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 輯:十一 星辰
張奧平 經濟學家、經觀未來研究院院長
來 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今天上午,大家期盼已久的數據出爐,據國家統計局消息,初步核算,2023 年前三季度 GDP 增長 5.2%。
還有幾個重要的數據也值得關注,前三個季度:
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 0.4%;
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爲 5.3%;
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9398 元,同比名義增長 6.3%......
不管是從哪個維度來看,今天出爐的經濟運行數據對于當前國民信心都有着很大的提振作用。
但在網絡上,有少數聲音認爲數據和現實存在溫差,例如有網友問經濟形勢大好,但爲何自己工資沒漲?
圖片來源:鳳凰網微博
這其中存在着一個結構性的問題,各行各業的增長并不是均衡的。那麽前三個季度,到底是哪些行業在增長?
此外,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表示,初步測算,如果要完成全年預期目标,四季度隻要增長 4.4% 以上,就可以保障完成全年 5% 左右的預期目标。那麽接下來四季度經濟複蘇的關鍵點是什麽?
+5.2%!哪些行業在增長?
我們從經濟運行數據中梳理了三個增長較爲顯著的行業,分别是新能源、住宿和餐飲業、金銀珠寶零售:
1. 新能源行業繼續狂飙猛進
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4.0%。從産品上看,太陽能電池、充電樁、新能源汽車産量分别增長 63.2%、34.2%、26.7%。
這三個數據在所有數據中都顯得格外亮眼,與大衆對于新能源行業的感知也保持着一緻。
事實上,新能源的高速增長已經有近 10 年的時間。2013 年,我國剛開始全面鋪開對新能源汽車補貼,誰也沒想到,十年之後,以它爲核心展開的新能源行業會成爲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力量之一。
2021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 350 萬輛。僅過了一年,這個數字已經達到 688.7 萬輛,真正實現了爆發式的增長。
就單個公司而言,就在今年第三季度,比亞迪距離超越特斯拉,問鼎 " 全球電動車銷量冠軍 " 僅差 3400 輛。
而在比亞迪、蔚小理等狂飙突進的新能源汽車之外,産業鏈上的甯德時代也在異軍突起,刷新了人們對于新能源産業價值的原有認知。
這家創辦于 2011 年的動力電池制造商,市值最巅峰時達到 1.58 萬億,此時距離它誕生還不到 10 年。隐居在三線城市的甯德時代,用難以想象的成長速度,成爲了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動力電池龍頭。
随着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加速拓展,與之相生相伴的充電樁行業,也從無人在意的角落被推到台前,盡管越來越多的玩家進入,但還是有較明顯的缺口。
換句話說,這個還存在大量空白的市場,在等待更多玩家入場。僅去年一年,國内新注冊的充電樁企業就已經達到了 10 萬多家,但這還遠遠不夠。
2022 年,國内公共充電樁的車樁比僅爲 2.5:1,也就是說每 2.5 輛車,就要搶 1 根充電樁。在這種情況下,增長成爲了一個必然。
在增長之外,出海則是新能源的一個新命題。今年前三個季度,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锂電池爲代表的 " 新三樣 " 出口額同比增長 41.7%。
這意味着中國作爲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場和生産地,正進行着一場全産業鏈式的崛起。如今的新能源,已經不僅是中國高技術産業的一張名片,更是中國技術走向世界的一張名片。
2. 服務業持續較快恢複,住宿和餐飲業表現亮眼
前三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6.0%,服務業持續較快恢複,接觸型聚集型服務業和現代服務業帶動作用增強。
在各行各業中,住宿和餐飲業表現尤爲亮眼,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增長最快達 14.4%。
盛來運在答記者問中表示,經濟運行恢複常态,受益最大的也是服務業,尤其是接觸型服務業,出行大量增加,餐飲火爆,服務消費恢複比較快。
我們觀察到在住宿和餐飲業方面有兩個突出現象:
首先是,旅遊業進入結構性複蘇新階段。
據測算,2023 年上半年國内旅遊人次 23.84 億,旅遊收入 2.3 萬億。而這樣的增長态勢延續到了中秋、國慶假期。經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2023 年中秋、國慶假期,國内旅遊出遊人數 8.26 億人次,實現國内旅遊收入 7534.3 億元。在多個省份中,接待遊客數量、旅遊總收入這兩項關鍵數據,超過了疫情前的 2019 年水平。
從五一和十一假期來看,長線旅遊的恢複帶動整體旅遊消費的增長,但消費者對價格仍敏感。根據途牛端午假期的數據顯示,國内長線遊出遊人次占比達 57%;出遊天數方面,3 天及以上行程出遊人次占比爲 55%。
其次是各地政府運營策劃,音樂節 " 殺 " 入縣城。
沉寂三年的演出市場呈現了 " 井噴之勢 "。繼村 BA、村超,以及淄博燒烤、石家莊 " 搖滾之城 " 相繼火爆出圈,巨大的流量效應刺激着人們的神經。地方政府卯足了勁,結合自身優勢資源,提升城市運營能力,讓自帶流量的音樂節成爲三四線城市的吸金項目。
據媒體報道,今年 " 五一 " 期間,全國共有 41 場音樂節,涉及 19 個省份。到了國慶 8 天假期,音樂節更是超過 60 場,刷新曆年紀錄。音樂節從北上廣等一線大城市,已經在中西部三四線小城市落地生根。
3. 金銀珠寶表現強勁,進出口創三年來新高
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342107 億元,同比增長 6.8%,市場銷售趨于活躍,服務消費增長較快。
其中,從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增速來看,金銀珠寶類 12.2% 的增速,優于日常生活類商品,且大幅領先其他升級類商品。
根據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對 2020 — 2023 年上半年金銀珠寶類零售額同比變化情況的分析來看,珠寶消費對經濟形勢的變化反應 " 敏感 ",特别是在宏觀經濟複蘇回升階段,珠寶消費的反彈往往能跑出加速度。
從近幾年數據來看,我國的珠寶行業,無論是進口還是出口,總額創下近三年來的新高。根據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對海關總署的數據進行檢索和分析,2023 年上半年,我國珠寶行業進出口總額爲 750.17 億美元,同比增長 55.8%。
其中,出口總額爲 146.23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 17.4%;進口總額爲 603.94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 70.6%。
當前,東盟成爲我國珠寶第一大貿易夥伴。縱觀 2020 年以來我國珠寶行業與東盟、歐盟、美國三個貿易夥伴的進出口額變遷,東盟增速呈穩定增長态勢,特别是 2022 年 1 月我國與東盟簽訂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生效以來,東盟與我國在珠寶行業的雙邊貿易激增,今年上半年進出口額超過歐盟和美國。
上半年,我國珠寶行業多數品類價格上漲,鑽石仍較低迷,年輕人加入買金大軍。但在 9 月下旬至 10 月初,國際金價出現了 9 連跌的情況,國内金價受此影響,呈下跌趨勢。
從 2023 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業績預告來看,老鳳祥、菜百股份等多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均實現大幅增長。
萬聯證券研報指出,短期來看,黃金珠寶消費場景恢複,疊加國潮崛起、黃金首飾工藝提升等因素促使近月黃金珠寶首飾消費量提高,行業景氣度上行。中長期來看,随着 " 悅己 " 消費、送禮、投資等多場景滲透率的提升,黃金珠寶行業規模穩步擴大。
四季度經濟複蘇的兩大關鍵
從經濟需求側三駕馬車視角來看,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342107 億元,同比增長 6.8%。
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375035 億元,同比增長 3.1%。
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 6.2%,制造業投資增長 6.2%,房地産開發投資下降 9.1%。
前三季度,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 0.2%。其中,出口 176025 億元,增長 0.6%;進口 131996 億元,下降 1.2%。
分季度看,2023 年各季度經濟同比讀數波動較大,其主因是受去年同期基數影響。
2023 年前三季度經濟同比增長分别爲:4.5%、6.3%、4.9%(2022 年前三季度分别爲:4.8%、0.4%、3.9%)。前三季度環比增長分别爲:2.3%、0.5%、1.3%。
整體看,一季度經濟處于疫後修複期,二季度内外部需求同步收縮,經濟環比下行,三季度在逆周期政策發力及經濟周期内生機制調節的作用下,經濟逐步實現企穩回升。
10 月 13 日,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指出," 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我國處于經濟恢複和産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期,要堅定信心、精準施策、沉着應對 "。筆者認爲,當前仍有以下兩大關鍵制約經濟内生性複蘇動能:
1. 四季度外需回升幅度有限,擴内需仍是關鍵
從需求側三駕馬車的視角來看,三季度代表外需的出口有所修複,但仍處于負值區間,修複動能較弱。7 月至 9 月出口(以美元計價)同比增速分别爲:-14.5%、-8.8%、-6.2%。
代表内需的消費與投資,三季度分别增長 6.8% 與 3.1%,其中消費同比高度數一大原因是去年同期低基數(2022 年前三季度消費同比增長 0.7%)。
投資 1-7 月至 1-9 月同比增速分别爲:3.4%、3.2%、3.1%。
從價格指标來看,同樣顯示外需有所修複,但内需較弱。
映射外需的上遊生産者價格指數 PPI,7 月至 9 月同比分别爲:-4.4%、-3.0%、-2.5%;映射内需的下遊消費者價格指數 CPI,7 月至 9 月同比分别爲:-0.3%、0.1%、0.0%。
整體看,内外部需求三季度皆已企穩,但向上修複動能不足。筆者預計,四季度,外需回升幅度或将有限。即便美國等全球最終需求國四季度庫存周期見底,補庫存需求将帶動我國出口逐步回升,但因其經濟處于周期中的下行階段,全球總需求仍将難以大幅提升,制約我國下半年出口回升動能。
故擴内需仍是當前經濟實現恢複的關鍵,這也将決定下階段複蘇期的向上幅度與時間長度。
2. 内需中,民企投資是重中之重
民企投資是順周期的,在經濟下行期間生産經營壓力更大,在經濟複蘇前期,民企往往難以有所感知。
從數據來看,9 月,大、中、小型企業 PMI 分别爲 51.6%、49.6% 和 48.0%,比上月上升 0.8、0.0 和 0.3 個百分點。中小型企業仍處于收縮區間,小型企業景氣度相對最低。
此外,我國大量中小型民營企業是出口型企業,或産業鏈終端産品主要面向外部需求,其往往受益于供給擴張時的訂單外溢效應。
而當前出口仍處在同比負增長區間,即便總量層面經濟實現企穩,經濟進入複蘇前期,但對經濟企穩的感知會有所滞後(9 月 PMI 新訂單 50.5%,處于擴張區間;新出口訂單 47.8%,處于收縮區間)。
内需中,消費是收入的函數,收入是就業的函數,就業是企業投資發展,尤其是民營企業投資發展的函數。民營企業投資預期不足,居民消費預期則難以改善。
10 月 13 日,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指出," 要更加注重有力有效實施宏觀政策調控,進一步打好宏觀政策組合拳,提高政策舉措的組合性、協同性、精準性,推動各項政策加快落地見效,加強政策預研儲備,爲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撐 "。
往未來看,伴随着 7 月 24 日政治局會議後一批穩經濟政策加速落地顯效,經濟已逐步回升向好,同時在高質量發展目标更加凸顯下,改革将進一步深化。
唯有以後天的視角思考明天的格局,以明天的格局做出今天的決策,才可走在經濟周期曲線之前,抓住長期的确定性。
第四季度經濟走勢如何?
很多人都擔心中國經濟的增長态勢不可持續。
盛來運在答記者問中,提到了關于四季度經濟走勢的看法:從前三季度情況來看,生産、需求等都在恢複向好,根據經濟運行的慣性,四季度還會繼續保持企穩回升态勢。
此外,前三季度的增長,爲完成全年 5% 左右的預期目标,打下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
總結來看,5.2% 來之不易。今年是三年疫情沖擊下,經濟恢複的第一年,從實際情況看,目前多個領域、多項指标都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
但是複蘇是一個艱難且長期的過程,随着前期出台的一系列穩增長的政策措施效果顯現,以及政策逐步落實到位,經濟的拐點已經出現,可以說,最悲觀的時刻已經過去了!
輕舟已過萬重山,期待未來更多的亮點。
好文推薦:
《中國最懂 " 人性 " 公司:廁所裏放意見箱,6 年幹出 2 個億》
排版 | 沈望望
編輯 | 星辰 輪值主編 | 孫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