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周智宇
編輯 | 張曉玲
作爲知名自主汽車品牌,吉利曾是中國汽車的代表,絕對的銷量王者。
但是去年,吉利汽車失去了連坐 5 年的 " 自主一哥 " 寶座,被比亞迪超越,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對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自然是不服氣的。
剛剛過去的半年,吉利加足馬力,無論是在資本市場還是電動市場,都有了突破性的進展,李書福寄予極大期望的極氪品牌,也逐漸在市場中立足。
8 月 22 日的中報業績會上,吉利汽車控股行政總裁桂生悅顯得輕松不少。
他說,最近管理層開會,大家統一有了 2015 年時,吉利汽車第一次騰飛的感覺。
這是有依據的。無論是吉利汽車旗下品牌全面完成了向新能源轉型的基礎性投入與生态建設,還是吉利汽車接下來将通過極氪,向外展示其智能電動化方面的競争力,桂生悅都對吉利汽車未來的競争力感到自信。
桂生悅直言,從現在開始,吉利汽車也将會迎來第二次騰飛。
從财報來看,吉利汽車上半年整體表現還不錯。累計總銷量 69.4 萬輛,同比增長 13.1%;營收 731.8 億元,同比增長 25.8%;歸母淨利潤同比上漲 1.2%,達人民币 15.7 億元。
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車新能源汽車銷量 15.8 萬輛,同比增長 43.9%。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從 17.9% 提升至 22.7%。
上半年新能源轉型的節奏加速,讓吉利對接下來攻占市場有了更多底氣。主攻豪華純電市場的極氪,上半年銷量 4.26 萬輛。
針對大衆市場的吉利銀河品牌,在上市後初期表現不錯。5 月底上市的吉利銀河 L7,在 6、7 月銷量達 19731 輛,成爲最快達成 " 月銷過萬 " 的插混 SUV。
吉利汽車集團 CFO 戴慶表示,吉利汽車維持全年銷量目标 165 萬輛不變,其中極氪全年銷量目标 14 萬輛。極氪 CEO 安聰慧則補充稱,極氪 2025 年要完成 65 萬輛銷量。
當然,在對新能源車型投入持續增加下,吉利汽車也難免遇到淨利潤增幅落後于銷量、收入增速的難題。
眼下吉利的營收、利潤來源更多還是靠燃油車,新能源汽車方面尚且處于戰略布局、發力階段,對吉利的盈利還未能構成正向貢獻。
極氪的虧損額,從去年同期的 7.6 億元增長至今年上半年的 8.1 億元,差不多虧掉了吉利汽車上半年一半的利潤。
規模上的繼續增長,對極氪降低單車虧損,甚至扭虧爲盈是有利的。難點則在于,如果要完成今年全年 14 萬輛的目标,意味着從 8 月至年底的 5 個月時間裏,極氪月銷量要在 1.7 萬輛以上。這會是個艱巨的挑戰。
下半年,吉利還将推出銀河 L6、E8 等車型,極氪也會推出基于浩瀚平台的純電轎車,領克也會推出領克 08。
吉利汽車方面認爲,随着多款混動、純電車型上市,将爲公司帶來新的增長契機。
大和證券等機構也認爲,吉利汽車新能源汽車轉型前景可能改善。
不過,接下來無論是進一步轉型新能源,還是要在智能化下半場上形成自己的優勢,都需要進一步的投入。
今年上半年,爲了追趕其他車企,吉利比以往耗費了更多資金在研發投入上。其上半年研發投入同比激增 62.8%,達 59.1 億元,超越了理想。高強度的研發投入讓吉利汽車的盈利能力,會在一定時間内持續承壓。
對吉利汽車來說,如今其正處于向新能源轉型的關鍵時期,經營上面臨着轉型期的挑戰在所難免。這都是爲了未來幾年吹響反攻的号角,埋下的伏筆。
桂生悅笑稱," 未來幾年,我不會再像過去幾年一樣和大家說‘對不起了’,而是每年都給大家帶來振奮的表現 "。
2015 年,吉利汽車靠着推出帝豪,爲它第一次騰飛,成爲 " 自主一哥 " 奠定基石。其股價也由此開啓了十倍之旅,從 2015 年低點時的 2.1 港币 / 股,至 2017 年最高至 26.76 港元 / 股。李書福也和他的吉利,也借此實現了階級跨越,成爲了國内自主品牌的頂流。
如今,吉利汽車再次來到了它命運的十字路口。
這次騰飛,對于李書福而言至關重要。
過去十餘年,李書福在資本市場上的縱橫捭阖,成爲奔馳、阿斯頓 · 馬丁和沃爾沃等一衆豪車的股東,但離比肩大衆汽車集團,屹立世界之巅還有漫長的路。
他需要吉利集團旗下衆多品牌協力,完成這次騰飛。作爲銷量基本盤的吉利汽車則承擔了重擔,吉利汽車也需要在新能源時代,重現 2015 年輝煌之路。
如果如願完成第二次騰飛,李書福或許就能夠完成他的夢想,讓中國汽車跑遍全球,讓世界 " 充滿吉利 "。
吉利也将真正成爲一家能夠與大衆汽車集團比肩,在全球範圍内有影響力的跨國車企。這也是新能源時代裏,吉利汽車、中國汽車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