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開始的價格戰,讓所有車企日子都不好過,許多車企都是瘋狂降價搶市場,都是賺不賺錢的放一邊,先把量做起來。特别是自主品牌價格戰尤爲激烈,也是搶了不少合資品牌的市場,這一點從廣汽集團的半年财報就能發現。
日前,廣汽集團披露 2023 年半年度報告,彙總口徑共實現營業總收入約 2335.32 億元,同比下降約 3.81%;合并口徑營業總收入約 619.11 億元,同比增加 27.1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 29.66 億元,同比下降約 48.42%,拟向全體股東派發每 10 股 0.5 元(含稅)中期股息,派發股息總額約 5.24 億元。
合資品牌收益大降
對于淨利潤的下滑,廣汽集團并沒有給出具體的原因,但不難分析出主要是合資品牌拖累了廣汽集團的整體表現。廣汽集團在财報中表示," 報告期内本集團投資收益約爲 54.48 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約 30.50 億元,主要是日系合資企業盈利減少等綜合所緻。"
具體來看,除了廣汽集團合營企業廣汽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有限公司(即 " 廣汽菲克 ")因資不抵債,已按現行法律法規相關規定向法院申請破産以外。
去年底已經瀕臨資不抵債的合營企業廣汽三菱,經過半年的經營進一步導緻淨資産折損,已經資不抵債。廣汽三菱截至今年 6 月末的資産總額是 43.25 億元,負債總額是 57.4 億元,淨資産爲 -14.15 億元。而截至去年末,廣汽三菱資産總額是 59.61 億元,負債總額是 59.54 億元,淨資産僅剩約 700 萬元。
之前作爲廣汽集團銷量支柱的日系兩田,由于電動化和自主品牌的沖擊,銷量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具體來看,廣汽本田 7 月銷量 4.2 萬輛,同比下滑達 44.31%,環比下滑 30.71%;1-7 月累計銷量 33.19 萬輛,同比下滑 23.32%。廣汽豐田也不樂觀,7 月銷量 7 萬輛,同比下滑 16.67%,環比下滑 19.72%;1-7 月累計銷量 52.28 萬輛,同比下滑 10.51%。
而自主品牌成爲了廣汽集團的亮點,數據顯示,廣汽乘用車實現産銷 18.18 萬輛和 18.81 萬輛,同比增長 7.27% 和 8.97%。廣汽傳祺實現生産 18.2 萬輛,同比增長 7.3%;銷售 18.8 萬輛,同比增長 9%,市占率同比提升 10%。
廣汽埃安實現産銷 21.67 萬輛和 20.93 萬輛,同比分别增長 117.39% 和 108.81%,其中 AION Y 系列上半年銷量突破 9 萬台,同比增長 105%。
廣汽集團在 2022 年财報中定下了 "2023 年全年挑戰汽車銷量同比增長 10%" 的目标,以期繼續保持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的增長态勢。據了解,2022 年廣汽集團全年銷量 243.38 萬輛,2023 年同比增長 10% 即爲 268.18 萬輛,而上半年廣汽集團銷量 116.3 萬輛,目标完成率爲 43%。随着合資品牌拉胯,下半年單靠自主品牌完成這一目标,難度不小。
自主品牌能挑起大梁嗎?
對于合資品牌的示弱,在廣汽集團看來,主要原因是電動化布局速度仍然跟不上市場的變化。鑒于此,廣汽集團也是把發展重心放在了自主品牌上,目前廣汽集團的最大亮點在于埃安,埃安 7 月實現 4.5 萬輛的銷量,同比增長 79.86%,環比增長 0.03%;1-7 月累計銷量 25.44 萬輛,同比增長 103.03%,如今廣汽集團的新能源汽車銷量 9 成都來自埃安。
根據乘聯會數據顯示,2023 年上半年廣汽埃安銷量最高的車型是 AION S,爲 96005 輛,這也是廣汽埃安投放到網約車市場的主要車型,其次是 AION Y,爲 88243 輛。
同時根據第三方研究咨詢機構傑蘭路 7 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報告中提到,7 月埃安銷量 3.62 萬輛,其中 41% 是個人所有。也就是說埃安 7 月銷量中,約有 6 成是去往 B 端市場的。據統計,目前國内網約車市場上有超過 30 萬輛廣汽埃安的車型在運營,占據了網約車市場的近四分之一,尤其是在廣東地區的網約車,埃安幾乎占據半壁江山。
由于埃安主打網約車市場,也限制了其盈利能力,根據财報顯示,廣汽傳祺自 2022 年實現盈利以來,今年上半年盈利面持續擴大,廣汽埃安今年 6、7 月已連續兩個月實現盈利。
可見作爲廣汽集團新能源生力軍的埃安也是最近才擺脫虧損的命運,并且随着競争對手跟進價格戰,埃安也是展現了疲态,根據最新消息顯示,目前埃安 AION S 最高現金優惠達 0.5 萬元,最低車價跌至 13.98 萬元。但也不能爲埃安貢獻更多銷量,靠性價比爲賣點的埃安顯然已經到達了瓶頸期,月銷 4 萬輛已經成爲了巅峰。
" 上半年,價格戰對我們整個收益面積的影響比較大的。" 面對着大家關心的價格戰問題,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并不回避。他表示,價格戰是企業競争的最後的手段,廣汽不會主動挑起價格戰,但也絕不會回避價格戰。
另一方面,目前埃安高端品牌昊鉑 GT 已經上市,在第一個月也是交出兩千多輛銷量,但并沒有爲埃安帶來多大提升,可見埃安目前已經進入了增長乏力的狀态,并且埃安主銷車型的降價也對昊鉑的高端之路帶來了影響。
雖然廣汽傳祺上半年實現生産 18.2 萬輛,同比增長 7.3%;銷售 18.8 萬輛,同比增長 9%,市占率同比提升 10%。傳祺 HEV 車型持續熱銷,衛冕自主品牌 HEV 市場銷冠;M6、M8 系列均保持細分市場銷量前三;GS3 影速上市後也保持了不錯的銷量。
不過廣汽傳祺 GS8 作爲廣汽傳祺旗下自主高端 SUV 的車型代表,早在上市之初就備受用戶關注且取得了相當不錯的銷量。但是随着産品品質問題的逐漸增多,近期屢屢有廣汽傳祺 GS8 車主向 " 汽扯扒談 " 反饋關于車輛的投訴維權信息,其中投訴關鍵集中在了中控大屏反應慢、黑屏、癱瘓的問題上。
這也讓傳祺 GS8 的用戶口碑急速下滑,曾經月銷過萬的熱銷車型,如今月銷 4000 輛都已十分困難。由于質量問題,目前 2024 款 GS8 在 7 月份出現了明顯的銷量下滑,從 6 月份的 4276 輛直接腰斬到了 1862 輛,下滑了超過 56%。
并且廣汽傳祺至今沒有給用戶一個滿意的解決方案,主要原因還是資金不到位,通過如今廣汽集團的财報來看,雖然兩個自主品牌銷量增長,但是總的利潤下滑,說明合資這面還是利潤的主要來源,自主品牌依然是難堪大任,無法實現品牌與銷量的正循環。
一邊是合資品牌尤其日系品牌式微,一邊是廣汽乘用車和廣汽埃安面對車市内卷增長乏力,難堪大任。所以廣汽集團的半年淨利近乎腰斬也在情理之中了,未來如何平衡合資品牌與自主品牌的關系,實現二者雙增長,也更加考驗廣汽集團領導團隊的能力,不然日系品牌也會學習 " 大衆 + 小鵬汽車 " 的合作模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