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枚回旋镖來自二十年前,主打的就是一個 " 抽象 "。
" 特供 " 這個詞,對中國人民來說擁有兩重含義。
在大多數語境下,這代表着隻有擁有特權的 " 特殊群體 " 才能享用的東西。比如特供酒、特供煙、特供食品等等——無一例外,都是一般人平常無法享用的好東西。
圖 |" 特供車 " 實際也并不隻有負面意義。比如上海大衆開發的朗逸,堪稱國内合資企業的經典之作
然而隻要在這個詞後面加上一個 " 車 " 字,其含義瞬間就會倒轉一百八十度,成爲了集 " 減配 "" 高價 " 等負面信息爲一體,專門用來割中國消費者韭菜的存在。
針對各種合資車的減配、胡亂修改等等,以及各類号稱 " 專爲中國市場開發 " 進口車的吐槽,筆者從小到大都是沒少聽的。以至于在十三四年前,筆者買第一輛車的時候,一群朋友還聚在一起出謀劃策了一番,并給出兩條強烈建議:
1. 鑒于國産品牌實在不靠譜,所以建議你一定、必須、無論如何,買一台合資車;
2. 大部分合資品牌旗下符合你需要的車型中,比較 " 良心 " 的不減配或者減配比較少的車型包括:XX、XX、XXX。
自主品牌與中國汽車工業,依舊任重道遠——這是筆者當時就充分認識到的内容。但我當時未能意識到的是," 特供車 " 和 " 減配 " 這事,其實是 " 回旋镖 ",隻不過丢出去以後回飛的周期,比較長而已。
" 德國人應該停止購買大衆汽車。爲了讓中國人仍然可以購買 ID.3,大衆将(這款車在中國市場的)價格降低至 15000 歐元。但在德國,其報價仍爲 40000 歐元。大衆(是不是)認爲德國人很蠢 ? 因爲(确實)非常愚蠢啊!"
去年 7 月的時候,一位名叫朱塔 · 達斯 · 古普塔(德語 Jutta Das Gupta,并非西斯尊主)的女車主,在自己的推特上瘋狂吐槽大衆 ID. 系列中、德市場差别巨大的定價問題。
而她的上面這番發言,用我們的話就是——大衆當我們德國消費者是韭菜,割我們去補貼中國用戶。
這通吐槽代表了當時數以百萬計的德國,乃至整個歐洲的車主們的心聲,所以一經發表即引起了廣泛的共鳴,并被大量地轉發,然後激起海嘯一樣的回應。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了。
當時的呼聲之大,以至于大衆集團方面也被迫提出來,針對部分問題進行澄清。
比如說将中德市場同款車型的巨大差價,歸咎爲本土生産電動汽車時更高的成本,而不是和網上陰謀論盛傳的那樣是割德國車主韭菜。
圖 | 其實吧,如果要對比中國市場降價後的售價,大衆 ID. 系列在歐洲和美國的售價都挺離譜的
此外,大衆的發言人在當時某次新聞發布會上,借着記者的提問,大倒苦水:中國市場較之歐洲市場,在人力成本和能源成本上的優勢實在是太巨大了。
特别是後者,因爲某些衆所周知的原因,德國車企最近一年半裏在歐洲生産的能源成本,幾乎增加了 150% ——這還是建立在德國政府一直提供巨額補貼基礎上的結果。
而德國媒體的調查也傾向于支持企業的這一觀點,同時也補充了另外一部分車企不願意承認的問題——德國乃至歐洲的電動汽車産業鏈不夠完善,大量零配件依賴從東亞地區跨洋運來。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大衆乃至我德意志的車企,是有苦衷的、是負責任的、是在乎本國消費者的。所謂 " 割韭菜 " 純屬臆測!
圖 | 關于德國電動汽車供應鏈這事,最近連阿拉伯半島南端的胡塞武裝,都在 " 添磚加瓦 " 來着
這些解釋與理由,确實言之成理,而且很多也确屬事實。然而車主們雖然無話可說,但不等于他們不會去思考——
既然如此,爲什麽設法進口中國版 ID. 電動汽車呢?特别是那邊還有專供中國但非常實用的 6/7 座 ID.6 車型。
ID. 系列純電汽車目前發售的車型,根據先後順序依次爲 ID.4、ID.6、ID.3 以及 ID.7。你問任何一個比較熟悉國内大衆新能源産品矩陣的人,這都是能輕易回答出來的。但是切記,要說這個回答正确,那隻限于中國市場。
圖 |ID.6 起初爲大衆針對中國市場可能的需求而開發的 " 特供車 "
實際上,ID.6 是一款标标準準的中國市場 " 特供車 ",其實質是 ID.4 的拉長,然後多塞了一排座位進去的結果。而歐洲這邊也有一台中國市場沒有的 ID.5,大緻可以看作 ID.4 的轎跑化變形車。
雖說國内不少自媒體吹過歐版 ID.5 這款車的 " 美 ",但從實用化角度出發,這款車除了造型上比較優雅,實際上在實用性方面是不如 ID.4 的。
圖 | 被評價爲 " 除了好看點啥都不是 " 的 ID.5,實用性遠遠不如 ID.6
特别是爲了美改的溜背造型,大幅度惡化了車尾空間,讓原本寬敞的後排座位變得有些逼仄。
但反過來,ID.6 雖是一款 " 特供車 ",但憑借 ID. 系列原本就很不錯的車内空間,再加長 264/299mm(根據一汽、上汽版本有所區别)。
這款特供車的設計思路,針對前幾年曾火熱過的二胎和三胎政策,主打一個一部車解決四口、五口之家的全家出行問題。
圖 | 上汽大衆 ID.6X 六座版内部布局
憑借着 ID. 系列非常優秀的車内縱向空間優勢,即使三排座位,隻要各自調節到妥當的位置,即使所有座位坐滿中等體型的成年男性,也并不會覺得空間很逼仄。
這樣的一款車,從其銷售以來南北大衆兩個版本的曆史數據來看,似乎并沒怎麽打動中國消費者們。或者是,因爲某些原因中國車主對它不太感冒。然而其特性似乎,卻正對不少歐洲車主的脾胃。
自從 2021 年 6 月,一汽 - 大衆版本的 ID.6 CROZZ 在中國交付起,實際在德國的車主社區内一直有聲音在問——歐洲這邊的同款車,什麽時候才能有?
于是當去年 7 月,當德國乃至歐洲車主們終于對大衆純電汽車的中歐差價感到忍無可忍之際,部分生意嗅覺敏銳的人開始認真計劃起,何不将中國市場低價的 ID. 電動汽車,倒去德國市場賺差價呢?
去年 8 月份的時候,一家地址位于德國柏林,名叫格裏高利汽車貿易有限公司(Gregory's Cars GmbH),啓動了一項許多德國車主一直想幹的計劃。
其俄羅斯裔老闆格裏高利 · 布魯德尼(Gregory Brudny)接上了上海這邊的中國貿易商關系,打算弄一批在德國車主論壇裏口碑頗佳的上汽大衆版 ID.6X,到德國來賣。
圖 | 早在 2021 年末就一直有消息說,ID.6 可能要出口歐洲,然而卻一直沒有下文
這個計劃得到了很多客戶的熱烈響應,以至于布魯德尼很快就湊了 22 份訂單。然後在 12 月初的時候,這批 ID.6X 就萬裏迢迢從上海這邊,運到了德國漢堡港。
但這批車并沒有如預期的那樣,經由客戶支付尾款,然後盡快發貨運到客戶那邊去。因爲德國大衆集團一直貓在一邊,注視着格裏高利汽車貿易有限公司的一舉一動。當貨運到漢堡以後,德國大衆的律師迅速出動,向漢堡當地法院發起了訴訟。
所以這批萬裏迢迢浮海而來的 " 中國特供車 ",上岸後被第一時間轉入了扣押貨物倉庫。
關于這批車的狀況,有媒體說是新車,但也有消息指出是那種所謂的 " 零公裏二手車 "。不過不管是哪種情況,總之這是一批 " 事實上的 " 新車無誤。但不管是新車還是二手車,大衆集團的要求都很明确——所有的車輛必須銷毀,一個螺絲都不得流入德國市場,而且費用(每台約 15000 歐元)必須由格裏高利汽車貿易有限公司承擔。
圖 | 截止目前,這批 ID.6X 甚至沒能出漢堡港港區
此外,在車輛被扣押期間,每個月将會産生 800 歐元 / 台的保管費用。這筆錢自然也得布魯德尼來買單。
簡而言之就是,德國大衆不但對這批 ID.6X 欲除之而後快,而且要讓膽敢進口這批車的格裏高利汽車貿易有限公司承受巨額損失——如果能就此破産倒閉,則以儆效尤的效果自然更好。
針對己方顯而易見的打擊行爲,德國大衆給出的理由一大堆。
首先,其認爲在自己的産品體系内,中國和歐洲之間不屬于平行銷售渠道。這些車輛按規定隻能在中國生産和銷售;
其次,德國大衆刻意強調在華生産的 ID.6 其實就是德國的 ID.4 的七座版本,而非 " 真正的 "ID.6,德國大衆自 2022 年末起,就一直在對 " 真正的 "ID.6 車型在做測試,并且爲了說明這一點甚至透露了其電池組與 84.8kWh 的中國特供版 ID.6 不同,爲 82kWh;
圖 | 從 2022 年末起就一直被拍到的疑似歐洲版 ID.6 的測試車型,看起來像是 ID.5 的加長。據說大衆内部對其的代号爲 Aero B
最後,鑒于歐洲有強制法規要求,在銷的所有汽車必須強制裝備緊急呼叫系統,而中國則沒有此項規定,而且中、歐在充電口規格方面也有差異,所以大衆強調縱容這些中規車銷售,将會給購買的用戶帶來混亂體驗同時引起售後網絡的麻煩。
上面這三條洋洋灑灑,看似理由充分,但其實都有很大的問題。
實際布魯德尼早在策劃這樁生意之時,就已經把他所能考慮的所有手續都給走過,并且拿到了盡可能多的規格書。其中就包括中國貿易夥伴這邊設法開具的,證明這批車輛獲得全球銷售授權的文件。
同時鑒于德國大衆竭力作梗這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格裏高利汽車貿易有限公司已經第一時間就按照規定繳納了 10% 的車輛進口稅,以及德國本地的增值稅。從納稅和手續方面,這單買賣其實是抓不到把柄的。
而完全合法以及足額納稅這一點,實際也可以從側面說明不少問題。
有關布魯德尼先生拿車的價格,目前并沒有被披露出來,但有消息指出應該在 27 萬人民币以下,車型爲非四驅長續航版本。
圖 | 即便算上各種稅費以及一萬多海裏的運費,ID.6X 仍舊有足夠的價格空間,故德國大衆欲置運銷公司于死地,是完全刻意理解的
這裏我們假設車價爲 26.5 萬人民币。根據歐洲對華進口汽車 10% 的關稅,以及德國方面的增值稅以及運費。則這批車連同運費,到港價格不過 33 萬人民币,按照目前彙率折合歐元略超過 4.2 萬而已。
那麽,其成本在德國這邊有多少價格空間呢?上面我們提到過的 ID.5 車型,在歐洲售價爲 46515 歐元起,至 47550 歐元,特殊的 GTX 版本則爲 53615 歐元。
有鑒于此,想必各位已經充分認識到,爲什麽格裏高利 · 布魯德尼願意甘冒巨大風險和德國大衆這種巨頭作對。而德國大衆爲什麽要不惜把事情弄那麽難看,除了毀掉這區區 22 台中國特供版 ID.6X,還試圖把格裏高利 · 布魯德尼連同他的企業一并整死。
圖 | 目前最大的問題在于,格裏高利汽車貿易有限公司事先把手續和文件搞的太全 ……
這要是口子一開,以後是個德國經銷商都從中國這邊串貨,那麽誰還買歐洲本地生産的高價電動汽車呢?
所以,隻恨德國沒有 " 投機倒把罪 " 啊 ……
無論是巨大的在華利益,還是目前無論産品和相關技術方面,包括大衆在内的德國汽車集團,對于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可以說是毫無辦法且無力招架。更何況,除了中國那堆新勢力,這不還有一個特斯拉麽?
然而正所謂——我奈何不了洋人中國人,還弄不了你麽?而且吧 …… 到底是哪些人在阻止老歐洲人享受物美價廉的産品呢?
但筆者在簡介裏說的 " 抽象 " 其實并不是指這。這事本身,用目前的網絡用語,充其量是 " 生草 " 而已。真正可以說是 " 抽象 " 的,其實是這個——
而爲了洗地,包括這位典中典的這一小撮人,甚至還搬出了 " 德國有不限速高速公路 " 這個借口 …… 這就仿佛是說,哪怕基于 MEB 平台全系限速 160km/h 的大衆 ID. 車族,隻要在德國生産就真的能夠 " 不限速 " 一樣。
在中國制造業全面發展、成熟,中國汽車産業度過了蹒跚學步與青澀幼稚的時期,開始挑戰老師的這個時代,在這個中國的普羅大衆開始對整個發達國家全面祛魅的時代,竟然還有許多人對 " 洋大人 " 心懷怯魅,甚至不惜要捂住旁人雙眼 ……
" 在這邊待到現在,能讓我擡不起頭的隻有太陽。"
上面這句,出于一名靠 " 走線 " 偷渡去美國,最後隻能靠要飯糊口的 " 潤人 " 之口。許多國内網友,日常将在線圍觀這些 " 潤人 " 在海外的各種碰壁、出醜作爲樂趣,并非常刻薄地戲稱其爲 " 電子寵物 "。
圖 | 關于這事,目前網上段子已經滿天飛——此爲筆者感覺比較有趣的一個
但筆者感覺吧,即使 " 電子寵物 " 比之上面這個 " 抽象 " 的存在,還是要高上許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