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中國企業家雜志 ,作者李豔豔
編者按:
這兩年,很多人都明顯感到發展邏輯變了,慣用的方法不靈了,大家或多或少地都遇到一些困難和挑戰。盡管面對困難,但發展經驗也告訴我們,在變局中抓住機會,積極适應和調整,就能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反之則容易落入發展陷阱,停滞不前,甚至走下坡路。如何為企業發展不斷尋找新的動能,是每個企業和企業家思考最多的問題。本文是作者以新希望為例,講一下他們的相關經驗,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作者:劉永好
美編:高婉珍
來源:中國企業家雜志(ID:iceo-com-cn)
1
要善于捕捉、創造新的市場需求
今年是新希望創業 40 周年,發展過程中,我們克服了很多困難,也穿越了很多周期。
總的來看,最重要的經驗之一就是,一定要研究市場、貼近市場,以不斷滿足市場和消費者需求變化的方式,來調整自身的産業布局、發展模式和生産方式。
新希望是一個以農牧食品為主的企業,這個行業是基礎性行業,存在利潤薄、周期長、風險高,科技轉化相較其他前沿行業較慢等特點。
随着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市場格局的變化,如何用新技術、新理念來調整企業和組織,讓企業和組織更快地生産出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産品,更好地為消費者提供适合他們生活方式的服務,是我們一直在努力的事,也是我們認為的企業發展最重要的新動能之一。
新希望對于市場的關注和研究不亞于很多潮流行業,我們内部強調要看清市場競争的格局,看到市場最新的變化,要适應它、了解它、應對它。
我們要善于發現市場需求的變化,當我們發現一個新變化、新賽道的時候,發現它有需求又有痛點的時候,我們認為這就是機會和動能。如果能在這個大賽道裡把解決需求和痛點的小切口做精、做專,将帶來意想不到的市場和用戶。
2011 年,新希望乳業在乳制品行業競争已經非常白熱化的格局下,開始尋找自己的新機會。在常溫奶市場難以打開局面的背景下,我們開始思考、調研能不能在鮮奶這個賽道上做出一些突破。
當時正趕上消費升級大潮,老百姓對吃穿住行的品質要求普遍提高,對包括更高品質的肉、蛋、奶,以及水果蔬菜等入口生鮮食品有着很大的需求。
後來我們根據市場的調研和産品測試,推出了當天生産、當天銷售的 "24 小時 " 系列鮮奶,這個産品最開始被認為運營成本太高,不可能大規模推廣。
但今天,"24 小時 " 系列已經成為高端鮮奶市場的頭部品牌,也滿足了很多消費者在乳制品方面的升級需求。
另外一個案例,是我們新希望美好食品旗下有一個年銷售額超十億的爆款單品——小酥肉。
酥肉本身是川渝地區非常受歡迎的傳統美食,幾乎在每一個火鍋店,不管是作為小吃還是菜品,都能看到酥肉。
我們在内部總是強調,要靠近市場,特别是年輕人的需求。這幾年,随着火鍋火遍全國,發現酥肉非常受愛吃火鍋的年輕人喜歡,再加之預制菜的風口,我們就開始思考,有沒有可能讓酥肉成為全國人民吃火鍋時都必配的一道菜。
要把酥肉推廣到全國,關鍵在于突破傳統酥肉生産模式,要建立産品标準,有了标準才能實現工業化生産,有了工業化生産才能實現規模化,才能帶動整個企業和行業的菜品标準化發展。
在這個目标下,美好食品打通了全供應鍊的匹配,依靠上下遊企業,集合了包含研發、原料、大廚、生産、品控、銷售等一套系統性工程,在解決品控的前提下逐步走向全國市場。
美好小酥肉的發展勢頭非常好。
2022 年,美好食品與全國 10 餘萬家餐飲門店達成合作," 美好農家小酥肉 " 全年銷售額有望突破 15 億元。
2
在全産業鍊上做出壁壘優勢
除了貼近市場和消費者,新希望的另一大特點和優勢,就是全産業鍊的配套升級和打造。
我們認為這是我們與一般企業,特别是規模較小、但更為靈活的企業在競争時的一個壁壘優勢。
前面我提到,新希望乳業在全國率先發力鮮奶賽道,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很大的痛點,就是當時冷鍊物流跟不上,無法按時保質地将鮮奶送到消費者手上。
冷鍊物流發展不完備,是當時整個中國農牧、食品行業的短闆,當時的情況是,幾乎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冷鍊車、冷庫,但是效率極低。
後來,我們決定對這個 " 痛點 " 進行集中攻克。
一開始,我們把我們乳業和食品加工的冷鍊産業集中起來,成立一個合夥制公司,先給我們内部服務,然後慢慢走向市場。
2016 年,我們經過幾年的調研、分析,判斷大趨勢下冷鍊物流是必須要解決的痛點行業,是潛力巨大的賽道。當時行業每年就有 2500 億元的銷售額,預估十年後将達萬億規模。
此外,這一行業很分散,沒有明顯的頭部企業,大家都剛起步,所以我們決定,在這個行業加大投入。
随後,我們成立了鮮生活冷鍊物流公司,以數字化和互聯網原生企業的形态和方法,提升生鮮食材的周轉率和品控标準。
此外,新希望集團還對這個公司賦予各種能力,整合各類資源。
目前,鮮生活成立才六七年,最新估值已經過百億元,今年銷售額有望突破 120 億元,是中國冷鍊物流行業的頭部企業,也是一家名副其實的獨角獸企業。
3
以新理念、新機制作保障
在找到了市場的需求,發現了廣闊的賽道以後,解決組織的問題成為撬動新動能的關鍵。
為了讓組織更有活力,我們推行了以 " 四共 " 理念為基礎的合夥人機制。" 四共 " 理念就是 " 共識、共創、共享、共擔 ",在形成共識的基礎上,要共擔風險、共享價值、共同創造,以合夥人機制,成立更加精幹的、獨立的體系和團隊去做新領域、新賽道。
在共識和機制的加持下,找準市場機遇,選擇好的、适合的賽道,加上集團的綜合賦能,這些結合起來,創業成功率就會大大提高。
人們常說創業都是九死一生,成功率不會超過 10%,而我們這個體系孵化的企業創業成功率大過 50%,甚至有 60%。其原因,就是它既具有小微企業、創新創業的優勢,又有大企業、大品牌的賦能和支持。
這就是我們總結出的經驗,用年輕人,用新的理念,用新的合夥人機制,從分配的角度、制度的角度、組織的角度進行變革。
以這些為保障,去捕捉市場的需求、解決市場的痛點,去創造新的市場需求、赢得更多機遇,來找到企業發展新的動能。(本文完)
華為、阿裡、騰訊都選擇的 OKR 管理法,
讓員工從 " 要我做 " 變成 " 我要做 "!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