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一步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壽集團董事長白濤帶來了提案,聚焦金融保險行業更好服務、支持養老保障服務體系建設。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也是伴随老齡化快速發展、老齡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已初步建立起 " 三支柱 " 養老保險體系,持續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對照中國老齡化發展趨勢以及人民群衆養老需求,我國養老保障服務還有諸多短闆和不足:
一是養老金儲備不足,據有關機構測算,未來 5-10 年我國養老金缺口将達 5 萬億到 10 萬億元。
二是養老服務供給短缺,目前我國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數與發達國家平均水平有較大差距,養老護理從業人員缺口超過千萬。
三是養老産業運營不夠規範,各養老機構的服務标準不一、參差不齊,影響養老服務體驗和養老産業發展。
對此,白濤在《關于進一步完善養老服務體系的提案》中提出四點建議:
一是注重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擴大養老金規模。建議放寬企業建立年金計劃條件,将 " 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并履行繳費義務 " 作爲唯一限制性條件,鼓勵更多企業建立年金計劃。加快推進個人養老金制度擴展至全國範圍,适當提高繳費額度上限,考慮分檔分級稅優政策設計,對中低收入人群實行全程免稅優惠。
二是鼓勵支持社會機構參與養老服務産業。建議爲包括保險機構在内的運營規範社會機構提供優惠扶持政策,加大養老設施改造、養老床位補貼力度。持續引導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所屬培訓療養機構優先轉型爲養老機構,通過 " 公建民營 " 等方式,将養老機構交給專業機構經營。
三是引導養老服務産業規範發展。建議政府統籌、社會機構參與,形成可執行、可落地的全行業規範指引。強化養老機構監管,建立養老産業準入制度,設置準入門檻,對準入機構進行嚴格審查、持續監督,避免違法經營和低水平無序競争。
四是加強養老人才隊伍建設。建議将養老人才培養列爲高等職業教育重點,将養老服務人員技能培訓放在就業培訓、失業者培訓的優先位置,開發相應國家職業技能标準和評價規範,建立健全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制度,建立養老從業人員收入保障和從業津貼制度,從根本上解決養老服務人員供給短缺、質量不高、流失率大等問題。
白濤表示,中國人壽把健康養老業務作爲戰略發展方向,将毫不動搖堅持加快發展。目前,在養老金儲備方面,中國人壽企業、職業年金受托、投管規模合計約 1.4 萬億元,其中企業年金服務企業客戶超 3 萬家,職業年金在全國已完成受托招标工作的 32 個統籌區排名均位列第一梯隊。首批開辦個人養老金和商業養老金業務,具有較強養老屬性的年金保險積累準備金達 1.7 萬億元。
在養老服務供給方面,中國人壽陸續發起設立合計規模達 500 億元的大健康基金和 270 億元的大養老基金,已經初步形成了 " 機構 + 社區 + 居家 " 三位一體的養老服務體系,爲全社會提供多元化、多層次養老服務。
目前,中國人壽已在蘇州、天津、博鳌、成都、廈門等地投資多個重資産養老項目,在深圳投資運營 4 個輕資産普惠型社區養老項目。
在養老人才培養方面,中國人壽充分發揮集團旗下保險職業學院教育培訓優勢,已設立專門學院培育專業護理、老年服務與管理人才,緻力于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專業養老護理人才需求。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