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組織變革韬略 ,作者李志華
作者 | 李志華
内容來源 | 組織變革韬略,管理智慧
把公司的戰略意圖轉化爲可行動落地的作戰地圖,解決的是執行力的問題,你需要一套體系化的業務打法。這也是很多企業容易忽略的事情,他們的習慣是,作爲老闆提出了個方向,美其名曰 " 戰略 ",然後象征性的幫助大家用研讨會畫出幾個 " 戰略主題 ",再之後的的動作就交給下屬了,美其名曰高層幹高層的事情,做好執行是中基層自己的責任,不能越俎代庖。
于是較多企業就更多是關注如何讓考核有效,而不是爲了執行有效。比如,企業爲了讓考核有效,考核規則裏面提出個人必須團隊挂鈎,團隊必須和公司挂鈎,或者考核周期放寬到以季度或年爲周期等等,這種處理問題的邏輯就是,爲了減少因爲考核導緻的部門間矛盾,處理的方式就是閉眼不見矛盾,這是非常經典的邏輯錯誤,貌似見效,但是水面以下每天波濤洶湧。
企業要做的事情,是讓企業真正掌握一種統一的 " 動作語言 ",确保組織目标上下對齊的技能,能像每個人會用手機微信一樣具備。
戰略解碼的工具有很多,比如平衡積分卡、BEM 等等,但是各有各的特點,使用門檻也都比較高。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個寶潔、可口可樂、瑪氏等世界 500 強都在用的戰略執行工具 OGSM,工具本身很簡單,基本上一看就會。
OGSM 也叫 " 一頁紙計劃 ",分别爲 Objective、Goal、Strategy、Measure 的首字母。"O" 表示戰略目的,在展示形式上是一種定性表述,體現企業的戰略方向,描述的是企業家或者企業最終要達到的理想狀态。可能隻是一句話,也可能是一系列被仔細思考的細分領域,如果是落實到每年的時候,就是企業的年度願景,即年度最終想達到的狀态。
"G" 指的是目标,是 "O" 的量化展示,即爲了實現 "O",需要體現的子目标是什麽。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子目标必須以具體的數字、時間等形式明确衡量,符合 SMART 原則。這個地方實際上是需要一個結構來解碼 "O" 的,就像如圖展示的國家 " 十四五 " 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标,實際上體現的就是國家 " 十四五 " 的 "O" 和 "G","O" 包括經濟發展、創新驅動、民生福祉、綠色發展以及安全保障五個方面,每個維度都對應非常具體明确、量化的 "G"。
"S" 指的是策略,策略是定性表述,回答的是通過哪些資源的以及什麽樣的行動來實現對應的 "G",策略的内容決定了所選擇的資源,以及資源的使用方式。上面的 " 十四五 " 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标是沒有體現出來實施策略的,這也是 OGSM 工具中最爲重要的一環,這是很多企業認知不到的維度。企業在制定策略經常出現三種錯誤:策略不完整、策略跑偏、量化标準有問題。
爲了确保 "G" 真正被有效支撐,在編寫 "S" 的時候需要有一個完整的閉環邏輯來展開思考。常用的邏輯有很多種,但是歸根結底都是一種方法,即關鍵成功要素分析法。
關鍵成功要素分析法。即找出對 "S" 的關鍵影響因素,比如電商業績的改善會圍繞 " 人、貨、場 " 三個維度展開思考,比如制造業解決問題經常用的 " 人、機、料、法、環 ",比如連鎖行業解決門店經營業績要圍繞店址、資源、産品、質量控制、服務等維度去思考,比如改善績效表現可以參照行爲工程模型從标準與反饋、流程和工具、獎懲和激勵、知識技能、天賦特長、态度動機等六個方面去思考行動策略。
如果自己擔心會有關鍵因素被忽略,不是很有把握,可以采取團隊頭腦風暴的方式去做補充。企業要不斷去優化策略組合,形成符合企業特色的解決問題的模型,通過模型思維去系統地解決問題。
"M" 指的是衡量指标,每個策略都需要對應至少一個衡量指标,這部分也需要量化明确。需要明确時間、結果、程度等詞語。
那麽,在橫向進行拆解之後,如何驗證我的 OGSM 拆解是否合理呢?這時候可以由後往前,把這個邏輯念出來給自己和團隊成員聽,如果大家覺得邏輯通順,專業直覺認爲邏輯完整确定性比較大,那就在目前沒有大的問題。
以下給大家提供幾個事例,供大家學習參考。
最後再強調下,OGSM 是對齊行動和目标的拆解工具,目标是動态工具環境會變化的,拆解之後的執行效果也是會受很多不可控因素影響的,所以,OGSM 的每個維度,尤其是 "S" 維度,是可以動态去調整的,以确保每個行動都被快速調整至有理有據的狀态,從而不浪費組織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