,如此哽咽感慨。
一年過去,比亞迪的春天已然來了。
在最新的一個季度,比亞迪憑借 2011 億元的季度營收首次超越了特斯拉,成了國内唯一一個能與特斯拉相抗衡的新能源車企。
上一次将比亞迪和特斯拉綁在一起的重磅消息還是 " 比亞迪純電車季度銷量首超特斯拉,成爲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銷售商 ",大半年過去了,比亞迪再一次刷新了自己的戰績:季度營收首超特斯拉。
顯然,在追趕 " 全球最大電動汽車企業 " 這個頭銜上,比亞迪又大步地往前趕了一步,但與此同時,一個更難、更具挑戰的任務也已經交到了比亞迪的手中:超越特斯拉的盈利能力。
從兩家第三季度的财報數據來看,比亞迪第三季度的營收比特斯拉多了兩百多億,而且增長率是特斯拉的三倍之多,特斯拉第三季度營收在去年同期 233.5 億元美元的基礎上增長了 8%,而比亞迪的這一數據是 24%。
從銷量上來看,比亞迪的勢頭依然很猛,今年前三季度,比亞迪已經賣出了 274.79 萬輛,同比增長了 32.13%,其中,第三季度就貢獻了總銷量的 41.3%。
年初,比亞迪已經定下了 360 萬輛的銷量目标,現如今已經達成了 76.3%,按照這樣的趨勢來看,完成年銷量對于比亞迪來講并不難。
特斯拉前三季度總銷量則隻有 129.4 萬輛,相比于去年同期的 132.4 萬輛有小幅度的下降,衆所周知,Model 3 和 Model Y 撐起了特斯拉大部分的銷量,而且都是純電車,從第三季度财報來看,這兩款車的交付量占去了總體的 93.7%。
比亞迪品牌車型衆多,且混動車型占去了大頭,所以兩者在絕對銷量上的差距可以說并沒什麽可比性,但比亞迪在銷量和營收上的增長勢頭還是顯而易見的。
面對特斯拉的盈利能力,比亞迪則還稍顯遜色,顯然,這也或許正是比亞迪在實現營收和純電銷量超越特斯拉之後下一個将要追逐的目标。
比亞迪第三季度淨利潤爲 116 億元,相比于去年同期增長了 11.5%,特斯拉的淨利潤則爲 158.6 億元,同比增長了 17%,拿今年前三季度來講的話,特斯拉的淨利潤更是直接高出了比亞迪接近 90 億元。
盡管如此,但有一點不得不提,第三季度财報中,特斯拉通過 " 賣碳 " 獲得了 53 億元的收入,這筆收入占去了整體收入的 34%,如果減去這部分收入,比亞迪和特斯拉之間的距離将會進一步縮減。
在毛利率方面,特斯拉第三季度毛利率已經提升到了 19.8%,同比增長了 1.9 個百分點,比亞迪在這方面也不甘示弱,毛利率從二季度的 18.7% 提升至三季度的 21.9%。
近些年,比亞迪在研發方面肉眼可見的重視了起來,第三季度,比亞迪在研發上投入了 137 億元,同比增長了 23.4%,而特斯拉第三季度的研發費用卻下降了 10.5%,隻有 74 億元。
無論是比亞迪還是特斯拉,雖然還有些其他相關業務,但作爲車企,汽車收入還是整體營收的大頭,單車利潤對他們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标,根據第三季度财報數據算下來,比亞迪每賣一輛車能賺 1 萬多,而特斯拉則能賺 3.3 萬多。
想賺更多,就必須得在成本上下功夫。
無論是技術研發、創新,還是垂直整合供應鏈,或者說是以規模效應來分攤成本,比亞迪都有着自己的應對策略并取得了些許成就:第三季度,比亞迪披露的單車成本爲 10.33 萬元,同比降低了 9.5%。
可以說,比亞迪超越了特斯拉,月銷來到 50 萬之後,已經在向全球 TOP5 的車企邁進了。
寫在最後
傳統大廠們,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有的突進狂飙、受限于産能;有的尚在摸索新能源的門道,還處在陣痛期。但大家始終在朝着如何卷技術、卷産品的方向前進着,新的機遇就在眼前,一起四季度的收官成績單吧。
END
作者丨葉琪夢
編輯丨吳雨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