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鈴 " 從前,我 300 塊錢的号,有患者向‘黃牛’花 2500 塊錢買。現在,這種情況絕迹了。" 趙曉菁告訴經濟觀察報。
趙曉菁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以下簡稱 " 仁濟醫院 ")胸外科主任,他既是一位頂尖的胸外科專家,也是一場精準挂号試驗的發起者。
幾年前的一個中午,一位 80 歲的老太跨進他的診室說,趙醫生,您的号太難挂了,完全是 " 秒殺 "。
趙曉菁問,您是怎麽 " 秒殺 " 的?
老太回答,您的門診零點開始放号,我動員了全家 7 口人用 iPad、手機、電腦一起搶,10 秒鍾,那 100 多個号就被搶完了。
趙曉菁一直想改變這種情況,他的門診長期人滿爲患,常有患者抱怨号難挂,但其中許多人的問題都是普通醫生就能解決的。
從 2019 年 11 月起,他把自己散布在多個挂号平台的 120 個專家号回收了 90 個,将這 90 個号源放到自己建立的精準預約挂号平台。
第二年,他把 120 個專家号全部收歸平台,門診患者都需要通過精準預約挂号平台申請号源。挂号時,患者除了要實名認證、描述病史,還需要提供一個必備的材料:病曆資料。
這和目前各醫院通行的挂号方式不同。傳統的挂号一般隻需在實名認證後,填寫就診人信息、電話号碼和驗證信息就能預約挂号,預約成功即可就診。
精準挂号模式需要四五個工作人員審核,醫院并沒有爲這項工作配備預算,每年,趙曉菁會用自己的收入給參與審核的研究生發放補貼。
2020 年,實施精準預約模式一年後,趙曉菁每日的門診患者從 100 多位減少到 40 — 50 位,每位患者的就診時間從 5 分鍾左右增加到 10 — 15 分鍾。
和許多大醫生一樣,常有人通過人情關系找趙曉菁打招呼挂号,甚至還有個别人以此謀利。現在,趙曉菁的親朋好友都知道,不用打招呼,去精準挂号平台預約,疑難重症患者就能挂得上。
患者不用找 " 黃牛 " 了
通常情況下,專家号會分布在醫院公衆号、當地衛健挂号渠道、各第三方挂号平台等多渠道,數量各有不同。作爲稀缺資源,許多專家号常常一發布就 " 秒沒 ",求醫心切的患者隻得找 " 黃牛 "。
長期以來,趙曉菁都搞不清楚自己每天的 120 個号源分布在哪些平台,更不知道每個平台能分到多少号源。
2019 年下半年,決定收回号源之前,趙曉菁做了一番調查,他先從醫院門診辦公室了解到各平台分别放出去多少号源,然後讓科室醫生做了一個調研,搞清楚各平台挂号的滿意度、爽約率、" 黃牛 " 參與度等。
" 黃牛 " 大體分爲兩種,一種在自動挂号程序這類技術手段的加持下,使用患者身份證在網上刷号,另一種則手握獨家号源,收費較高。
趙曉菁也問過一些通過 " 黃牛 " 來門診的病人,他們一般會把手機号交給 " 黃牛 "," 黃牛 " 會和患者約定好,比如 " 今天淩晨零點給你挂号,你必須醒着,及時把驗證碼發給我 "。
" ‘黃牛’多、爽約率高的平台,我就要淘汰掉。" 趙曉菁說。
2019 年 11 月,趙曉菁協調了醫院内外多個部門,把散布在申康系統、微醫、好大夫等多個挂号系統的 120 餘個專家号回收了 90 個,統一放到仁濟胸外科的精準預約挂号平台。
2020 年 11 月,趙曉菁又找到醫院門急診辦公室,提出把自己的專家号從各渠道全部收回。門急診辦主任調侃:" 趙主任,你也太狠了吧,這可是一個号都不往外給。"
現在,想找趙曉菁看病的患者,隻需要通過仁濟醫院公衆号自助服務菜單進入挂号頁面,在科室醫生中找到趙曉菁的名字,即可挂号。和普通醫生名字下方的 " 預約 " 按鈕不同,趙曉菁頁面的按鈕字樣爲 " 精準預約 ",點進去之後會彈出規則介紹:
精準預約是爲疑難重症患者開通的應急預約通道,以病情優先爲原則,讓患者與擅長對應疾病的專家精準匹配。号源有限,請不符合條件的患者預約其他有号的醫生,或預約胸外科普通門診。
傳統挂号方式一般隻需要輸入姓名、身份證、聯系方式、驗證碼等信息就能挂号。這樣挂号最大的原則是 " 先到先得 ",而不是 " 應到應得 "," 黃牛 " 能挂到号,就是充分利用了這一規則。
精準預約挂号平台多了一道預篩流程,患者通過預約拿到趙曉菁的門診虛拟号後,後台會提醒患者或家屬提交相關的病史資料,線上審核團隊會對這些病史資料仔細審核,甚至在線上和病人的家屬反複溝通,以拿到充足的病史資料進行分析。
" 每一個病人的審核我們都要極其認真,第一要避免把有問題的患者拒絕掉,因爲漏診、誤診很可怕,第二才是避免讓沒什麽問題的病人通過審核。" 趙曉菁說。
趙曉菁認爲,患者最重要的屬性不應是身份證号和手機号,而是病情。這道多出來的預篩流程,就能将 " 黃牛 " 号和挂錯的号盡量過濾掉。
患者通過預約拿到趙曉菁的門診虛拟号後,趙曉菁和團隊會初步将患者分成兩大類:一類是拿到正式預約号到線下就診的,這類患者需要到門診進一步明确診斷,或是必須入院進行手術;
一類是沒有通過的,他們往往是隻需要随訪觀察、追加檢查或在普通門診就診的患者,這部分患者可以通過網上解答分流。
就在這多出來的一步網上解答分流中,一個小小的分級診療完成了。經過分流,不需要線下問診的患者,趙曉菁團隊仍會短信告知合适的就診方案。" 其實這些患者得到了一次免費的互聯網診療咨詢機會。" 趙曉菁說。
2020 年 12 月,經過多輪試點測試後,仁濟醫院開通專家門診精準預約通道,将精準預約模式推廣至全院 15 個科室。到 2021 年 3 月,仁濟醫院已有 60 餘位專家開通精準預約功能。
趙曉菁向經濟觀察報透露,精準預約模式在全院推廣一段時間後,有部分專家堅持至今,也有一些專家陸續放棄了使用。趙曉菁分析,醫生們選擇放棄,可能存在各種各樣的考量。
誰受損?誰獲益?
實施精準預約模式後,因爲隻需看通過了篩選的約 40 位患者,趙曉菁可以精準調控每位患者到達醫院的時間,診室外再也沒有人擠人、摩肩接踵的現象,門診大廳變得很安靜。
診室裏,趙曉菁可以和患者聊病情、聊心情,詳細交代今後的診療方向和措施,以及患者可能罹患的疾病的模式形态。
趙曉菁做過一項統計,通過審核預約的患者就診滿意度爲 97.1%,未通過審核的患者滿意度爲 93.7%。前者不滿意的主因是挂号過程繁瑣,後者不滿意的主因是 " 爲什麽不讓我看名醫 "。
剛實行精準預約模式時,每個病人的資料都由趙曉菁自行審核,他常在手術間隙研讀患者病史資料。後來,科室的年輕醫生以及趙曉菁的研究生會參與審核,但他也會先把控審核質量,再逐步放權。
過去,在上百個門診病人中,隻有 10 — 15 位患者需要收治入院進一步診斷和治療。現在,因爲病人更精準,平均 50 位門診患者就有 20 — 30 人需要收治入院,收治率從 10% 提升到了 40% — 50%。
拒絕了那些不必挂專家号的患者後,趙曉菁的門診量大幅下降,來自門診的收入明顯減少了。" 我沒仔細算過,可能我每個月的門診獎金會少一兩萬左右。" 趙曉菁說。
不過,入院收治率提高後,絕對住院人數和手術例數增加了,這意味着整個科室的業績有所增加。作爲科主任,趙曉菁的績效和科室業績相關,住院量提升,他的績效也有所提升,不過不太多。
剛實行精準預約模式時,也會有 " 黃牛 " 通過提交虛假的病曆資料挂号,但很容易被趙曉菁的線上審核團隊識别,因爲胸外科的疾病特點很鮮明,每位患者都有對應的 CT 片子和報告,專業醫生一眼就能看出真假。
" 有了評估環節,患者就慢慢意識到,隻要自己符合門診要求,就會放号,沒必要找‘黃牛’。" 趙曉菁說。
實施精準預約模式一段時間後,有位甘肅的患者想來上海求醫,周一晚上提交精準預約申請,周二一早被趙曉菁審核通過,立即買了機票飛到上海,周三看門診,周五就做了手術。趙曉菁覺得,千裏之外,陌生求醫,一次搞定,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事情。
源自反思的變革
" 你爲什麽要做這件事,有什麽契機?"
聽到經濟觀察報的這個問題,趙曉菁講起一個故事:2019 年 4 月,一位醫生和插隊的患者發生争執,患者報警後,醫生想繼續看診,提出看完門診病人後再跟随民警前往派出所。在等待 20 分鍾後,警方的口頭傳喚變爲強制傳喚,最後醫生被铐走。
趙曉菁就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現場視頻曾在網絡上廣泛流傳,胡歌、孫俪、王思聰等微博大 V 也發布了相關微博," 仁濟醫院趙曉菁事件 " 引起巨大輿論關注。
風波漸息後,趙曉菁陷入了反思:我們的門診該不該是今天這樣的狀态呢?這件事是偶然,還是貌似偶然,實則必然?爲什麽有些确實有病的患者挂不到我的号?
長期以來,在門診日的 8 — 10 小時裏,趙曉菁要接診約 120 位患者,一整天幾乎不吃不喝,屁股都不挪一下才能看完,但每位患者平均每次診療時間隻能有 5 分鍾左右。
診室外,患者排隊時間非常長,進診室後和醫生的交流時間又非常短,趙曉菁和患者說得最多的,要麽是兩個字 " 開刀 ",要麽是三個字 " 不開刀 "。
趙曉菁自問,這樣的交流簡單粗暴,符合醫學倫理嗎?符合人文關懷嗎?一個肺癌患者,從進診室到出診室隻花 5 分鍾時間,這是尊重患者嗎?
" 患者百般衷腸向你述,你卻 5 分鍾就将他趕。" 趙曉菁說," 特别是通過‘黃牛’加價進來的患者,花了那麽多錢來挂我的号,最後發現幾分鍾草草了事,他心裏怎麽可能沒有怨氣?"
和許多知名專家一樣,趙曉菁見到過各種想方設法的患者。除了找 " 黃牛 ",還有的外地患者在門外站七八個小時,隻求加号,也有患者通過各種渠道托關系,但求一号。
雖然看的病人很多,且個個都挂号難、搶号難、排隊難,但每天的數據統計下來,真正值得趙曉菁去關注、需要他的技術去服務的患者,隻有 20 人左右,甚至有時候隻有個位數。
剩下的人中,很多人的問題其實普通門診的醫生就能解決。有的已經明确診斷爲良性疾病,有的是術後常規複查,有的應該去其他科室,還有的隻是想做健康體檢的。" 就像一個數學博士,天天把精力放到教幼兒園小朋友做加減法上。" 趙曉菁說。
原本爲疑難重症患者開設的專家門診,卻沒能最合理有效地使用。趙曉菁看到,由于缺乏确切的分級診療,老百姓常常求醫無門,求錯門的則怨聲載道。有的患者排隊 5 小時,看病 5 分鍾,凳子還沒坐熱,就輪到下一個,出門抱怨趙曉菁 " 耍大牌 "。還有的患者聽說自己沒啥問題,當場變臉,要求簽字退号:" 我這号白挂了,你得給我退錢。" 趙曉菁将傳統的挂号方式比喻爲盲婚啞嫁——千辛萬苦,滿懷期待,一掀蓋頭,人搞錯了。
痛定思痛,趙曉菁決定改變專家門診的現狀。幾個月後,經過前期調研和思索,他創立了中國第一個精準預約平台。
" 病人真的很苦,這種苦也許我們這些醫療人士很難想象,因爲我們和我們的至親看病是相對簡單的。" 趙曉菁說,這些痛苦背後實際是中國的醫療體系還不夠強大和完善,這樣的 " 大氣候 " 很難在短時間内徹底改變,但他願意爲了改變科室的 " 小氣候 " 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