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春節假期的影響,以及購置稅減免政策和新能源國補的全面退出,國内汽車市場整體遇冷。乘聯會公布的銷量數據顯示,1 月國内廠商批發銷量爲 144.9 萬輛,同比下降 32.9%,環比下降 34.8%,在 2023 年開年未能如願迎來開門紅。
從轎車市場的具體表現看,1 月銷量直接從去年同期的超百萬輛下滑到了 60 萬輛出頭(63.2 萬輛),同比降幅爲 38.3%,環比降幅 39.2%。
蓋世汽車整理了 1 月國内轎車市場銷量排名前 20 的車型情況,其中保持正向增長隻有少數幾款,大部分車型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銷量下滑。
從細分市場的分布情況看,A 級車市場依舊是車市主體,1 月轎車銷量前 20 的榜單上,11 款車是 A 級車;B 級車有 5 款;C 級車有 2 款;此外 A0 級和 A00 級車型各一款。
A級車市場:群雄逐鹿
最近幾年,中國汽車市場上确實出現了越來越明顯的消費升級趨勢,但從整體上看,A 級車作爲車市消費主體的地位并沒有被動搖,2023 年 1 月最暢銷的 20 款轎車車型中,過半的份額都屬于 A 級車。
國内 A 級家轎市場上,德系車依舊擁有相當不俗的市場号召力,銷量排名前 4 位的車型中,德系産品占了 3 席。其中速騰是 1 月國内汽車市場上唯一一款銷量破 2 萬輛的 A 級轎車。
日系在 A 級家轎市場中的 " 三劍客 ":軒逸、雷淩和卡羅拉都算保住了市場的基本盤,1 月銷量均在萬輛以上。
自主品牌在 A 級車市場上的影響力也在持續加強,1 月共有 4 款車型進入到了轎車銷量前 20 榜單。其中逸動和帝豪是自主轎車市場上的兩棵 " 常青樹 ",算是老牌的自主 " 明星 " 車型。秦 PLUS 自 2020 年上市以來,熱度也非常高,一度需要等車數月才能提到車。不過,近期随着比亞迪旗下産品全面爆發,秦 PLUS 的市場熱度被分流了不少,市場表現有所下滑,但放在整個市場上看,秦 PLUS 依舊是新能源轎車市場上,銷量冠軍的有力争奪者。
秦 PLUS,圖片來源:比亞迪
長安 UNI-V 是另一款開始冒尖的自主轎車,憑借犀利的造型和不俗的動力性能,長安 UNI-V 成功俘獲了一大批年輕消費者,上市以來,市場表現一直在穩步攀升。不久之前,長安 UNI-V 的插混版本——長安 UNI-V 智電 iDD 已經投放市場(按照以往的慣例,我們在數據統計時,會把新能源版本和包括油電混動版本在内的油車分開統計,所以上圖表格上長安 UNI-V 的銷量數據中,并不包含長安 UNI-V 智電 iDD 的銷量),這款車是否有能力挑戰秦 PLUS 的市場地位,會是未來一段時間内,國内轎車市場上的一大看點。
此外,依靠着不錯的終端優惠,換回四缸發動機的威朗,時常也能創造出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2013 年 1 月,威朗再次交出了破萬輛的月銷數據,成爲轎車銷量前 20 榜單中,唯一一款美系 A 級車。
A 級車作爲體量最大的細分市場,能否釋放 A 級車市場的消費潛力,關系着整個國内車市的 " 健康程度 "。接下來,要如何提振中低收入群體的消費信心,重新激活 A 級車市場,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B級車市場:日系德系分庭抗禮
長期以來,國内 B 級車市場的大格局相當穩定,基本都是日系車和德系車輪流 " 坐莊 " 的局面,凱美瑞和雅閣、帕薩特和邁騰,一直都是國内 B 級車市場上受衆面最廣的産品。最近兩年,随着電動化潮流的興起,情況才稍稍有所轉變,但整體上依舊是日系德系互相對抗的大格局。
1 月國内轎車前 20 的榜單中,共有 5 款 B 級車,德系和日系産品各有兩款,美系則上榜了一款電動車。
特斯拉 Model3 是 B 級轎車市場上的銷量冠軍,也是整個國内轎車市場上銷量第一名的車型。
Model3,圖片來源:特斯拉
事實上,用特斯拉正在重構中國車市來形容這家美系車企近期的表現,都不爲過。2023 年元旦剛過,特斯拉率先在國内市場上官宣了大幅度降價,其中國産 Model 3 的起售價格逼近 20 萬元(22.99 萬),創下了曆史最低價。
随着特斯拉推倒了新一輪 " 價格戰 " 的多米諾骨牌,目前市場上主流的新能源品牌基本都已經 " 參戰 ",國内新能源市場上的大亂鬥,正在上演。接下來,随着特斯拉國産車型換新在即,行業内普遍預測,爲了清理老款車型的庫存,特斯拉或許還會有進一步降價的可能性。換言之,國内新能源市場的競争壓力,有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勢必将再次加速參與者優勝劣汰的進程。
上文提到的 " 老面孔 " ——凱美瑞、雅閣和帕薩特也都上榜了,另一款德系車是寶馬 3 系。同級少見的運動性能和操控體驗是寶馬 3 系征戰豪車市場的最大殺招,而 B 級車市場越來越年輕化的消費趨勢,也爲寶馬 3 系創造了市場爆發的前提條件,此前寶馬 3 系已經多次進入過國内轎車銷量前 10 榜單,在車市全面進入電動化之前,随着年輕消費者群體的進一步壯大,寶馬 3 系或許還能帶來更大的市場驚喜。
雖然電動化的大潮已經席卷整個行業,自主品牌向上沖刺的力度也在持續加大,但現階段的國内 B 級車市場上,合資油車依舊是主力軍。蓋世汽車認爲,未來,在消費升級趨勢和消費者年輕化趨勢的綜合影響下,國内 B 級車市場還有進一步爆發潛能的可能性,電車、合資油車、自主高檔轎車,都還有重新劃分勢力範圍的機會,細分市場上日系和德系 " 雙雄會 " 的局面,或許不會維持太久了。
C級車市場:自主和合資各占一席
C 級車的消費門檻更高,所以 C 級車能夠進入暢銷榜單的機會并不高,而且即便有機會,也基本都屬于主流豪車品牌—— BBA。直到最近兩年,同樣是随着電動化消費大潮的興起,局面發生了變化,有自主 C 級轎車,也能月售萬輛以上了。
如果說寶馬 3 系能夠闖入轎車銷量暢銷榜的主要原因是年輕消費群體在不斷的釋放潛力,那麽起售價格超過 40 萬元寶馬 5 系也能夠同時入榜,就不得不讓人感慨一聲,中國車市的消費升級來的确實猛烈。此前更誇張的時候,寶馬 3 系和寶馬 5 系還聯袂登榜過國内轎車銷量前 10 榜單,寶馬當前在國内豪車市場上的号召力,可見一斑。
當然,較之于寶馬 5 系這樣的豪車進榜,比亞迪漢将自主 C 級車帶到熱銷陣營的震撼力還要更大,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是比亞迪漢,真正圓了自主轎車的高端夢。此前,漢曾完成過連續數月銷量破 3 萬輛的壯舉,對一款起售價超 20 萬元的自主轎車而言,這樣的局面放在兩年前,還是很難想象的事情。但現在,比亞迪做到了。
漢,圖片來源:比亞迪
借助着電動化賦予的時代紅利,越來越多的自主轎車都開始沖刺到了 C 級甚至是更高端的市場。很顯然,現在的自主車型已經不再局限于和主流合資品牌的纏鬥了,自主車殺到豪華品牌的市場腹地,這樣的戲碼未來肯定還會持續上演。
A0級市場:比亞迪一枝獨秀
國内小型車市場此前也是合資車的天下,但随着國内汽車消費升級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小型車市場的份額不斷被壓縮,細分市場一度沉迷。比亞迪海豚的出現,可以說是憑借一己之力,帶來了國内小型車市場的 " 第二春 "。
曾經的國内 A0 級小車市場上,暢銷的是什麽車?飛度、POLO 等合資車型才是最具代表性的産品,但比亞迪海豚上市之後,迅速就将這些陸續已經被市場邊緣化的産品,遠遠的甩在了身後,成爲細分市場上毫無争議的冠軍選手。
海豚,圖片來源:比亞迪
海豚是比亞迪啓動 e 平台 3.0 後投放的首款車型,同時也是海洋系列的第一款車型,承擔着爲整個海洋系列産品開先河的重任。從目前的市場反饋看,海豚可以說是圓滿完成了任務。
通過 " 電動版飛度 " 的雅号,就可以看出海豚當前在小型車市場上的江湖地位,甚至可以說,海豚已經把小型電動車市場,帶到了前所未有過的高度。
A00級市場:冠軍竟然不是宏光 MINIEV
2022 年的國内新能源車市場可謂是風起雲動,明星産品更是紛至沓來,但全年銷冠的殊榮卻被一款微型電動車搶走了,這款車就是宏光 MINIEV, 全年售出了 41 萬輛,比第二名的宋 PLUS 多了 8 萬輛。放在 A00 級細分市場上,宏光 MINIEV 更是難覓對手。
動辄月銷 4、5 萬輛的市場表現,讓宏光 MINIEV 一度看起來已經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競品,但進入 2023 年的第一個月,宏光 MINIEV 的市場表現卻突然失速,月銷量隻有 4 千輛出頭,A00 級微車市場上出現了新的銷冠——長安 Lumin。長安 Lumin 上市之後,迅速就取代了兄弟車型奔奔 E-Star 的市場地位,成爲微型電動車市場上又一個生力軍。
長安 Lumin,圖片來源:長安汽車
但實事求是的講,現階段宏光 MINIEV 依舊是 A00 級電車市場的晴雨表,1 月宏光 MINIEV 的銷量大跌,直接導緻了整個細分市場的崩盤。乘聯會公布的銷量數據顯示,1 月 A00 級新能源車市場的批發銷量僅爲 3.4 萬輛,同比下降 69%,環比下降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