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衆号:地球知識局
NO.2544-加沙走投無路
文字:重光
制圖:果栗乘 / 校稿:通麥 / 編輯:果栗乘
寫在開頭
地球知識局開辟了一個新陣地——知識星球!
在這裏你将——
①收到一些我們因種種原因沒有寫成推送,但有趣有用的選題;
②跟經驗豐富的地理老師一起交流地理學習訣竅、答題技巧;
③在中學地理和曆史課本之外,做進一步拓展知識儲備;
④和我們的創始人、團隊、作者、來自不同行業的嘉賓直接交流知識、心得與人生經驗;
⑤擁有高質量的讨論環境,想認識更多有共同愛好的群友,
加入地球知識局的知識星球,長按下方二維碼,登錄并點擊"立即加99星鑽"即可付費加入,這裏支付的"99鑽"就是99元。加入後下載知識星球app,進入就可以看到我們的星球和内容啦
快來掃描二維碼,一起玩耍!
目前早鳥票價,訂閱一年隻需99元
————進入正文的分割線————
随着本輪巴以沖突即将滿兩周,被困在加沙地帶的近250萬巴勒斯坦民衆的命運受到愈來愈多人的關注。
當地時間10月17日,約旦國王阿蔔杜拉二世在訪問德國時表示,約旦和埃及不會接收來自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難民。埃及總統塞西日前也表示,埃及不同意将巴勒斯坦難民轉移至西奈半島。
塞西在與到訪埃及的德國總理朔爾茨共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則表示,以色列切斷加沙地帶電力、水源的行爲是"将巴勒斯坦人強行轉移到西奈半島的一種手段",埃及堅決反對這種做法。
可以給予援助,但拒收難民
(圖:retuters)▼
阿蔔杜拉二世此前則警告稱,哈馬斯與以色列之間的沖突絕不能由他人來承受,不要試圖将巴勒斯坦難民推入埃及或約旦,并補充說人道主義問題必須在加沙和約旦河西岸内部得到解決。
"這是一條紅線,因爲我認爲某些常見嫌疑對象有這種計劃,試圖在當地制造事實上的問題。約旦不會有難民,埃及也不會有難民。"阿蔔杜拉二世說道。
有了過往的經驗教訓,兩國都不想再引火上身
爲何約旦與埃及堅決不對同爲阿拉伯兄弟的巴勒斯坦人打開國門呢?
這是一個農夫與蛇的故事。
埃及、約旦與巴勒斯坦所在▼
敞開懷抱
1948年5月15日,以色列宣布獨立。阿拉伯聯盟旋即對以色列發動攻勢,由約旦、叙利亞、埃及、黎巴嫩以及伊拉克等國組織的聯軍共同進攻以色列。雖然阿拉伯聯盟在開戰初期在武器裝備方面占有優勢,但以色列國防軍中不乏參加過二戰的猶太人官兵,身經百戰的他們在獲得全世界猶太人的金援後迅速購入了大量武器裝備,尤其是幫助以色列奪得制空權的戰鬥機。
戰争中的以色列國防軍部隊(圖:wiki)▼
第一次中東戰争的天平很快便向以色列傾斜,1949年7月20日,阿以雙方停火,以色列占領了遠比聯合國巴勒斯坦托管地分割方案所規定的多得多的土地,至于那些未被以色列占領的巴勒斯坦領土,則被埃及與約旦吞并。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骨感的"▼
在戰争期間,超過70萬巴勒斯坦人逃離家園或被猶太人驅逐,這一數量占戰前巴勒斯坦托管地阿拉伯人總人口的近一半。這些巴勒斯坦難民中有不少進入了被約旦吞并的約旦河西岸地區,顯著地改變了約旦的人口構成——當時的約旦總人口中三分之一是約旦人,三分之二是巴勒斯坦人,這些巴勒斯坦人一半在約旦河西岸,一半在約旦河東岸(即約旦本土)。
數據爲不完全統計,僅作示意▼
對于這些巴勒斯坦難民,約旦當時的作法可謂是相當大度,完全将其看作自家兄弟,不僅給予他們約旦公民權,而且爲其在約旦國民議會中提供了相當于一半的席位。此外,巴勒斯坦人在約旦政府的各部門享有平等的就業機會。上述人口變化極大地改變了約旦的政治格局。
逃到約旦的巴勒斯坦人,在約旦重啓人生
(圖:UNRWA)▼
反客爲主
1964年,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成立,并得到了許多阿拉伯國家政府的支持,其中就有彼時阿拉伯世界的老大哥——埃及。不少寄居約旦籬下的巴勒斯坦難民在阿拉法特的号召下投身解放巴勒斯坦的事業,從約旦控制下的約旦河西岸對以色列發動跨境襲擊,這經常招緻以色列對約旦的嚴厲報複。
具體而言,1966年11月13日,三名以色列士兵被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即法塔赫,是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中最大的派别)的地雷炸死。作爲報複,以色列襲擊了約旦控制下的西岸城鎮薩穆(As-Samu’),給約旦造成重大人員傷亡。
以色列國防軍進入到約旦境内
将他們懷疑是巴勒斯坦抵抗組織的據點薩穆村夷爲平地
(圖:wiki)▼
鍋從天上來,客人在外惹事,主人反而被暴打。彼時的約旦國王侯賽因對此十分頭痛。他認爲巴勒斯坦問題仍将是約旦首要的國家安全問題,他擔心假使由巴解組織自行管理約旦河西岸,那麽約旦的主權将受到威脅。
以色列方面在與侯賽因的暗中互動中得知約旦方面正使出渾身解數阻止巴解組織利用約旦領土搞事,而侯賽因則覺得自己與以色列的溝通毫無用處——約旦民衆正因爲日子過得好好的突然被以色列炸上了天而猛烈批評自己。正因如此,侯賽因選擇在1967年5月與埃及總統納賽爾簽署防務協定,共同對付以色列。
有着共同的煩人鄰居和共同的立場
讓他們站在了一起
然而,這次以色列搶在阿拉伯國家前頭,在1967年6月5日于戈蘭高地、約旦河西岸、加沙地帶以及西奈半島等多個方向主動重拳出擊,在短短6天内便擊敗了埃及、叙利亞、約旦以及伊拉克的聯軍。約旦河西岸自此被以色列占領,約30萬名巴勒斯坦人逃離,栖身于約旦境内的難民營。
可謂是怕啥來啥
以色列與周邊阿拉伯國家的激烈沖突再次升級到了戰争
爲了報複以色列的勝利,巴解組織将基地遷往約旦拜勒加省的邊境城鎮卡拉梅(Al-Karameh),并加大了對以色列的跨境襲擊力度。巴解組織的基地都安在自己面前了,還不一波平A"斬首"巴解組織的領導層?
以色列遂在1968年3月21日跨境襲擊卡拉梅,雖未能活捉阿拉法特,但仍摧毀了巴解組織的營地。巴解組織事後不得不撤至約旦更東面的山區,這使其在約旦河西岸發起襲擊行動更加複雜與困難。
戰鬥後卡拉梅的廢墟
(圖:jaf.mil.jo)▼
雖然以色列在戰術層面取得了勝利,但也承受了較大的傷亡。而在戰略層面阿拉伯人,尤其是巴解組織獲利頗豐。約旦方面認爲,正是自己與巴解組織的合作,阻止了以色列将整個拜勒加省變爲緩沖區的企圖,并将此前被認爲"不可戰勝"的以色列軍隊趕了回去。
這場戰鬥結束後,雙方均宣告勝利
(侯賽因國王檢查一輛被遺棄的以色列坦克)
卡拉梅一役後,越來越多的巴勒斯坦人志願加入巴解組織,在役後48小時内便竟有多達5000人申請加入。截至3月下旬,整個約旦已有近2萬名巴解組織的敢死隊員。役後一年内,法塔赫在約80個國家設立了分支機構。
與此同時,阿拉伯國家對巴解組織的支持力度也水漲船高:伊拉克與叙利亞爲敢死隊員提供培訓;以科威特爲首的海灣國家則通過對巴勒斯坦僑民的工資征收5%的稅款來爲巴解組織籌集資金……
卡拉梅之戰讓巴解組織信心倍增
也讓阿拉伯國家看到了新的可能
(圖:The Palestine Poster Project Archives)▼
随着如此規模如此巨大的資金與人員湧入,巴解組織翅膀越來越硬,開始保證爲所有在行動中陣亡的敢死隊員家屬提供終身支持。一時間,本避居在叙利亞與黎巴嫩的巴勒斯坦難民齊聚約旦,巴解組織在約旦建立起了"國中之國"。在他們的控制區以及難民營内,約旦警察和軍隊逐漸失去權威,身着制服的巴解組織的敢死隊員則在此設立檢查站,并試圖向平民勒索"稅款"。
"他們開着裝滿武器的吉普車在約旦首都安曼四處‘炸街’,就像一支占領軍;他們在居民(有時是外國人)住宅和公共場所勒索捐款;他們無視基本的交通規則,不對車輛進行登記和挂牌,并拒絕在約旦軍隊檢查站停車;他們吹噓自己在對抗以色列的戰争中所扮演的角色,并貶低約旦軍隊的價值。他們出現在遠離戰場的安曼,似乎是對約旦政權的挑戰。"一位觀察人士寫道。
無所畏懼的樣子仿佛在自家的地盤一樣
此外,巴解組織對約旦人也做出了越來越多出格的舉動:綁架、謀殺……彼時的約旦皇家法院院長宰德·裏法伊(Zaid al-Rifai)宣稱,有敢死隊員在殺死約旦軍隊士兵後再将其斬首,在他生前居住的地方把他的頭顱當足球踢。
種種亂象使侯賽因陷入了嚴重的兩難境地:假使他使用武力驅逐巴解組織,他就會疏遠該國的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世界。然而,如果他拒絕采取行動反擊巴解組織,他将失去約旦人的尊重,更嚴重的是,他還将失去約旦軍隊的信任,軍隊是約旦政權的支柱。與此同時,約旦軍隊已經開始向侯賽因施壓,要求他對巴解組織采取行動。
1970年2月,侯賽因前往開羅與埃及總統納賽爾會面,後者承諾對巴解組織施加影響力,使其停止颠覆約旦政權的活動。回國後,侯賽因發布了十點法令,限制巴勒斯坦組織的活動,其中包括禁止公開攜帶武器、禁止在村莊儲存彈藥、禁止未經約旦政府事先同意舉行示威和集會。然而,巴解組織的敢死隊員們對這些旨在遏制自身權力的努力反應強烈,這導緻侯賽因不得不凍結了十點法令。
正在興頭上的巴解組織,怎麽可能願意受管制呢
這下約旦軍隊坐不住了。在受到敢死隊員的挑釁後,1970年夏天,約旦軍隊的一個裝甲營在未得到命令的情況下擅自開拔,打算報複巴解組織,侯賽因與約旦第3裝甲師指揮官親自出面調停再阻止雙方發生進一步沖突。
農夫與蛇
然而,侯賽因的善意舉動未能換來巴解組織的讓步,反而使後者有了更爲大膽的動作。
6月初,在侯賽因前往視察約旦情報總局總部的途中,他的車隊遭到巴解組織敢死隊員猛烈炮火的襲擊,一名保镖舍命用身體壓住侯賽因,使其幸免遇難。9月1日,侯賽因的車隊再度遭到巴解組織敢死隊員的襲擊,事後約旦軍隊與巴解組織交火長達5日。
該來的還是來了
(1970年安曼戰火四起 圖:壹圖網)▼
9月6日,巴解組織更是搞了個大新聞,其下屬派别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人陣)計劃劫持4架飛往紐約的民航飛機和1架飛往倫敦的民航飛機,迫使其飛往約旦西北部城市紮爾卡的道森機場,不過人陣最終隻成功把3架飛機劫持至道森機場。
9月9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在第286号決議中要求人陣釋放人質。次日,人陣與約旦軍隊在關押了125名婦女和兒童的安曼洲際酒店爆發了沖突。9月12日,人陣在最後期限前炸毀了3架遭劫的客機,雖然所有人質之後都被釋放,但這一事件進一步凸顯出約旦政府在巴解組織控制區無能爲力的事實。
再忍下去就真的要被騎到頭上了
(人陣在國際媒體面前炸毀客機 圖:wiki)▼
爲了挽救搖搖欲墜的政權,痛定思痛的侯賽因終于下定決心,将巴解組織從約旦徹底清理出去。9月16日,侯賽因解散文官政府,宣布戒嚴。事發突然,約旦情報總局的軍官遂詢問侯賽因必須做出的最困難的決定是什麽?
"奪回我的首都的決定。"侯賽因說道。
9月17日,約旦軍隊第60裝甲旅從不同方向進入首都安曼,用坦克、火炮和迫擊炮炮擊了巴解組織敢死隊駐紮的兩處難民營。由于準備充分,巴解組織進行了頑強抵抗,戰鬥持續了十天沒有間斷。與此同時,約旦軍隊包圍并攻擊了其他巴解組織控制的城市,如伊爾比德、傑拉什、薩爾特和紮爾卡。
1970年9月17日,侯賽因國王在行動第一天與他的顧問總理瓦斯菲·塔爾和陸軍參謀長哈比斯·馬賈利會面
1970年巴解組織敢死隊勢力分布及叙利亞入侵方向
由于約旦軍隊難以在預計的三天時間結束戰鬥,約旦軍隊與巴解組織在戰場上陷入僵局,這導緻其他阿拉伯國家加大了對侯賽因的壓力,要求其停止戰鬥。約旦開始擔心外國勢力會介入支持巴解組織。9月18日,一支帶有巴勒斯坦解放軍(名義上屬于巴解組織,但實際總部在叙利亞)标志的叙利亞軍隊朝伊爾比德進軍。
盡管叙利亞坦克上有解放軍标志
但這些部隊都是叙利亞陸軍正規軍
其進軍目的據說是要幫助敢死隊推翻君主制
(1970年 駐紮在伊爾比德的約旦士兵們在一輛百夫長坦克周圍,他們即将面對叙利亞軍隊的進攻)
經過激戰,約旦軍隊的第40裝甲旅成功阻止叙利亞軍隊繼續進攻,但就在同一天,叙利亞第5步兵師的兩個裝甲旅和一個機械化步兵旅以及大約300輛坦克對約旦北部發起了更大規模的入侵。
在此生死存亡之際,約旦決定向美國、英國以及以色列求助。美國總統尼克松将海軍第6艦隊部署在約旦附近的以色列沿海海域,并下令第82空降師進入全面戒備狀态;以色列則派出空軍戰鬥機飛越叙利亞上空以示威懾,并在叙利亞與約旦的邊境上部署地面部隊。
見此情景,約旦空軍與陸軍便對叙利亞軍隊發起空地聯合攻勢,因内部權力鬥争而沒有派出空軍的叙利亞軍隊因此損失慘重,于22日開始撤退。
在解決了更爲棘手的叙利亞軍隊後,約旦軍隊通過持續的炮擊,終于在9月底迫使巴解組織屈服。10月,侯賽因與阿拉法特簽署協定,規定巴解組織必須尊重約旦的主權,不得在公共場合穿戴制服或攜帶武器。然而,巴解組織中的一些成員公然違反協定,繼續攻擊約旦的君主制。
巴解組織簽署協議估計也隻是緩兵之計而已
(1970年在安曼簽署和解協議 圖:壹圖網)▼
約旦新首相塔爾(Wasfi Tal)上台後,約旦軍隊再度與巴解組織發生沖突。1971年1月,約旦軍隊對安曼至傑拉什公路沿線的巴解組織基地發起進攻,并于3月将他們趕出伊爾比德。7月,約旦軍隊包圍了阿傑隆與傑拉什地區僅存的2000名巴解組織敢死隊員,陷入絕境的他們最終投降,随後被允許前往叙利亞。
有些敢死隊隊員甯願向以軍投降也不肯向約旦投降
在7月17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侯賽因宣布約旦已完全恢複主權,"現在沒有問題了。"
離開約旦的巴解組織最終在黎巴嫩重新集結,徹底改變了該國的政治格局,并最終引發了一場更爲血腥而漫長的戰争——黎巴嫩内戰。
這又是另外的故事了
(1979年貝魯特城内的法塔赫武裝分子 圖:wiki)▼
正因曆史上的教訓曆曆在目,約旦與埃及作爲巴勒斯坦的鄰國,始終不願重蹈覆轍,再度向巴勒斯坦難民敞開懷抱。加沙地帶的近250萬人口一旦全部湧入約旦與埃及,勢必對兩國的政治格局産生極大的影響,改變其政治平衡。
上下滑動-
截至2022年底,加沙地帶人口已達237萬
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
作爲與加沙地帶直接接壤的一方,埃及更是不願讓巴勒斯坦人湧入國内,因爲這勢必使得哈馬斯或其他巴勒斯坦武裝組織趁機進入西奈半島,而這将直接對當地的局勢穩定造成負面影響。埃及軍隊多年來一直在西奈半島與極端分子作戰,并屢次指責哈馬斯支持極端組織。
隻能希望事态不要繼續擴大早日停火吧
(在拉法口岸等待過境的巴勒斯坦人 圖:壹圖網)▼
"如果巴勒斯坦人被轉移到埃及……西奈半島将成爲針對以色列的行動基地,在這種情況下,埃及将被标記爲恐怖分子基地。以色列将有權自衛……并将襲擊埃及領土。"埃及總統塞西10月19日說道,"屆時,我們已經實現的和平将從我們手中消失。"
【快來聊天啦】
我局有世界地理讨論群,歡迎感興趣的朋友們加入!
* 如果你喜歡地理,可以來【微信公衆号後台私信】,用一兩句話介紹下自己。運營小姐姐會根據情況拉你進群哦~
* 進群請務必自我介紹一下,直接回複"進群""讀者群"之類的字樣不會有機器自動回複,隻會讓後台的小姐姐很生氣≥﹏≤
* 申請人多時請耐心排隊等候回複。隻要系統正常,工作人員就會逐一看到大家所有人的消息哦
上下滑動查看參考資料:
1. https://apnews.com/article/palestinian-jordan-egypt-israel-refugee-502c06d004767d4b64848d878b66bd3d
2. https://www.wsj.com/livecoverage/israel-hamas-war-biden/card/egypt-s-president-says-israel-can-host-palestinian-refugees-in-negev-desert-sEscDuPPxttFWtlNEfSi
3. Shlaim, Avi (2008). Lion of Jordan: The Life of King Hussein in War and Peace. Vintage Books. ISBN 978-1-4000-7828-8.
4. Neff. "Battle of Karameh Establishes Claim of Palestinian Statehood". Washington Report on Middle East Affairs. No. March 1998. pp. 87–88.
5.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607050255/http://www.telegraph.co.uk/news/obituaries/royalty-obituaries/7136625/King-Hussein-of-Jordan.html
6. Nils August Butenschon; Uri Davis; Manuel Sarkis Hassassian (2000). Citizenship and the State in the Middle East: Approaches and Applications. 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8156-2829-3.
7. http://news.bbc.co.uk/onthisday/hi/dates/stories/september/17/newsid_4575000/4575159.stm
8. http://news.bbc.co.uk/onthisday/hi/dates/stories/september/12/newsid_2514000/2514929.stm
9. "A Brotherhood of Terror". Time. 29 March 1968. ISSN 0040-781X.
10. Kurz, Anat N. (30 January 2006). Fatah and the Politics of Violence: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a Popular Struggle. Sussex Academic Press. ISBN 978-1-84519-032-3.
11. https://news.cctv.com/2023/10/19/ARTIXRQ2FJ4i4zwIT42DC2af231019.shtml?spm=C94212.PBi4fu284lJm.EqrnPf7WDfbU.59
*本文内容爲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shutterstock
END
擴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