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彭容
編輯 | 彭孝秋
2017 年,何紹茂離開了工作 7 年的華爲财經管理團隊。之後又花了 3 年時間,寫了一本關于華爲的書。
這本書一經面世,就已加印 12 次,暢銷 10 萬 +。也得到了華爲前集團副 CFO 方惟一和華爲兩大前副總裁劉江峰、徐昕泉的推薦。
如今,何紹茂自己也成爲了一名創業者。今年初,他創辦的 " 知凡葉茂 " 平台正式開始運營,主攻戰略财務領域的咨詢服務。華爲教科書級别的财經管理,被知凡葉茂掰開揉碎,開發成一系列訓戰課,其目标是爲了幫助高速成長企業撕開從經營戰略到财務結果的口子,打造一流的戰略财務體系。
寫華爲的書汗牛充棟,但何紹茂是第一次從内部視角揭開華爲财經管理的面紗。
事實上,華爲的财經體系也不是一蹴而就。早期,被任正非痛批爲 " 非常落後 "、" 帳都算不清楚 "。經過近 20 年的财經體系變革,直到 2018 年,任正非才給出了肯定,稱華爲财經已是 " 世界一流 "。
硬氪了解到,華爲目前的财經體系超過 8000 人。那麽,作爲一家業務遍及 170 多個國家和地區、員工數量高達 20.7 萬人的公司,華爲是怎麽把帳算清楚的?
回答之前,得先搞懂一個問題,華爲的财務爲什麽叫财經。用任正非的話說,華爲财經的 " 經 " 是除了技術以外的全部 " 經 " 濟活動,包括供應鏈、行政、後勤、物理、基建等。和 " 經線 " 對應的是 " 緯線 ",是指面向客戶、面向業務、支撐作戰的 BP(業務夥伴)。
從 " 非常落後 " 到 " 世界一流 ",何紹茂親曆了華爲的第二次财經管理變革,曆經華爲集團财經管理部、中國地區部、海外代表處等多個部門,從總部到一線、從國内到海外的财經管理經曆,讓他對華爲戰略财經有了深刻的理解。
現在,再談起華爲的 7 年,何紹茂更多的是感恩。早在 2010 年加入華爲之前,何紹茂就決心要寫一本關于華爲的書。如今,筆落書成,他開始思考更實際的問題,怎樣化雲爲雨,怎麽把書裏談的 " 戰略财務 " 帶到更多的中國企業中落地生根?
創業不易,何紹茂身上的華爲烙印,在創業後越發深刻。尤其是 " 以客戶爲中心 " 的理念,一度被他奉爲圭臬,也被直接應用到了知凡葉茂。也因此,何紹茂提前完成了公司全年訂單目标。
今年9月底,正值預算季,知凡葉茂在深圳開了第 1 期訓戰營,主題是《全面預算對準戰略》,來自 TCL、VIVO、西貝等十餘家企業的創始人、董事長、CEO、CFO 及團隊參加。
訓戰前一晚,何紹茂到現場查看,發現有個小組因爲多了1個人,原本正面的座位排布坐不下了,導緻有個座位是面向屏幕、背向組員的," 既沒法與組員有效交流、前面也沒有方便書寫的桌子。"
他要求團隊馬上調整,給這個小組額外增加了一張桌子,安排這個組員到正對屏幕的位置,盡力給客戶舒适的體驗。就是這樣的小細節,何紹茂用華爲的最高标準來要求團隊,雖常常被團隊抱怨,他也堅持認爲," 用心 " 二字是責任,也是命令。
何紹茂告訴硬氪:" 以客戶爲中心,無論多重視都不爲過。" 他認爲國内的财務咨詢行業尚處于發展初期,企業的戰略财務需求并未被包括創始人在内的公司高層所重視,未來行業會進入 " 大魚吃小魚 "、資源向頭部集中的格局。最終的勝者,一定是剩者——最能讀懂企業需求、解決企業痛點、爲企業創造價值的。
何紹茂還向硬氪分享了自己很認可的一句話:世界上最悲催的事,就是别人踩過的坑你接着踩,别人的優秀經驗你一無所知。知凡葉茂要做的,正是提煉标杆企業的戰略财務之 " 道 ",助力企業練就戰略指導策略、财務賦能業務之 " 術 "。
以下爲硬氪與知凡葉茂創始人何紹茂的部分對話(經編輯):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硬氪:爲什麽想要創辦知凡葉茂?在華爲呆着多舒服啊。
何紹茂:我在企業做了 20 多年的戰略财務工作,先後在央企幹了 10 年、華爲 7 年、地産 4 年。企業規模上至包括華爲在内的千億級公司,下至百億級、十億級公司,行業涉及高科技、房地産和智能制造。
幹了這麽久的财務工作,我看到包括華爲、西貝在内的大公司在财務咨詢上不惜下血本。比如,華爲從 1998 年開始就投入巨額咨詢費,平均每年投入 15 億元做咨詢,華爲幾乎和所有的咨詢公司都合作過。
現在,華爲的财經管理系統是業界的領跑、标杆,外面的企業家擠破了頭想拜師。那麽,怎樣提煉其精髓,讓更多的企業能系統學習呢?
爲此,我們開發了一系列戰略财務訓戰課,把我們在華爲和其他企業的實踐,踩過的坑、蹚過的雷、浪費的錢,當然還有成功的經驗,總結出來,希望能幫助更多的企業,少走彎路,把簡單留給客戶,把複雜留給自己。
這就是我創辦知凡葉茂的初衷,也是知凡葉茂的價值。
硬氪:怎麽理解 " 戰略财務 "?感覺還是比較難懂。
何紹茂:我個人認爲,組織的資源是有限的。有限的資源怎麽配置、業務戰略怎麽落地、怎麽到預期的财務三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和資産負債表),是每個企業的剛需。
知凡葉茂就聚焦這個事,我們把這個過程定義爲" 戰略财務 ":拉通業務戰略到财務結果,以此爲企業創造價值,業務吹牛要上稅,講語文也講數學。
硬氪:戰略二字聽起來有點虛,談談實操的部分?
何紹茂:在戰略的落地過程中,是講究方法策略的。我們的策略打法,總結來說就兩個字:" 戰果 ",戰+果。
" 戰 ",就是在産品上聚焦 " 戰略财務 "。具體說,我們現在有的 10+N 門訓戰課和共創設計、輔導陪跑等,都聚焦戰略财務這個 " 針尖 ",包括公司戰略制定、戰略解碼、資源配置、經營分析、降本增效、内控合規、業财融合等内容,聚焦戰略制定到執行的經營活動。
" 果 ",就是在商業上構築 " 果樹模式 "。所謂果樹模式,是相對于水稻模式而言的。水稻模式是一茬一茬的短期收割,無法保證長期産出。而果樹模式則相反,前期拓展和培育客戶的成本高一些,但後期可以持續挂果,即持續獲取訂單。知凡葉茂不僅要構築自己的 " 果樹模式 ",還要幫助客戶構築他們的 " 果樹模式 "。
從目前的訂單來看," 戰果 " 策略還不錯。我們的訂單基本都是 1+1 或 2+1,也就是 1 年或者 2 年以上的合同,我們現在已經提前完成了全年訂單目标。收入預計也會超預期。
所以,我們是 " 虛實結合 " 的,是講究戰略有戰術、落地有戰果的。
硬氪:目前大大小小的咨詢公司有很多,您們的優勢在哪裏?
何紹茂:我們的定位是戰略财務領域的新銳咨詢服務團隊,服務開放的高速成長企業。我們的客戶經常用 " 用心 " 兩個字來評價知凡葉茂,這也确實是我們一直在堅持的事情,要在深度、廣度兩個維度上爲企業提供有效服務。
系統的戰略财務框架和領先的戰略财務實踐,是我們團隊的優勢。我們不囿于現有的系統框架和理論模型,因爲企業不在意你有多麽炫的理論,那是大學教授幹的事。企業在意的是,你能不能幫助它解決經營痛點。
現在,我們的服務對象既包括華爲、OPPO、TCL、VIVO、中航工業、九牧衛浴、先導智能等行業頭部企業,也包括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清華大學、中山大學等高校,還有細分領域隐形冠軍、獨角獸企業等新勢力。
硬氪:創業過程中有沒有印象深刻的事情?
何紹茂:創業非坦途,借助《華爲戰略财務講義》的勢能,我們團隊得到了很多大小企業的信任與支持,這讓我非常感動。比如,TCL 作爲一個營收超過 2600 億元的大集團,它本身就是所在領域的全球 TOP 2,對标的是世界一流企業,我認爲 TCL 在财務管理上已經做得很好了。他們之前就團購過我的書,也邀請我講過兩次課,首期訓戰營,TCL 來了一支 9 個人的團隊。其中一個學員杜總,是 TCL 環保科技 CFO,他還申請 COO 親自帶隊,再來參加第 2 期訓戰營。
另一個客戶案例是西貝。西貝創始人賈國龍和我交流過 2 次,他的西貝創始人賈國龍的咨詢觀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說,咨詢是企業家的生活方式,咨詢的價值在過程,有時不一定能得到你真正想要的東西,但若你開始想得到的是一隻牛,最後得到了一隻羊,也不錯啊!
從華爲帶走 3 個 " 一 "
硬氪:聊聊您在華爲的經曆?
何紹茂:我把在華爲的 7 年分成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 2010-2011 年。我入職後就在集團财經管理部,負責國内子公司的全面預算,當時有 1400 多億元的營收規模。那時部門因人員配備比較少,大家幹得很辛苦,加班加點是常事。
第二階段是 2011-2013 年。公司成立 BG(事業群),我被派到中國地區部,協助 CFO 籌建地區部财務體系,全國跑。這 2 年是華爲企業業務打江山的初始階段,任總提出 " 财經懂業務,業務懂财經 "。我想怎麽讓業務懂财經?首先要懂财報三張表。
于是我開始策劃原創了《" 狼 " 眼看财報》系列,這在華爲内部引起了轟動,被多個部門的總裁推薦學習。同事告訴我,華爲内網文章一般流量在 200-500,但這個系列文章都在 10000 以上。直到現在,《" 狼 " 眼看财報》系列仍然是華爲内網财經領域的浏覽量榜首。
第三階段是 2013-2015 年。文章轟動一時後,我被 4 個集團财經領導 " 盯上了 "。2013 年 9 月,我被調回集團财經規劃部,負責拟定集團财經戰略,用總裁的話說,就是 " 宏觀調控 "、" 發改委 " 的工作。
2014 年,公司啓動全面預算管理變革項目,我被抽調進項目組。先在中東、南太平洋兩個地區部的十餘個代表處試點,而後擴展到全球所有地區部、代表處、産品線、BG 和系統部,前後用了 3+1 年才把業務戰略到财務結果全部拉通、閉環運行。
同期,2015 年 10 月起,受董事會财委會辦公室推薦,我成爲華爲高研班的兼職講師,給華爲的中高層管理人員講授财經管理綱要,這是華爲衆多培訓班裏唯一一個需要自費且停發工資的,目的就是要讓學員全身心投入。
這個階段對我非常重要,參與起草了公司的很多财經戰略,知道 How 和 What 背後的 Why。同時,因爲你起草的政策要全球推行,這需要非常慎重,是平衡和灰度的藝術。特别感謝當時集團的幾位領導,很放權、很包容。你可以大膽開展工作,這是我成長最快的階段。
第四階段是 2016-2017 年。在華爲,沒在海外工作 3 年以上的人,就是沒有一線經驗的人。2016 年,我主動申請去海外,先後常駐雅加達和迪拜,任消費者 BG 代表處 CFO。
硬氪:華爲的這段經曆,對您的創業過程有何影響?
何紹茂:華爲一向對自己狠,對内要求嚴格。現在,我常常用華爲的最高标準來要求我的團隊,也經常被抱怨,畢竟現在隻是初創團隊,還遠不及華爲的體量。我理解團隊的難,但高标準、高要求是對客戶的負責,做到極緻,是爲了活下來,有條件更好地服務客戶。
另外,華爲的自我批判機制也在我們團隊當中應用。比如,9月我們辦了第一期訓戰營後,第二天就開了接近3小時的複盤會議,在海報設計、課程内容、視頻拍攝、客戶體驗等大大小小的方面做了系統複盤和改進。
硬氪:創業後,最感謝華爲的地方是什麽?
何紹茂:以前身處華爲,對于它的偉大感受并不深。自己創業後才發現,那些讓人看起來不适的流程制度,都是在實踐中、在血淋淋的教訓中總結出來的。這些樸素的管理常識,在創業中仍然适用。
簡單來說,我從華爲帶走了三個 " 一 ":學了一點東西、掙了一點錢、交了一些朋友。具體說,通過在華爲國内與海外、集團和地區部、代表處一線、2B 與 2C 業務的磨砺,我的戰略财務思維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實現了從 " 賬房先生 " 到 " 價值整合者 " 的轉變。
也是在華爲,我真正理解 " 以客戶爲中心 ",這是我在創業後感受最深的地方。以前做職業經理人,如果客戶不滿意,頂多績效差、打個 C,還有别的去處。而創業要直面生存的壓力,客戶不滿意就有可能導緻客戶流失、企業就失去了存在價值,你沒有退路。
在咨詢行業中,一個痛點就是交付滿意度很難維持高位,如果不在第一次就把客戶服務好,很難有第二次合作。所以,我們對客戶保持 " 宗教般的虔誠 ",爲客戶創造價值、成就客戶,就是我們存在的意義。
硬氪:内部視角看,華爲真正厲害的地方是什麽?
何紹茂:一是執行力。任總說:" 我們沒有戰略,如果有的話,也就是‘活下去’。" 執行力是華爲的核心競争力。
二是敢分錢。華爲的一把手要做三件事:陪客戶吃飯、排兵布陣、分好錢。比如到 2022 年底,任總隻有 0.73% 的股份。華爲把分好錢做到了極緻,當然這跟公司所處行業相關,要靠全體員工的智慧而非自然資源。
三是自我糾偏。華爲強調自我批評,設有藍軍機制。藍軍是研究怎麽打敗華爲的,戰績包括炮轟任正非 " 十宗罪 "。這種自我批判可以防止華爲 " 誤入歧途 ",不犯大的戰略錯誤,即使誤入歧途也能 " 迷途知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