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呼和浩特 2 月 19 日電 (記者張榮鋒、張武嶽、賀書琛)18 日,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紮蘭屯賽區飄起雪花。張晨陽比往日出發得更早,他腳穿冰爪,深一腳淺一腳地行進,認真巡檢山上山下的每一處氣象監測設施,清除設備積雪,确保正常運作。遍布雪道的 15 個點位都走一遍後,兩個小時已經過去。這是紮蘭屯賽區氣象服務團隊每天的工作之一。
" 下雪天氣,賽場内的路途更加難走,要早一點出發。而且運動員訓練的時間也提前了,必須趕在他們使用場地之前完成巡檢。" 作爲氣象服務團隊的一員,張晨陽完成每日巡檢之後,又和同事一起,開始觀察衛星雲圖,研判天氣變化走勢。
氣象服務團隊成員正在分析研判天氣情況。新華社記者 張武嶽 攝
紮蘭屯賽區處于大興安嶺山脈的東側背風坡,在冬季風盛行的條件下,天氣情況複雜,系統性規律很難找到。" 雪上項目,天氣因素造成的影響較大,必須根據情況随時調整比賽時間,因此相對準确的天氣預報必不可少。" 紮蘭屯賽區氣象服務團隊負責人王穎說。
氣象服務團隊負責人王穎正在分析研判天氣情況。新華社記者 張武嶽 攝
從團隊駐訓經驗交流,盡快補齊山地氣象知識,到每日徒步登山,實地感受不同賽道點位要素差異,不斷複盤訂正預報結論,再到成員間磨合互補,優化前後方工作協作流程 …… 團隊快速成長,穩穩 " 拿捏 " 紮蘭屯雪場的 " 怪脾氣 "。
翻開滑雪場氣象專報的文件夾,各點位每小時的天氣、氣溫、相對濕度、風速、雪深、能見度等各項指标都一目了然。" 每一條賽道的氣溫、風速都有差别,微尺度天氣的研判是工作重點。我們已經做到了‘百米級、分鍾級’的精細化預報,爲賽事順利進行提供了充分氣象信息保障。" 王穎說。
團隊制作的氣象服務專報。新華社記者 張武嶽 攝
據工作人員介紹,對天氣情況的精确預報,還有賴于布設在賽區各個角落的氣象監測 " 千裏眼 "。" 比如‘氣象方艙’曾經服務過成都大運會。" 王穎說,這是一套地基遙感垂直觀測系統,集成了微波輻射計、毫米波雲雷達、激光測風雷達等多種設備。除了 " 氣象方艙 ",自動氣象站、應急保障車、便攜式氣象站等設施協同 " 把脈 ",實現地基、空基、天基全時空、立體化監測。
兩年前,北京冬奧會在天氣精準預報方面實現質的飛躍。在 " 十四冬 " 賽場上,北京市氣象台基于人工智能的多方法集成預報技術、國家氣象中心基于深度學習的站點集成預報方法等兩項北京冬奧會成熟預報技術成果再次得以應用。紮蘭屯賽區 16 名團隊成員中,有五名曾經服務保障過北京冬奧會。
" 我們最大的底氣與信心來自北京冬奧會的經驗,但我們利用冬奧遺産,并不是簡單的拿來主義。" 王穎說,在已有的技術和人才基礎上,氣象部門新開發了 " 十四冬 " 氣象預報制作系統和氣象現場服務系統,嵌入各類預報模式,進一步提升了各方獲取氣象信息的便捷性和時效性。
滑雪場接待大廳中的氣象信息大屏。新華社記者 張武嶽 攝
記者走訪了解到,除了爲賽事保駕護航,各類氣象專項服務産品的發布,還将便利延續至公衆觀賽、交通出行、供電供氣、掃雪鏟冰等各個領域,惠及更多部門和群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