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末,各大影視制作公司就跟沖業績似的。
那上映的電影叫一個多哇,根本看不過來。
其中的一部,夠引人注目,也備受争議— —
《瞞天過海》
電影已上映一周,豆瓣評分 6.3。
盡管有新一代" 國民老公 " 許光漢的加持,但截止到目前,票房也僅有 1.5 億。
無論從口碑還是票房上來講,都處在一個中規中矩的水平。
有意思的反倒是主創團隊,生動诠釋了什麽叫 " 差生抄好學生試卷又怕被發現 " 的心理。
這裏的 " 好學生 " 是指,《瞞天過海》翻拍自西班牙導演奧裏奧爾 • 保羅的《看不見的客人》。
這部懸疑佳作獲得了國内外的一緻好評。
豆瓣 8.8、IMDB8 分,爛番茄 87%。
全球票房三千多萬美金,内地貢獻排名第一,導演來内地宣傳時還特意送了他 " 反轉王 " 的稱号。
主創團隊估計有股 " 差生的心虛感 ",隻在片尾用一行小字标注了翻拍。
咱們不是第一個翻拍《看不見的客人》的國家,意大利和韓國都翻拍了,質量上無功無過。
不過小妹說句實話,《看不見的客人》真沒什麽翻拍的必要。
像大熱門的《完美陌生人》爲什麽十幾個國家都翻拍過?
因爲它的故事核心是 " 人性和感情 ",每個國家的人情世故、婚姻制度都不同,所以翻拍有看頭。
國内版叫《來電狂想》,雖然分數沒及格,但本土化的非常好。
加入了許多 " 中國式人情 " 的元素,比如 " 直播打賞、離婚買房、婆媳相處,送父母進養老院 " 等。
《看不見的客人》則是沒有可本土化的點,最精彩的是導演對節奏的把控和對細節的極緻運用。
換句話說,把西班牙的外景換成亞洲哪個國家都不影響,因爲它大體的結構框架從一開始就已經定型了。
小妹先給沒看過《看不見的客人》的各位總結一下故事大綱(因人物衆多,以下用字母代替)。
A 和情人在誤撞死了 B 後毀屍滅迹。
情人因受不了良心的譴責,将真相告知了 B 的父母。
但因 A 有權有勢,警方暫時沒法逮捕他。
情人勸 A 自首,A 爲了自保又殺死了情人。
A 請了金牌律師 C,想讓對方幫自己洗脫犯罪嫌疑。
在一個密閉的空間内,C 詢問 A 事件發生的全過程。
A 不斷地把故事打碎重組,他口中的每一個故事版本都在撒謊,想将做的壞事推到情人和 B 的父母身上。
殊不知,他已經掉入了 B 父母準備好的複仇陷阱中(C 爲 B 的母親假扮的。
在觀影過程中,觀衆是沒有上帝視角的,隻能依靠自己的推理來判斷 A 說的是真是假,非常具有沉浸式的代入感。
而到了《瞞天過海》這,直接一行加粗大字:"106 分鍾,44 次反轉 "。
平均兩分多鍾就一次反轉,這噱頭搞得不愧是陳思誠的門外信徒 ....
沒錯,現在電影圈已經形成了 " 陳門 ",都想用 " 東南亞虛拟城市 " 來分一杯羹。
隻不過其無語程度要用 " 畫蛇添足 " 來形容。
首先是性轉和關系對調問題。
A(男)和情人(女)——喬文娜(張鈞甯飾)和明浩(尹正飾)。
再次感慨國内男導演對兩性關系認知上的老舊。
本來人家隻是單純的出軌情人關系,一旦發現對方威脅到了自己的利益,便會毫不猶豫的痛下殺手。
結果到了喬文娜和明浩這就變了" 兩人打小在孤兒院長大 ",相處時那個愛恨糾葛,情意纏綿。
這裏對喬文娜的人設處理其實是特别割裂的。
因爲明浩是知名的設計師,他的養父也是當地有名的政府官員。
電影一直強調喬文娜是個爲了錢、權不擇手段向上爬的 " 壞女人 "。
那她在嫁給豪門後爲何還要冒着被掃地出門的風險和明浩私會?
一旦東窗事發,豈不是兩邊草都吃不到?
隻有一個解釋說得通:
哪怕是個愛錢權的 " 壞女人 ",她爲數不多的真心也要留給唯一的 " 青梅竹馬 "。
以至于最後兩人從那又哭又鬧,喬文娜流着淚殺了明浩,小妹感覺恍惚在看黃金檔狗血倫理劇。guize
好在這條線隻是 " 加戲 ",其邏輯還能自圓其說。
那接下來的複仇線,則是完全的本末倒置。
B 的父母爲他報仇——兒子呂程(許光漢飾)爲父親呂平報仇。
母親(惠英紅飾)在本片發揮的空間還不如在《拯救嫌疑人》裏的多,徹底淪爲了工具人。
呂程假冒黑心警察找到喬文娜,提出用錢擺平此事。
在兩人你來我往的對話中,觀衆不難看出,劇情走向其實是對《誤殺》系列的延續。
《誤殺 1》是警長的兒子侵犯了普通人家的女兒。
《誤殺 2》是一對普通夫妻想盡辦法給病危的孩子移植心髒,結果心髒被市長搶走。
而《瞞天過海》改名成《誤殺 3》也毫無違和感。
呂平是做好事的窮校長,給兒子換腎的好爸爸。
當喬文娜做假賬污蔑呂平是攜款潛逃,家長們紛紛爲他忿不平,聚集在一起要爲他讨個公道。
發現沒," 官逼民反、暴亂反抗 "這一套已經用了 N 次。
" 陳思誠們 " 太過于清楚挑起觀衆情緒的導火索是什麽。
依舊是階級身份非黑即白對立的那一套,有錢人利欲熏心,剝削壓榨底層老百姓。
再讓角色一直輸出金句:" 蝼蟻 " " 窮人被捂嘴 " " 人本來就分三六九等 "。
這導緻以後國産電影再拍懸疑犯罪類型都不需要動腦子了。
通通按照" 翻拍+套模闆 "的方式來,毫無驚喜可言。
包括結局的安排。
《看不見的客人》的結局堪稱令觀衆頭皮發麻。
A 和 B 的父母,在樓與樓之間達到了一個視線交彙。
一邊,是 B 的母親卸下僞裝,和丈夫死盯着他,僞裝成鋼筆的錄音筆錄下了全部證據。
一邊,真正的律師才按響門鈴。
A 恍然大悟,可惜爲時已晚,露出了 " 自作孽不可活 " 的苦笑。
而呂程僅僅是摘了個頭套 .... 對,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的變化。
并且呂程之所以能假裝警察,是因爲突然冒出個警長幫助他。
前面渲染警察被收買、不幹人事,窮人無處伸冤。
後面僅憑一個正義感的警長,就能上門将喬安娜逮捕。
這樣的突兀感不止一處,但觀衆壓根來不及思考片中存在的 BUG 和合理性。
借用最近很火的《新聞女王》一句改動的台詞:
以前或許是" 觀衆喜歡什麽,電影就拍什麽 "。
但現在随着短視頻碎片化的營銷,變成了" 電影喂什麽,觀衆就吃什麽 "。
需要改變的是觀衆,還是電影背後的那雙手?
你我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