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推出邁巴赫 S 級是非常聰明的,更大的車身、更豪華的裝潢,對于那些 S 級的消費者而言,基本上不會介意再多花幾十萬選擇這款更頂級的車型。對于另外兩駕德系馬車來說,它們也深知這個市場是一塊肥肉,隻不過奧迪的動作跑在了寶馬前面,推出了奧迪 A8 霍希版。
什麽是霍希?
霍希是個人名,是奧迪的創始人,能用創始人的名字作爲車型的命名,足以見得這台車的地位,雖然奧迪 A8 霍希版不是奧迪在售最貴的車型,但論起地位,應該是沒人能比得了。
奧迪 A8 霍希版基于奧迪 A8 打造,打造的手法與邁巴赫 S 級如出一轍,那就是加長。現款奧迪 A8 的車長達到了 5320mm,而霍希版車型的長度達到了 5450mm,邁巴赫 S 級的長度爲 5470mm,可以說是基本一樣了。
另外,霍希版車型加長的地方幾乎全部用在了後排,明顯能夠看見它的後車門比前車門長得多,而霍希版車型的軸距爲 3258mm,普通 A8 爲 3158mm,足足多了 100mm,後排空間則有着質的飛躍。
除了車身長度,奧迪 A8 霍希版的前臉設計也與普通版車型有所不同。橫豎交錯的中網格栅看起來明顯要更加尊貴一些,全鍍鉻的裝飾在陽光下顯得十分璀璨。此外,下包圍的裝飾也略有不同,霍希版要更複雜一些,總而言之,假如兩台車停在你面前,你立刻馬上能夠看得出誰更加尊貴。
霍希版車型的兩側前翼子闆也裝飾了 "HORCH" 的英文标識,包括後車門上方,都有霍希版車型獨有的标識。不過相比這些,我最喜歡的則是霍希版車型配備了大餅輪毂,看着十分的顯氣勢,與邁巴赫 S 級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尾部的設計就沒有什麽大的區别了,但爲了區别它與普通版 A8,霍希版車型的車尾沒有任何排量動力的标識,僅僅在右下角标識了 "HORCH" 的英文字母。
單從外觀去說,奧迪 A8 霍希版還是比較唬人的,路人的第一反應其實是不知道這是一台什麽車,因爲尾部隻有一個英文表示。相比于邁巴赫 S 級,這輛車的尺寸幾乎一緻,至于哪台車更好看,就交給你們吧。
重點在後排
奧迪如今的這套内飾就是從這代 A8 上開始的,時至今日,它的科技感依然足夠,唯一吐槽的就是不太好用,霍希也是如此,它的前排布局與設計與 A8 甚至 A6 都是一樣的,唯一的區别就是用料了。
頂級的奧迪帶來的儀式感是非常足夠的,B&O 聲學音響在啓動時緩緩升起左右兩側的高音喇叭,同時還有緩緩打開的空調出風口,這些都是奧迪 A8 車型的專屬,霍希自然也有了。
翻毛皮的頂配手感極好,門闆内側也用翻毛皮進行了覆蓋,甚至還有菱形格紋,紮實的用料與做工就不占贅述了,它的表現是對得起售價的。
後排才是重點,不同于邁巴赫 S 級,奧迪 A8 霍希隻有四座版,該有的尊貴感是完全給到的。後排的空間誇張的大,将右後座椅調整爲半躺模式是,你的腳甚至夠不到前面的座椅,這種極強的空間寬闊感,還真是普通的奧迪 A8、奔馳 S 與寶馬 7 所比不了的。
兩側的獨立座椅配備了通風、加熱與按摩,并且配備了小桌闆。左右兩側的屏幕與後排中央屏幕一個也不少,這種頂級車型不計成本的設計,完全能夠滿足你的虛榮心。
燃油車的巅峰
作爲奧迪最頂級的燃油車,奧迪 A8 的動态也絕對是無可挑剔的,無論是它開起來還是坐起來,我覺得也代表了燃油車最巅峰的時刻。霍希版車型配備了的是 3.0T 動力,匹配 8AT 變速箱,還有 quattro 機械四驅。這套動力可以說是大衆集團高端車型的主要動力單元了。3.0T 發動機推動這台車非常輕松,并且整體的調校風格也是屬于偏向于沉穩的,動力的調用很及時,但不會反應過激,還有換擋平順性都有着較高的水準。
對于奧迪 A8 霍希而言,可能開它的人大半是司機,而對于司機來說,這台車開起來很輕松,不會有太大的壓力。5.4 米的車長,這台車開起來就如同一台奧迪 A6 一樣,因爲有後輪轉向這個配置,這台車十分的靈敏,尤其在窄路掉頭時,它比一些中大型 SUV 都要靈活的多。
底盤的濾振能力也是一流的水準,奧迪的底盤風格一直是我比較喜歡的,因爲它會保留一部分真實的路感,奔馳 S 級也同樣舒服,但它對于路面的隔絕感較強,奧迪 A8 霍希則讓你舒服的同時,也會讓你感知到路面的信息,兩者都是頂級的,你們更喜歡誰呢?
總結
電動車是未來、是趨勢,它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花較少的錢,獲得翻倍的體驗。但每次開完這些頂級的燃油車後,我還依然會感歎,有些東西是電動車始終達不到的,除了精神層面之外,開燃油車能明顯感受到的是乘客與駕駛者在進行交流,并從感官層面了解到機械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而電動車則完全給不了你這種感覺。
點" 贊 + 在看 ",今年開 A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