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超過外界預期,31 個省市自治區也各自交出了 " 成績單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1-3 月,國内生産總值同比增長 4.5%。整體來看,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得到了緩解,經濟發展呈現回升向好态勢,經濟運行實現良好開局。
記者梳理發現,31 個省市自治區中,有 23 個省份跑赢全國一季度 GDP 平均增速。其中,吉林和西藏以 8.2% 的增速領跑全國,從總量來看,廣東、江蘇、山東繼續蟬聯前三,值得注意的是,廣東是 31 個省市區中唯一一個邁向 3 萬億元台階的省份。
吉林領跑:東北地區表現亮眼
一季度,吉林省經濟強勢回升。全省實現地區生産總值(GDP)2833.88 億元,增速達 8.2%,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3.7 個百分點,居 31 個省區市第 1 位。
對比去年同期,吉林可謂實現了大逆襲。2022 年一季度,吉林省 GDP 爲 2576.23 億元,同比下降 7.9%,同比增量下降 195 億元,是全國唯一一個經濟負增長省份。
吉林的 " 華麗轉身 " 背後離不開一二三産的協調支撐。數據顯示,一季度,吉林第一産業增加值 193.50 億元,同比增長 6.5%,增速居全國第 2 位;第二産業增加值 890.35 億元,同比增長 7.4%,增速居全國第 5 位;第三産業增加值 1750.04 億元,同比增長 8.9%,增速居全國第 1 位。
不僅如此,一季度,吉林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 14%、建築業總産值增長 2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3 月份當月增長 41.1%,均居全國第一。
作爲老工業基地和汽車産業重鎮,工業爲吉林的領跑提供了強力引擎。今年一季度,吉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7.6%,增速比 1-2 月份大幅提高 13.7 個百分點,實現由負轉正,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4.6 個百分點;其中 3 月份同比增長 41.1%。從重點産業看,汽車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7.8%;裝備制造業同比增長 25.3%;醫藥産業同比增長 13.4%;冶金建材産業同比增長 11.9%。
值得注意的是,除吉林外,同樣來自東北地區的黑龍江和遼甯表現也可圈可點。黑龍江一季度 GDP 爲 3104.4 億元,同比增長 5.1%;遼甯一季度 GDP 爲 6661.4 億元,同比增長 4.7%,均高于全國平均增速。在能源、機械、石化等重工業行業的支撐下,一季度,東北地區表現亮眼,呈現出經濟全面回暖的勢頭。
大省 " 挑大梁 ":廣東經濟總量全國第一
經濟大省是國家經濟發展的 " 頂梁柱 "。廣東、江蘇、浙江、山東、河南、四川等 6 個經濟大省更要勇挑大梁。
從經濟總量來看,廣東、江蘇、山東三省長期占據全國 GDP 三甲,今年一季度,同樣是當仁不讓的第一方陣。緊随其後分别爲浙江、河南和四川,這 6 個省份一季度經濟總量占到全國國内生産總值的 44.65%。
具體來看,一季度,廣東 GDP 爲 30178.23 億元,同比增長 4.0%。這是廣東首次在一季度創下 "3 萬億 " 紀錄,與第二名的江蘇的經濟差距從 639.75 億元擴大至 776.53 億元。
一季度,廣東經濟強在哪?從數據來看,服務業對廣東省的經濟增長拉動明顯。一季度,廣東服務業增加值對經濟增長的拉動由 2022 年全年的 0.7 個百分點提高至 3.0 個百分點。特别是接觸性聚集性服務業經營情況明顯改善,一季度,廣東客運量、旅客周轉量分别增長 48.4% 和 65.8%,增幅分别比 1-2 月提高 22.2 和 27.2 個百分點;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增長 0.6%,比上年全年提高 6.2 個百分點;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增長 13.9%,在服務業各行業中增幅最大。
如果說廣東經濟的主要動力來自于第三産業,那距離 "3 萬億俱樂部 " 僅一步之遙的江蘇,一季度主要的增長點則來源于第二産業。一季度,江蘇全省 GDP 爲 29401.7 億元,同比增長 4.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5.5%,特别是新能源産業增長明顯,一季度,全省锂離子電池制造、光伏設備及元器件制造、新能源車整車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長 31.8%、36%、59.2%;充電樁、光伏電池、新能源汽車産量分别增長 1.6 倍、48%、50.2%。
緊随江蘇其後的是山東省。2023 年一季度,山東省 GDP 爲 20411 億元,同比增長 4.7%。這也是山東一季度首次跻身 "2 萬億俱樂部 "。分産業看,第一産業增加值 738 億元,增長 3.8%;第二産業增加值 7878 億元,增長 5.1%;第三産業增加值 11795 億元,增長 4.5%。一季度,山東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5.9%,制造業投資增長 11.0%,制造業發展勁頭強勢。
河南和浙江的 GDP 增速分别達到了 5% 和 4.9%,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增速領跑 6 個大省,其中,GDP 總量第四的浙江呈現出了明顯的追趕态勢,其第一季度經濟總量爲 18925 億元,與第三名的山東省差距由去年第一季度的 2040 億元縮小至今年的 1486 億元。
暢通雙循環:中西部地區進出口創曆史新高
投資、消費、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一季度,31 個省市區的這三個引擎有何特點呢?
梳理發現,在外貿方面一季度,31 個省區市中,有 24 個省份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速爲正增長,其中 17 個省份跑赢全國平均增速。
具體來看,一季度,廣東、江蘇、浙江、上海等四個省份外貿總額超萬億元,其中廣東以 1.84 萬億元的進出口規模持續領跑全國,江蘇、浙江分别以約 1.2 萬億元和 1.13 萬億元的進出口總額位列第二、第三。從 31 個省份的進出口同比增速來看,增速較快是有新疆、廣西、湖南、貴州、内蒙古、江西等省份。
從區域來看,來自中西部地區的省市區表現搶眼。一季度共實現進出口 1.84 萬億元,同比增長 12.6%,增速高出全國整體 7.8 個百分點,占全國進出口總值的比重提升了 18.6%,對全國進出口增長貢獻率達到 45.8%。汽車、汽車零配件、燈具、電器控制裝置等出口表現較爲亮眼,分别增長 132.5%、47.2%、49.8% 和 70.5%。其中,四川繼續保持中西部外貿第一大省,進出口總額達 2342 億元。江西外貿增速則實現 " 狂飙 ",一季度進出口總額逼近 2000 億元大關,規模首次挺進前十,增速更是高達 44.6%。
對此,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指出,中西部外貿的發展主要得益于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取得新成效。數據顯示,一季度西部陸海新通道進出口 9695.2 億元,增長 10.1%。中老鐵路開通一年多來,在中國東盟貿易中發揮了日趨顯著作用,今年一季度共監管驗放進出口貨物 88 萬噸,增加 219%。
穩外貿,同時也要擴内需。記者注意到,投資尤其是基礎設施投資的較高增長成爲各省拼經濟的主要手段,其中,山東、河北、吉林、内蒙古在基礎設施投資方面的高增長最爲矚目,一季度同比增速分别達到 28.1%、33.3%、38.1%、50.3%。
此外,一季度,線下活動恢複帶動了報複性消費需求。在 31 個省市區中,廣東和江蘇分别以 1.18 萬億和 1.17 萬億的社會零售消費品總額位于前列,有 15 個省市區的社零消費總額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5.8%),其中,近期 " 進淄敢烤 " 火爆全網,也帶動了山東的消費持續回暖。一季度,淄博全市 GDP 首次突破 1000 億元,其社零消費總額同比增長 8.3%,分别高于全省、全國 2.7 個、2.5 個百分點;山東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 8282 億元,同比增長 5.6%;住宿餐飲市場強勁複蘇,3 月當月全省限額以上住宿業和餐飲業營業額同比增速分别達到 45.4% 和 43.8%。當前,對于 31 個省市自治區來說,恢複和擴大需求也将是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