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一年、人間十年 ",這應該是 2023 年 AI 行業最真實的一個寫照。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裏,AI 大模型無疑是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進化,例如 OpenAI 的 GPT-4、微軟的 Copilot 都已經擁有了不錯的智能表現,并開始真切地改變着人類社會。但就像其他任何一個賽道一樣,AI 行業如今發展得同樣也不平衡、不充分,其中既有 GPT-4 這樣的優等生,也有諸如微博的 " 評論羅伯特 "、百度貼吧的 " 貼吧包打聽 " 這種,讓人感覺有些 " 丢人現眼 " 的 AI。
據悉," 評論羅伯特 " 的原名是 " 評論哇噻機器人 ",其是以微博用戶的身份活躍在評論區的 AI,隻要發布 10 字以上的原創微博或 @評論羅伯特 ,就有機會得到它的回複。但評論羅伯特的特色,就是 " 已讀亂回 "。比如有用戶發出的微博是," 親愛的網友們,當你看見這條微博的時候,我已經在同事的婚宴上了 ",結果評論羅伯特回複到," 恭喜啊,祝你們百年好合 "。又或者是有人吐槽 " 世界是一個巨大的精神病院 ",它就跟着來了一句 " 你也是 "。
靠着各種讓人摸不着頭腦的陰陽怪氣,評論羅伯特成功火了,有網友更是建立了一個名爲 " 羅伯特受害者聯盟 " 的微博賬号,用于記錄評論羅伯特的各種瘋癫發言。
如果說微博的評論羅伯特靠的是 " 癫 ",那麽百度貼吧的貼吧包打聽則更像是 " 人工智障 ",一本正經胡說八道就是它的長項。貼吧包打聽是百度貼吧的 AI 自動問答機器人,能識别用戶在百度貼吧求助的内容、并進行回複。
在任何一個百度貼吧中帶有求助标簽的帖子裏,都能見到貼吧包打聽的身影,而作爲一個問答 AI,它會在帖子裏發表長篇大論的見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貼吧包打聽頗有一種古典互聯網時代的古道熱腸,但如果仔細浏覽它輸出的内容,就大概率會發現所寫的東西基本是驢唇不對馬嘴,幾乎沒有任何價值。比如有用戶發表帖詢問," 如何關閉貼吧包打聽 ",它所給出的答案是 " 建議在百度貼吧發帖詢問如何關閉貼吧包打聽 ",直接開始套娃。
如果貼吧包打聽隻會胡說八道,其實它也不會引發貼吧用戶的廣泛關注。真正改變 " 貼吧包打聽 " 的是一位 " 民科吧 " 的知名吧友,這位自稱永動機之父的吧友邀請貼吧包打聽 " 了解 " 下自己,結果後者正兒八經地對這位吧友進行了一通精神分析,讓後者直接氣急敗壞。這下就讓不少精通互聯網沖浪的吧友,找到了貼吧包打聽的真正用途,自此之後,後者就在 " 如何評價 " 這類問題下頻頻 " 重拳出擊 "。
那麽問題就來了,無論評論羅伯特、還是貼吧包打聽,相比于 ChatGPT 顯然都有明顯的差距,可微博和百度爲什麽還要推出這種産品呢?其實貼吧包打聽和評論羅伯特的表現不如 ChatGPT 是必然,因爲即便同爲 AI 聊天機器人,前兩者與 ChatGPT 的運行邏輯有着天壤之别。
盡管 ChatGPT 是需要先有用戶輸入才會給出答案,在形式上與貼吧包打聽、評論羅伯特類似,但如果使用過 ChatGPT 就會發現,随便提問得到的結果往往也不會理想。
目前,ChatGPT 等一衆 AI 聊天機器人其實是需要用戶規劃合适的提示詞,一旦使用更口語化、情緒化的内容時,ChatGPT 給出的答案通常就會質量堪憂,而借助合适的提示詞來引導 ChatGPT,則會得到質量更勝一籌的答案。可反觀評論羅伯特和貼吧包打聽,它們都是基于用戶正常發言進行的反饋,可用戶發送内容時面向的是人類、而非 AI,所以自然不可能搞出針對 AI 的提示詞工程,因此它們的回答比 ChatGPT 糟糕并不令人奇怪。
具體來說,微博搞出評論羅伯特和百度推出貼吧包打聽的初衷,也是有差别的。評論羅伯特的加入是爲了活躍社區氛圍,給普通用戶反饋。衆所周知,微博是一個 " 公開的社會化媒體 ",它的運行模式是大 V 構建議題、精英參與讨論、大衆圍觀互動,所以微博長于世情,熱點問題往往是在微博上發酵、然後再引發廣泛的讨論。所以微博這個社區是以一個個大 V 爲節點構成,隻有關注了對方才能看到對方的發言,這就導緻了普通用戶的聲音會被淹沒。
當初微博被微信朋友圈壓制,如今被抖音、快手降維打擊,其實都是因爲微博實際上對于普通用戶的分享并不友好。由于普通用戶發出的内容得不到回複在微博上才是大概率事件,可長期得不到反饋的結果,就是這類用戶越來越不愛在微博上進行分享。這時候,評論羅伯特的加入就起到了給普通用戶評論區添 " 人氣 " 的作用,所以活躍氣氛才是它的使命。
可貼吧包打聽的情況稍有不同,它除了扮演一個貼吧上的百度知道以外,更像是一個 " 誘餌 "。衆所周知,在論壇、QQ 群,以及其他網絡社群中,小白想要得到一個問題正确答案的最快方式,就是抛出一個離譜的錯誤答案。而借助用戶對于貼吧包打聽的 " 辟謠 ",百度方面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收集到海量相當優質的語料,而文心一言等大語言模型又極度依賴語料的 " 投喂 "。
當然,促使微博和百度做出上線評論羅伯特、貼吧包打聽最核心的要素,其實是國内的 AI 賽道已經進入了大模型内卷到盡頭,迫切需要探索 AI 具體應用場景的階段,因此也就就有了這樣的投石問路之舉。讓用戶逐漸習慣的 AI 存在,這可能才是關鍵。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