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遊戲筆記本配備的獨顯,基本全面換代到了 NVIDIA RTX 40 系,其中 RTX 4060 更是主流遊戲本的标配,而很多遊戲筆記本又配備了 " 滿血 "RTX 4060,這就讓很多人會産生 " 此 RTX 4060 非彼 RTX 4060" 的疑惑,例如我們的 APP 問答中就有這樣的問題。
根據資料顯示,遊戲本配備的 RTX 4060 顯卡共有三種規格(據悉還有 65W 的版本,這裏面不做讨論),GPU 均爲 NVIDIA Ada Lovelace 架構的 AD107 核心,采用第 4 代 Tensor Core 和第 3 代 RT Core,擁有 3072 個 CUDA 核心,并支持最新的 DLSS3 技術,與之搭配的是 8GB 128bit 位寬 GDDR6 顯存。而三種規格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釋放的功率,最常見的 105W 和 110W,而 " 滿血版 " 則最高可達 140W。
那麽問題來了,相同規格的 GPU 核心和顯存的筆記本 RTX 4060 顯卡,爲何會出現功耗方面的異同?一方面是爲了平衡散熱設計和電源的兼容性考慮,另一方面與台式機的顯卡有着異曲同工之妙。例如台式機的 RTX 4060 就有普通版和 OC 版,所謂 OC 就是 Over Clock 超頻的意思,可以讓 GPU 和顯存工作在更高一些的運行頻率,因此可以提供更強的性能,玩遊戲時候也會有更高一些的幀數。但如果使用這種高頻獨立顯卡,散熱器和筆記本的整體散熱措施也要跟上,不然可能會出現因爲過熱降頻,導緻性能還不如普通版顯卡的情況。
當然,想讓顯卡滿功率釋放還要将筆記本切換到獨顯直連模式。所謂獨顯直連,是筆記本電腦上獨立顯卡的輸出形式。和台式機不同,筆記本電腦的獨立顯卡通常是焊在主闆上的,沒有獨立的 HDMI/DP 信号輸出接口,加上要考慮到電池續航問題,核顯用的頻率更高,所以獨立顯卡的信号輸出和核顯通常是可以切換的,隻用獨立顯卡就是獨顯直連模式,使用核顯的話就是核顯模式,如果兩者同時使用就是混合輸出了。
不過在混合輸模式中,獨立顯卡處理完的數據運行完的數據需要經過核顯這個 " 中間商 ",然後再傳輸到顯示屏或者外接顯示器,這個過程中就會導緻性能的損耗和延遲,造成流暢性下降,而獨顯直連模式獨立顯卡處理完數據後信号直接傳輸到顯示屏,這樣會帶來更多的幀數和更流暢的體驗,這也是爲何建議大家玩遊戲時候選擇獨顯直連模式的原因。
目前市面上配備滿血版 RTX 4060 獨顯的筆記本電腦已經全面鋪貨,但是根據配置的不同價格也不一樣。在 8000 多元價位的主流産品,例如惠普光影精靈 9Victus 2023,采用 Intel 第 13 代酷睿 i7-13650HX 标壓處理器,搭配 16GB DDR5 内存和 1TB PCIe4.0 固态硬盤,并配備了 16.1 寸 2.5K 165Hz 高色域顯示屏,以及 83Wh 高容量電池。
當然,惠普光影精靈 9Victus 2023 還有酷睿 i5-13500HX 版本可選,内存和硬盤容量相同,價格也更便宜一些。
如果追求更高端性能,還可以選擇微星泰坦 GP68HX 這樣的産品,采用 Intel 第 13 代酷睿 i9-13950HX 标壓處理器,搭配 16GB DDR5 内存和 1TB PCIe4.0 固态硬盤,并配備了 16 寸 2.5K 240Hz 高色域顯示屏,以及 90Wh 高容量電池,整體性能進一步提升,但價格也達到了萬元的水準。
除了 Intel 第 13 代酷睿處理器,市面上還有采用 AMD 銳龍處理器 + 滿血 RTX 4060 的産品,例如華碩天選 4 銳龍版,采用 AMD 銳龍 9-7940H 處理器,搭配 16GB DDR5 内存和 512GB PCIe4.0 固态硬盤,并配備了 15.6 寸 2.5K 165Hz 高色域顯示屏,以及 90Wh 高容量電池,七千多元的價格性價比非常不錯。
如果追求更高的性價比,市面上還有 Intel 第 12 代酷睿處理器的版本可選,例如神州戰神 Z8DQ1,采用 Intel 第 12 代酷睿 i7-12650H 标壓處理器,搭配 16GB DDR5 内存和 512GB PCIe4.0 固态硬盤,并配備了 15.6 寸 2.5K 165Hz 高色域顯示屏,但電池容量僅爲 53.5Wh,因此續航方面要短一些,但勝在價格便宜,不到 6000 元就能體驗滿血 RTX 4060 也還不錯。
從上面幾款産品來看,配備 " 滿血 "RTX 4060 顯卡的筆記本價位從 5000 多跨到了萬元左右,根據實際需求和錢包的預算,大家心裏都能有自己的答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