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華爲明顯在加速發力鴻蒙原生應用生态,聯合美團、去哪兒、新浪、釘釘等互聯網公司接連宣布啓動鴻蒙原生應用開發。此外,小紅書宣布完成了 Beta 版本的開發,石墨文檔更是宣布完成鴻蒙原生應用全量版本開發。
顯然,華爲希望通過合作将主流 App 一批又一批地「遷移」到鴻蒙生态上,保證主流用戶的在日常手機使用體驗不會出現沒有第三方應用可用的尴尬境地,從而成功實現将系統底層從 AOSP(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順利切換到 OpenHarmony。
要知道在華爲 8 月宣布 HarmonyOS Next(隻能運行鴻蒙原生應用,也被稱作「純血鴻蒙」)計劃之前,華爲應用商店「HarmonyOS 專區」隻有 91 款應用,純鴻蒙應用隻有 66 個,而且這些應用中既沒有微信、支付寶,也沒有抖音、快手等。而有消息指出,華爲計劃到 2025 年實現國内 Top 100 應用對鴻蒙系統的原生支持,到 2027 年實現 Top 500 應用的全适配。
但不僅是應用,今天智能手機上必不可少的 App 還有——遊戲。
有網友發現,米哈遊官網的招聘頁面近期上線了一個新職位:引擎開發(系統向)- 原神。更值得注意的是,米哈遊在「崗位職責」中寫道:「engine(引擎)層鴻蒙系統的适配,包括系統 UI、輸入、 文件系統、 gles&vulkan、内存管理等項目;」直接透露了米哈遊有意基于鴻蒙系統進行原生适配。
官網社招頁截圖,圖 / 米哈遊
不過,從華爲宣布 HarmonyOS Next 至今不過 4 個月,鴻蒙真的準備好迎接主流手機遊戲的「鴻蒙化」了嗎?
手遊「鴻蒙化」的第一個門檻就是遊戲引擎。不難理解,作爲一個新生的系統和生态,鴻蒙很長時間以來并沒有獲得遊戲引擎廠商和遊戲廠商的重視,在沒有遊戲引擎的底層工具的支持下,鴻蒙原生遊戲的開發自然也就無從談起。
直到 2021 年,鴻蒙才有第一個遊戲引擎—— Cocos 引擎的支持。Cocos 引擎是國内公司主導的一款遊戲引擎,基于該引擎的遊戲有《羊了個羊》、《開心消消樂》等遊戲,不乏爆品,但基本都是小體量的遊戲,實際對遊戲行業、用戶的影響力都很小,當然也無法與 Unity 相比。
幾個月前 Unity 的「收費風波」相信或多或少都有所聽聞,但 Unity 能夠引發全球遊戲廠商、開發者的不滿,也從側面驗證了 Unity 引擎的影響力。事實上,全球近一半遊戲都是基于 Unity 開發的,覆蓋 20 億月活躍最終用戶,在全球遊戲引擎市場(含手機、電腦、主機)份額爲 48%,在手遊市場的份額更是高達 70%。
圖 / Unity
8 月 23 日,跨平台遊戲引擎廠商 Unity 舉辦了一場發布會,會上最核心的一件事是宣布正式推出 Unity 中國版引擎——團結引擎,團結引擎兼容适配 Unity 所有已支持的軟硬件平台,同時還即将支持 OpenHarmony 和 AliOS(阿裏巴巴),後兩者都被認爲過可以挑戰谷歌的 Android 操作系統。
兩個多月後的 11 月 10 日,Unity 終于宣布團結引擎已全面支持 OpenHarmony 操作系統以及各項系統能力,包括但不限于 Ability 框架适配,XComponent 能力适配,ArkUI 适配等等。新聞稿中還特意提到:
「用戶可以在 OpenHarmony 框架中感受到與安卓和 iOS 同樣絲滑的遊戲體驗!」
Unity 的支持也意味着,遊戲廠商可以無縫地将遊戲開發流程遷移到鴻蒙原生遊戲的開發中,再考慮到華爲手機(搭載 HarmonyOS)上億台保留量背後的海量用戶,一減(阻力)一增(動力)之間,主流遊戲廠商無疑會有更大的意願去适配鴻蒙系統,就比如前文提到米哈遊基于 Unity 引擎打造的《原神》。
圖 / 米哈遊、Unity
但遊戲比應用适配的周期更長、成本更高。包括美團、去哪兒這些互聯網大廠都還在「啓動開發」的階段,目前我們也僅僅看到米哈遊在《原神》上的試探,并不包括最新的《崩壞:星穹鐵道》《絕區:零》或者早前的《崩壞 3》,同時招聘信息其實也透露了,米哈遊對于鴻蒙系統的适配顯然還在非常早期的階段。
換句話說,距離在搭載「純血鴻蒙」的華爲手機上啓動原神,還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而在其他手遊大廠方面,除了網易早在華爲開發者大會上就宣布基于團結引擎适配的《倩女幽魂手遊》,還沒有流出具體基于鴻蒙的原生遊戲開發計劃。
這裏面除了對新系統的顧慮,還有一個問題可能在于生态和渠道政策的疑惑。
這幾年,整個遊戲行業都在經曆渠道和産品的話語權變化。
就在 Unity 宣布團結引擎即将支持 OpenHarmony 的同一天,網易宣布旗下籃球競技手遊《全明星街球派對》上線,同時還宣布該遊戲将不上架任何安卓渠道,放話稱将預計 15 億元的渠道分成,全數返利給玩家。
圖 / 網易
放在今時今日,網易做出的決定并不奇怪。
《原神》《明日方舟》《萬國覺醒》等一系列熱門遊戲率先開始繞開國内的傳統安卓渠道,包括華爲、小米、OPPO、vivo 等廠商成立的硬核聯盟(各大手機廠商應用商店)、騰訊(應用寶)等,随後有越來越多遊戲選擇繞開傳統渠道,騰訊、網易等廠商也先後多次與渠道重談分成比例。
分成當然是核心。按照媒體報道,海外遊戲平台分成一般在 3 成,包括 Steam、蘋果 App Store、Google Play 等,但即便是網易這種大廠面對國内的硬核聯盟(各大手機廠商)也不得不被分去 5 成。
傳統渠道超高的分成比例,以及實際貢獻有限,長期以來都被诟病,而随着産品本身越來越主導遊戲市場,以及中國手遊出海的趨勢,那些有産品實力的遊戲廠商自然也不會坐視被國内安卓渠道「吸血」。
硬核聯盟
鴻蒙呢?在不考慮前期「扶持」政策的情況下,華爲會選擇拿到遊戲幾成的收入?
如果與原先一樣,恐怕也會直接打擊到遊戲廠商适配鴻蒙的積極性,包括較早甩開傳統渠道的米哈遊。更甚者,就算同樣 3 成也很難推動廠商,舉例來說,Epic Game 就知道如果按同樣的分成,根本無法在 Windows 平台上吸引第三方遊戲上架、挑戰 Steam。
但另一方面,華爲還是要考慮自身的渠道收入,需要進行一定的平衡和取舍。
當然,分成比例實際也是可以後期調整的,不過與此相對,鴻蒙到底會是一個封閉還是開放的應用生态?這就很難後期調整了。
「隻在 App Store 中提供」,圖 / 蘋果
封閉意味着類似 iOS,系統不允許在自帶應用商店之外安裝應用和遊戲,遊戲廠商除非放棄 iOS 用戶,就隻能在 App Store 上線;開放意味着類似 Android,遊戲廠商完全可以在官網提供安裝包或是上線 TapTap 等新式渠道。毫無疑問,蘋果在 iOS 上對于遊戲廠商的話語權顯然更大,谷歌相對較弱,國内手機廠商就更遑論了。
華爲的問題在于,如果選擇類似 iOS 的封閉應用生态,先不談用戶的體驗,首先就意味着要在沒有 iOS 用戶吸引力和蘋果号召力的情況下,說服各大遊戲廠商冒着各種風險基于鴻蒙進行開發,難度很大;類似 Android 開放策略的話,遊戲廠商的顧慮也會少很多,如果華爲還能提供更大的渠道價值,還是可以通過類似 Google Play 收取大部分遊戲的分成。
不過就目前,鴻蒙遊戲生态仍然還在打基礎,最實際的還是打通遊戲開發和發行的流程,通過各種「扶持」吸引有标杆級影響力的大型遊戲,證明鴻蒙生态的遊戲商業化前景。
圖 / 華爲
沒有操作系統廠商會放棄遊戲,就算是蘋果在 MacOS 上也沒少提遊戲。同樣也沒有遊戲廠商不希望面對更多的用戶群體,QuestMobile 之前發布的《2023 智能終端半年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内智能終端活躍設備中,華爲憑借 22.9% 的占比高居第一,比排在第二的蘋果還高出了 1.2%。
再考慮到華爲是國内唯一能在高端手機市場與蘋果抗衡的廠商,以及今年以來産品節奏、銷量都在回歸「常态」,遊戲廠商沒有理由忽視和放棄華爲用戶這塊「蛋糕」。
換句話說,倘若華爲在鴻蒙原生應用和遊戲生态搭建過程中,沒有大的決策失誤和環境變化,随着時間的推移,我們很可能在國内市場看到蘋果、安卓、鴻蒙「真 · 三分天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