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來源:舵舟創始人李陽林老師,2 月 9 日在筆記俠轉型升級會員社群中的私密分享(該内容為陽林老師分享的 1/4)。
分享嘉賓:李陽林,前上市公司高管,舵舟創始人,《字節跳動目标管理法》作者,企業目标落地陪跑教練,倡導 " 赢在目标落地 " 的理念和體系。曾服務字節跳動,元氣森林,西少爺,貓王音響,半島醫療,基調聽雲,必示科技,掌遊科技等優秀企業。
輪值主編 | 智勇 值班編輯 & 責編 | 潤錦
第 7254 篇深度好文:6431 字 | 13 分鐘閱讀
組織管理
開春了,各企業經曆了 3 年洗禮,正開足馬力為秋天的收獲播種,但有些問題正困擾着他們,你是否也正面臨這樣的問題:
1. 如何讓團隊自驅?
2. 團隊如何共識與分工?
3. 戰略目标如何讓團隊同頻?
4. 戰略目标如何從共創到落地?
一、走向成功的兩大困境
我從 2016 年開始思考并計劃研究一個問題:為什麼有的人創業能成功,有的人不能成功?那些不能成功的創業者,能夠向成功的創業者學習什麼呢?
于是,我立馬付諸行動,從 2016 年 -2018 年 2 年期間訪談和研究了近 200 位創業者。一方面,我發現創業精神非常鼓舞人心;另一方面,我發現,并不是所有創業都是高效的。他們普遍被 2 種困境所困:
第一種,管理層意志無法與團隊同頻;
第二種,老闆斥巨資并花費大量時間招募了一個很好的團隊,但無法帶領大家高效産出拿結果,達到雙方都滿意的狀态。
這導緻我在研究中也出現了困境:感覺自己研究不下去了,再研究面對的就是 " 死胡同 "。但我想,一定有人走出過 " 創始人的 2 種困境 ",于是就去看德魯克、傑克韋爾奇等大師的書籍,并有機會接觸到像江南春、張一鳴這樣的成功創業者。
他們身上都有一種笃定感,給人的感覺就是,誰說什麼也影響不了他們的決策,他們自有一套判斷邏輯,我對此印象深刻。
張一鳴那時候已經做得很成功了,我在 2019 年 -2020 年兩年時間,借助自身資源去研究張一鳴。方法很笨拙,一是接觸他的同事和老友,二是查看他個人的微博近 2200 條,三是研究他的朋友圈,并将他 2013 年 -2016 年的朋友圈内容全部 copy 下來,還把他 30 多篇個人演講内容也全部 copy 下來。
在研究過程中,我保持一周一篇的輸出節奏将内容發布在我自己的公号上,大概發了幾十篇後,我得到了很多正面的反饋,有創業者跟我說:你們研究得太深入了,很有啟發價值;另外在和字節團隊溝通的時候,他們也給我反饋說,他們也在跟我們的更新;另外一些機構和出版社也聯系我轉載和出版,我們小小的一個賬号,創造了幾個 10 萬 +。
我研究張一鳴時就發現,他在處理 " 如何跟團隊同頻 " 和 " 如何帶團隊和拿結果 " 這兩個問題上做得非常好。這既作為一個案例向我展示了一個創始人應該如何突破這兩大困境,也讓我更能夠理解德魯克、傑克韋爾奇他們到底在說什麼。
因為有實際案例和理論相互加持,我從 2018 年創業至今,就是靠給企業做戰略落地發展起來的。目前我服務的企業有元氣森林、西少爺、貓王音響、半島醫療、基調聽雲、必示科技等近 50 家。
從使命願景到戰略抉擇再到目标落地的過程中,我提煉并驗證了 " 赢在目标落地的 5 項基本功 " 這套體系。
它起到兩個作用:第一,給到老闆以及公司管理層一套有效進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梳理的方法,拿出 " 東西 " 并同頻給團隊;第二,同頻以後,如何通過組織把這個 " 東西 " 拿到。
二、赢在目标落地之 4 個 " 赢得 "
我個人比較喜歡 " 赢在目标落地 "。我們總說我們要成功,要成為更好的自己,但那隻是一句口号,我們必須在事上練,因為成功是從事上獲得的,而目标就是那件事。
那 " 赢在目标落地 " 到底是赢什麼?我将其總結為 4 個 " 赢得 ":赢得意義,赢得成長,赢得認同,赢得金錢。
(圖片來源:導師在筆記俠會員社群中的分享)
第一,赢得意義。
企業的社會價值是通過目标得以實現的,而企業社會價值(責任)的實現離不開團隊中每個個體的參與。當企業的社會價值得到實現的時候,你和團隊的個人價值、意義感也就獲得了。
第二,赢得成長。
企業每年有明顯的成長階梯,個體根據目标設置,能夠不斷叠代能力,赢得成長。我在一開始創業時,樊登老師送我一句話," 做企業一定要一年一個台階,不能年年都是一樣的。但通過目标可以帶領團隊往前走。"
不僅公司可以成長,個體也能夠參與到目标的當中獲得能力的叠代 "。
我最近在給一個企業的團隊做目标輔導,溝通的業績單位都是億,但他們無人覺得壓力大。繼續溝通發現,幾年前他們的業績單位還是百萬、千萬。
原來,他們的老闆在制定 " 巨額 " 目标時,先是下達了死命令 " 必須完成 ",而後帶領大家分析如何完成這個目标,并給出賞罰措施 " 完成了會獲得什麼,完不成就走人 "。在完成目标的過程中,他們發現自己的能力無形中也得到了提升。
第三,赢得認同。
我們做企業一開始可能是想自己掙錢,但慢慢地就把做企業這件事變成了一個事業,即去服務我們的客戶,因為我們、我們的團隊想要獲得認同,想要被關注,這是人的底層需求。
第四,赢得金錢,即物質回報。
很多企業在制定年度目标時會直接定 " 我們要賺多少錢 "" 我們要增長多少 ",但通常這種目标是很難落地的,我們必須通過切實可行的戰略路徑去拿到業績。一旦拿到業績公司賺到錢,團隊自然也能分到更多的錢。
跟着我一起學習的人都知道,我教學有一些特點,也是參與其中的人需要注意的。
第一,一定有經典案例支撐,但不迷信案例。
因為别人做得好不一定你就能做得好;同樣别人做不到也不代表你做不到。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各家企業情況不一樣,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所處的外部環境、行業特征等去進行分析,案例主要是起到引導入口和啟發的作用。
第二,不迷信術,也不沉迷于道。
沉迷術與道,是我在服務企業時看到的非常極端的兩種情況,沉迷于手段而忽視了最終目的,經常搞出自我感動的事情,進而催生出大量無效動作,落地層面推演得不夠科學,這對企業來說是巨大的浪費。
但不是說術和道沒用,可謂 " 有道無術尚可求,術可倒逼思考道 ",無論出發點是術還是道,牢牢記住最終目标是一樣的,走向成功,實現價值。
第三,不被表象和點所迷惑。
簡單來講就是,不要看人家上了什麼系統,用了什麼樣的考勤制度、福利制度,辦公環境怎樣怎樣等這些表面現象,本質上要去看 " 他的戰略是怎麼構建的 "," 他的文化是怎麼搭建的 "," 他的團隊是怎麼選的 " 這些底層的東西。
一句話,我們要從原點出發去追求背後規律性和原理性的東西,即那些能為我所用的複利性的東西,然後在正确的點上持續用力。
三、赢在目标落地的 "555" 體系
第一個 " 5" 是企業目标落地的 5 個大坑,第二個 "5" 是目标落地的 5 項基本功,第三個 "5" 是 5 項基本功的自我診斷。
1. 企業戰略落地的 5 個挑戰
在分享 " 企業目标落地的 5 個大坑 " 之前,大家先思考一個問題:你認為阻礙企業持續發展的核心挑戰有哪些?是目标不清晰?是團隊不給力?還是執行不到位?
帶着這個問題,我們開始第一個 "5" 的分享,分别是:
① 如何把目标落下去,使團隊同頻?
② 如何激發團隊自驅,主動思考和執行?
③ 如何明确團隊的核心指責及業務抓手?
④ 如何執行精準,直擊本質?
⑤ 如何讓團隊能夠直面和解決問題?
(圖片來源:導師在筆記俠會員社群中的分享)
首先,我們先一起來看看你的公司、你的團隊是否存在無效應對的情況。
第一,如何把目标落下去,使團隊同頻?
目标沒有得到深度的規劃;對現狀分析不到位,關鍵問題不清晰,決策标準不明晰;缺失戰略突破口,對資源到底如何配置缺乏思考。
以上的三種情況,在你的公司和團隊中存在嗎?如果存在,确實難以同頻。
第二,如何激發團隊自驅,主動思考和執行?
當公司缺乏人才經營體系,找來的人的能力和素質與公司現在正在做的事情不匹配,以及企業文化塑造得不清晰的時候,想要激活團隊并讓他們主動思考和執行基本沒可能。
第三,如何明确團隊的核心指責及業務抓手?
當各部門戰略都不清晰的時候,當當前周期重點任務也不清晰的時候,當各部門互相銜接點還模糊的時候,是沒有辦法明确團隊職責和業務抓手的。
第四,如何執行精準,直擊本質?
如果你的團隊執行文化是缺失的或者處于弱勢地位,關鍵任務優先級和關鍵動作與關鍵資源拆解不明确,且沒有跟蹤機制,還缺乏時間管理機制,任誰也沒有辦法能夠精準執行,更别提直擊本質了。
第五,如何讓團隊能夠直面和解決問題?
你的團隊有坦誠文化嗎?遇到問題是直面還是回避呢?團隊有沒有分析和診斷問題的能力呢?有沒有有效的行動閉環呢?如果都沒有,即沒有相應的環境和氛圍,沒有相應的能力,怎麼直面問題并解決問題呢?
我和曾經服務的一家企業的創始人聊,他跟我說," 陽林老師,我們公司最大的問題不是戰略問題,是戰略執行問題。我怎麼說他們也聽不懂。"
首先,這是戰略不同頻的問題,戰略與執行不可分離。其次,你找錯人了。
當我們總覺得是戰略不同頻的問題時,有沒有思考過其實是找錯人了。
(圖片來源:導師在筆記俠會員社群中的分享)
很多創始人在一開始創業時,自己也沒想清楚到底應該招聘什麼樣的人,就想着誰信任我,或者誰能接受我給出的薪資我就要誰,這就導緻人進來後很難建立共同語言,分工都難以分下去。
但不是不能解決,還能補救——教育大家。這就意味着你要有一套人才經營體系,如果沒有,那就亂套了,啥也幹不成。
這 5 個挑戰,前兩個是頂層挑戰,後三個是執行挑戰。很多企業最大的問題就是執行問題,為什麼?
首先,沒有契約精神,大家沒有深度溝通過整體目标,也沒有對整體目标的達成,進行個體貢獻的承諾。
其次,在執行時不夠簡潔,或者沒有把大家逼到一個死胡同裡,怎麼讓 TA 提高執行力?隻有當一個人他沒得選,他隻能按照你的去做,他的執行力就能提高。
再有,怎麼直擊本質這一方面思考得不夠多。于是,大家在執行時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到年底你都不知道怎麼去評價大家,因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負責。
你說," 年初的時候我定了一個 KPI 的 ",但他說," 老闆,你經常變,我也跟着你變,你怎麼能夠拿年初定的 KPI 來考核我?" 面對一團亂麻,效率自然低。
所以,回到最初我說的一句話," 創業精神固然可貴,但不是所有的創業都是高效的 "。既然如此不高效,大家也很痛苦,那我們是不是應該坐下來直面問題,複盤一下?這就是第 5 個挑戰了:我們的創業團隊能不能直面和解決問題?
直面問題是非常非常難的,因為一說到問題,所有人都想甩鍋,所以很多企業的複盤會最後就變成了甩鍋會,所有問題都是别人的問題。最終好不容易讓大家平複好情緒,問接下來該怎麼辦,又變成了博弈:我憑什麼幹這個事?你憑什麼給我制定這麼高的任務?
每到這個時候,我就覺得創業真的太痛苦了,也沒什麼解法,但為什麼還要創業?和很多創業者聊過這個問題,他們的回答讓我覺得,創業者是一種很良善的人,創業者群體是一群很良善的群體。如果他特别容易被困難所擊倒,就不會成為創業者了。
但這 5 大挑戰應對不好,會讓企業的基本盤陷入病入膏肓的狀态,主要有以下 5 種表現,大家可以看下自家企業有沒有同樣的問題。
(圖片來源:導師在筆記俠會員社群中的分享)
第一,目标懸空。你認為有目标,但全體員工否定你的目标,認為公司沒有目标。
第二,團隊被動。因為他否認掉你的目标了,不認可公司的目标,所以沒法主動。
第三,任務模糊,導緻職責不清。既然處于被動地位,我也不知道我的任務是什麼,職責是什麼,那你讓幹什麼就幹什麼好了。很多公司都有這種現象,看似有部門,實則一鍋粥。
第四,執行松散。看似很忙,沒有産出。
第五,文化僞飾。企業文化是什麼?是企業在面對問題時表現出來的态度、能力。如果面對問題時,公司所有人都在甩鍋,那這個公司的企業文化就是甩鍋文化,不過時表面進行了僞飾。
如果你所在的企業面對的是病入膏肓的基本盤,再好的戰略選擇,也會失效,何談成功?
2. 戰略落地的 5 項基本功
接下來,我通過一個案例,分享下 " 赢在目标落地的 5 項基本功 "
什麼是赢在目标落地的 5 個基本功?它源自于科學方法和心理學的範疇,塑造的是一家企業的持續發展的内因和内驅力,是一家企業持續建設,深度練習而獲得的:基于共同的價值追求,面對現實與困境,一群人齊心協力,科學有效的持續做最好的戰略選擇,并将戰略落地的能力。
理目标,這是最重要的,是源頭;用人才,首先要引人才,怎麼引?引進後怎麼用?這是一套體系;建契約,;抓執行;盤根因,不管你是優秀企業還是普通企業,都會遇到問題,所以要盤根因,匹配解決方案,最終拿到結果。
而基本功能落地,核心在練。基本功聽起來簡單,但想要取得成就,脫穎而出,必須苦練。王興曾說,練好基本功,就能打敗 99% 的對手,關鍵就在堅持和練,從而形成習慣。重複,堅持,精進,時間自有答案。
(圖片來源:導師在筆記俠會員社群中的分享)
另外,關于基本功有一個誤區,叫做 " 基本功會限制自由 "。事實上,基本功不僅不會限制自由,還會創造自由。
當組織的基本面都得到改善之後,組織才有更多的空間和精力去應對真正需要創新的事情,去迎接真正的挑戰,從而讓組織變得越來越好。
案例:張一鳴的應對
張一鳴在年輕時跟着吳世春和陳華做酷訊,每天都很熱血,想着要把公司做好,和公司共同成長。很快就從後台的一個技術專員做到技術委員會主席,領導整個公司的技術。但酷訊這樣一個當年 " 風華正茂 " 的項目突然就失敗了,這對張一鳴來說談不上教訓,但着實接受了一次教育。
張一鳴認為,我們的團隊也不是不行,我們的項目也非常好,但為什麼我們失敗了?對此,他進行了深度思考,最後發現關鍵是戰略,雖然很多企業都會做戰略,但如何将戰略落地、落地到什麼程度往往是拉開企業差距的關鍵點。
想學習更先進的方法怎麼辦?向優秀的公司、優秀的人學習。所以他從酷訊離開後先到微軟了解微軟的體系,随後又跟随王興一起工作學習,看德魯克等中西方的書籍,并經常在微博和朋友圈發自己的書單和讀書感悟,研究思考如何将學到的先進的方法應用到企業中去,即把知識運用于現實。
其實,他在一開始做字節跳動的時候,就有深度的戰略規劃,以及配套的可落地方案,并在戰鬥的過程中持續去做叠代。
我非常喜歡江南春對張一鳴的評價:
黃峥,王興,張一鳴他們厲害的地方,就是對很多事物的本質非常有深入的理解,在競争的過程中,肯定也非常的聰明,他會了某一個核心的東西之後,他是可以把它正循環起來,并且為這個正循環付出巨大代價。
他們是非常聰明的人,順着一個正循環的方向,像滾雪球一樣,把這個企業,把這個企業發展到極緻,最後做到了那個臨界點,取得去大的成功。他追求的是這個過程,很多人有一點成就就開始保守,因為他在乎的是這個結果,而張一鳴們追求的是這個過程,他們也非常自信,自己追求的是一個更大的結果。
江南春評價張一鳴的這段話,也真是我在研究他的過程中感受到的,事實并不複雜,找到正确的點,然後極度自律,并且非常享受的練好基本功,在過程中不斷叠代,拿到結果的過程。
這也正是赢在戰略目标落地的核心意義所在。(私密分享完整視頻,已上傳 app 會員權益中)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如何讓團隊同頻?如何讓團隊自驅?如何共識和分工?如何實現戰略目标從共創到實現落地?這是筆記俠正聚焦并想為客戶實現的目标,為此推出了 2023 年度轉型升級社群會員,做對關鍵決策,選對方式方法;
除了有實戰嘉賓的分享,更有定制的沙龍(邀請制),基于筆記俠 7 年對商業實戰内容的總結與傳播,沉澱到年度社群會員産品中,隻要以下一項或一個點讓你受益,都能值回你的票價:
1、 全年班主任社群陪伴:進入筆記俠各行業高手的圈子,帶來更多機會;
2、 一套驗證有效的精品視頻課:收獲新商業認知;
3、 每兩周一次的私密分享:向拿到成果的高手學習實戰;
4、 每周實戰方法提煉:學做目标、懂增長、搞定人;
5、 每月對标杆案例拆解:少走彎路,學習本質;
6、 有機會獲得邀請參加匹配的線下沙龍;
成為轉型升級社群會員,與筆記俠高手在一個圈子裡過過招吧 !
分享、點贊、在看,3 連 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