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怎麽也沒有想到,自己對行業裏自大、浮誇的不正之風的一番内省和檢讨,居然引來了滔天般的網絡撻伐。
他說了什麽呢?
在 2024 長安汽車全球夥伴大會上,朱華榮被罵慘了的發言内容無非兩點,一是批駁了 " 國外品牌完蛋說 ",二是批評了某些友商誇大其詞的 " 吹牛 ",把幾十萬的車吹成一千萬以内最好。
發言的視頻被剪輯之後,在網絡上被一些人刻意歪曲,甚至扣上了投降主義的大帽子。當時我就在長安汽車夥伴大會現場,全場聽下來,我不僅沒有覺得朱華榮的發言有什麽不妥,相反,在整體浮躁的行業大環境裏,朱華榮的這番話代表着這個行業難得的清醒和理性。
這樣的熱點,網紅大 V 當然不肯錯過。雖然據說某人學曆究竟是計算機碩士還是會計中專待考,但是操弄網絡輿論、調動吃瓜群衆情緒确實堪稱專家,上來就把 " 中國傳統汽車人 " 給定了性,是爲他 " 極看不起的 "。
01 我們遙遙領先了嗎?
中國汽車業的快速崛起是不争的事實,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然而,這并不意味着我們已經達到了行業的巅峰,更不意味着我們可以輕視國際競争對手。
雖然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表面上烈火烹油,但除了個别領軍企業外,絕大多數企業都深陷巨額虧損的泥潭。問題是,我們大力發展電動車已經十多年了,很多新能源品牌不僅沒有扭虧,虧損甚至還在持續放大,這種情況下,宣稱自己遙遙領先難道不是一種盲目自大?
朱華榮說跨國車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還在觀望。當然要觀望,因爲沒弄明白怎麽掙錢,賠錢甚至是燒錢賺吆喝的事,人家不想幹,也不被允許幹。
根據豐田集團 2024 上半财年(2023 年 4 月 ~9 月)的數據,其淨利潤爲 183.76 億美元(約 1322 億元人民币)。而 2023 年上半年,中國十家主流車企加起來的利潤隻有 369.9 億元,不及豐田集團的三分之一。
這些還是掙錢的,很多牛皮吹得響破天際的造車新勢力,2023 年上半年利潤都是負的,蔚來虧損 109.26 億元,小鵬虧損 51.4 億,自賽力斯宣布與問界合作造車以來,截止目前也是持續虧損。
持續的虧損正把中國汽車行業帶入到一個險境。最近旗下有 80 多家汽車門店的東莞永奧集團倒閉傳聞,就是一個重要的市場信号,虧損在整個汽車産業鏈上蔓延、傳導,經銷商隻是倒下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
現在誰要在網絡上說一句合資公司的好,似乎就是彌天大罪,然而合資公司在中國納稅,在中國提供就業,本質上就是中國的企業,廣汽豐田成立不到 20 年,累計納稅 2136.6 億元,對中國社會的貢獻,哪個新勢力比得了?!
爲什麽人家特别重視盈利?因爲盈利不僅僅是自己掙錢,一個企業隻有盈利才能更好地承擔社會責任。
汽車是一個講規模的行業,從規模來看,落後的是我們。
國内單一品牌銷量第一的是比亞迪,但去年也不過剛剛突破 300 萬輛,新勢力中最好的不過 37.6 萬輛,某遙遙領先品牌去年銷量隻有 9 萬台,隻有豐田的 118 分之一,大衆的 103 分之一,現代起亞的 81 分之一,這種情況下一天到晚說别人很快要完蛋,難道不是有點扯犢子麽?
利潤和規模上我們都還是弟弟,那麽在技術上呢,我們就遙遙領先了麽?
IFI Claims 發布的全球最大專利持有者 250 強名單《IFI 250: Largest Global Patent Holders》顯示,截至 2024 年 1 月 2 日,豐田位居全球第 9 位,專利數量 64736,在全球車企中高居第一。中國車企中,比亞迪排名最高,位居第 72 位,專利數量 14556。
是的,我們剛剛成爲全球汽車出口第一大國,據海關總署數據,2023 年我國汽車出口量 522.1 萬輛,全球第一。這确實是中國汽車行業的一項偉大成就,但我們也要理性、清醒地看待這一成就。
中國的出口第一,很大程度是因爲跨國車企早就實現了 " 本地化生産 "。2022 年日系車全球共賣出了大約 2350 萬輛,可在日本本土市場隻賣出了大約 380 萬輛,也就是說日系車在日本海外大約賣了 2000 萬輛。這麽看,誰才是國際市場的真正赢家?
不過多舉例了。15 年前,因爲對這個行業還算比較了解,也因爲對中國制造的自信,在輿論普遍唱衰中國汽車品牌的時候,我就堅定地認爲未來一定會誕生世界級的偉大的中國汽車品牌;現在,同樣因爲對這個行業的了解,看到整天嘲笑别人是雜牌,說别人遲早完蛋,我隻是覺得無聊和可笑。
相信朱華榮和我有相同的感受,區别是,作爲這個行業裏的領軍者之一,他有更多的責任感,即使冒天下之大不韪,即使知道自己的批評會引來某品牌 " 海軍 " 的滔天口水,他也責無旁貸。
他比我勇敢!
02 吹牛式營銷應該批評還是鼓掌?
" 遙遙領先 " 現在成了行業裏許多人喜歡挂在嘴上的熱詞。
可是,我們真的遙遙領先了麽?
先不說别的,既然都已經遙遙領先了,我們能不能不要老是向那些遠遠落後的同行們緻敬了呢?
不看車标,我還真的難以區别小米 SU7 和保時捷 TAYCAN、問界 M9 和邁巴赫 GLS。
自動駕駛能力是很多中國新勢力喜歡宣揚的,也是嘲諷對手是雜牌的重要依據。可是,領不領先不能總是自己定義,我們還是得看看第三方的結論。
2023 年,美國 Consumer Reports《消費者報告》針對市場主流的 12 種駕駛輔助系統進行了三個月的 5 項全面且專業的安全持續測試,前六名都是被我們稱爲雜牌的傳統主流品牌,特斯拉的 Autopilot 位列第 7。
可能很多牛 b 克拉斯的中國智能汽車暫時還沒能賣到落後的美國,所以美國的《消費者報告》的測試裏沒有中國品牌。但是,在另一個權威的國際榜單上,我們也沒有看到任何一個中國汽車品牌處于 " 遙遙領先 " 的地位。
Navigant Research 發布的 2023 自動駕駛競争力排行榜上,處于行業前列的中國公司隻有百度一家,很多整天吹噓自動駕駛的中國汽車品牌根本都沒有上榜。
是的,這些都是外國人排的,有些鍵盤俠可能不認。那麽下面這個 " 各國人工智能創新指數得分與排名(2022 年)" 是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布的,看起來遙遙領先的似乎是美國,而且中美的得分差距從上一年度的 9.29 分擴大到了 17.03 分。
人工智能是自動駕駛的核心,如果我們的人工智能沒有遙遙領先,那麽自動駕駛就不可能遙遙領先。
很多用戶覺得傳統主流車企的自動駕駛水平不如 " 新勢力 ",其實隻是 " 新勢力 " 們在向用戶提供自動駕駛輔助功能的時候比傳統車企更加大膽。他們敢于向用戶開放更多的自動駕駛功能,而不去管這些功能對于用戶是否真有價值,是否會增加安全風險。
自動駕駛輔助原本應該讓駕駛更加安全,但現實卻是,全球範圍内和自動駕駛輔助系統有關的嚴重車禍越來越多。
不久前,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網站披露,因自動駕駛系統無法有效阻止錯誤操作,特斯拉被要求召回超 203 萬輛汽車。
朱華榮批評的有什麽不對?動不動遙遙領先,"500 萬以内最好 " 還不夠,又升級到 "1000 萬以内最好 ",這難道不是過度宣傳?不是誇大其詞?不是對消費者的誤導?難道不應該批評?反而應該鼓掌?應該效仿?
有着 5000 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我們一直以來的共同形象是自強不息、謙遜有禮,什麽時候變成了粗野、鄙陋的自大狂?
03 對不起,你看不起的傳統廠家才是這個行業的中流砥柱
項網紅說他極度看不起中國的傳統汽車人,能入他法眼的也許隻有新勢力了吧。
可惜,中國汽車行業能有今天的局面,包括長安在内的傳統主流廠家才是真正的中流砥柱。
無論是出口,還是總銷量,抑或新能源銷量,傳統主流廠家都是絕對的主力。
2023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前 10 名的廠家中,新勢力品牌中表現最佳的理想汽車僅列第 7,蔚來和零跑則分别排在第 9 和第 10 位,特斯拉位列第二,其他都是傳統主流廠家。
出口方面,2023 年整車出口量前十位企業分别是上汽、奇瑞、吉利、長安、特斯拉、長城、比亞迪、東風、北汽和江汽。其中,上汽集團以 109.9 萬輛的出口成績位居榜首,奇瑞和吉利分别以 92.5 萬輛和 40.8 萬輛位列第二、第三。讓中國汽車在海外長臉的,是傳統主流廠家,沒新勢力什麽事。
最近剛公布的 " 國家工程師獎 ",整個汽車行業獲獎的僅有兩家——廣汽動力總成團隊獲得團體獎,比亞迪廉玉波獲得個人獎,都來自傳統主流汽車企業。
被項大網紅極度看不起的長安汽車,在國家發改委公布的 " 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 " 評價中,7 屆 14 年名列行業第一;過去 20 年,長安汽車也是成長最快,市場表現最好的中國汽車品牌之一!
很多網紅汽車廠家一直在吹水,而包括長安在内的傳統主流汽車廠家一直在實幹,這爲項大網紅所看不起其實也自然,因爲在他心目中,吹水才能興邦,實幹頗能誤國。
吹水确實過瘾,一把幹翻特斯拉,再一把幹翻 ABB,這是某大嘴 2022 年立的 FLAG,可能項某人就喜歡這個調調。
可是,如果沒有這些傳統主流汽車廠家的努力和付出,都像新勢力那樣,吹完水,融完資,撈夠錢,拍拍屁股走人,不僅汽車行業會完蛋,整個國民經濟也會完蛋。
還好,更多的還是像長安這樣踏實的企業,還有朱華榮這樣敢于發出理性聲音的人,所以,我也繼續看好這個行業,以及——這個國家。
( 本文僅爲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 DearAuto 立場。 )
———— END ————
法
律
顧
問
廣東格林律師事務所李國勇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