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财閥家的小兒子》開播之後,宋仲基的事業就頗有幾分回春的趨勢。
反倒是以往總被人誇獎凍齡女神的宋慧喬,遭遇了一番危機——
為了給自己的新劇造勢,她發布了一則視頻,和許久不見的觀衆問了個好。
沒成想,網友們卻從這段視頻當中捕捉到了一絲從前不存在的疲态。
盡管眼前這個女人已經41歲,負面評價也還是毫不留情地如潮水般湧來——
"奇奇怪怪的,"臉僵了,不如前夫了。"
哪怕被叫這麼多年的神顔,一次發揮失誤也會被立刻嘲下神壇;
就算再殚精竭力地維護美貌,也逃不出被挑揀缺點的泥沼。
——殘酷的是,這從來不是獨屬宋慧喬一人的危機,而是萬千女性境遇的縮影。
1
娛樂圈的鏡頭一向是最精準的放大鏡。
隻要女明星身上存在一點不完美,就馬上會被拎出來品頭論足:
長得好看的,身材似乎不太滿足标準;身材不錯的,五官又好像差了點。
誠然,維持身材與樣貌是做女明星需要承擔的工作之一。
但偶爾,某些中性的評價也會演變成發洩情緒式的純粹負面羞辱——
沒有代表作,顔值又稱不上突出的藝人,被大家說兩句是家常便飯。
可就算你拿了三金影後,實績可以列出一長串表格;
許多人最在意的,似乎也仍舊是你的身材是否幹癟,你的長相又真的配得上我哥哥嗎?
他們往往看不見那些無奈的現實。
孫銥在懷孕期間身材發生了變化,外界的第一反應就是嘲笑。
懷孕生子之後沒來及恢複身材的張歆藝,會因為一張偷拍照被人肆意攻擊"腰粗"、"放飛自我"。
她發微博發洩完自己的憤怒,還得在評論區立下一句誓言:
"讓大家失望了,等孩子斷了奶我一定盡快瘦回來。"
一旦年紀大了,臉上膠原蛋白流失了,這類評價也會出現得愈發頻繁。
——隻要她們露出疲态,就會立刻成為被攻擊的靶子。
趙麗穎的《風吹半夏》受到的好評已經很多吧?
但你一翻評論區就會發現,許多人還是更在意她的臉是不是垮了胖了醜了。
郝蕾年輕的時候是出了名的長得美、演技好。
如今她人到中年,雖不複當年的美貌,但演技實際是愈發爐火純青的。
可但凡她露面,有關報道的标題就會永遠focus在她的身材上。
這樣的現象,已然成為常态。
就算你努力打扮自己,嘗試把自己的狀态變得年輕一些,那些嘲諷也會馬上換一個角度繼續存在——
"年紀這麼大了,為什麼還要綁倆辮子裝嫩?"
更加諷刺的是,即便在齊溪出演的有關容貌焦慮的短片當中,彈幕裡也盡是些針對她的顔值審判——
"皮膚太幹,還有眼袋。"
"這妝真吓人。"
2
既然這些嚴苛的評價就擺在眼前,女明星們的容貌焦慮自然就成了一種常态。
症狀輕一點的,開始用更加嚴格的眼光來看待自己——
哪怕已經活到人人都誇美的地步,她們也常要因為工作導緻的眼睛凹陷困擾。
明明已經瘦到人盡皆知,但她們還是要把節食二字刻進骨髓裡。
實在忍不住要吃炸雞,她們往往也隻是扒開雞皮,從裡面掏出隻夠塞牙縫的一口來吃。
趕上要在紅毯争奇鬥豔,接受大衆審閱的日子,她們就更拼了——
吃一頓清水煮豆芽就是大餐;
為了把自己塞進漂亮禮服裡,進一次骨科也算不上大事兒。
如果焦慮演變得再嚴重一點,她們還會迎來情緒的全面崩盤。
剛出道的小愛豆,會因為身高與隊友格格不入被罵,在家裡待了三個月不肯出門。
就算是曾經擁有無數代表作的業内大咖,也會遭受顔值層面的負面評價。
她們同樣會陷入強烈的自我懷疑,從而失去對自己情緒的控制。
更有甚者,會為了擺脫這種崩潰情緒,走上一條無法回頭的路。
人人都誇漂亮的小美女因為一時的自我懷疑,心一橫就跑去動臉整容;
最後效果好不好且不論,整個演藝生涯終究是徹底葬送于此了。
更令人痛心的,是那些以自己的身體健康為代價換取美貌的行為——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那位突然神隐五年的超模琳達·伊萬格麗斯塔?
直到今年年初,這位纖瘦的超模才終于在社交平台上道出了隐退的真正原因:溶脂手術。
因為一場溶脂手術,她得了"反常性脂肪增生"的後遺症。
她的身體都出現了無法消除的腫塊,因此不得不停止模特工作。
比這更嚴重的案例,去年才剛剛在國内上演——
一個網紅在美容院做抽脂填充手術時發生事故,導緻身體多處發生感染、壞死。
最後搶救無果,不幸在醫院去世。
這一切悲劇的來源,是人們對于單一審美的無休止追求。
審美不斷的狹窄化,使她們不得不順着唯一的一條路向上内卷,以求在這條賽道上取得哪怕半個身位的領先。
女明星如此,萬千普通女性更是如此。
3
對于女性來說,單一的審美标準早已經成為根深蒂固的鐐铐。
在古時候,它是被裹住的小腳和被纏到透不過氣的束腰。
到了現代,人們創造出的花樣和标準更是千奇百怪——
比如咱東亞,就是白幼瘦當道。
你要有白皙細膩的皮膚,也要有盈盈一握的A4細腰。
你要有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長長的睫毛,小巧的嘴巴。
你的鎖骨要深到可以放下一排硬币;
你的肩膀也要硬朗挺立如模特。
有了玻尿酸造就的精靈耳,臉就瘦了。
做完小腿神經阻斷術,就可以美美擁有沒有肌肉塊兒的小腿。
最後就連腳脖子都要用修容完美修飾到位。
這些所謂的指标被不斷推崇,成為了所謂美麗的唯一标準。
可事實真是如此嗎?
在鏡頭前常被人誇贊飒氣的劉敏濤,卸妝之後的長相也并非沒有瑕疵。
我們經常在網絡上刷到72歲的王薇薇依舊美如少女;
但她在褪去美顔濾鏡之後,真實的樣貌與多數老人差距也并不大。
答案顯而易見——
苛求完美從來沒有任何意義。
真正讓優秀女性脫穎而出的,不是完美的相貌,而是從内到外散發出的活力與自信。
她們的美,是充滿野心與生機的美。
王薇薇在40歲那年,依舊有勇氣辭去雜志社服裝總監的工作,孤注一擲地成立自己的婚紗品牌。
劉敏濤也會在嘗遍婚姻苦楚的中年,選擇斬斷感情,重新回歸演員的身份。
即便她們年紀大了,也可以繼續嘗試大膽的造型;
在舞台上張揚自信地歌唱。
在這個世界上,美麗從來不等于百分百的完美。
那些所謂的審美标準與框架,不過是可悲的局限。
當我們被固定的目光和審美框定太久,在追求嚴苛标準的道路裡沉溺,最後得到的隻會是無限的自我否定。
美應該是生動而蓬勃的。
它不在于你有多白有多瘦,而在于你是否健康,是否能夠坦然又自信地接納、展現自我。
所以,不要再觀察自己少了幾條皺紋,瘦了幾斤了,請每天都對鏡子裡的自己說一句——
老娘今天可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