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何義繁
當前,在電動化轉型的壓力下,跨國車企正不斷加深與中國本土企業合作。
在剛過去的 7 月,大衆集團以 7 億美元入股小鵬汽車,達成技術框架協議,兩者初期将基于小鵬的平台聯合開發兩款電動車;奧迪與上汽簽署戰略備忘錄,拓展高端市場智能網聯電動車産品組合,此外根據最新消息,捷達也将可能與零跑汽車洽談合作。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與本土企業進行電動化合作這件事情上,一度被認爲在電動化态度上較爲保守的豐田才是先行者。資料顯示,早在 2020 年,豐田就與 BYD 成立了合資公司(BTET),共同研發更适合中國市場的智能電動産品,目前兩者聯合開發的首款純電産品 bZ3 已量産上市,明年還将上市量産第二款合作車型。
豐田成爲這股合作浪潮中第一個意識到合作價值,并率先大膽付諸實際行動的跨國品牌,如今更多跨國品牌開始效仿豐田的這一策略,體現出豐田在商業模式和電動化上的領先性。
同時在近兩年,先行一步的豐田在電動化上步履不停,持續與本土品牌的積極互動,尤其注重研發方面的前瞻布局和改善革新。如今随着在華研發中心的更名,豐田在華研發的 "2.0 時代 " 已經到來。
IEM by TOYOTA 俯瞰圖
8 月 1 日,豐田在中國最大的研發基地 " 豐田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 " 正式更名爲 " 豐田智能電動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 Intelligent ElectroMobility R&D Center by TOYOTA ( China ) Co., Ltd."(以下簡稱 "IEM by TOYOTA" ) 。與此前相比,智能化和電動化被放在了重要的戰略地位。
在今年的上海車展上,豐田中國本部長上田達郎表示,要實現 " 有中國特色的繼承與進化 ",深化本土夥伴合作,在 BEV、智能座艙、自動駕駛技術方面,讓中國成爲全球驅動力。在此次更新後,豐田在華研發體系變得更加 " 高效 ",三大合資公司研發人員打通組織壁壘,形成一體化研發體制,體現出豐田的 " 言出必行 ",同時也讓豐田在中國的發展更值得期待。
電動化開啓激進策略
當前,豐田處在向電動化轉型的關鍵時期。今年 4 月,豐田新社長佐藤恒治就任後,宣布加快電動汽車發展戰略,提出将在 2026 年前推出 10 款新的純電動車型,并将在 2026 年前實現每年銷售 150 萬輛電動汽車的目标。數據顯示,2022 年豐田汽車純電動車型的銷量僅爲 2.4 萬輛,這意味着,豐田汽車純電動車型銷售規模需要在 4 年内提升 60 倍以上。
爲實現這個頗爲激進的目标,中國市場的表現至關重要,因爲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并且在智能網聯化方面技術領先。此前豐田中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接下來豐田将給予中國更多的支持,形成以中國爲核心的智能化和電動化研發體系。同時,未來還有可能實現産品和技術在中國研發,再走向豐田全球主要市場。
此次在華研發中心的更名則是豐田重視中國市場并加強本地研發的進一步體現。根據豐田的計劃,豐田将以 IEM by TOYOTA 爲中心,與 GTMC、FTMC 兩家合資公司旗下研發中心,以及 BTET 研發中心一起,形成一體化研發體制,統一意識,優勢互補,共同打造在智能化、電動化技術領域的高質量發展。同時,豐田在中國的研發投入也将持續升級,加快應對中國市場變化,提高品牌競争力。
與此同時,豐田在中國積極與本土企業進行合作,實現品牌的快速和良性發展。除與比亞迪進行合作外,豐田在電動化上一直積極與當地企業聯手。如在今年的上海車展亮相的兩台概念車,其中 "bZ Sport Crossover Concept 智享跨界 ",由豐田與 BTET(比亞迪豐田電動車科技有限公司)、一汽豐田和豐田中國研發中心共同研發;"bZ Flex Space Concept 悅動空間 " 則是由豐田與廣汽集團、廣汽豐田和豐田中國研發中心聯手打造。此外,豐田在今年上海展出了與小馬智行的最新合作成果——賽那 Autono-MaaS,未來豐田将進一步深化與小馬智行的合作,支持小馬智行自動駕駛出租車的商業化落地。
在智能電動車的産業鏈上,豐田也開啓了全面布局。如在電動車關鍵零部件電池領域,近日豐田碳中和研發中心的總裁 Keiji Kaita 表示,目前其掌握了動力電池更耐用的技術,可以制造出一款充電 10 分鍾,續航達 1200 公裏的固态電池,豐田預計将在 2027 年爲電動汽車生産固态電池。豐田全固态電池将解決了當前純電動車在續航、充電方面的限制,實現等同于燃油車的便利性和安全性。此外,豐田與愛信、電裝建立三方研發平台,将形成更緊密高效的研發體系和流程。
豐田在氫能的産業鏈上也布局已久,目前已覆蓋了整車制造、FC 系統集成 / 生産 / 銷售、車輛運營使用,以及制氫、儲氫、運氫等全産業鏈上下遊。資料顯示,豐田在氫能源上擁有超過 6000 多項專利技術,占了全球相關專利一半。
可以看到,在汽車智能電動化的道路上,豐田正在擺脫過于 " 保守 " 的标簽,有望扭轉合資品牌電動化轉型緩慢的刻闆印象。随着今年豐田 " 新體制方針 " 的發布和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标的明确,豐田向電動化的積極轉型成爲所有跨國車企的标杆。
中國成戰略重地
在豐田的沖擊電動化的過程中,中國市場無疑将扮演重要的戰略地位。數據顯示,中國 2022 年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 688.7 萬輛,同比增長 93.4%。2022 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占比世界新能源 63%。與此同時,中國在電動化和智能化技術方面走在全球前列。
從今年 4 月開始,佐藤恒治社長以 " 繼承與進化 " 爲理念,組成了新的經營團隊,在繼承 " 以商品和地域爲中心的經營 " 的基礎之上,努力進化成爲以研發純電動車爲中心的移動出行公司,并将繼續圍繞 " 電動化 "、" 智能化 "、" 多樣化 " 這三個方面來推進豐田的改革與挑戰。
此次其在華研發中心的更名便是本地化研發戰略的一大體現。根據官方消息,IEM by TOYOTA 未來将全力擴大中國地區的專用開發,加速向智能化 ( 智能座艙、自動駕駛、智能安全 ) 進化,推進 bZ 系列純電産品及其他節能新能源産品的企劃和開發。
資料顯示,IEM by TOYOTA 是豐田全球 5 大研發中心之一,是豐田在中國市場研發體系的中樞。13 年間,IEM by TOYOTA 從設立之初至今已累計投入 6.89 億美元,智能化、電動化領域的專屬研發設施(包括設備及跑道)投入約占研發設施投資的 50%。
未來,IEM by TOYOTA 将研發重心進一步向智能化、電動化領域轉移,且投資将向電動化、智能化研發傾斜,研發團隊向電動化、智能化進一步集中。此外,加入電裝公司和愛信公司,組建跨越組織壁壘的開發體制,豐田将形成人員、資金、技術的全面加持,增強競争力,加快電動化車型動力總成的研發,并加速智能化研發,以更符合中國消費者實際需求和體驗爲核心,打造數字化、智能化、AI 定制化的全新豐田智能座艙。
預判式主動駕駛輔助系統(PDA)
預碰撞安全系統(PCS)
值得關注的是,未來豐田在中國的研發成果和學習經驗不僅應用在中國,還将反哺全球市場。這意味着豐田面對中國市場行業巨變,正在加速轉型,從引進技術到中國自研,從環境技術到智能化、電動化,全面向中國市場看齊。
當前,雖然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占據了先發優勢,但随着傳統汽車巨頭發力,新能源汽車格局或将被重塑。以豐田爲例,其反擊有着諸多的優勢,其運營和生産基地遍布全球,在全球共有五大研發中心,而在市場基礎方面,豐田是全球第一車企,自 2020 年開始,豐田連續三年穩居全球銷冠,技術儲備方面,擁有 HEV、PHEV、BEV、FCEV 全方位的技術儲備和專利群。這些均爲其反擊提供了條件。
在電動化的全球浪潮下,豐田作爲全球汽車巨頭如何快速轉型,持續占據用戶的購車清單,成爲其艱巨挑戰。豐田表示,爲了推進在中國的事業發展,豐田中國團隊将團結一緻,緻力于工作方法和理念的變革,以 IEM by TOYOTA 爲核心擴大中國的現地化研發,快速開發并提供中國消費者喜歡且具有競争力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