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版《繁花》熱播,敢想敢做的 " 汪小姐 " 成爲了對原著最好的改編之一,人氣飙升。在她的身上,濃縮着一代開拓進取的女性縮影。
自上世紀 80 年代末開始,像汪小姐一樣的職業女性紛紛投身外貿行業,她們見證了中國外貿行業高速發展的黃金年代,也成爲第一批享受改革開放時代紅利的人。
體制内的外貿業務員
兩天前,紅紅剛過完 55 周歲的生日。她 1986 年考入上海外貿學院國際經濟專業,在外貿行業打拼了三十多年。
當時國内一共有四所專門培養外貿人才的學校,2000 年以前是外經貿部(外貿部)的直屬院校:北京外貿學院(現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上海外貿學院(現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廣州外貿學院(現并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以及天津外貿學院(現并入南開大學)。
新招聘的外貿從業人員,基本都是從這四所外貿專業院校畢業的專業人才。國内的外貿公司正值蓬勃發展的階段,每個地方的外貿公司都缺人才,所以不同省份的外貿公司隻接收當地的學生,一些從外省考到上海外貿學院的學生,在畢業後都回到了家鄉所在地的外貿公司工作。
紅紅(最右)和同事,香港維多利亞港
紅紅畢業後在中國土畜産進出口公司江蘇分公司徐州子公司做業務員。剛剛參加工作的本科生起點工資是 120 元人民币,錢少活多,她們不僅要下到生産一線的工廠跟進産品質量和生産進度,還要出差參與每年定期舉行的廣交會和華交會拓展客戶。
" 上世紀 90 年代初,中國能夠走向世界的東西,基本都是靠勞動力的産品,比如一些手工制品。" 紅紅被分配到負責羊毛地毯業務,利潤非常可觀,客戶主要來自歐洲和美國。
1990 年到 2000 年的十年間,中國對外貿易規模不斷擴大。1990 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爲 1154.4 億美元,2000 年增加到 4743 億美元,共增長了 3.1 倍。
當時中國實行外貿代理制,外貿歸國企所有,普通的工廠并沒有進出口權,需要找到外貿公司代理。而當年在上海的很多家外貿企業,都擁有直接的進出口權,和其他省的省級公司是平級的,很多企業就要通過這些外貿公司的配額,才能将自己的産品出口。
圖源:視覺中國
很多業務都是在上海談成的。" 上海當時是做外貿最好的地方。有些外貿公司的總部在北京,深圳當時也蓬勃發展,但上海的環境在方方面面都是最好的,不可替代。"
劇集《繁花》裏對外灘 27 号的刻畫,讓紅紅回憶起當年外貿大樓裏絡繹不絕的供應商," 如果想要配額,就一定要去外貿大樓預約,他們就給你 20 分鍾或半個小時,談完就走,沒有再談的餘地。"
第一批辦公室白領女性
紅紅的女兒銳銳是 95 後,如今也進入了外貿行業。在她三歲以前的記憶裏,媽媽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去出差的路上,除了輾轉國内各個城市和鄉鎮,紅紅還有機會出國參加羊毛地毯交易會。
當時的銳銳不知道媽媽是做什麽的,隻知道每次她回家後,自己都會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小禮物:法國小車、非洲象牙、還有日本文具 ...... 等到她上初中,媽媽還把去香港出差買到的一塊歐米伽手表送給了她。
紅紅在法國
上世紀 90 代末,紅紅已經跑遍了大半個地球。歐洲人平均每戶都有至少一塊地毯,紅紅需要經常去巴黎拜訪客戶。有一次去法國出差一兩個月,回家的時候銳銳已經不記得媽媽了。紅紅有點愧疚地回憶," 我照顧她的時間比較少,出差也比較頻繁,錯過了很多她成長的階段。"
除了專業的展會,紅紅還參與了當時中國援建非洲的項目,喀麥隆、加蓬、中非共和國是她去了很多次的地方。
紅紅跟着政府代表團去非洲,連續去了四五次,不停地談合作,總共曆時三年,考察過 " 援建水泥廠 "、" 投資紗錠設備 " 等等項目,但最終都因爲環境、生态等原因不了了之了。
但故事不止一面。徐州當年有一家做木業的鄉鎮企業,在快要倒閉的當口,非洲原木持續不斷地被運到國内來,這家企業正是因爲進口木材起死回生。
上海人 Karen1993 年從華東化工學院的國際貿易管理專業畢業,進入一家日資商社。第一年她在物流部門,負責跟單,和貨代、海關、商檢打交道,給公司裏的其他部門提供物流服務。第二年,她就進入了業務部門,負責食品類别,做出口業務。
" 我們從一個工廠跑到另一個工廠,帶着老外,四五個人擠在一輛桑塔納上。" 劇裏汪小姐開車去諸暨走的泥路,讓她感同身受," 我們當年就是在這種小路上,跑遍了各個工廠的。"
當時 Karen 所在的日資公司規定,辦公室裏的女孩子每天要換一套服裝,不能穿太休閑的衣服,每天必須要化淡妝上班。爲此,公司還會爲員工提供每個季度的服裝費。
Karen 的公司在虹橋開發區,附近就是當年上海最時髦的友誼商城,所有進口的東西一定會先在這裏銷售,奢侈品品牌也已經在友誼商城售賣了。每天午休,Karen 都就會和同事去這裏逛街,鞋子一千多一雙的不稀奇,一套套裝一兩千塊也是正常的。
相比而言,比紅紅更早一批進入外貿公司的業務員,更像是國營體制下的配貨員,他們不會外語,隻是做做儲運相關的工作。
" 我們進入外貿公司的時候,領導很少有外貿專業知識的。他們隻能看着外貿業務員成長,去跟老外交談、給老外拿訂單、跟老外去裝運出貨。管理上如果配合得好,就一起做,配合得不好,就是各做各的。"
" 我們在和外國人接觸的過程中,不僅要用價格赢得合作,還要赢得他們的尊重。" 紅紅結婚那天,還有英國客戶專程來吃她的喜酒。
" 時勢造英雄 "
1993 年,Karen 的工資是 800 塊錢人民币。兩年後,在雙方家庭的幫助下,Karen 和丈夫在上海買了一套一百多平三室一廳的房子,全款三十多萬,沒有貸款。" 不是很豪華,就是當年上海最普通的商品房。房子家裏出大頭,裝修和家具是我和丈夫出錢比較多。"
當時正值中國經濟進入高速增長的快車道,通貨膨脹得厲害,Karen1996 年的月薪已經漲到了 4600 塊。除此之外,她們公司還有每年外地旅遊、生育補貼、醫療補貼等隐形福利。
Karen 記得,當時她和丈夫每個月有七八千塊錢的可支配收入,由于沒有什麽經濟壓力,他們每個月都是 " 吃光用光 ",每個周末都會去伊勢丹、八佰伴購物。" 當時真的每周都是吃喝玩樂,沒想着攢錢,但還挺高興的。"
但國企外貿公司又是另一種情況,職員升職加薪也是按部就班的。每工作兩年漲一級,分獎金提成的時候,也是根據工齡先照顧公司的老人。年輕的業務員們幹的活最多,拿到的錢最低。
于是,像紅紅一樣手上有客戶、有貨源、也有經曆的業務員紛紛從原來的公司離職,或成爲外商代理人,或成爲外貿個體戶,去深圳創業;還有一小部分人移民出國了。
紅紅就此離開待了近十年的外貿單位,2003 年注冊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注冊資本 500 萬人民币以上。這也是國内最後一批需要國家經貿部批準進出口自營權的 11 家外貿企業之一。那之後,中國完全放開了進出口自營權,想要做外貿就沒有任何門檻了。
進出口權放寬以後,對紅紅的初期創業打擊非常大。她公司下各個部門手握客戶資源的業務員,很快就把客戶帶走,注冊一家公司單幹去了。随着越來越多的鄉鎮企業嶄露頭角,商品價格戰越來越激烈,外貿也越來越難做了。
" 從生産到運輸的每一個環節,你是正品,他們就有次品,每一個步驟都被壓縮成本,當然質量也直線下降。"
而如今,科技對外貿行業的影響更加猛烈。直播帶貨、跨境電商等新形式湧現,紅紅覺得如今的行業都處在一種焦慮的狀态," 現在火起來的新形式或者新的品類,都不會持續太長時間,甚至都不會超過三年。"
1999 年後,跟随 90 年代末期的移民潮,Karen 也去了加拿大,從當時的公司離職了。她覺得,《繁花》最還原的,是那個年代人的精神面貌," 大家都很興奮、奔頭很足的狀态,一門心思掙錢,要讓自己過上好日子。"
30 多年風雨飄搖,從最初的國營公司,到後來創業,紅紅親身經曆了完整的外貿産業鏈條," 希望這個行業裏,大大小小的企業都能夠發現更多的商機。但君子愛财取之有道,不一定要把追求利潤放在第一位,作爲外貿人,還是要有一定的社會責任。"
受訪者皆爲化名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ELLEMEN 睿士(ID:ellemen_china),作者:枳柚,圖片: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