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部 6 日晚公布,今年中秋國慶 8 天長假,國内旅遊出遊人數 8.26 億人次,實現國内旅遊收入 7534.3 億元,大幅超去年同期,按可比口徑也比 2019 年分别增長 4.1% 和 1.5%。
這是今年假期出遊人數和旅遊收入首次雙雙超過 2019 年同期。不過上述兩個數據又都低于文旅部 9 月 30 日的預測,當時預計今年 8 天長假會有 8.96 億人次出遊,實現國内旅遊收入 7825 億元。
這個長假的成績單可以說差強人意,但是沒有形成人們寄予厚望的長假旅遊和消費 " 井噴 ",前段時間人們圍繞消費談論較多的那些問題應當說又一次得到了驗證。
我們仍然處在疫情之後的恢複期,實現新的起跳還有大量工作要做。信心至關重要,我們現在既不能盲目樂觀,更不能讓悲觀成爲一種習慣。談宏觀形勢,還是實事求是最好。
今年幾次過節,預測的旅遊收入數據都比最終的實際數據好,說明從基層彙總上來的原始預測摻了一些水分。長假之前,有的旅遊信息平台報出的數據比 2019 年高好幾倍,而臨到節日,飛機票大幅降價,說明之前的數據存在問題。文旅部最終給出的長假出遊人數和消費數據不如預期,這雖讓人有所失望,但這種唯實的态度是好的,希望我們社會的每個環節也都拒絕報喜不報憂。
▲國慶期間部分機票價格 " 跳水 " 式打折。
現在很多數據都與 2019 年對比,2019 年成了人們心中的一把尺子,其實那一年就是我們自己這一代人共同創造的,而且那一年并沒有值得今天特别懷念的宏觀要素。2019 年是美國對華貿易戰的第 2 年,華爲等中國科技巨頭已經成爲美國的打擊目标,中美貿易談判一波三折,達成協議則是後一年的事了。2019 年香港陷入動蕩," 反 / 送中 " 運動甚嚣塵上。那一年與今年相比,最大的區别一個是疫情之前的一年,一個是疫情之後的第一年。
疫情造成了中國與世界聯系的變弱,也造成了中國内部管制的加強,這兩個因素都不利經濟增長,而消除這兩個因素,主動權又都在我們自己的手裏。2019 年沒那麽值得懷念,我們需要做的是認認真真消除上述兩個因素,把中國社會疫情前的面貌修複,而且朝着未來進一步推進。
就說全國各地風行的 " 預約制 " 吧,它是疫情期間大面積擴散開來的,本來它是熱門景點控制人數的舉措,但有防疫的推進,社會上的大量機構跟進效仿,連大學也要預約進入了。這個廣受抱怨的強管制措施能否在大部分地方拆除掉呢?
我們的社會爲了更快的市場經濟發展,現在急需擴大基層寬松和自由的空間,給繁榮和創造力提供方方面面的動力。我們千萬不要以爲中國發展經濟的潛力已經用盡了,還差遠着呢,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應當說才剛剛開始。很多人都說房地産已經把力氣用盡了,但是大城市裏又有多少人對自己的居住條件真正滿意了呢?而且國家現在還鼓勵生二胎、三胎,現在大家住的面積都不大,怎麽夠用?
很多人去旅遊了,但又有多少人對旅遊的質量是滿意的?難道大家不希望一年裏能有時間更長、食宿都更佳的旅遊出行嗎?
讓我們正視各種問題,一個一個地解決它們。畢竟疫情過去還不到一年,我們需要徹底釋放被壓抑的各種需求,解開特殊時期的各種束縛。我們要把 2019 年遠遠甩在後頭,更美好的未來才是我們的目标和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