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衆油電并舉,攜旗下重磅新車亮相車展,包括朗逸新銳、全新途昂 X、ID.Next 等。同時,上汽大衆正式啓用全新服務品牌—— WeCare 大衆關愛,将 " 關注車,更關愛你 " 作爲全新服務品牌理念,服務全面升級!
撰文丨 DAN
責編丨 mango
設計丨 PinZow
兩年前的 2021 粵港澳大灣區車展,上汽大衆汽車有限公司銷售與市場執行副總經理、上海上汽大衆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俞經民身穿宇航服,在一台 ID.6X 旁留影,爲上汽大衆新車助陣。那時候的俞經民剛上任 3 個月,那時候的上汽大衆正經曆疫情與行業變革的雙重考驗,對這個合資強者,外界擔憂又期待。
兩年後的 2023 粵港澳大灣區車展,俞經民在上汽大衆展台發布會上沒有照本宣科,一如既往的風趣幽默,真誠告白,向南區消費者展現近期重磅新車朗逸新銳,以及代表着上汽大衆電動化轉型邁入新階段的 ID. Next 的産品魅力。
這兩款車恰好展示了上汽大衆目前的發展狀态,一個是燃油車領域的王者家轎新成員,一個是電動車領域的旗艦級别新成員,油電并舉,穩健前行。
對朗逸新銳寄予厚望
行業價格戰之下,車企的看法和應對各不相同,有一頭紮進去激烈參戰的,也有冷眼旁觀的,上汽大衆屬于理智的一撥,要卷,但要卷出正确的方向。在俞經民看來,價格戰是不可持續的。" 企業還是要做好品牌,品牌是所有企業内裏的外化,是日積月累而成的。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兌現我們對用戶的承諾。"
而上汽大衆所說的正确方向,或者說對用戶的承諾,在朗逸新銳這款車上便有所體現。朗逸新銳是大衆品牌 10 萬級的入門車型,是相比競品在同價位段提供的更有性價比的選擇。
一味地對現有産品體系降價,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但是市場趨勢如此,消費者的需求也不能忽視。因此,打造一台更具性價比的新車,豐富消費者的選擇,可以說是更利于品牌經營穩定的做法。朗逸新銳是 "500 萬國民家轎 " 朗逸家族的新成員,雖然價格下探到 10 萬,但卻繼承了朗逸家族的優秀 DNA。
朗逸新銳來自 MQB 平台,讓尺寸比朗逸更小一些的它也能有不俗的乘坐空間。動力全系采用 EA211 1.5L 發動機,主打的就是經濟耐用,也很符合 10 萬級的定位。在智能化配置上,朗逸新銳也給到不少,标配 8 英寸全液晶數字儀表 +8 英寸多點觸控屏,支持無線 CarPlay,還有倒車影像、數字式泊車雷達等,在合資同級别産品中,是比較有誠意的水平了。
朗逸新銳推出之後,将與朗逸、朗逸星空版組成全新 " 神車家族 ",而這三款車面向的用戶群體是不同的,比如朗逸更偏向一家三口,朗逸星空版更偏向小情侶,而朗逸新銳更偏向時尚潮流的年輕人,三款車形成組合拳,進一步搶占緊湊型轎車市場。目前,朗逸家族每月穩定有 2 萬的銷量,在朗逸新銳加入後,上汽大衆的目标是做到 3 萬。
持續投入電動化,ID. Next 再破高端
轉型,是當下行業的關鍵詞。風起于青萍之末,十多年前靠着政府補貼活下來的新能源車,如今已從燃油車口中搶奪了近三成的市場份額。面對曆史性的行業變革,習慣站在聚光燈之下的合資品牌,花了二三十年形成的千萬量級體系模式,現在突然說要革新了,大象轉身之艱難,不言而喻。
但不破不立,變革勢在必行。在上汽大衆近幾年的戰略方向中,從制造、研發到營銷都發生了明顯轉變,比如打造 ID. 系列,比如建立 ID.Store,比如耗資 170 億建造新能源工廠。目前,ID. 純電系列累計銷量已突破 13 萬輛,位居合資電動品牌第一。上汽大衆在變革上的努力與成績,有目共睹。
ID. 是上汽大衆面向未來的重要抓手,不僅從前傾注大量心血,未來也将持續不惜力氣。亮相 2023 粵港澳大灣區車展的 ID. Next,展示了上汽大衆更深厚的電動化實力。它采用大量生物基材料,整車碳排放下降 55%,同時作爲旗艦轎車,ID. Next 也将會帶領上汽大衆向高端電動車市場發起攻勢。
另外,PHEV 也是目前電動化的主流技術路線,尤其是今年以來,PHEV 對新能源滲透率提升的貢獻比以往更大。對于 PHEV,俞經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上汽大衆對于 PHEV 是堅定不移要做的。但有一個事實不可忽略,目前帕薩特 PHEV、途觀 PHEV 兩款産品在續航表現上都不算出衆。不過,據俞經民透露,大衆品牌的新能源用戶擁有家充樁的比例達到 61%。也就是說,在充電便利的情況下,用戶對續航的敏感度其實并不高。
成立二十餘年,上汽大衆經曆過中國車市無數關鍵的發展轉折點,但從未有哪次,像如今這輪變革浪潮般洶湧。新趨勢、新需求野蠻生長,而上汽大衆逐漸形成破後而立的新氣象,大象轉身雖不易,但一旦轉身,奔跑速度卻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