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通報當地疫情最新情況:
山東青島:當地正處于高峰來臨前的快速傳播階段;
海南省:處于快速 " 爬坡 " 階段,預計可能很快迎來高峰期;
江西省:第一波疫情将于 2023 年 1 月上旬達到感染高峰;
安徽省:預計大部分地區月底前達到疫情高峰;
四川成都:當前正經曆一波疫情高峰。
山東青島:每日新增感染量為 49 萬人 -53 萬人
昨日(23 日),山東青島市衛生健康委主任薄濤介紹,當前青島的新冠感染發病高峰期還未到來,正處于高峰來臨前的快速傳播階段。按照監測數據推測,青島目前每日新增感染量為 49 萬人 -53 萬人,明後天(此處指 24 及 25 日)會在此基礎上以 10% 增速增加。
目前青島已建立并完善分級分類診療體系,構築了醫療救治三道防線。
第一道防線是社區診療點、發熱診室和醫院發熱門診。各區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開設發熱診室 201 家,并拓展了 3371 個社區診療點,輕症患者在此就可以得到診治。如果患者為重症,社區醫生初步判斷後會将他有序定向地轉至發熱門診。截至目前,全市發熱門診應設盡設,應開盡開。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開設發熱門診 ( 發熱診室 ) 151 家。
第二道防線為二級以上醫院普通病床,定點醫院和三級醫院分院 ( 原亞定點醫院 ) 病床。我市現有二級以上醫院床位數接近 3 萬張,兩個定點醫院的床位數為 1540 張。原有方艙醫院升級為三級醫院的分院,共有 11769 張床位。
第三道防線為重症病床。全市共有 2309 張重症床位,匹配 1.2 萬名重症醫護人員。現有普通救護車 307 輛,負壓救護車 137 輛,車組人員配備齊全。全市 26 家互聯網醫院全部開設新冠咨詢闆塊,可為市民提供遠程免費咨詢。
薄濤說:" 隻要大家共同努力,就可以把曲線拉得更平更長,讓高峰期進程可控,為島城醫療物資儲備、醫療救治服務等赢得更多時間,從而減輕短期内的醫療資源擠兌現象。"
海南
12 月 23 日,海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綜合組副組長李文秀介紹,當前,海南省疫情處于快速 " 爬坡 " 階段,預計可能很快迎來高峰期。
經數據模型預測,海南省新冠感染人數将呈指數級增長,預計在維持當前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全省單日新增陽性感染者數量将快速增長。随着元旦、春節假期的來臨,以及海南省候鳥人群的激增,一定程度上會促進疫情傳播。同時随着學校放假、春節假期城市務工返鄉人員增多,人員流動性大,農村地區疫情快速上升風險增高。
12 月 23 日,海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第八十三場)在海口舉行。
江西
12 月 23 日,江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第三十八場)在南昌召開,預測江西省第一波疫情将于 2023 年 1 月上旬達到感染高峰,2023 年 3 月上旬轉入低水平流行,疫情持續 3 個月左右時間,屆時累計感染率接近 80%。預計多數地區将在一周左右陸續進入疫情高峰期。
安徽
"預計我省大部分地區将在月底前達到疫情高峰,在高位維持兩三天後進入下降通道。" 安徽省 12 月 23 日舉行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省衛健委主任陶儀聲透露,部分人口密度大、人員流動性大的地區達峰可能比預測時間提前,如合肥市可能在 25-26 日左右達到高峰。
與此前的預測相比,最新判斷的疫情達峰時間有所提前。21 日,該省疾控中心主任劉志榮在發布會上回答提問時表示,根據新冠病毒傳播規律和相關模型測算結果,未來一段時間疫情将繼續加速上升,安徽省預計在本月底或下月初迎來第一波高峰,主要在城市地區;伴随春節前人口流動,疫情将從城市地區向農村地區傳播,可能迎來第二波高峰。
除此之外,多地此前預測疫情高峰時間,均集中在明年 1 月份。
廣州
12 月 19 日,廣州召開新聞發布會。廣州市衛健委副主任張屹表示,12 月份以來廣州發熱門診就診量持續走高,近一周在高位平台徘徊。專家預測廣州疫情将在 2023 年 1 月上旬達到高峰,為此,廣州正加強醫療資源儲備,提升救治能力,全方位、多層面積極應對即将到來的疫情高峰。
浙江
12 月 18 日,浙江省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召開。發布會通報,據測算,浙江第一波疫情預計在明年 1 月中旬左右迎來高峰。
湖南
專家表示,湖南疫情高峰具體日期無法預測到哪一天,但據目前疫情發展情況來看,大約會在春節前後達到高峰。
河南鄭州
根據調查預測,鄭州疫情感染情況第一波阈值在 12 月 15 日,第二波阈值在 12 月 20 日,高峰時間則在 1 月 15 日。
山東
山東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處置工作指揮部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董亮表示," 我預計疫情高峰期應該在明年 1 月份。另外,城市比農村人口密集,農村的疫情高峰期會相對晚一些。"
湖北宜昌
湖北省宜昌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宜昌市第三人民醫院副院長杜德兵表示,預計宜昌在明年 1 月上旬會迎來感染高峰,但不會出現 80%-90% 的感染率。
12 月 23 日晚,東莞市衛健局發文稱,22 日晚," 東莞發布 " 推送的一則小視頻讓很多人熱淚盈眶,視頻講述的是一名東莞醫生連續多日出診到晚上十一二點,這一天問診 16 小時後,他實在太累了,趴在桌子上不到 1 分鐘就睡着了。
新冠感染高峰日益逼近,根據數字模型預測結合專家評估判斷,眼下,東莞感染者正以每天 25 萬~30 萬人的規模增長,且增速越來越快,衆多醫療機構和醫護人員承受着史無前例的嚴峻挑戰和巨大壓力。
醫護人員也是凡胎肉身,他們也會疲憊難受;可隻因白衣加身,便隻能義無反顧。
有一項統計數據此前從未對外公布:截至 12 月 22 日,全市公立醫院、社衛機構新冠核酸或者抗原陽性,或者發燒(體溫≥ 37.5 ℃)的情況下帶病堅持上崗的醫護人員達到了 2528 人。
這個數據僅僅隻能作為參考,真實狀況肯定遠比這個數據要更為嚴重。由于目前醫療機構提倡醫護人員非必要不測核酸,非必要不測抗原,很多人哪怕出現了新冠症狀,隻要沒有倒下就堅持工作。
市人民醫院 3000 多名在崗職工中,目前近一半已經被感染;市濱海灣中心醫院所在的虎門鎮人口超過 100 萬,被感染的醫護人員層出不窮;暨南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被感染的醫護也是與日俱增……
清溪社衛中心副主任錢隽已被感染,他說," 從醫近三十年,從未經曆如此慘烈之形勢,即使非典也沒今日之嚴峻 "。清溪社衛中心 270 名員工,病倒了超過 100 人," 現在是最困難最艱巨的時刻了。"
南城社衛中心衛生類專業技術人員共 221 人,截至目前,有新冠 " 十大症狀 " 暫無法返崗的達 65 人,另有後勤、保潔等其他非專業技術人員 9 人,還有很多醫護人員長時間工作,随時可能被感染。
東莞市衛健局表示,每一個衛生健康人都在拼命,請多些理解,少些責罵,這一關肯定會過去的。
近期,全國多地都傳來了血庫 " 告急 " 的消息。在部分地區,臨床血液供應出現缺口,已經危及到孕産婦、危重症患者的搶救。
據央視網綜合報道,近日,浙江、江蘇、湖北、山西、江西、北京、河南、福建、甘肅、山東、上海等多地均發布血庫 " 告急 " 消息。
部分地區在倡議書發出後,問題仍未明顯緩解。
12 月 12 日,雲南省血液中心發布消息稱,昆明市平均每天需要約 500 人的愛心獻血,才能基本滿足臨床用血需求。當前,平均每天獻血人數不足百人,血液庫存全面告急。
12 月 20 日,江蘇省血液中心表示。"A 型隻能滿足 3 天的臨床需求量,AB 型,不足以支撐 5 日的臨床需求量。" 數據顯示,今年 12 月份,江蘇省血液中心獻血人次和獻血量較同期分别下降了 57% 和 54%。
12 月 21 日,河南省紅十字血液中心工作人員表示,省血液中心血液庫存已低于最低保障線。
12 月 22 日上午,山東省血液中心工作人員介紹,一周前日采血量可達 100 個單位,約有 60 人左右獻血,而昨日日采血量為 39 個單位," 比前一段采血量更低 "。
山東省血液中心此前在 12 月 5 日、9 日、16 日,三次發布了倡議書。在山東,A、O 血型血液庫存已多日處于紅色警戒線,即使 " 省着用 ",也幾乎隻能維持三天。
重慶市血液中心表示,血液庫存達到曆史最低點,已不足平常情況下臨床供血兩天的量。
據湖北經視 12 月 24 日報道,最近,武漢市血液中心血液庫存急劇下降,全部四種血型庫存總量約為 4000 個單位,其中最為短缺的 A 型和 O 型血僅夠兩天臨床用量。
據工作人員介紹,每年冬季都是武漢市供血緊張的時段,受大學生放假和新冠疫情疊加影響,獻血人數出現了斷崖式下降,目前全市獻血點每天獻血人數不足 100 人。
根據國家衛健委印發的《血站新冠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指引》,新冠病毒感染者最後一次核酸檢測陰性或抗原檢檢測結果正常 7 天後就可獻血,為了挽救生命,武漢血液中心号召市民挽起袖子,捐獻熱血。
本文内容來自網絡版權原創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