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Introduction
從全年汽車公社的熱門文章,看大家最關注的行業大事。
作者丨汽車公社 編輯部
責編丨石 劼
編輯丨何增榮
2024 年的汽車行業已經收官,回望過去的一年,内卷、價格戰、倒閉、煎熬等關鍵詞,構建起車市的五味雜陳,好在國家這雙無形的手,用政策、補貼的形式拉了一把深陷泥潭的汽車行業,讓艱難的車市取得了一個相對可觀的成績單。
作爲汽車行業觀察者之一,汽車公社在紛擾的行業大局和變革中,用快速的反應,有深度、有态度的文字,爲每一位讀者呈現這個行業最真實和深刻的一面,探尋汽車産業裏蘊藏的價值、規律與希望。
2024 年,我們發布了近 1000 篇原創内容,閱讀量超過 1000 萬,這些内容涵蓋了突發新聞、熱點話題、重磅的戰略和産品、企業經營之道,以及行業格局與趨勢之變,這些内容被廣泛轉載、分享、讨論,爲記錄、促進和推動行業正向發展發揮着積極的作用。
在更多内容創作者紛紛轉投視頻化的時代,汽車公社依舊認爲,文字是記錄時代和人類最好的方式,我們依舊堅守文字的力量,展現文字背後的态度和思考。可喜的是,汽車公社全年誕生了超 20 篇 10 萬 + 的爆款文章,在信息爆炸中,走出了一條精品化的道路。
在這 2025 年的第一天,我們精選了十篇最受歡迎的文章,這些内容記錄了 2024 年行業最重磅的大事,也展現出了外界最關心的産業和格局之變。
在此,感謝每一位讀者的支持和關注,是你們的熱情賦予了我們前進的動力,不斷壯大了文字的能量。未來,我們将繼續用獨特的視角、更豐富的内容、更前瞻和深度的思考,去鏈接這個變革的時代,共同記錄和探尋汽車産業的無限魅力。
1
高合被賈躍亭起訴,員工本周統一離職
(點擊圖片,閱讀原文)
作爲 2024 年第一個暴雷的新勢力品牌,高合的倒台拉開了新一輪新勢力倒閉潮的大幕。實際上無數倒閉的企業或者車企,在倒閉前夕都會有很多征兆,比如資金短缺、員工維權、官司纏身,這些問題都會進一步促進這個品牌走向退市的結果。
這些年來,造車這個舞台,人來人往。發生這樣令人遺憾的事件後,其所産生的影響不僅是讓很多員工丢了工作,讓很多車主沒有了後續保障,對信任的沖擊、給整個社會帶來的負面效應都是深遠的。當然也會讓不少的企業和從業者,從一個個失敗的教訓和案例中,汲取經驗,留下敬畏。
2
小米門店人氣堪比春運,銷售:從沒見過這麽好賣的車丨調查
(點擊圖片,閱讀原文)
小米汽車的出現,在 2024 年的車市中确實是現象級的存在。得益于小米龐大的粉絲系統和品牌影響力,SU7 上市後獲得了市場的廣泛的關注度和訂單,且一直持續至今。小米 SU7 年底月交付破 2 萬輛,全年 13 萬輛、月均 1 萬輛的交付量,也給整個市場和行業帶去了震撼,成爲幾乎是唯一能在純電車市場與特斯拉正面 PK 的新勢力車企。
小米汽車的階段成功,外界當然可以說是雷軍營銷的成功,但歸根結底,一方面是雷軍這個人的勇氣和魄力,同時也是諸多年輕人組成的小米這家公司,潛藏在背後的熱情創造力和執行力,當然更離不開中國汽車行業完備的産業人才儲備、領先的技術沉澱和豐富的全産業鏈生态。
3
一體鑄造這個餅,特斯拉畫不下去了
(點擊圖片,閱讀原文)
特斯拉一直被稱之爲新能源技術的領創者,包括自動駕駛技術帶來的智能汽車時代的變革,以及一體壓鑄對生産工藝、效率、成本帶來的優化,其中一體壓鑄就逐步成爲當下很多車企在制造領域跟進的對象。
自動駕駛也好,一體大壓鑄也罷,其實要想創造更大的商業價值和利益,最核心的就是需要規模。但對于特斯拉而言,全球競争壓力的加劇,訂單的減少,特别是在中國市場過度内卷之後,帶來整體盈利預期的變差,并随之而來在發展過程中承受的資金層面壓力,讓一體化大壓鑄的邊界正在逐步縮小,該項技術的進步和升級明顯放緩。
4
理想敗給現實,也撕下了高端純電的 " 遮羞布 "
(點擊圖片,閱讀原文)
一直以來,理想都是新勢力最熱門的品牌,但是因爲一款高端純電 MPV MEGA 的出現,讓理想之前樹立的目标和預期沒有達到,爲理想進軍高端純電市場蒙上了陰影,也給狂妄的李想狠狠地一記市場教訓的耳光。
後來理想汽車主動推遲純電産品的上市節奏,依舊以增程産品爲主攻核心,助推理想汽車在全年完成了 50 萬輛的銷量目标。顯然理想 MEGA 的失利,預示着高端市場,純電并不是一個最佳的選擇,包括問界和享界的冰與火不同表現,包括小鵬、極氪等新勢力品牌紛紛擁抱電混産品,更加坐實了高端市場并不适合純電的這一市場需求和行業趨勢。
5
" 十幾萬的 BBA 沒人買,我能怎麽辦?"
(點擊圖片,閱讀原文)
" 再不努力,未來隻能開 BBA 了 " 這句話可能有諸多調侃的味道,但面對愈加内卷的車市,面對自主新能源對高端市場的沖擊,傳統豪華車在油車市場銷量和市占率承壓,在新能源領域,雖然有産品布局,但無論是知名度還是産品體驗方面,暫時與中國産品領先的新汽車時代脫節,競争優勢薄弱。
另一方面則是消費降級之後,豪華車供銷的失衡,讓傳統豪華汽車的經銷商生存困難,無論是廠商還是經銷商,爲了活下來,不得不放低身段,降價求生。由此帶來了終端市場豪華車價格打骨折的奇幻現象,十萬出頭的入門豪華車,20 萬來萬的主流 B 級豪華車成爲常态,也推動着傳統豪華車價格體系迎來重塑。
6
北京、上海終于要放開限購了?
(點擊圖片,閱讀原文)
在汽車消費低迷的上半年,國家發文鼓勵限購城市放寬車輛購買限制,增發購車指标。因爲就汽車消費潛力和需求來說,一、二線汽車限購城市的消費者,需求最旺,其購買力最強,對汽車消費有直接的帶動作用。
放開限購雖然是群衆的呼聲,但對于道路資源有限的一線大城市來說,放開限購又是一個複雜的難題,由此帶來的交通擁堵、停車難、開車效率低、擁堵加劇帶來的空氣污染問題,又是一個難以化解的症結。
實際上近兩年來,包括北京和上海對于汽車的限購,已經有所松動,特别是對新能源汽車的鼓勵方面,更是加大了力度。再加上下半年國家和地方對汽車置換和以舊換新的補貼,帶動了更大範圍的汽車消費增長,爲全年車市的完美收官作出了巨大貢獻。
7
鼓勵新能源車開 6 年報廢,你還敢買電車嗎?
(點擊圖片,閱讀原文)
在新能源汽車不斷蠶食燃油車份額,且滲透率沖擊 50% 之際,關于油車和電車之間的争論,和其中的鄙視鏈,從來沒有斷過,由此也誕生了支持油車和支持電車的兩邊派。油車技術成熟,沒有裏程焦慮,穩定可靠,但是體驗相對落後;電車技術先進,體驗好,使用成本低,但安全性、電池壽命、叠代快帶來的殘值銳減等問題,也是較爲棘手的困擾。
以舊換新政策提到的對 6 年車齡電車的主動報廢措施,确實給電車的生命周期、二手車殘值、消費者用車的獲得感帶去了考驗。電動車的快速技術更新周期和頻率,以及電池技術的快速進步,都是用戶焦慮的點。因此這項政策背後,傳遞出消費者對電動車的焦慮,歸根結底是對新能源企業、産品的信任問題。
8
歐洲純電,賣不動了
(點擊圖片,閱讀原文)
在中國電動車市場如火如荼之際,歐洲的電動車前景似乎并不明朗。一方面是歐洲各地激勵措施陸續取消,電動汽車銷售出現 " 遇冷 ",影響了制造商對大投資的信心和決策;另一方面則是包括奧迪、保時捷、Stellantis 等制造商開始調整策略,将重心從純電動汽車的研發與生産上轉移,轉向混合動力系統的開發。
雖然歐洲有非常嚴苛的環保法規,但是由于傳統汽車人才和産業鏈基礎影響深遠,轉型電動車所需要的資金、技術、配套設施、政策方面的投入非常大,并不像中國市場這樣以舉國之力、舉全産業之力投入新能源的發展上來,自然在電動化轉型方面會遭遇諸多阻礙。在這種挑戰之下,混合動力方向,可能才是歐洲這樣的汽車市場的最優解。
9
求求大家,别吹固态電池了 (C 次元)
(點擊圖片,閱讀原文)
新能源是目前汽車産業最熱門的領域,而電池又是新能源汽車最核心的部件之一。但由于目前锂電池在能量密度、安全性、使用壽命方面存在一些短闆,很多車企在锂電池的替代品——固态電池方面有所研究和布局,并引發資本和行業的廣泛關注。
縱觀目前的固态電池領域,雖然布局該領域的選手衆多,也有一些企業宣揚自己推出了固态電池,但其實更多的還是半固态或者還停留在實驗和小規模階段,流于市場和行業中的一些言論和信息,絕大多數是營銷的概念。
鑒于行業基本上對固态電池的量産規劃時間集中在 2027 年到 2030 年,這意味着固态電池到真正批量上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外界更應該理性看待。
10
都啥時候了,竟然還有人要造車
(點擊圖片,閱讀原文)
當十年前新勢力造車興起之際,市場上差不多有超過 300 家新能源汽車品牌,但經過行業的洗牌和淘汰,許多品牌已經消失,隻有少數能夠繼續留在市場中競争。
雖然新能源前景非常可觀,各方在預測滲透率時也信心滿滿,但随着行業競争壓力的加劇,頭部新能源汽車的虹吸效應愈加明顯,顯然中國市場造車風口的大門已經關閉,未來能夠生存的新勢力車企也并不會太多,而且目前已經走向正向盈利通道的造車新勢力屈指可數。
正因如此,任何一位後來者加入造車大軍,都會引發行業的關注,而追覓科技的到來,外界輿論更多的是對造車新兵的質疑和擔憂。
THE END
微信号|iAUTO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