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昭明
編輯 | 昭明
晚年的托伊 · 洛根回想起當年在朝鮮戰場上的經曆,仍有些後怕,他在回憶錄的開頭寫下了這句話。
洛根出生在美國紐約的一個貧民窟,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這在當時貧富差距懸殊的美國要加上一個附加條件,那就是這孩子要足夠強橫。
洛根就是其中之一。
雖然從小經常餓肚子,但洛根的身體基因卻要比同齡人好上太多,龐大的骨架讓他比絕大部分人都要壯實,這樣一來,洛根憑借一雙拳頭就很少受欺負。
随着年齡的增長,洛根對拳擊愈發癡迷,他開始接受職業訓練,并且不斷走上各大擂台,20 世紀 30 年代,洛根還拿下了金腰帶,成了全美拳擊冠軍。
不過,站到頂峰的洛根對拳擊失去了興趣,他開始對生活産生迷茫,不知道活下去的意義是什麽。
很快,二戰爆發,爲了找到生活的意義,洛根在父親的鼓勵下報名參軍,到了後來大名鼎鼎的美騎一師當兵,此後幾年,洛根跟随部隊四處作戰,他強大的身軀也讓他無往不利。
洛根在戰鬥中再次享受到了擊敗對手的樂趣,二戰結束後,洛根複員回到了老家,他帶着久違的興趣再次返回拳壇,多年的實戰經驗讓他的拳術更加精進,1950 年的時候,洛根再次在全美拳擊比賽中勝出,兩次金腰帶的獲得足以讓他衣食無憂。
然而,功成名就的洛根再次迷失了生活的方向,他開始流連煙花之地,負面新聞也傳得滿天飛,或許是要重新尋找靈感,又或許是想逃避媒體的追問,朝鮮戰争爆發後,洛根再次入伍來到了朝鮮作戰。
這次,他以爲憑借自己戰無不勝的拳頭,将會打敗一切的敵人,他以爲自己可以在一場場勝利中找到目标。
隻是,朝鮮一行卻讓他的整個人生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最開始的戰鬥是聯合國軍同朝鮮人民軍進行的,雙方的火力懸殊過大,洛根跟着部隊也是一路推進,沿途即使遇到零星的抵抗也很快就被火力壓制,洛根很少有貼身肉搏的機會,不過,出于名人效應,他還是獲得了部隊上級的表揚。
1950 年 11 月,洛根所在的美騎 1 師騎 8 團推進到了朝鮮北部的雲山一帶,眼看就要抵達鴨綠江,他和衆多美軍士兵一樣牢記着司令官麥克阿瑟的豪言 " 讓戰争在聖誕節前結束 "。
隻是,就在一天晚上,剛剛睡下不久的洛根卻聽到營外傳來了槍聲,他趕忙起身拿起槍往外跑,可外面的場景卻讓他終身難忘。
洛根看到河對岸一個黃皮膚的士兵正冒着炮火朝自己的陣地沖鋒,這士兵身上已經多處受傷,鮮血直流,美軍的子彈還在不停地朝着他射擊,但他依然在拼命沖鋒。
洛根傻眼了,他實在無法理解怎麽會有這種不要命的人,很快,他得知這是剛剛入朝的中國人民志願軍。
隻是,洛根沒有迎來跑路的機會,第一次與我軍遭遇,他就面臨重重包圍,洛根此時早已被我軍頑強的戰鬥意志吓傻了,不過,生死關頭,他還是選擇了最體面的方式結束戰鬥。
" 我提出要和他們打一場肉搏戰,然後他們同意了。"
洛根的體型可要比志願軍士兵強壯太多,他還是全美拳擊比賽的冠軍,他覺得自己穩操勝券,當然,他也清楚無論勝負都無法逃脫被殺的命運,因爲美國記者曾多次發表對志願軍的形象進行抹黑的報道。
隻是,結局卻讓洛根出乎意料。
在與一名身材遠比他矮小的志願軍戰士肉搏時,洛根驚訝地發現自己的拳頭總是打到空氣,毫無用武之地,而志願軍戰士看似弱小,卻十分靈活,戰鬥起來也是最實用的戰場搏殺技術。
最終,洛根慘敗,被一個他曾經看不起的中國軍人正面打敗,洛根失落到了極點,因爲就在幾年前,他還從報道中看過中國紅軍拿着木棍上戰場。
洛根已經徹底放棄,等待着最後時刻的到來。
隻是,讓他大爲震驚的是,志願軍并沒有殺他,而是給了他很好的優待,吃的甚至比志願軍士兵還要好,這讓洛根很不理解,因爲美國媒體的報道中志願軍可是殺人不眨眼的。
在之後的戰俘生活中,洛根一點點受到感染,他的思想也悄然發生了變化,在我軍戰俘管理人員的鼓勵下,洛根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生活的意義是什麽,在志願軍那裏,他找到了答案。
那就是好好活着,活着本身就是最大的意義。
洛根了解到志願軍戰士也并非不害怕死亡,但與死亡相比,他們保家衛國的信念更加強烈,這就是他們冒着敵人的炮火前進的意義。
抗美援朝戰争結束後,洛根被釋放回到了美國老家,這次,他不再迷茫,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洛根永久退出了拳壇,因爲與志願軍戰士肉搏的場景他曆曆在目,對于他來說,即便拿再多的金腰帶都沒有任何意義。
晚年的洛根到了家鄉的一所學校教學,他也不再用拳頭解決問題,相反,變成了一位慈祥的老者,學生們都很尊敬他。
" 好好的活着 " 就是他最大的幸福。
當年志願軍戰士抛頭顱灑熱血,與聯合國軍英勇奮戰,也是爲了讓所有人好好活着,正是他們的犧牲才有了現在我們安穩的生活,牢記曆史,銘記英雄,我們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