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潮汐商業評論
" 大有大難,小有小難 " 生活如此,商業世界也如此。
在被流量裹挾的互聯網世界裏,如果有機會能在微信生态裏從 0 到 1 的做一款産品,絕對是令無數産品經理眼紅的事情。
10 億級的流量,意味着在微信裏 " 插根扁擔都開花 ",一出生就跳過了苦哈哈的無數升級打怪階段,直接擁抱成百上千萬的用戶。
但硬币也有另一面,微信也不是每一個産品都能夠殺出來,甚至是其中一些擁有豐富資源,被寄予厚望的産品,比如企業微信。
2016 年,在釘釘面世一年後企業微信姗姗而來,作爲騰訊面向協同辦公賽道推出的産品,企業微信不僅承擔着狙擊釘釘的任務,也被負責騰訊對于産業數字化的一把尖刀。
然而 7 年過去了,含着銀湯匙出生的企業微信沒有取得預期的成果,既沒有攔住遙遙領先的釘釘,背後又迎來了字節跳動飛書高舉高打的追趕,更加難受的是其空有上億的用戶卻未能實現商業化的成功。
01 活在微信的陰影下
作爲一個工作經驗超過 10 年的職場人,lilian 曾經在多家企業工作過,在她的手機裏,釘釘、企業微信、飛書都曾出現過。
要說這幾個 APP 哪家用起來最舒服,lilian 可能說不上來,畢竟作爲管理自己的工具,她對哪個 APP 都沒太多好感。但要說哪個最差或者最沒存在感,她脫口而出," 當然是企業微信了 "。
之所以企業微信給她留下了這樣的印象。lilian 說按照她的經驗,凡是采用企業微信作爲辦公管理工具的企業,日常真正的溝通最終都會回到微信,至少也是企業微信和微信混用,企業微信半廢棄的狀态。
" 要是真的微信裏溝通還好,最難受的就是有時候用微信有時候用企業微信 ",她吐槽道,有時候找一個曆史資料,需要兩邊找,時間雙倍耗費。
緊貼微信、依靠微信是企業微信的優勢,讓其一出生就可以擁有廣泛的用戶,但這也成爲了它最大的羁絆,始終活在微信的陰影裏。
如何在依靠微信優勢的同時,又能擺脫微信的 " 引力 " 束縛?這是企業微信的大問題,但目前還沒有找到辦法。
從自己的切身體感受出發,lilian 認爲企業微信最大的失敗在于沒有做出自己的特色。
相比釘釘的強管理、飛書的協同辦公,企業微信主打的是溝通。
在企業微信誕生的初期,騰訊對于企業微信的定位是希望其承接企業移動辦公時的需求,同時将工作時間和生活進行一定的區隔。" 有一部分人希望工作和生活可以适當分開,避免帶來太多負擔,于是爲這部分人群專門開發了更加純粹的工作溝通環境的企業微信。" 當時微信團隊相關負責人說。
爲此當時的企業微信還專門設置了 " 休息 " 功能,讓員工在休息期間不受打擾,不用接收信息,幫員工區分工作和生活。
換句話說,當時的企業微信可以說是微信的 " 閹割版 ",此後的版本裏,企業微信陸續叠代增加了更多的辦公功能,但是企業微信依然将自己的最大特色定位在通訊工具上。" 具有與微信一緻的溝通體驗,豐富的 OA 應用,和連接微信生态的能力 ",這是企業微信官網的表述。
然而在用戶的眼裏,企業微信此舉純屬多餘," 如果爲了追求與微信一緻的溝通體驗,我幹嘛不直接使用更加方便的微信?"lilian 反問道。
02 被銷售們 " 綁架 " 的企業微信
提起企業微信的難用,lilian 的吐槽停不下來。
UI 醜陋還是其次,更重要的是在很多競争對手已經做的很好用的功能上,企業微信在體驗上實在一言難盡。
比如說 lilian 任職的其中一家公司采用了企業微信辦公,由于員工們經常開會的時需要投屏一些資料,于是不得不接一根 HDMI 線從屏幕接到電腦上,由于這根線比較短,投屏者還必須要坐在最靠近屏幕的地方。
" 如果一場會議隻有一個人需要投屏還好,如果好幾個人投屏,意味着每次都要換座位。" 她說," 如果有人沒有電腦隻帶了手機,投屏就别想了。"
第一次看到這種情形,她在心裏吐槽:這還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嗎?她不由得懷念起了上家單位采用的釘釘,每個人隻要在電腦或者手機上輸入投屏碼就可以随時無線投屏。
除了投屏不方便,讓她不習慣的還有企業微信沒有釘釘的催辦功能,也沒有像飛書一樣好用的知識庫。
Lilian 認爲,自己吐槽的問題,企業微信的産品經理絕對也知道,但多年來這款産品并沒有太多的改進,一定是有原因的。
她自己的猜測是,也許是自己和自己所在的公司與企業微信希望服務的企業并不太匹配。
這不是無稽之談,實際上在 2019 年 1 月的微信之夜,張小龍談及企業微信時就說到:" 企業微信的變化是基于一個新的理念——每一個企業員工都成爲企業服務的窗口。人即服務,而且是認證的服務。"
這番措辭的背後,微信的目标客戶逐漸清晰,即有大量 to C 需求的銷售企業或者服務型企業,比如運營商、連鎖門店、保險公司、房産中介等,這些公司的員工工作場景在微信,聊客戶在微信,出單在微信,後續客戶跟進還在微信,使用企業微信方便用戶識别他們。
對此有人做了精辟的總結," 企業微信适合普通執行層員工,而釘釘和飛書适合精英級别的員工。" 還有人說,企業微信适合人力密集型的企業,但不适合知識密集型的企業。
幾乎所有行業都面臨着營銷壓力,便捷的用戶溝通工具對企業而言無疑有着極大的殺傷力,這正是企業微信擴張的核心邏輯。做好企業内部和外部的溝通工具,與釘釘和飛書進行錯位競争,某種程度上企業微信達到了自己的目标。但是如果從 SaaS 工具的角度,企業微信所做的卻不是一個好生意。因爲換句話說,使用企業微信的都是 Low 而偏重于營銷的企業。
二八定律在移動辦公 SaaS 領域也是可觀存在的,20% 的大企業貢獻着 80% 的營收和利潤,因此大企業是飛書和釘釘們争奪的焦點。
" 先進企業用飛書 ",在深圳寶安國際機場,飛書的廣告明晃晃的引人注目,廣告語旁邊是一列互聯網行業内耳熟能詳的企業,盡管飛書用戶體量看似不大,但其中多爲直接所定義的 " 先進企業 ",定位偏向 " 高端 ",付費能力更強。
定位于銷售型企業,當然爲企業微信争取了更多的客戶,但是卻意味着放棄了利潤豐厚的部分,畢竟沒有一家企業不希望長大,然而長大後很有可能抛棄掉企業微信,成爲釘釘或者飛書的用戶。
如果無法滿足客戶全場景的使用需求,企業微信可能永遠隻有 " 半條命 "。
03 搞用戶易,賺錢難
移動辦公 SaaS 如何賺錢,是一個全球性難題。
國内的釘釘、飛書、企業微信都處在虧損的境地,以釘釘爲例,在 2022 釘釘 7.0 産品發布會上,釘釘總裁葉軍公布最新用戶數據,截至目前,釘釘用戶數超 6 億,企業組織數超 2300 萬家,并首次公布釘釘的付費日活躍用戶數爲 1500 萬。
而根據《财經十一人》的估算,釘釘的網絡帶寬加服務器存儲、人員薪資一年的成本約在 46 億元左右。而根據阿裏财報顯示,2020 财年第四季度因釘釘帶來的虧損達 30.63 億元人民币 。
協同辦公應用賽道賺錢難的問題,不光是中國獨有,在 SaaS 商業化非常成熟的美國同樣如此,2020 年 10 月海外版 " 釘釘 "Slack 被 Salesforce 以 277 億美元收購。今年 2 月初視頻會議軟件開發商 Zoom 宣布,裁減 15% 的員工,約 1300 人,以适應增長放緩的局面。
爲了解決賺錢的問題,釘釘們做了很多努力,包括推出付費版業務或者針對部分産品進行收費,以及開放軟硬件接口,根據應用進行抽成等等。
而最重要的是将協同辦公軟件與雲計算業務打包銷售給企業,比如釘釘采取雲頂一體化的策略,将釘釘打包到雲計算服務中進行贈送。2020 年 9 月釘釘升級爲大釘釘事業部,與阿裏雲全面融合。釘釘因此被阿裏雲定位爲 " 中間平台 " ——下連雲計算基礎設施、上連企業關鍵應用。它既是企業級的協同辦公平台,也企業級的應用開發平台。
但是相對于阿裏雲和釘釘的合二爲一,企業微信與騰訊雲的整合卻錯綜複雜。
雖然同屬協同辦公賽道,但騰訊内部的企業微信、騰訊會議、騰訊文檔分屬微信事業群、雲與智慧産業事業群(CSIG)、平台與内容事業群(PCG)。有報道指出,關于企業微信是否應該并到 CSIG,幾年之前騰訊内部有過讨論,但是微信的态度暧昧。
特别是騰訊雲和企業微信分屬兩個不同的強勢事業群,企業微信本質上還是微信說了算。不過近年來企業微信、騰訊會議、騰訊文檔也開始打通,隻不過從用戶體驗上來說,這種打通依然還有進步空間。
而與此同時,競争對手們也不會給企業微信留出太多的時間。2022 年 3 月,釘釘完成對音視頻平台服務公司拍樂雲的全資收購,拍樂雲核心團隊整體加入釘釘。一年之後的 2023 年 3 月,雲端協作平台 "wolai" 也被釘釘收購,阿裏加強音視頻和協同文檔的意圖不言而喻。
對手已經更加強大,企業微信要補的課更多了。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