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大概也是這個時候,摩爾線程 MTT S80 顯卡正式發布,在随後的一年多時間裏,官方對這張顯卡進行了非常積極的驅動适配和更新,在曆經了 9 次大版本驅動更新之後,從隻支持 DX9 到支持并兼容更多 DX11 遊戲,從隻能玩老網遊到 3A,遊戲支持列表也不斷擴大。現在距離摩爾線程 MTT S80 上市即将一周年,今天我們來看看這張卡的成長。
本次我們依舊采用 Z790 平台進行測試,處理器選擇了 13 代酷睿 i7-13700K,驅動則爲官方 10 月份發布的 v230.40.0.2 社區版驅動,盡可能爲大家模拟最貼近真實的使用環境,具體配置如下圖所示。
外觀設計
測試之前,還是帶大家簡單過一遍這張卡的外觀。摩爾線程 MTT S80 的卡身尺寸相比目前主流的顯卡尺寸來說,可謂小巧。外殼部分爲鋁合金壓鑄 + CNC 工藝的金屬機身,銀灰撞色設計,顔值在線。風扇被設計成兩大一小的對稱分布,配合兩側的流線型開槽和擋闆,層次感更強。
大風扇爲 8cm,小風扇爲 7cm,風扇表面采用高光亮面處理。小風扇自帶 RGB 燈效,亮機後更加好看。這 3 組風扇均支持智能調速,在保證 GPU 穩定工作的同時,還能提供一個安靜的使用體驗。
背闆設計比較簡約,所有視覺元素均以三角形構成,灰色背闆 + 低飽和灰藍色,有種莫蘭迪色系的高級感。視覺上對稱和諧,甚至連裸露的螺絲開孔位置都盡量做到整齊劃一,頗爲講究。
右側的通風開口在亮機後也會發光,爲其增添了一絲神秘。
顯卡側面依舊爲對稱設計,中間印有摩爾線程的英文全稱 Logo,對稱的散熱開口處可以看到 MTT S80 内部密集的散熱鳍片,同時使用了 4 根 6mm 熱管貫穿散熱片整體,幫助熱量從 GPU 芯片和顯存上盡快傳遞到散熱鳍片上。
亮機之後,中間小風扇便會亮起橙色光環燈,與兩側完全黑化處理的大風扇形成鮮明對比,诠釋着屬于自己的熱情和張揚。
電源接口被放在機身後側,并采用了一個服務器規格的 8Pin 接口,因此包裝内也附帶了一根雙 PCIe 8Pin 轉 CPU 8Pin 線,相比常見顯卡開在北側的供電接口,後置供電接口可以避免顯卡常規橫向安裝時線纜與機箱側闆沖突,減少供電線彎折造成的隐患。雖然這樣的設計相當于無形中略微 " 增加了 " 顯卡長度,但也确實有助于優化供電的走線,提升裝機的美觀度。
輸出接口方面,摩爾線程 MTT S80 顯卡采用了目前高端顯卡才配備的 3*DP1.4a 接口和 1*HDMI2.1 接口,最高可支持 8K 分辨率的視頻輸出。值得一提的是,摩爾線程 MTT S80 是目前市面上唯一一款支持 PCIe5.0 x16 接口的顯卡,但考慮到 PCIe 協議向下兼容,所以 MTT S80 對市場面主流主闆并不存在兼容問題,同時搭配主流的 PCIe Gen4 主闆也不會明顯影響 S80 的性能表現。
架構淺析
摩爾線程 MTT S80 顯卡搭載了一顆基于 MUSA 架構的全功能 GPU 芯片 " 春曉 ",其内置的四大計算引擎爲其奠定了全功能顯卡定位,可以同時支持圖形圖像渲染、8K 視頻編解碼、AI 訓練和推理、物理仿真等多種功能。這也意味着,MTT S80 不僅可以跑遊戲和渲染,還可以兼顧 AI 計算,是一款可以提供全功能的通用型 GPU。
核心參數方面,摩爾線程 MTT S80 基于台積電 7nm 工藝打造,擁有 4096 個 MUSA 核心,主頻 1.8GHz、16GB GDDR6 顯存,顯存位寬 256bit,内部集成了 220 億個晶體管,内置 MUSA 架構通用計算核心以及張量計算核心,可以支持 FP32、FP16 和 INT8 等計算精度。
通過拆解可以看到,内部做工非常規整,顯存爲 8 顆三星 GDDR6 閃存,每顆 2GB,共同組成了 16GB 的大顯存。
核心代号爲 SD102AA-500,基于摩爾線程的 GPU 芯片 " 春曉 " 打造。
我們也通過魯大師這款軟件對摩爾線程 MTT S80 進行了簡單的性能跑分測試,實測其顯卡分爲 19.8 萬分,相比 5 月份的 221.31 驅動版本,性能提升了 130%,而相比 GTX1650 顯卡的 17.3 萬,也有近 14.5% 的提升。其中魯大師的顯卡 3D 測試部分,平均幀數也由 5 月份驅動的 23 幀提升到了 46 幀,幀數直接翻倍,相對而言 GTX1650 的 3D 測試平均幀爲 33 幀。由此我們可以管中窺豹的大緻了解到,摩爾線程 MTT S80 在充分優化後的 3D 圖形渲染性能,應該是可以超過 GTX650 的。
遊戲實測
去年 11 月,MTT S80 的成功推出,使得摩爾線程成爲國内率先支持 Windows 環境和 DirectX 圖形接口的 GPU 公司。今年 6 月,摩爾線程正式官宣支持 DirectX 11,穩步且有力的前進節奏,9 次重要驅動版本的更新,使得 MTT S80 圖形性能大幅提升,部分遊戲已經接近甚至超過 GTX1650,至于具體表現我們馬上給大家帶來遊戲實測。
摩爾線程官網專門設置了一個摩卡遊戲中心的頁面,裏面列出了目前已經适配的遊戲,通過這份清單我們也能看到,列表中覆蓋了很多經典或熱門的網遊,還有不少高品質的獨立遊戲,3A 遊戲的數量不算多,目前還是以兼容優化爲主。
測試之前,我們第一步要安裝摩爾線程官方驅動。本次測試用的是 10 月份社區版驅動 v230.40.0.2,從摩爾線程驅動叠代的節奏來看,社區版驅動通常會先發于正式版,目的是爲了讓顯卡玩家第一時間體驗到驅動新增功能和新支持的遊戲。而在上一版 9 月份發布的社區版驅動 230.40.0.1,MTT S80 新增了對 Window 系統下的 OpenGL API 的支持。
順帶一提,摩爾線程的官方驅動程序中提供了性能監測工具,展示的項目非常詳細,所以下面部分遊戲會采用這個監測工具來查看幀數及其它信息,至于爲什麽是部分,我們接着往下看。遊戲測試中絕大多數遊戲将采用 1080P 和 2K 分辨率進行測試,特殊個例會單獨說明。
第一款遊戲我們選擇了《原神》,今年 6 月摩爾線程官方發布了版本号爲 v222.31.0.1 的 DX11 驅動,支持《原神》、《無畏契約》、《命運方舟》、《戴森球計劃》、《孤島危機 3》等五款 DX11 遊戲,而這 5 款遊戲中熱度最高的無疑就是《原神》。進入遊戲後,将渲染精度調到 0.8x,場景細節中其它全低,特效僅開啓 Bloom,抗鋸齒選擇 FSR2,關閉垂直同步。
此時野外戰鬥的幀數已經能夠保持在 60 幀左右,遊戲過程中沒有明顯的卡頓或貼圖問題,遊戲體驗舒适,而 6 月份剛支持原神時,相同的設置隻有 50 幀左右,如果調整爲高畫質,幀數也可以達到 45 幀以上。
在燈光環境複雜的璃月港跑圖,平均幀數則是在 55 幀左右,需要注意圖中幀數波動明顯是因爲全屏截圖時監測軟件暫時獲取不到幀率所造成的,隻看波峰部分基本就是一條直線,雖然不能說 1080P 全特效暢玩原神,但适當降低畫質後,實際體驗已經比較完美了。
接下來是《英雄聯盟》,這款遊戲不怎麽吃配置,我們主要來看看如今的優化程度。目前,在 1080P 低畫質的設置下,摩爾線程 MTT S80 已經能夠保持 300-350 幀的對線幀數了。
而在 2K 分辨率高畫質的設置下,幀數也能保持在 200-230 幀左右。這組成績與我們 6 月份測試摩爾線程主機時的表現一緻,說明英雄聯盟這樣的騰訊系遊戲完全難不倒它。不過将時間拉回到 5 月,沒有更新 6 月社區版驅動之前,它的 1080P 和 2K 成績僅有 145 幀和 135 幀,性能提升幅度高達 106% 和 50% 以上,這樣看進步還是很可觀的。
那我們加點難度上《CS2》,大家都知道這遊戲在全面升級之後對性能的要求大增,隔壁 N 卡的幀數直接腰斬,而我們 6 月份測試 CS:GO 時它的 1080P 全低幀數爲 200 幀,這次的表現又将如何呢?進入遊戲後我并沒有設置爲全低,而是按照推薦配置選擇了中畫質,這樣最符合小白用戶的真實遊戲場景。
進入遊戲後我很快感到不對勁,雖然平均幀數有 50 幀以上,跑步射擊也都非常流暢,但是一旦遇到敵人,對方向我開火的瞬間畫面突然變得非常卡頓,根本無法與敵人對線,等回過神來我已經倒地不起了。這令我非常失望,雖然 CS2 的更新非常重大,但卡成這樣确實也始料不及。
然而一個偶然的情況,讓我意識到這種卡頓或許不是驅動的問題,而是摩爾線程的驅動管理工具與 CS2 有沖突,總之在關掉它改用系統自帶的 Xbox 幀率監測工具後,遊戲終于變得流暢。雖然在激烈的巷戰下,平均幀數隻有 40 幀,但是射擊遊戲的爽感終于回來了。
随後我又将分辨率改爲 2K,也就是 2K 中畫質,幀率波動的幅度還更小一些,平均幀數爲 38 幀,對高玩來說這個遊戲幀數不算非常理想,但就我個人的體驗來說還是很流暢的,而且如果将畫質改成低,那麽幀數還可以進一步提升到 50 幀左右,算是未來可期。畢竟兩張圖中 GPU 的占用率都在 90% 以上,說明顯卡不在偷懶。
當然,咱們不能隻測官方适配的,所以我又打開了《彩虹六号:圍攻》,通過其自帶的基準測試進行跑分,出乎意料的是雖然沒适配,但是 1080P 默認畫質下平均幀也達到了 58 幀,1% Low 幀爲 19 幀;2K 默認畫質下平均幀率爲 54 幀,1% Low 幀爲 33 幀。這樣看 2K 分辨率下也不是不能玩,要知道 7 月份的驅動下,這款遊戲的平均幀隻有 36 幀,不過還是期待官方後續能夠快速優化好這款熱度很高的在線競技遊戲。
在線遊戲部分我們還順帶測試了一下《最終幻想 14》,在官方的測試工具中 1080P 高畫質得分 5031 分,标準畫質得分 8105 分。
在兩種分辨率的跑分環節,平均幀數都在 60-70 幀,玩起來也是沒有壓力的。
單機遊戲部分,開胃前菜我們選擇了死亡細胞和黑帝斯這兩款出現在遊戲适配列表中的精品獨立遊戲,毫無疑問它們對摩爾線程 MTT S80 沒有威脅,兩者在 1080P 高畫質下都能跑到 500 幀以上,2K 分辨率下也有 250 幀以上,我覺得不用再多說什麽。
然後是 3A 遊戲部分,結合遊戲熱門程度、适配性和網上一些個人評測的情況,我們挑選了 3 款遊戲進行測試。首先是沒有任何适配消息,發售于 2018 年的日式 JRPG《女神異聞錄 5: 皇家版》,在今年 5 月份 B 站的一些個人測試視頻中,大家給出的結論有:貼圖錯誤多、幀數很低,隻能湊合玩,幾乎所有場景下都隻有 30 幀或以下,還有人表示吉祥寺不能去。不過,經過我們的實測,1080P 高畫質下在宮殿和印象空間中跑圖已經可以達到平均 45 幀,進入戰鬥釋放技能平均 60 幀的水平了,遊戲流暢程度提升明顯。
而在箱庭式的街道探索部分,NPC 較少的地方可以去到 40-50 幀,人數多的地方則會掉到 30 幀,無論吉祥寺、中央大街還是澀谷,效果都是一樣的。
在 2K 分辨率高畫質下戰鬥幀數稍有下降,平均 54 幀。
吉祥寺的幀數依舊保持在 30 幀附近,整個遊戲過程中沒有出現貼圖錯誤,如果你沒玩過 60 幀以上的 P5R,那麽通關這款遊戲應該是沒什麽問題的。
第二款我們選擇了官方已經支持的《鬼泣 5》,這一個遊戲炸出了 2 個 BUG,一個就是我前面所提到的摩爾線程驅動管理軟件的監測工具與遊戲兼容性問題,大家知道《鬼泣 5》進入遊戲時有一段主角尼祿的帥氣動畫,當時直接卡成了 PPT,直到摩爾線程的監測工具突然閃退,尼祿一下子以鬼畜般的速度甩頭,然後又恢複正常,我才發現這點。第二個 BUG 是在全屏遊戲時,我嘗試切換分辨率,遊戲便閃退并出現以上提示。好在隻有部分遊戲存在這個問題,關掉監測工具後也不影響遊戲體驗。
慶幸的是,排除這些問題後進入遊戲的體驗非常不錯,并沒有出現早期的各種貼圖錯誤問題,無論 1080P 還是 2K 的最高畫質,戰鬥時平均幀數都在 53 幀左右,幀數雖有一定波動,卻不太影響遊戲體驗。
最後是同樣出現在官方支持列表中的《孤島危機 3》,這款 10 年前的 3A 大作有着顯卡殺手之稱,好在摩爾線程 MTT S80 在 1080P 低畫質下跑到平均 60-70 幀問題不大,也沒有貼圖錯誤和 BUG 問題,不過 2K 高畫質就隻有 20-30 幀了。
在上面的遊戲測試中,能夠将 GPU 占用率跑滿的遊戲很少,顯卡溫度也沒有超過 60 度,這足以說明在遊戲驅動的優化方面,摩爾線程依舊任重道遠,優化的空間依舊廣闊。不過,從測試結果來看,在官方勤快的更新下,不僅能玩的遊戲越來越多,很多不算很老的 3A 也能流暢通關了,除了文中提到的 3A 外,生化危機 6、黑暗之魂等經典 3A 遊戲也能擁有不錯的體驗,進步的速度肉眼可見。
AIGC 體驗
随着 ChatGPT 和 AI 繪畫工具的日益火爆,越來越多的普通消費者也開始用研究這些工具用以創作。摩爾線程一直在 AIGC 領域有所布局,考慮到本地環境搭建 AIGC 的門檻較高,摩爾線程專門推出了更适合普通人使用的多 AIGC 内容創作平台摩筆馬良,該平台提供了多種接入方式,包括 WEB 端和小程序登錄,也可以通過豐富的 API 供用戶遠程調用。
在摩爾線程的驅動軟件中,就提供了摩筆馬良的 WEB 端入口,用戶隻需點擊立刻體驗,并使用微信登錄,即可開始創作。
和很多 Stable Diffusion 提供的配套 AI 繪圖工具不同,摩筆馬良不僅支持中文關鍵詞文生圖,還大大優化了識别效果,用戶隻需手動輸入中文關鍵詞,選擇模型種類和繪畫風格,就能一鍵出圖。
整個生成的時間非常快,5 個中文關鍵詞下不到 10 秒就能完成,實際效果也很出色,至少對于二次元女角色來說,生成的結果足夠養眼,随時随地畫個 " 老婆 " 不是問題。每次繪圖需要消耗 1 積分,注冊就送 100 積分,購買 MTT S80 再送 3000,這也算是摩爾線程給到用戶的福利彩蛋了。
關于 MTT S80 在 AI 方面的探索遠不止于此,感興趣的用戶也可以基于 MTT S80 在 Ubuntu 環境下自己動手完成摩筆馬良在 WebUI 部署。目前,摩筆馬良支持 Stable Diffusion 生态,包括文生圖模型、圖生文模型、DeepDanbooru 、Textual Inversion、LoRA 訓練和推理、ControlNet 系列模型、DreamBooth、圖像超分模型 Real-ESRGAN 等。
當然,除了直接使用 Midjourney、ChatGPT 這類在線 AIGC 工具,越來越多的 AI 愛好者也開始選擇基于開源的 AIGC 模型,比如 ChatGLM、Stable Diffusion、Llama2 等在 PC 上 DIY 自己的 AIGC 工具。而 MTT S80 配備的 16GB 超大顯存,足夠有能力滿足這些開源大模型對大顯存容量、高訪存帶寬的需求。
總結
我們都知道,在硬件上摩爾線程 MTT S80 的堆料還是比較足的,隻是遊戲驅動适配之路注定無比艱辛。即使抛去國産品牌的加成,摩爾線程官方積極适配的态度和速度都是令人驚訝的。産品發布未滿一年,官方就推出了支持 DX11 社區版驅動和數個大版本更新,遊戲的适配和兼容列表數量也在迅速增加,前幾年發售的經典 3A 遊戲也能玩上了,這讓我們反過來對國産顯卡有了更多的期待。
或許現階段,主流玩家群體想要說服自己去支持它還有點難,尤其是看到它的價格。先别急,摩爾線程已經公布了雙 11 限定價,MTT S80 和 MTT S70 支持全款預售,到手價隻要 1199 元和 899 元!怎麽樣?這個價格還覺得貴嗎?摩爾線程在遭受諸多逆境的情況下,選擇了降價促銷,堅持将價格打下來,難能可貴。研發不易,追趕萬難,還用戶一個高性價比,讓普通消費者享受實惠,或許更能提振大衆對于國産顯卡的信心。
插一句題外話,關于這一波大降價,比如 MTT S80 從 2999 元降至 1199 元,可能有部分網友認爲摩爾線程清倉跑路,但實屬多慮了,從摩爾線程在 B 站與網友的互動來看,也相當于官方從側面做出了回應,說明了貨源不是問題,大家可以放心了。
最後我要說的是,當看到摩爾線程的适配遊戲如雨後春筍般不停冒出時,我想隻要官方秉持着認真負責的态度,相信終有一天這張卡能夠昂首闊步的鋪滿電商平台,無懼挑戰的展示自己的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