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爲什麽會陷在負面情緒裏出不來?
在眼下這個 " 高壓鍋 " 一樣的社會中,我們一定不止一次思考過這個問題,有時,我們會擔心自己是不是生病了?睡前疑慮明天是否又會有某些災難襲來 ...... 生活中的負面情緒幾乎是越來越頻繁地走向我們,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被焦慮情緒所吞噬。
正如某期《圓桌派》窦文濤老師所說:
脫口秀《圓桌派》截圖
不快樂好像已經成爲了這個時代的底色,人們時而焦慮,時而抑郁,想要逃離所處的生活。
那麽,如何讓這些壞的情緒通過 " 閥門 " 排除?讓好的情緒留下來幫助我們調節身心?今天的文章,我們将着眼于煩惱的反義詞——快樂本身,讨論如何建立抵抗消極的能力。
這樣的能力,它有一個名字叫做 " 情緒智力 "(Emotional Intelligenc),簡稱 EI。
相比 EI,我們可能更熟悉 EQ,也就是 " 情商 "。隻是EI 更聚焦于 " 情緒 ",是指理解、控制和利用情緒的能力。
EI 低的人,就像是高壓鍋的閥門壞掉了,有 " 氣 " 出不去,有米煮不熟。比如輔導孩子做作業總是氣急敗壞,和伴侶溝通時總忍不住發火,在職場上總覺得有人給自己穿小鞋,稍有不順就覺得心灰意冷……
而 EI 高的人同樣會面臨這些問題,但他們卻能換一種态度去面對——很多時候,當我們改變了心态,也就改變了問題的難度。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
問題來了,高 EI 如何煉成?
首先,你需要敏銳 " 感知 " 到情緒,包括區分真假情緒,準确表達情緒。比如很多當媽媽的都知道一條民間 " 真理 ":孩子哭卻沒有眼淚,就不是真的難過,而是在以 " 哭 " 爲手段來達到目的。明确了孩子的不同情緒,我們才能有的放矢去給予撫慰或采取措施。
不管是對他人還是自己,對情緒的覺察都是實現良好人際相處的前提。在此基礎上,我們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也就是修好你的 " 出氣閥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 表達 " 本身就是最好的 " 療愈 "。說出來、哭出來、唱出來、甚至打出來(比如打拳),允許情緒有個出口,你才能更快地從糟糕心态中恢複。
電視劇《人世間》
感知情緒之後的第二步是 " 理解 ":分辨複雜的感受,分析情緒的原因,進而探索轉變情緒的方式。
比如有的孩子似乎有點 " 玻璃心 ",被老師批評了、被父母責怪了,立馬就掉金豆豆。站在大人的角度,我們很難理解:" 不就說了你一句,至于嗎?"
實際上,在有的孩子 " 動不動就哭 " 的背後,是對自己 " 做不到 " 的沮喪,對不能滿足父母或老師要求的失望,還有對自己爲什麽會這樣的迷惑。他們不是脆弱,隻是無措又無助。
如果不能理解這一點,我們就不能找到途徑去幫助孩子,從而在批評與誤會中惡性循環。
那麽,在覺察與理解的基礎上,如何有效處理好情緒?其實,當你覺察到情緒的那一刻,轉變就已經開始了。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
可以回想下自己狂怒生氣的時候,真的能意識到 " 此時此刻,我正在生氣 " 嗎?其實大多數時候,處在生氣狀态下的你是失控的、失察的;而一旦你意識到自己在生氣,就會馬上關注到當下的情境和可能導緻的後果,從而遏制怒氣。
比如,和老闆拍桌子大罵的時候,你想到:我正在跟老闆發火,但我還不想失去這份工作。你的行爲會怎樣?
沖孩子大吼大叫的時候,你想到:我又在生氣了,但發火對孩子沒用。你的反應會怎樣?
一念失控,我們同樣也能一念 " 回正 ",從而爲進一步理解、接納、反思和處理情緒創造足夠的空間。而這樣的 " 回正 " 能力,包括後續的理解力、包容度和調節力都是情緒智力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正如 C · R · 斯奈德在《積極心理學》一書中指出的:" 發現自己的情緒智力水平意味着,你能知道你在情緒方面是否能依靠自己,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依靠自己,以及什麽時候需要他人的幫忙來處理身邊的情緒信息。"
正因爲如此,我們才能少些失控,多些預見,從而更有 " 情緒 " 安全感。
科學研究證實,積極情緒不僅能帶來日常的愉悅體驗,提升我們對人生的整體幸福感;更能夠促進思維、判斷和記憶,從而爲我們應對問題提供更好的思路啓發。
那麽積極的情緒該如何獲得?不妨嘗試以下幾種技巧:
1. 有意識鍛煉對美好事物的感受力:
電視劇《請回答 1988》
下班路上滿天的晚霞、意外吃到的美味小吃、咖啡館裏響起的好聽歌曲、新衣服被朋友們大贊、喜歡的人給自己點了個贊……總有些日常點滴是讓我們開心和興奮的,那就試試看用力感受它,讓它帶來的快樂留得更久一些。跟朋友家人分享、寫日記、或者隻是在腦海中回味,都是不錯的方法。
2. 情緒故事的講述與複盤:
被老闆批評、失戀、孩子考試不及格、和老公吵了一架……這些刺激性事件總在磨滅我們的積極情緒、同時激發負面反應。對此,我們最好能第一時間向人傾訴這些 " 刺激經曆 ",這将促使我們停止抑制自己的内心,從刺激和創傷中找到意義,從而擺脫消極情緒。
電影《海街日記》
與此同時,對于遭遇的較大挫折或傷害,你還可以嘗試寫下 " 情緒日志 ":每隔 4 小時寫下你對此的強烈情感體驗(積極的或消極的);然後花 5 分鍾反思,确定你希望做出怎樣的回應?趨近還是回避?兩天之後,複盤整個情緒變化過程,分析其中的得失。這有利于你放下沖動,找回理智,看到負面事件帶給自己的正向進步,從而增強應對困難的信心。
3. 正念呼吸:
" 正念 " 是佛教禅修術語,其效用近年來得到了科學研究的證實。正念的核心是通過呼吸讓思緒回到當下。通過有節奏的深呼吸,以及有意識的自我覺察,我們将大大降低大腦的快速應激反應,讓理性奪回身心的主導權。
下次輔導孩子作業感覺血壓升高時,不妨換個房間深呼吸五分鍾,什麽都不想。你會發現這個簡單得令人驚訝的老辦法,卻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4. 向高情緒智力的人學習:
你身邊有讓你佩服的高 EI 人嗎?總是淡定、從容、遇事不慌,從容不迫。可以拿出一天的時間,有意識觀察和模仿他的情緒技能,包括語氣、行爲、态度等。然後在接下來的幾天裏繼續應用,直到完全掌握。
5. 通過能發揮一技之長的形式來休閑娛樂:
喝一次昂貴的下午茶,拍拍照發發圈,這樣帶來的快樂遠不如從事一次你熱愛的插花,或畫一幅你喜歡的畫。記住,積極情緒的構建和延續,不是建立在轉瞬即逝的物質享受上,而更多訴諸于你的個人特質。
6. 日常踐行 " 五施 " 法:
" 五施法 " 由清華大學彭凱平教授提出,即 " 顔施、心施、眼施、身施和言施 ",代表了五種獲得積極情緒的方式:主動表露微笑;欣賞身邊事物;關注當下的人與事;做一些有意義讓人愉快的事,以及充分表達。
編輯|超楠
文字|星一
圖片|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