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刻了解汽車産業變革
出品: 電動星球
作者:蟹老闆本人
不知不覺,小米汽車将迎來交付後的第一個冬天。
而過冬,對于任何一台純電動車而言,都是一個難熬的季節。吐槽會增多、體驗會變差。每年其實都有各種段子:一看表還有 500 ,一開 250 ;零下十度,一看續航,吓得不敢開空調,吹着冷風狂奔二十公裏等等。
所以,當廣州車展剛結束,小米汽車找來溝通冬季事項時,我們頗爲好奇——小米又能拿出什麽新東西?
而在經過一個小時溝通後,我們想說,小米汽車這個冬天,是打算「高調」過了,要打的口号是:「小米 SU7,冬季電車之王」以及「北方買電車,首先小米 SU7」,甚至強調一個「比其他電車夏天還能跑。」
看到這些詞,大家是否覺得很高調?然後接下來的問題也必然是:這麽高調,小米憑什麽?
答案我們總結兩個:先進組織、極緻的效率。
先進組織是根本。這次溝通會,最顯性的感知,就是小米汽車在打破部門牆、構築先進組織的能力上,相較于其他一些汽車公司是有優勢的。
具體到冬季這個話題上,必須要提他們的「先進動力部」。
這個部門,大體覆蓋了電驅、電池、高壓關鍵部件、算法、熱管理等三電核心領域的研發工作。
這句話咋看上來很普通,但要知道,在傳統的研發中,很多車企的電驅與電池其實是兩個部門負責的。
它們當然也會有協作,但部門不同,意味着核心 KPI 會有不同,哪怕是協作,優先級也難免要排序。更爲嚴重的,則會出現部門牆。
而從常識來看,企業規模越大,部門牆往往會越嚴重。
小米的「先機動力部」,本質上來看,就是重新構建了三電的組織,用一個 KPI 來完成工作的整合,打破部門牆。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能夠将電池、電驅協同起來,在一個 KPI 的指引下,将關鍵性能向極緻方向優化。
譬如,冬季至爲重要的「熱管理」。
在冬季,「熱」的管理是最爲重要的,如何處理好系統中「熱」的分散、存儲與轉換,進而實現「耗能」的可控,是電動汽車的一個核心關鍵問題。
小米給出的回答,則是通過「先進動力部」将三電拉通,将工作做出更細的顆粒度,結果就是他們拿出的五個熱管理技術應用:行業首創雙模熱泵、124 級電池溫控算法、濕度平衡 AI 算法、電機餘熱回收與蓄熱技術,以及三熱源逐級加熱技術。
先說下雙模熱泵,小米說這是他們的行業首創。所謂雙模,指的是直接熱備與間接熱泵兩個模塊,其中有一個就放在電驅系統的旁邊。
當然,用了熱泵,不代表他們不适用 PTC 的加熱方式,隻是比其他家單熱泵 +PTC 的方式多加了一個熱泵。
小米的人表示,其實雙模熱泵的方式相較于單模,增加的成本其實不高,但前提是需要打通部門牆,進而使得熱泵的覆蓋場景更多,并且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 PTC 的使用,在 -20 度時還能夠從空氣中吸熱。
至于溫控算法,則采用了 124 級。官方的說法是,在加熱精度上超過行業 12 倍,「不多不少、不早不晚」。
在講解這一部分内容時,他們還曬出了上面這張圖表。表示友商要不采用固定溫度開關的加熱邏輯,要不根據溫度、SOC 劃分爲 10 級的加熱策略,「但都不夠精準,容易浪費熱量」。
接下來三種,則簡單說下:
濕度平衡 AI 算法:冬季行車車内容易起霧,一般大家會用外循環,但熱流會流失,進而增加空調能耗,所以如何确保不起霧,同時減少座艙熱量流失,小米就用了這個算法來平衡座艙内的濕度;
電機餘熱回收與電池蓄熱調取:說的是在高速行駛或者電池充電後的系統熱能量管理,目标都是爲了節能;
三熱源逐級加熱技術:這個小米說也是行業首創的,三熱源值得是「電驅堵轉、壓縮機差熱、高壓加熱器(PTC)」三個熱源的耦合,從而拿到 18 kw 的最大電池加熱功率。最爲對比,特斯拉 Model 3P 的是 11 kw,Model 3 是 7 kw;
種種在「熱管理」上的铢锱必較,用更細顆粒度來考核工作,最終成效是什麽?
小米曬出上面這張圖,頗令人吃驚。這裏列下 CLTC 工況續航達成率這個數據。
在 -7 度(北京冬季)時,小米 SU7 的 CLTC 工況續航達成率是 70.2%,而 Model 3 煥新版後驅是 66.3%;
在 -15 度(東北冬季)時,小米 SU7 的 CLTC 工況續航達成率是 57.20%,而 Model 3 煥新版後驅是 42.68%。
以上數據,當然都來自小米,并請注意是在 CLTC 綜合工況下,而不是在純高速工況下。
但 -7 度 7 折、-15 度 57 折,這個折扣好不好,從我們過往的經驗來看,毫無疑問是好的。
小米的人也很大方地說,歡迎大家在這個冬天去東北做實地測試。
要不要去?最終的結果,大家覺得會是怎樣?
反正我們覺得,小米或許低估了冬季最冷時,從廣東出發往湖南走,高速 + 爬坡 + 低溫對能耗的影響。
更冷一點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