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智谷趨勢,作者 | Michael ,編輯 | Ray
在自主品牌猛烈的市場攻勢下,合資品牌的強勢車型早已所剩無幾。
這些年,中國本土市場我們先後見證了凱美瑞、雅閣、漢蘭達、高爾夫、飛度、A4、X1 等響當當的車型銷量被自主品牌超越,盤點自主産品的手下敗将,也成爲了不少旁觀者樂此不疲的話題。
的确,能夠留給合資品牌的淨土實在是不多了。就算是主導地位至今還掌握在合資手上的 MPV 市場,也開始呈現出自主品牌與其二分天下,甚至逐漸超越銷冠位置的趨勢。
新能源技術,在這個趨勢中扮演着重要的催化劑。新的驅動形式,以及中國自主品牌激進的産品策略,直接改變了 MPV 的産品形态,使這個曾經不被看好,也距離巅峰時期相差甚遠的市場,即将有望迎來自己的第二春。
所剩無幾的合資淨土,現在又少了一個
合資 MPV 的核心腹地,正在被騰勢 D9 單刀直入拿下。
騰勢銷售事業部總經理趙長江在微博宣布騰勢 D9 六月訂單接近 15000 台
騰勢這個品牌,雖然含着奔馳的金湯匙出生,但因爲誕生的時機太早,一直與比亞迪、奔馳合資雙方的爆款産品和技術無緣,以至于長期以來并不被看好。其前期慘淡的市場銷量也證明,除了沒有選擇權的網約車司機之外,普通消費者并不願意成爲騰勢的用戶。
隻是萬萬沒想到,騰勢親自演繹了什麽叫「大器晚成」。
成立 13 年後,騰勢在 2022 年以全新的品牌形象發布了 D9,一款豪華 MPV。此後的騰勢仿佛被貼上了轉運符一樣,節節高升。
從 2022 年 9 月份正式啓動交付,到 2023 年 3 月首次月交付量破萬,騰勢 D9 隻用了大約半年時間。自 2023 年 3 月至今,騰勢 D9 交付量已經連續四個月交付破萬,幾乎與 MPV 市場的長期銷冠别克 GL8 持平。
6 月份,騰勢僅憑 D9 一款車便拿下了超過 1.1 萬的銷量
就算微博上的 # 騰勢帶着 MPV 卷起來 # 話題很明顯就是騰勢的營銷内容,強大的銷量與優秀的産品品質,也讓觀衆心甘情願認可騰勢重新站起來的事實。
當然,騰勢一萬出頭的銷量,還不足以帶動整個自主品牌拿下 MPV 市場。就在騰勢用價格「高昂」的 D9 從 GL8 手上搶奪訂單的同時,同樣來自南方的廣汽傳祺、五菱,也在各自擅長的價位上用極具性價比的産品擠占合資 MPV 的市場空間。
在 2023 年 5 月,廣汽傳祺憑借旗下 M8、M6 兩款産品拿下了合計 12707 台銷量,上汽通用五菱的四款 MPV 車型總銷量達到 19649 台。雖然五菱的客貨兩用屬性和低廉的售價,可能無法跟 MPV 聯系在一起,但按照官方産品定義,五菱宏光、五菱榮光與五菱之光,那可都是正經的 MPV 車型。
在激烈的市場中摸爬滾打起來的自主品牌車企,已經憑借與傳統車企截然不同的産品策略,拿下了 MPV 市場大盤的主要地位。
這個策略,便是以量取勝。
或許是因爲市場容量相對較小的原因,即便在巅峰時期的 2016 年,MPV 銷量份額也就不過 10% 左右,所以 MPV 市場在自主品牌轎車、SUV 發展起來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都還不是一個百花齊放的市場。
闊氣一點兒的合資車企,比如别克,在 2016 年開始擴充産品線,在 GL8 的名号之下細分了「陸上公務艙」「ES 陸尊」「Avenir」三個從入門到高端的系列,後來還發布了面向家庭市場的入門級 MPV GL6。
豐田早年間曾在中國投産緊湊級 MPV 逸緻,該車型停産後專注于在高端市場主推埃爾法、威爾法,後來又引進了 SIENNA,分别以「賽那」「格瑞維亞」之名由廣汽豐田、一汽豐田國産銷售。
而其他絕大多數合資車企,也不會在中國市場提供太多的 MPV 選項,就連在日本本土非常擅長做 MPV 車型的本田,多年以來也隻在中國引進了奧德賽一款車型,交由廣汽本田和東風本田國産。MPV 車型在其他歐美合資品牌陣營的待遇也大抵如此。
既然 MPV 市場整體容量并不大,還有 GL8 這樣的長期銷冠穩坐榜首,絕大多數合資車企在 MPV 市場選擇的策略,就隻剩下了「防守」:不指望這個市場能做多大,但也别把已經拿下的群衆基礎拱手讓人。
這種保守的玩法,在自主品牌内部是行不通的。
2017 年,廣汽傳祺發布首款 MPV 車型 GM8,直指 GL8 商務市場的定位。不到一年後,廣汽傳祺又在北京車展上首發 GM6,一款定位更偏家用的入門級 MPV。此時,中國 MPV 市場的總銷量已經呈現了下滑趨勢,但這并沒有讓廣汽傳祺在 MPV 市場上止步不前。
2020 年之後,廣汽傳祺的 MPV 攻勢不降反增。先有 GM6、GM8 兩款車型更名 M6、M8 繼續換代銷售,其中 M8 更是在引入了豐田 THS 混動系統、全新的宗師系列後,以名符其實的高端旗艦形象立足于廣汽傳祺産品矩陣中。
最近,廣汽傳祺也将 MPV 的戰火燒到了新能源市場,在人民大會堂正式發布插電式混動 MPV E9,嘗試與騰勢 D9 正面競争。
盡管廣汽傳祺的 MPV 單車銷量沒法跟騰勢 D9 誇張的破萬銷量相媲美,但也算是以自主品牌的身份,在原本合資當道的 MPV 市場上站穩腳跟。
和廣汽傳祺一樣關注多樣化細分市場的品牌,還有上汽通用五菱和上汽大通,其中上汽大通旗下更是擁有 8 款 MPV 車型,覆蓋從 8 萬元到 40 萬元在内的多個細分市場區間,甚至還研發了氫能源 MPV 車型 MIFA 氫,在上海提供網約車服務,可謂是将車海戰術演繹得淋漓盡緻,非常拼命。
傳統的 MPV 市場,就像是三四線小城市的國企職場,盡管有拼命的企業,但大家的工作方式還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按部就班推進産品改款、換代就行,反正 B 端客戶也不會對産品配置有太高的要求。
自主品牌的加入,将中國消費者熟悉的熱鬧氣息帶入本來并不激烈的 MPV 市場。盡管當前 MPV 市場的份額依然與巅峰時期相差甚遠,随着自主品牌的強勢進入,還有新能源技術的賦能,還是讓 MPV 市場開始呈現出向上攀升的迹象。
新技術賦能 ,MPV 從商用到家用的場景邊界即将打破
在追求大空間的中國汽車市場,傳統 MPV 卻一直難以成爲主流。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 MPV 車型一直以來給消費者留下的「商務車」概念。
坐在後排的未必是老闆,但坐在主駕開車的人,怎麽看都像是司機。傳統 MPV 相對羸弱的動力,更是削弱了主駕能夠獲得的心理滿足感。
傳統 MPV 短鼻子短尾巴的方盒子造型,也使得車輛沒有足夠多的碰撞緩沖空間,導緻前排主駕位與車尾乘客獲得的安全保障比較弱。
自媒體「一鹿有車」進行的 MPV 對撞測試,售價近百萬的豐田埃爾法主駕安全堪憂
在商用市場,這些問題或許都可以接受,但在家用車市場,主駕、第三排乘客都是家裏舉足輕重的成員,隻能讨好中排乘客的傳統 MPV,注定難以得到普及。
而家用車市場,才是中國乃至全球汽車市場中占據主流的細分領域。
想要獲得更搶眼的市場成績,MPV 需要來自新技術的賦能,讓配置本就堆滿的自主品牌汽車,用戶體驗再次質變。
車身重,配個 2.0T 的發動機也不夠用?純電動 MPV 直接上雙電機、大電池,搭載前後雙電機與超大容量三元锂電池的極氪 009,百公裏加速隻要 4.5 秒。
擔心純電動充電麻煩,也受夠了燃油車的油耗成本?那就選擇折中方案——插混 MPV,騰勢 D9 百公裏虧電油耗 6-7L,沒有補能焦慮,也可以在短途出行時使用純電模式驅動。
擔心安全沒保障?新能源車的底盤電池包,天生就有提高車身強度、降低重心的優勢,配合上開挂般堆料的白車身設計,「方盒子」也不會軟。去年上市的岚圖夢想家,采用了諸多全球首創的生産工藝、安全結構技術,比如 2000MPa 一體式激光拼焊熱成型門環、貫穿式鋁合金門檻加強梁……從而使這台體型龐大的新能源 MPV 也擁有強悍的安全防護能力。
岚圖夢想家白車身安全參數解讀
被動安全能力拉滿的同時,自主品牌新能源 MPV 的主動安全技術,也在飛速發展中。今年第四季度,理想與小鵬的兩款純電動 MPV 都将上市,智能駕駛不出意外将成爲它們的主打賣點之一,刷新 MPV 車型的主動安全性能上限。搭配上大家耳熟能詳的沙發彩電大冰箱,自主品牌的新能源 MPV,巴不得把車主的家搬到車上。
消費者抗拒的,從來不是某一種很寬泛的車型類别,而是這些産品比較多地存在無法滿足自己需求的地方。傳統合資車企相對保守的産品開發策略,導緻了 MPV 上存在的用戶痛點日積月累,難以在主流家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豐田埃爾法加價熱銷的盛況,終究是一種畸形的溢價,不具代表性。
在 2023 年,騰勢 D9 憑借比亞迪背書的插混技術已經被見證,快速搶占 GL8 的市場,而到了年末,小鵬、理想兩家造車新勢力也将會用他們從 C 端市場奮戰積累的産品思維,對 MPV 的産品體驗進行全面改造,創造更适合新時代中國消費者的家用 MPV。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微博上劇透 X9,一款「年輕态」MPV
沒有人能夠在理想 L 系列上市之前,想象到造車新勢力也能月度交付破三萬。就像在一個需求和品牌默契相約的前夜,也不一定有人會想象到,家用 MPV 市場有可能在新能源時代迎來爆發。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