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12 日,港交所迎來了第一個氫能 IPO。
氫燃料電池企業億華通正式登陸挂牌港交所,此次 IPO 發行價為 60 港元 / 股,為此前發行區間(60-76 港元)的下限,淨籌資 9.83 億港元。上午開盤,億華通報 60 港元 / 股,與發行價持平,此後最高達到每股 60.5 港元 / 股,最低曾跌至 58.45 港元 / 股。截至收盤,報價為 60 港元 / 股,市值為 70.51 億港元。
億華通成立于 2012 年 7 月,當時《" 十二五 " 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規劃》剛剛出台,首次将燃料電池汽車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重點發展方向,曾在北汽福田工作過的張國強創辦億華通,并于 2014 年成為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成立後的億華通,一方面通過收購補齊自主研發能力,另一方面在資本市場上動作不斷,尋求 " 輸血 "。
2016 年 1 月至 2020 年 6 月,億華通于新三闆挂牌,融資 7.9 億元;2020 年 8 月,該公司在科創闆上市 IPO 融資 15.5 億元,2021 年 8 月億華通完成 A 股增發,融資 20 億元。
隻是,多番操作之後,無論是市場反饋,還是業績表現似乎并未迎來較大改變,此次赴港上市也正是希望再次 " 補血 " 求生。
毛利率不斷下降,兩年半虧損超 2 億
作為一家燃料電池制造商,億華通主要為客車及貨車等商用車設計、開發并制造燃料電池系統及電堆。根據灼識咨詢報告,按 2021 年燃料電池系統總銷售功率計算,億華通的市場份額為 27.8%,在前五大燃料電池公司中排名第一。
但是招股書也顯示,自 2019 年開始億華通持續處于虧損狀态。2019-2021 年及 2022 年上半年,億華通收入分别為 5.54 億、5.72 億、6.29 億、2.69 億元;期内利潤為 4589.9 萬、-976.2 萬、-1.85 億、-8155.5 萬元。也就是說,兩年半時間,億華通的淨虧損超 2 億元。
而這還是在政府補貼的情況之下,招股書數據顯示,2019-2021 年,億華通分别獲得政府補助 1579 萬元、1950 萬元、1470 萬元。
虧損持續的背後,一個原因就是毛利率不斷下降。招股書顯示,2019 年、2020 年及 2021 年,公司的毛利率分别為 44.5%、43.2% 及 37.5%,逐年下降。
毛利率下降一定程度源于産品售價下滑。2019 年至 2021 年,每 kW 平均售價分别為 20205 元、14042 元、8843 元。
未來氫能想要大範圍推廣,降價仍勢在必行。灼識咨詢數據顯示,2021 年我國燃料電池汽車、電動車百公裡綜合成本為 924 元、441 元,預計到 2030 年,百公裡綜合成本會下降為 445 元、405 元,其中燃料電池汽車的成本降幅最大。
億華通在招股書中也提到,我們面臨及預期未來将面臨價格下調壓力,原因是市場競争加劇導緻燃料電池系統的平均售價下跌。
招股書中還提到,2019 年、2020 年、2021 年及截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止六個月,億華通向五大客戶做出的銷售額分別為 508.0 百萬元、444.4 百萬元、529.7 百萬元及 254.9 百萬元,分別占億華通總收入的 91.9%、77.7%、84.2% 及 94.7%,也就是說億華通的收入主要依賴于大客戶。
大客戶也會帶來應收賬款問題。2019 年、2020 年及 2021 年,億華通的金融資産減值虧損為 60.4 百萬元、95.8 百萬元及 177.0 百萬元,分別占收入的 10.9%、16.7% 及 28.1%。之所以會不斷增加,招股書中解釋說,主要由于與兩名于結算付款時遇到财務困難的主要客戶有關的應收帳款的減值虧損增加。
同行紛紛折戟 IPO,氫能 " 外火内冷 "
今年以來,部委出台多項涉及氫能領域的政策,并将氫能行業确定為 " 十四五 " 期間重點發展的領域。3 月 23 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氫能産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 年)》指出,到 2025 年中國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達到 5 萬輛,可再生能源制氫量達到 10 萬 -20 萬噸 / 年。
地方政策也在積極配合。據钛媒體 APP 統計,超過 10 個省份相繼出台了氫能的發展方向。比如北京、上海、廣東作為示範推廣城市群,繼續推進氫能示範試點建設工作,着力打造氫能制儲運加用全産業鍊發展;河北、甯夏、内蒙古等也結合當地資源禀賦及市場環境明确氫能産業路線。
政策熱度居高不下,一級市場融資額認購也一度火爆,有數據統計 2022 年的氫能企業融資總額比 2021 年高出近 10 億元。但是在二級市場上今年卻有多家氫能企業 IPO 受阻。
2022 年 6 月 28 日、6 月 29 日、6 月 30 日,捷氫科技、國富氫能及治臻股份三家氫能産業鍊公司先後申請科創闆上市。
但在 11 月初,國富氫能主動撤回 IPO 申請,宣告上市終止。12 月,另兩家氫能企業捷氫科技和治臻股份因申請文件過期,進入 IPO 停滞狀态。
就在 2022 年最後一天,捷氫科技恢複了 IPO 發行審核狀态,并更新了含有 2022 年上半年度财務數據的一輪問詢回複。
為何氫能産業及資本表現未能像锂電池産業一樣實現價值飛躍?钛媒體曾在《風口上的 " 氫 ":有前景,沒捷徑|雙碳觀察》中提到過,一級市場講故事,二級市場靠業績。以燃料電池作為主營業務的企業頻頻遭到冷遇,這裡面有企業自身的問題,同樣也有部分産業共性問題:氫燃料電池尚處于商業化的早期階段,自身造血能力不足。
2020 年至 2022 年上半年,國鴻氫能分别虧損 .15 億元、7.03 億元及 1.51 億元,還有捷氫科技、國富氫能、治臻股份近 3 年也都處于虧損中,并且出現毛利率逐年下滑趨勢。在捷氫科技最新更新的招股書數據中顯示,公司營收比 2021 年減少近 61%。
營收規模較小且持續虧損,行業普遍存在應收賬款高等問題,氫能行業上市注定更加波折。東海證券在研報中也提及,目前氫燃料電池車仍處于政策補貼期,如果在補貼到期前無法降低燃料電池車生産成本,市場接受度有下降可能,從而導緻商業化進程受阻。
氫燃料電池行業仍處于早期階段,規模、成本、法律法規、基礎設施、應用場景,多個問題互相交織在一起,億華通能夠 " 逆勢 " 在港股上市成功後,将對其有諸多好處,最大的意義就是增加了一個新的融資渠道,但是億華通要想打破虧損 " 魔咒 ",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 作者 | 韓敬娴,編輯 | 張敏)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