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位美人,迅速翻紅。
章小蕙。
不久之前,六十歲的她開始直播帶貨,竟創下 6 億關注度。
用文藝複興講眼影盤,還現場讀起英文詩。
一夜之間,章小蕙成了兼具閱曆與審美的上世紀香江白月光。
但在過往很長一段時間裏,她都是港媒筆下臭名昭著的「妖女」。
一篇篇文章言之鑿鑿,稱她揮霍無度敗光兩任丈夫的家産,欠下 2.5 億巨債。
富家女的劣根性讓她哪怕吃不上飯,也要堅持買衫。
私生活混亂,婚内出軌閨蜜老公,還與富商糾纏,男友如流水。
但借她翻紅的契機,很多人追溯起當年她與鍾鎮濤那段腥風血雨的婚姻。
發現事實也許并不像港媒所書的那樣。
丈夫破産,是因投資失利之故。
婚内出軌,是夫妻關系破裂,二人默認各自另結新歡。
确有富商在她離婚後開出空白支票任她填數字,但被章小蕙拒絕。
她打官司、做生意、照顧小孩。
輾轉多地,東山再起,挨到如今口碑反轉。
本以爲柳暗花明,但在很多人眼中,章小蕙有一件事永遠「洗不白」。
那就是,她曾出演過一部情色電影。
這部電影被視爲妖女天生放蕩的罪證,用來拆穿她「名媛」的虛假面具。
但章小蕙卻視這部作品作她唯一的逃生跳闆。
這到底是一部怎樣的電影,咱們今天就來看看——
《桃色》
《桃色》确實尺度驚人,話題度更是爆炸。
同性暧昧、人鬼情、多角關系、虐戀(SM),涉獵相當全面。
片中三位女主演,一個賽一個的傳奇。
章小蕙不必多說,從天王嫂到接拍情色片,加之數不勝數的桃色新聞。
參演消息一傳出,港媒各大頭條就已集中轟炸。
關注度确實足了。
但又礙于她的名聲,香港電影界幾乎沒人願意合作。
劇組不得已啓用外地演員,才湊出陣容。
松坂慶子,八十年代日本第一美人。
成熟、妩媚,眼波勾魂。
魚叔剛複習完《貓眼三姐妹》。
才發現風情萬種的大姐來生淚,原型正是松坂慶子。
更意外的,是河莉秀的參演。
河莉秀二十二歲時,爲愛情進行了變性手術。
後因容貌姣好,被星探挖掘進入韓國娛樂圈,被貼上了「韓國最美變性人」的标簽。
這份經曆,竟也神奇地融進了電影中。
如此要素齊全,隻因導演楊凡一以貫之的電影主題偏好:
模糊的性别、流動的情欲、悱恻的情感、以及禁忌的人性。
其代表作《玫瑰的故事》《海上花》《遊園驚夢》無一不在爲這份獨特的審美做着注解。
《桃色》的電影主題和呈現方式,也不離其宗。
而之所以敢逆着大衆口碑,冒着「聲名盡毀」的風險選擇章小蕙。
一是因爲導演本就無懼啓用新人演員。
當年挖掘吳彥祖出演《美少年之戀》的人,正是楊凡。
二是,導演覺得這部電影的女主角非章小蕙莫屬。
要有書卷氣養出的矜持與天真,又能淋漓盡緻地展現并代表「欲望」。
家境殷實從小學習藝術,嫁人後卻變成全港第一妖女的章小蕙,确實最适合。
時逢章小蕙本人已經被港媒妖魔化到心冷。
曾經被侮辱到什麽程度呢?
章小蕙剛離婚時,出門被拍背後照。
媒體找來算命先生來看圖說話,再将「淫賤」二字作爲結果,登在頭版頭條。
如此這般多年,章小蕙打從心底厭倦香港看似開放實則保守的獵巫風氣。
才想借這部電影打開更多可能,離開那裏。
她确實辦到了,但電影本身的命運卻一言難盡。
導演攝影師出身,對畫面有着服務于主題的藝術化追求。
整部電影的鏡頭視角幾乎都是傾斜的、搖晃的、倒錯的。
加之迷蒙的光線和豔麗的色彩,無一不在提醒觀衆:
這是一個夢境現實含混的故事。
章小蕙飾演的美麗,是一位房産經紀。
這天,她遇到一個大客戶。
一位名叫梅木的日本富婆帶着年輕男友,預備買下一棟頂級别墅。
眼看大單就要順利成交,梅木夫人卻提出一個交換條件。
希望美麗幫她的一座舊宅租出。
舊宅意義特殊,一定要找到适合的人才能出手。
爲了大單,美麗隻好答應。
但租客篩來選去,全不符合要求。
隻有年輕攝影師Kim,引起了美麗的注意。
搞暧昧是浪子的天分,Kim 與美麗的關系就說不清道不明。
但其實在 Kim 之前,美麗早已對一個警察動心。
他總是出現在美麗周圍,有時擦肩,有時對望。
空氣都能摩擦出火,但卻從未有過對話。
爲了吸引警察主動靠近,美麗請 Kim 幫忙演一出戲。
但遺憾的是,二人的關系仍未有實質性進展。
倒是 Kim 與美麗越走越近。
美麗幫 Kim 租下了這間舊宅。
Kim 也會在美麗傷心時,及時出現安慰。
飲食男女,不知不覺間便情難自抑。
但就在此時,一位美豔的女人(河莉秀 飾)突然出現,也找尋着這間舊宅。
走進屋中,即刻與 Kim 癡纏,宛若一對相識已久的戀人。
這還不算完,還有更亂的。
梅木夫人似乎也與 Kim 關系匪淺。
她知曉了美麗與 Kim 的關系,打電話約下一場三人會面。
修羅場很快到來。
美麗來到舊宅,正好撞破 Kim 與那位美豔的女人共浴。
美麗無法接受,崩潰質問女人的身份。
梅木夫人卻在此時現身,看着三人緩緩回答:
「那是年輕(時)的我」
就在此時,舊宅中鬧出的響動,打擾了樓下孩童的玩耍。
二人不經意的對話,又讓人心下一驚。
「妹妹,那裏三十年前有人被殺死」
尾随美麗的警察聽到此事,回去翻閱了相關卷宗。
意外發現,1966 年 12 月 5 日,Kim 就已經在這間舊宅中被殺害。
而兇手,正是那位美豔女子,日本富家女梅木。
是時空錯亂,還是魂魄歸來?
整個故事其實還有不爲人知的另一面。
電影裏數次提示,美麗是個愛幻想的人。
這讓許多人物出現或消失,都顯得分外不真實。
美麗會突然身着非現代的旗袍。
像是失憶般,忘掉了舊宅的位置。
梅木夫人突然深夜到訪,拉着美麗的手便能穿透空間,遊走相隔遙遙的舊宅之中。
一個個片段,都充斥着一股魔幻氣息。
而梅木夫人的自述,更是讓人瞠目。
原來,梅木夫人以前是個男孩。
少年時,随父母來到香港,買下這間屋。
親眼見到父親的雙重人格發作,對母親施暴。
他對愛的感知自此扭曲,隻能在痛苦處搜尋愛意。
後來,梅木愛上了一個年輕的攝影師,也就是 Kim。
這份愛極端而又瘋狂。
梅木供養、囚禁自己的愛人,不停地索取着愛意。
甚至不惜爲 Kim 變性,以求關系永恒。
但扭曲的自我和 Kim 的浪蕩,都讓梅木的心更爲空洞,也更加瘋狂。
于是,Kim 死在了床上。
多年之後,梅木遇到了美麗,這份關系變得愈發複雜。
梅木或真或假的暗示,勾拉出美麗内心深處的欲望。
美麗最終變得跟梅木一樣,沉溺在夢境,又或是幻想裏。
本以爲更混亂的關系和更瘋狂的故事就要開啓。
鏡頭卻一轉,結局乍現。
1992 年,梅木死于蘭桂坊踩踏慘案。
而美麗,不知所蹤。
這其實是源于一個真實曆史事件。
1992 年 12 月 31 日晚,近 2 萬人聚集在蘭桂坊迎接新年。
後發生嚴重踩踏,緻 21 人被死亡,63 人受傷。
這起事件對當時的香港人造成了嚴重的創傷後壓力心理障礙症。
導演或許就是想借此表達臆想和混亂的某層原因。
正如電影中數次出現的一塊挂鍾,提醒着時間不曾流逝。
臆想還是現實,留給觀衆自己去品。
能看出導演有構建一出愛與欲故事的野心。
但演員生澀的演技與無法自圓的叙事,都讓電影呈顯出夢境般的混亂。
加之拍攝中種種意外,似乎也影響了電影的完成度。
比如警察扮演者吳嘉龍,本要出演 Kim 一角。
因尺度問題沒談攏,才由日本演員橫内晶補替。
還有一場尺度全開的重頭戲,章小蕙的演出合同中并未事先标明。
但所有人等在那裏,她痛哭倆個小時,才做足心理準備。
或許是當時真的被角色吸引,被作品說服。
又或是時下開店養娃确實需要賺錢。
再或者無法推辭與導演之間一定完成此片的約定。
反正無論如何,她拍了。
并跟随這部電影走到柏林影展,感受到電影的魅力。
章小蕙一度動心從影,并憑《桃色》順利接到好萊塢的邀請,離開了香港。
到紐約、到北京、到上海,到如今。
章小蕙出現在美劇《小布什傳》中
但與此同時,她也被永遠釘在了「恥辱柱」上。
《桃色》之後,她的桃色傳聞更甚。
八卦标題再也沒有離開過「豔星」禦用的那些詞。
隻要出現,就是「賣弄風騷」。
連這次翻紅,也沒有躲開舊作審判。
章小蕙曾經談到被媒體妖魔化報道的感覺。
比起憤怒,她更無奈。
「我在真的時候,人家就當作假。
當我在假,在演戲的時候,他們就當真。」
這段話竟然神奇的與《桃色》的主題有了一絲互文意味。
真假迷離的愛情故事之後,導演鍾愛的《遊園驚夢》浮現。
「情不知所起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複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香江風吹過廿四載,愛恨化作舊塵埃。
但關于女人名聲的審判之火,依然随時可以死灰複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