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略大參考,作者 | 尹凱、小葵,編輯 | 原野
咖啡提神,白酒微醺,打工人還在半夢半醒間咂摸着醬香拿鐵一言難盡的味道,瑞幸和茅台已經赢麻了。
聯名款的醬香拿鐵席卷了周一的社交媒體。瑞幸發微博稱,醬香拿鐵首日銷量突破 542 萬杯,銷售額突破 1 億元,與此同時,茅台股價爲每股 1866 元,上漲 0.81%。
還有一些赢,暫時沒有體現在數據裏。
這杯醬香味的拿鐵,或許是瑞幸真正撬動下沉市場的開關。截至今年二季度,瑞幸門店總數已經達到 10836 家,無數小縣城的商場或者商業街區,都有了瑞幸的小藍标。但刷屏之勢,還是靠茅台的尊貴身份才得以形成。
居住在三線城市的小陳逛商場時發現,很多人手上都提着帶有茅台經典标志的聯名款紙袋,生活在五線小縣城的小穎則對瑞幸門店沒有空座的現象大吃一驚,這是她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場景。
瑞幸幫茅台實現了賣咖啡、靠近年輕人的心願,茅台也讓瑞幸真正在下沉市場擁有了地位。一場聯名,雙雙赢麻——此刻正在認真反思的,可能是蒙牛。誰還記得茅台冰激淋的合作方,是它呢?
01 噱頭
茶飲品牌愛搞聯名,這已經不是什麽新鮮事了。比如上一個出圈的,是喜茶跟 FENDI 的聯名,年輕人喜氣洋洋地曬出那一抹亮黃,戲稱這是自己擁有的第一件奢侈品。
年輕人距離奢侈品不一定遠,但距離茅台酒,還是有點遠的。畢竟,茅台消費者主要是 30-50 歲的男性商務、公務消費者。
于是,當瑞幸與茅台聯名推出醬香拿鐵時,一種由差異化導緻的張力,讓它具備了天然的話題度——這是茅台冰激淩曾經向往、但從未達到過的待遇。對于年輕人而言,19 塊錢一杯的醬香拿鐵,價格友好度遠超 66 塊錢一杯的茅台冰激淩,瑞幸的萬店規模,更是大大降低了購買門檻。
至于風味,似乎是這場出圈聯名中最不重要的一個部分。
生活在北京的重度咖啡用戶小牧興沖沖地跟風了一杯醬香拿鐵,她很好奇酒和咖啡組合之後,産生的奇妙化學反應,卻被過于濃烈的酒味兒勸退了," 喝第一口時,咖啡味很濃,幾秒鍾後,白酒味道有點沖, 也有點甜,我肯定不會回購。"
盡管醬香拿鐵的酒味兒很足,但 " 含茅量 " 并不高,53 度飛天茅台僅有 1.8ml,酒精濃度低于 0.5%,從配料表來看,這款産品的主要成分仍然是白酒風味厚奶,這就給網友提供了想象空間," 去冰、去咖啡、去水、去奶、酒灌滿 "。
漸漸地,話題逐漸跑偏,二創流行,比如,茅台爲什麽不與星巴克聯名,因爲喝星巴克的人要開車,怕酒駕,而喝瑞幸的人隻需要坐地鐵。
年輕人不一定喜歡茅台的醬香酒味,但一定不會排斥這種自嘲的段子。
黑貓投訴在微博上發起了 # 醬香拿鐵好喝嗎?# 的投票話題,約有 4500 多人選擇好喝,4900 多人選擇難喝,還有 1.7 萬人選擇還沒喝到。
從目前的反饋來看,醬香拿鐵注定跟瑞幸此前爆火的生椰拿鐵不是同樣的定位。後者是靠口感和風味殺出重圍的,而醬香拿鐵,創造的更多是話題與情緒價值,很多人買它,隻是爲了拍照發朋友圈,好跟上潮流,這也就決定了,對于很多消費者而言,醬香拿鐵,隻是一次性産品。
有趣的是,這兩天賣爆的不隻是醬香拿鐵,部分瑞幸門店的生椰拿鐵也出現了暫停售賣的情況。一些前來嘗鮮的用戶,發現醬香拿鐵并不好喝,會順手下單一杯生椰拿鐵,反正,都是一樣的聯名款紅色紙袋。
02 茅台搶奪年輕人
茅台在白酒界的地位,無需質疑。
财報顯示,2023 年上半年,貴州茅台實現營業收入約 695.76 億元,同比增長 20.76%;淨利潤約 359.8 億元,同比增長 20.76%。不過,撐起茅台業績的,大多是中年男人——在互聯網消費鄙視鏈底端的人群。
大量數據都在指向茅台與年輕人的距離之遠。
根據裏斯戰略定位咨詢 2022 年 12 月公布的《年輕人的酒》報告,僅有 11.2% 的年輕人喜歡酒精度在 30 度以上的酒,在過去一年最常喝什麽酒的選項中,僅有 9% 的年輕人選擇白酒,位于啤酒、葡萄酒、果酒之後,其中,51% 的年輕人一年内爲白酒的花費在 0 — 200 元之間。
爲了俘獲年輕人,茅台沒少玩出新花樣。去年,茅台與蒙牛聯合開發了價值 66 元的茅台冰淇淋,主打 " 年輕人的第一口茅台 ",在全國開了 34 家旗艦店,以及 22 家體驗店。
不過,茅台冰激淋多少有些生不逢時。
它的高貴身價,迎面撞上了雪糕消費降級的浪潮。曾經的網紅品牌鍾薛高被戲稱爲雪糕刺客,它也及時進行了調整,不僅上新了 3.5 元的單品,還推出了第二件雪糕 1 元的優惠福利,但反響平平。茅台冰激淩也适應趨勢,推出 50g 的 " 小巧支 ",添加 2% 的飛天茅台酒,單支價格回落到 29 元。
茅台的動作不止于此。
今年 5 月,茅台集團董事長丁雄軍還在茅台冰淇淋周年慶活動中表示," 貴州茅台将加大力度研發酒心巧克力、含酒飲品、棒支、軟冰等 ",反映到今年 Q2 财報數據裏,包括酒店及冰淇淋業務在内的其他業務銷售額爲 2.23 億元,占比 0.32% ——剛剛接近茅台單日利潤,顯得有點杯水車薪了。
相比之下,瑞幸是懂年輕人的。
比如通過爆款生椰拿鐵打開市場,還不斷找新梗,保持話題度。生椰拿鐵上市兩周年之際,瑞幸聯名椰樹,把招牌文案 " 從小喝到大 " 改成了 " 從小喝到大氣層 "。
年輕人普遍喜歡的聯名營銷,瑞幸更是信手拈來,比如 520 期間,瑞幸牽手五條人,玩 " 青梅竹馬 " 梗的填字遊戲;今年 8 月,瑞幸和維密聯名,給咖啡穿上幸運之翼,滿足了消費者的少女心。
當然,門店數量也是瑞幸如今的核心競争力之一。
新消費品牌競争的後半局,終究是要回歸到點位之争,隻有點位充足,才能在營銷出圈的基礎上完成種草 - 拔草的閉環鏈路。否則,很容易出現種草易,拔草無門的窘境。
03 瑞幸擁抱下沉
擁有萬店規模的瑞幸,極大降低了縣城喝咖啡的門檻。
陳語老家在湖南的一座小縣城,受益于家附近的兩家瑞幸門店,她在北京養成的一天兩杯冰美式的生活習慣,每次回老家都能繼續。在瑞幸到來之前,她嘗試過在家附近的當地咖啡館買,38 塊錢一杯的冰美式,售賣的顯然隻是環境。
瑞幸還是持續下沉,如影随形的,是競争對手庫迪咖啡。
依靠瑞幸創始人陸正耀、9.9 元喝咖啡這些标簽,以及緊貼瑞幸門店選址的策略,庫迪在下沉市場迅速推進。宰門眼數據顯示,庫迪現有門店 5034 家,覆蓋 31 個省份,270 個城市。其中,三線及以下城市門店占比約爲 32%。
戰火已經點燃。今年,瑞幸與庫迪的價格戰持續升溫,"9.9 元咖啡 " 重回市場,瑞幸更是大殺四方,因爲 9.9 元活動得到了超過預期的消費者反響,瑞幸決定将活動至少持續兩年。
這底氣,很大程度是萬店規模給的。在規模效應之下,瑞幸具備更多的成本優勢,繼而也成爲最能賺錢的咖啡品牌之一。
财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瑞幸淨收入爲 62.014 億元,同比增長 88%,營業利潤 11.728 億元,利潤率 18.9%。今年二季度,瑞幸還以 62.1 億元的收入,超過星巴克中國市場的 59.05 億元,實現了首次單季超越。
盡管優勢明顯,但下沉市場還是瑞幸不能丢失的戰場。
一線城市年輕人的咖啡消費習慣,已經在這幾年的咖啡品牌大戰中,逐漸形成。增量還在下沉市場。即使是瑞幸,在下沉市場銷售情況更好的,也是咖啡飲品——這就很容易落到蜜雪冰城擅長的價格區間裏面去。此外,喜茶、奈雪的茶都都在不斷調整價格,争奪下沉市場。
19 塊錢一杯的醬香拿鐵,已經是很多消費者願意接受的瑞幸咖啡價格上線。生活在三線城市的小陳告訴略大參考:" 朋友圈裏都在曬醬香拿鐵,但我一看價錢,19 元,感覺好貴啊,已經超過我對瑞幸 9.9 元的價錢認知了。"
與茅台聯名,就像瑞幸爲自己做的一場大型廣告。
在下沉市場,茅台是硬通貨," 茅台 " 口味的咖啡,更容易在下沉市場擁有關注度。瑞幸在聯名款推出期間的紅色包裝袋,也因爲與茅台包裝盒的高相似度,更容易引發路人關注。
至少在聲勢上,瑞幸赢了庫迪一波。
但茅台能幫到瑞幸的,大概也隻能到這裏了。醬香味的拿鐵,很難靠口味去幫瑞幸獲取更多更忠誠的下沉市場用戶。小陳就堅決不會給父親買醬香拿鐵," 這麽奇怪的味道,他肯定喝不慣 "。
在她看來,這波熱鬧過後,兩波人群肯定會繼續分道揚镳," 該喝茅台的繼續喝茅台,該喝瑞幸的繼續喝瑞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