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 月 26 日,中國中信金融資産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中國中信金融資産 ",02799.HK)發布公告稱完成挂牌,已在 25 日完成了公司名稱及公司章程在公司登記機關的變更登記、備案手續,取得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換發的營業執照。公司名稱由 " 中國華融資産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 " 中國華融 ")變更爲 " 中國中信金融資産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營業執照其他内容不變。
據藍鲸财經了解,今日上午,位于北京市西城區金融大街 8 号的 " 中國華融 " 标牌已被更換爲 " 中國中信金融資産 "。中國華融北京分公司也同步變更标牌,各分支機構名稱後續也将陸續進行變更。
此次變更,也意味着這家爲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化解金融風險,促進國有銀行改革和國有企業脫困而成立的金融資産管理公司,迎來新的發展篇章。
變更一事,此前已有預兆。2023 年 11 月 15 日,中國華融公告稱,根據公司整體戰略規劃及定位,爲進一步提升品牌影響力,公司将變更公司中英文名稱全稱、簡稱和司徽,并修訂公司章程。
對于變更原因,中國華融提及,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 ( 以下簡稱 " 中信集團 " ) 持有中國華融 26.46% 股份,爲中國華融第一大股東。2022 年以來,中國華融圍繞中信集團 " 五五三 " 戰略,制定 " 一三五 " 發展戰略,紮實推進各項工作,已形成整體向好的發展态勢。更名一方面将有利于體現公司深化改革、化險取得的積極成效,展現積極的精神面貌,樹立全新企業形象。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依托中信集團品牌價值,促進業務開展,進一步推動中國華融高質量轉型發展,也有利于突出該公司的行業特征與牌照優勢,體現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體系穩定的功能定位,彰顯企業價值。
随着中國華融正式更名爲 " 中國中信金融資産 ",我國四大 AMC 之一的 " 中國華融 " 也就成爲曆史。藍鲸财經記者關注到,目前,公司官網也已正式更新。
圖片來源:中國中信金融資産官網
作爲 AMC 機構,此前,中國華融的主要業務包括不良資産經營、金融服務業務,以及資産管理和投資業務,其中不良資産經營是公司的核心業務,涵蓋 " 問題資産處置、問題項目盤活、問題企業重組、危機機構救助 " 四大業務功能。
2012 年 9 月 28 日,中國華融整體改制爲股份有限公司。2015 年 10 月 30 日,在香港聯交所主闆上市。2021 年,中國華融通過非公開發行内資股和 H 股完成了來自中信集團、中保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人壽資産管理有限公司、中國信達資産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遠洋資本控股有限公司五大機構共計 420 億元的引戰增資,中信集團随後還接手了财政部持有的中國華融 3%、合計 24.07 億股的内資股,并由此躍升至中國華融第一大股東。
業績方面,中國華融在 2020 年大幅虧損 -1209.03 億元之後,2021 年艱難扭虧,實現屬于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3.78 億元,2022 年再度陷入虧損,爲 -275.81 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更名前夕,中國華融在 1 月 22 日披露了盈利預告,預計 2023 年實現歸屬于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10 億元至 20 億元,實現扭虧。
根據公司披露的盈利預告,2023 年度中國華融實現扭虧爲盈得益于以下原因。一是深化業務協同,積極拓展市場,加強資産管理,疊加資本市場變化趨勢較上年度有所改善,權益類資産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同比增加,對公司全年盈利有積極貢獻。其次是把握特殊機遇成功實施重大投資,改善資産結構,優化資産配置。三是受經濟環境和行業整體影響,爲進一步夯實資産,集團确認了資産減值損失和未實現的公允價值變動損失約人民币 400 億元,抵減了該期利潤,并進一步奠定了未來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
中國中信金融表示,下一步,公司将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聚焦主業、回歸本源,把握不良資産行業發展機遇,依托中信集團産融并舉優勢,努力打造改革化險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