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三四月份是兩會的重要時刻,均會出台一年一度的大事和喜事。2023 年 3 月馬上到了,我們期待各位代表提出更多更好的接地氣、有溫度的提案或建議。
去年兩會,來自山東的油漆工班女組長陳雪萍是一位來自一線的女性勞動者,她的提案帶着泥土的芬芳,帶着人間煙火氣,帶着人情味兒。她說,全國目前有獨生子女家庭大約 2 億個,他們的父母失去了 " 養娃養老 " 的依靠,建議給退休的獨生子女父母多漲 10%-20%,解決這一代有功人員的養老問題。
其中,1956-1976 年出生的這一茬父母,正好趕上計劃生育政策,他們絕大多數人都隻生了一個孩子。當他們退休的時候,獨生子女也成家立業,面臨着房貸、教育、生育等壓力,正趕上職場焦慮的浪潮,不但不能幫父母養老,而且反過來必須依靠父母幫襯,否則,他們很難平衡生活與職場之間的矛盾。
有些社保專家率先提出了反對意見。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一是各地區已經給了獨生子女優待政策。這種優待政策,全國并不統一,有的地方好一點,比如,山東淄博等地區一次性能補貼 2 萬多元;有的地方窮一點,獨生子女的父母退休隻能優待幾百元錢。雖然各地區多少都給一點傾斜政策,但對于一生一世的養老問題,實屬杯水車薪,不能解渴。
二是給獨生子女的父母多漲養老金違反市場法則。目前,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執行的是 " 多繳多得 " 的市場機制,誰繳費多、誰領的養老金才多,符合市場經濟的法則。目前的社保繳費标準分為平均工資的 60%-300% 的各個檔次,目的是鼓勵有錢的人多繳費。如果給獨生子女的父母多漲養老金,對多繳費的有錢人群體是不公平的。多漲的錢是從有錢人多繳的大池子裡分流出去的。
三是給獨生子女父母多漲養老金無法得到養老基金的支持。每年養老金上調機制制定的是定額、挂鈎、傾斜三結合的模式,其中,獨生子女的要素并沒有體現,所以,給獨生子女父母多漲養老金是沒有政策依據的。就算社保部門想給獨生子女的退休父母多漲 10%-20% 養老金,2 億家庭 *400 元 / 月 *12 月 =1 萬億元,養老基金當年結餘才 3000 多億,根本無力支撐這種漲幅。
PS:許多獨生子女的父母也吐露心聲,彙集如下:
【1】社保部門應該兌現承諾。如圖所示:當年推行計劃生育時,社保部門承諾 " 計劃生育好,國家來養老 "。所有的父母都響應号召、支持國策,隻生了一個孩子。這一批父母做出了曆史貢獻,如今他們已經退休或正在退休,需要社保部門兌現承諾了。
【2】有利于提高出生率。2022 年我國人口首次出現下降的拐點,同比減少 85 萬人。年輕人不願意生育,有多種原因,其中,必有一個原因:這一代獨生子女趕上了各種壓力,考學、就業、買房、教育等等,承受了時代的各種焦慮,甭說贍養父母了,如果父母不幫襯子女,子女都不敢生孩子。沒有父母掏光幾個錢包,子女都交不起首付;沒有父母帶孫輩,子女就要辭職一個回家帶娃。給父母多漲養老金,可以有效緩解雙方的壓力,刺激年輕人多生孩子。
【3】有利于發展老年事業。我國正在加速進入老齡化,養老事業,老年人消費市場要激活,獨生子女的父母本身養老金太低,又要幫助獨生子女帶孩子,哪有錢和心情去旅遊、去消費、去拉動經濟呢?不是老年人不會消費、不懂浪漫、不懂吃穿好一點,根本問題是養老金不足。
【4】多漲的養老金來源如何解決呢?給獨生子女父母多漲 10%-20% 養老金,如果單純地從養老基金大池子來 " 放水 ",稀釋了其他群體的利益,肯定受到他們的反對。如果這一筆多漲的錢,來自于增量資金,别人也就沒有意見了。比如,全民所有制的國企營收占 GDP 的 75%,本着全民所有為人民的理念,多劃轉一部分利稅用于解決這一塊增量資金,也許就是一個好辦法。
PS:您贊同嗎?多多轉發,共同呼籲溫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