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高 飛
華商韬略出品丨ID:hstl8888
" 我們要在 3 年内超過寶鋼,5 年内追上浦項。"
說出這話的時候,戴國芳其實沒有仔細想過,寶鋼和浦項分别是當時中韓兩國最大的鋼鐵企業,分列全球第五、第三。
如果他真能實現這個目标,他一定會成為當時的中國首富。
隻可惜,商業世界裡沒有如果。
戴國芳一生的故事,都和鋼鐵有關。
1963 年,戴國芳出生在江蘇省常州市一個小村子裡,因為家裡太貧窮,從 12 歲開始,他就開始推着一輛小車,走街串巷到處收廢鐵。
在攢了一點錢後,他又買了手扶拖拉機和壓塊機,這樣一來,收購的範圍變大了,碎鐵壓成鐵錠後,也可以賣出更高的價錢。
改革開放的中國,對各路原材料的需求都在井噴。一直和鋼鐵打交道的戴國芳,顯然是個看得清市場的人,他從國有企業買了幾台被淘汰的二手轉爐和化鐵爐,辦起了煉鋼小作坊。幹了幾年之後,又在常州周邊承包了國有鋼廠的車間。
在那個體制決定效率的年代,國有企業死氣沉沉的車間,在戴國芳的手上很快變成了利潤的收割機。最多的時候,戴國芳的名下承包車間多達 5 家,常被喊去參加常州市工業系統的會議。
到 1996 年,已經基本摸清鋼鐵業的經營和技術的戴國芳,下了一個鄭重的決定:他要成立自己的鋼廠。
這一年,戴國芳用 200 萬元資本,注冊成立了江蘇鐵本鑄鋼有限公司,鐵本這個名字很奇怪,意思卻很特别:以鐵為家,不離本業。
如果從側面的視角看待戴國芳這個人,可以發現他的确對得起這八個字。
戴國芳是當地有名的五不老闆——不坐高級轎車、不進娛樂場所、不住高級賓館,不大吃大喝,不賭博。唯一的愛好,就是和工程師們一起讨論技術,所以雖然隻有小學文化,卻無師自通地理解了鋼鐵業的整個技術體系。
到 2000 年前後,鐵本已經是蘇南地區數得着的鋼鐵企業,這一年,公司全年的鋼産量達到 100 萬噸,銷售收入達到 25 億元。甚至超過了許多城市的國營鋼鐵廠,上繳利稅排名全市第二,戴國芳也因此成了常州市工業系統的座上客。
如果一直守住這攤生意,戴國芳可能會一輩子做一個不大不小的老闆。但偏偏有一股力量督促着他,要他登上更大的舞台。
這神奇的力量,正是宏觀經濟。
2001 年後,随着宏觀經濟的高速成長,鋼鐵作為最重要的工業原材料,需求日盛一日。即便一日一價,在鐵本門口排大隊提貨的車,卻始終沒有斷過。
對于任何一個有心勁的經營者,這樣難得的大行情,都像是對事業最強有力的召喚。于是,在思索了幾個星期之後,戴國芳毅然做了個決定——擴産能,建大廠。
他原本的規劃,是将鐵本的現有産能擴充 1.6 倍,建設一個占地兩千畝,年産 260 萬噸鋼闆,總投資 10 億元的新廠。
老實本分的戴國芳雖然雄心勃勃,卻也懂得節奏需要與實力匹配的道理。對于固定資産 12 億,淨資産 6.7 億的鐵本而言,無論是貸款,還是依靠自有資金滾動投入,這都是一個合情合理的規劃。
但命運偏偏在這個時候,狠狠推了戴國芳一把。
在改革開放後的江蘇,常州一直是個很特殊的存在。這座蘇南城市與蘇州、無錫并稱 " 蘇錫常 ",誕生了著名的 " 蘇南模式 ",經濟的活躍程度一度冠絕全國。
但在繁榮的面子背後,卻有個很讓當地官員尴尬的短闆——常州的中小企業很強大,卻沒有端得上台面的大企業;輕工業很發達,卻沒有撐得起門面的重工業。在 2001 年前後,常州的社會固定投資增長率一直位列江蘇之首,但國内生産總值在 13 個地級市裡隻排名第六。
當地的經濟形态,實在是太需要一個頂門立戶的重工業大企業,來充當整個常州經濟的招牌,也太需要一個關鍵性的突破,來推動整個常州經濟再進一步。
在這樣的關口,适時端出擴産計劃的鐵本,實在是太對得上官員們的口味,而戴國芳勤懇樸素、踏實又從不耍滑的人格,又能給官員們充分的信賴感。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戴國芳的計劃略顯保守,如果能再進一步甚至幾步,招牌和突破效應将會更加明顯。
于是在所有 " 熱心人 " 的關切和過問下,鐵本的擴産計劃一改再改,在 6 個月的時間裡,它越過了 260 萬噸、400 萬噸、600 萬噸幾個台階,最後被定在 840 萬噸。規模占地從 2000 畝沖到 9379 畝,項目總預算從 10 億元翻了 10 倍,達到 106 億元。
相比用 12 億元資産拉動 10 億元投資,新規劃的量級,實在是一個鐵本很難扛得下的數字。以戴國芳的踏實,他不會想不到這中間的風險,而最重要的問題還有一個——錢從哪裡來?
戴國芳不是一個輕易坐在賭桌旁的人。
對于一家企業而言,參與這樣大的一場賭局,一旦翻船,結果是無法承受的。在這張賭桌面前,戴國芳不是沒有過進退兩難的猶豫。
但恰在此時,一隻有力的手把鐵本按在了賭桌旁,另一隻手則遞出了最需要的籌碼。
這雙手背後,是決心在這場投資中,拼一把的常州市政府。
在确認了政府支持的信息後,以中國銀行為代表的當地銀行分支機構,打開了放貸的閘門,鐵本因此一次性獲得了 43.99 億元的銀行授信。
但政府能為鐵本提供的幫助,還遠遠不止于此。
按照當時的規定,凡是投資額在 3000 萬美元以上的項目,必須上報國家發改委審批。如果把百億級别的鐵本項目如實報上去,不僅審批流程不可預計,能不能被批準都是個未知數。
常州市找到了一個辦法:分拆闖關。
鐵本的 840 萬噸項目,被拆分成 7 個子項目和 1 個碼頭分别上報,在建設用地上,9000 多畝土地被切分成 14 塊土地報批申請。常州高新區經濟發展局甚至在一天之内,就火速批準了所有的基建項目。
面對這樣一筆大錢,政府空前的熱情,如此效率的闖關,以及火熱的市場行情。即使踏實謹慎如戴國芳,也實在無法抗拒做大的誘惑。在 2002 年,他在公司公司内部說了一句話:
" 地方上這麼支持,上哪兒找這麼好的機遇。"
就這樣,在一個火熱的夏天,一位原本踏實謹慎的企業家,和一群熱情似火的官員走到了一起。誰也不會聊到,就是這麼一群人,居然将在中國鋼鐵行業掀起一場前所未見的 " 大煉鋼鐵 "。
840 萬噸的規模,再加上 100 萬噸的已有産能,讓鐵本的規劃産能一下子沖到了千萬噸級别。在當時,中國超過 1000 萬噸産能的鋼廠,隻有寶鋼和唐鋼兩家。
這意味着,紙面上的鐵本,一下子就跻身為全國最大的鋼鐵公司行列。也正是因此,面對前來采訪的當地媒體記者,信心滿滿的戴國芳留下了一句話:
" 鐵本要在三年内超過寶鋼,五年内追上浦項。"
為了确保整個投資計劃的實現,戴國芳的準備,其實非常充足。
作為長期從事鋼鐵行業的企業家,戴國芳很清楚鋼鐵行業的一條規律——這是一個成本決定利潤,規模決定成本的行業。
根據資料顯示,在噸煉鋼成本上,鐵本比國有企業低 60-150 元,高爐建設成本也低了一半多;而為了鞏固成本優勢,鐵本還與澳大利亞的公司達成了鐵礦石的長期供應協議,可以降低 70% 的采購價格。
現成的成本優勢,加上規劃規模,意味着鐵本一旦投入滿産運行,就将成為整個行業内最具競争力的鋼鐵企業,戴國芳也足以憑借自己的産業,一步躍升為整個鋼鐵行業,甚至整個商業界最有影響力的企業家。
但命運偏偏在此時,和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命運不是老天的玄虛,而是來自最高層的宏觀調控。
戴國芳看到的火熱行情的另一面,是全國鋼鐵行業的大幹快上。2002 年,全國鋼鐵行業的投資總額為 710 億元,比上一年增長了 45.9%;2003 年,這個數字達到了 1329 億元,同比增長 96%。
這樣的過熱投資,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中央層面的重視。2003 年 12 月 23 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著名的 103 号文,要求各地運用多種手段,迅速遏制盲目投資。2004 年 2 月 4 日,國務院專門舉行電視電話會議,要求對鋼鐵、電解鋁和水泥三大行業清理檢查。宏觀調控的大幕正式拉開。
鐵本的命運,在這一刻已經注定了。
幾乎就在國務院電視電話會議的同事,幾個新華社記者來到江蘇調研,卻碰巧得知了鐵本正在長江邊大建鋼廠的消息。
記者們把電話打到國土資源部,卻被告知并不清楚。而在實地探訪常州後,一篇題為 " 三千畝土地未征先用,環保評審未批先行 " 的内參材料,被送到了中央高層的辦公桌上。
幾天後,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和國家環保總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來到了常州。此時距離鐵本的第一座高爐建成,隻剩下三個月。
讓戴國芳甚至常州方面都沒有想到的是,一切的轟然倒塌,都由此開始。
關于戴國芳和鐵本,後續故事是這樣的。
在因為 " 涉嫌偷稅漏稅 " 的罪名被拘捕後,戴國芳最終獲刑 5 年。但這個罪名,其實又頗具争議,以至于在此後的幾年裡,許多法學家、經濟學家和媒體,都在圍繞對戴國芳的判決,是否 " 法罪錯位 " 而争論不休。
在項目被叫停後,常州多名官員被處分後,鐵本的工地上,即将成型的煉鋼高爐和基本建成的發電站,在經曆了幾年無人管理的歲月後,已經幾近廢鐵。
更具映襯效果的是,在鐵本被嚴厲處置的幾個月後,全國的鋼鐵行業就開始從調控中複蘇,2004 年的前 10 個月,全國累計生産鋼材 2.72 萬噸,比上一年增長了 24.12%;2005 年,全國生産了 3.71 億噸鋼材,又同比增長了 24.1%。
到 2019 年,戴國芳曾經放言要超越的寶鋼,已經更名為 " 中國寶武 ",在重組了太鋼集團後,它擁有了一億噸的産能,跻身全球最大鋼鐵生産商。
在一次會議上,中國寶武的董事長陳德榮面對一衆高管,問了一個問題:我們追求億噸寶武有什麼價值?
其實,把高管們和陳德榮本人給出的答案加在一起,都沒能逃出戴國芳當年心裡暗藏的動機——讓成本決定利潤,讓規模決定成本。
但此時的戴國芳,已經在成本、利潤、規模的鋼鐵世界裡,闖出了另一條新路。
2009 年,戴國芳重獲自由。在一段時間裡,他把自己關在家裡二樓的房間裡,幾乎與世隔絕,與他相熟的記者登門拜訪,卻未能獲見一面。
隔着一面牆,戴國芳說:" 還是不見了吧,最近就想安靜待着,如果要做什麼事的話,給你打電話。"
對于一個傷透了心的企業家來說,這樣的結果,并不出人意外。但就在很多人以為戴國芳将就此度過後半生之時,這個和鋼鐵打了半輩子交道的人,卻選擇了回歸。
2010 年 7 月,在江蘇響水縣沿海經濟開發區,一家名為德龍鎳業有限公司悄然成立,它的創始人,正是戴國芳。
戴國芳為德龍選擇的方向,不再是傳統的鋼鐵,而是一種名叫鐵鎳合金的特種鋼材。
鐵鎳合金是不鏽鋼的主要原材料,從内行的眼光看,這是一個經過很深思考的選擇。
在過去的幾年裡,中國跨越了經濟發展高峰期,傳統鋼材銷量雖然依舊可觀,可産能和行業競争的過剩,讓鋼鐵行業的利潤早已不複當年。再加上國家對工業技術和城市建設,也逐漸從對量的追求,過渡到了對質的要求。
幹了大半輩子鋼鐵業的戴國芳,很快便洞悉出其中的變化。在他看來,來屬于高品質,而品質在于對細分領域的專攻。所以這一次複出,他将目光瞄向了不鏽鋼,決定主營 10%~15% 的高鎳鐵合金和鎳鉻合金。一、二期工程分别在 2011、2012 年投産。
在相熟的人看來,那個熟悉的戴國芳,又回來了。
在德龍的初創幾年裡,戴國芳似乎依然保持了舊日本色——絕少享受,鐘情技術,整天埋頭在車間和辦公室裡,甚至吃住都在項目工地上。他似乎希望把失去的那五年時間,加倍地奪回來。
隻用了兩年時間,德龍鎳業就沖進了國内鎳鐵行業的龍頭陣營,但當戴國芳正準備開啟下一步計劃時,命運卻似乎希望再次和他開個玩笑。
2016 年 12 月 5 日,國家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産能和脫困發展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下發通報,明确指出:德龍鎳業于 2013 年實施了年産 30 萬噸鎳鐵合金擴建項目,違規建設了 1 台 80 噸電爐、4 台 60 噸 AOD 爐及相關配套設施,用于冶煉不鏽鋼," 違規建設鋼鐵項目 ",德龍鎳業又成了業内的負面典型。
這甚至在媒體上引發了一番言論——" 戴國芳正在複制當年鐵本事件的錯誤 "。
幸運的是,在經過調查後,德龍得以涉險過關。更幸運的是,在經曆了之前的風浪後,戴國芳已經錘煉出更強的定力與更精的眼光,通過由鎳鐵原料向不鏽鋼産品的轉型,德龍可以獲得更高的産業附加值。
和過去相比,戴國芳顯然已經不再盲目追求規模,反而更重視從技術上獲得競争力。近 5 年來,德龍在技術創新上連續發力,每年的研發費用投入從 2017 年的 2000 餘萬,增加到了 2020 年的 8000 多萬。
這種對于技術的投入,幫助德龍成為了全國唯一一家全産業鍊不鏽鋼生産企業,它的巨合冷軋項目,産品精準度可達到 0.01 毫米,生産的 300 系不鏽鋼産品,很快便收到國内外知名企業的青睐。
但更大,也更精妙的構思,藏在戴國芳對德龍的布局裡。
在對産業的認識上,操持過大盤子的戴國芳,眼光自非尋常人可比。他很準确地看出一體化的産業鍊條,将是決定特種鋼領域競争力的關鍵。
因此,德龍又投資了年産 300 萬噸的不鏽鋼熱軋項目,為每座廠配備了專屬電廠、港口和碼頭。從印尼直接進口鎳礦,形成了從印尼進口紅土鎳礦制取鎳鐵合金,再用鎳鐵合金生産制取不鏽鋼的完整産業鍊條。
德龍通過與印度尼西亞的紅土鎳礦企業合作,直接進口鎳鐵的原料紅土鎳礦,通過船運直接進入工廠碼頭,再通過船運将成品發出。
對于不鏽鋼企業來說,印尼是全世界最大的原材料鎳産地,控制原材料市場,不僅能通過産業鍊來降成本,在面對後進入的競争者時,還可以築起競争壁壘。
▲位于印尼蘇拉威西省科那威縣的德龍鎳鐵工業園
因此,戴國芳斥資 300 多億元在印尼建設的項目包含原材料采掘、鎳鐵冶煉、碼頭等全産業鍊設施。為了确保建設成功,他幹脆派出了女婿朱明冬,直接坐鎮印尼。
這是一個完整的構想,在上世紀,日本的新日鐵、韓國的浦項,都是通過對海外原材料的控制,奠定了自己的産業地位。
有趣的是,在整個印尼項目的兩期工程中,戴國芳都選擇了與國有企業合作。在經曆了當年的鐵本事件後,他顯然更明白該如何保護自己。
2022 年 9 月 7 日,全國工商聯發布了 2022 中國民營企業 500 強、制造業 500 強、服務業 100 強榜單。江蘇德龍鎳業有限公司以 1353.8 億營收入圍,位列中國民營企業 500 強第 56 位;中國制造業民營企業 500 強第 31 位。
這已經是德龍鎳業連續三年榮登中國民營企業 500 強和制造業 500 強,相比于 2021 中國民營企業 500 強和制造業 500 強名單,德龍的排名分别提升了 45 名和 22 名。
這不僅讓人想起了十多年前,戴國芳那句 " 超越寶鋼、趕上浦項 " 的豪言。
如果當時的鐵本順利開建,這一刻,或許會在更早到來。戴國芳和他的鐵本,看起來錯過了一整個時代。
但戴國芳還是用另一種方式,回到了他為之奮鬥一生的鋼鐵王國。
流水有時會繞路,但絕不會回頭。關鍵是,永遠不要離開腳下的路。
出品人:畢亞軍
主編:陳斯文 責編:周怡
美編:劉彥潮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圖蟲創意,未能核實版權歸屬的,不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