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圖來源 | 視覺中國
作者 | 蘇 鵬
編輯 | 盛 夏
一輛汽車擁有近 2 萬多個零部件,約六成需要車企進行外購,在行業競争加劇、企業普遍追求降本增效的當下,汽車制造商們試圖從 1.2 萬個零部件中擠出油水。
近日,一封《保護中小汽車零配件實體企業刻不容緩——緻長安汽車采購部的申訴函》揭開零部件供應商的生存困境。該函稱,因價格戰引發部分車型滞銷,長安将對供應商未結貨款直接扣款 10%。長安汽車随後回應稱," 直扣産值 "、" 直扣貨款 " 等内容系不實信息。
巨頭的日子也不見得舒緩。博世中國總裁陳玉東在今年初曾表示,他收到了吉利零部件采購公司總經理贈送的一把寫有 " 快刀斬亂麻 " 的刀,希望博世能配合降價以提升産品競争力。
一直以來,主機廠在整零關系上一直占據主導地位。但 " 榮辱與共 " 的整零關系,并不是建立在絕對的平等之上。" 當主機廠遇到經營難題,就會把很多供應商叫來,一刀切地強勢要求他們降價,壓縮經銷商的利潤來保證自己的利益。" 一位供應商人士告訴 36 氪 AUTO。
2020 年,當财年的淨利潤大跌 86%,豐田首次在合作中途要求供應商降價,以實現成本控制。但這次不一樣,不是哪一家車企出現了經營難題,整個汽車制造業都在與虧損做鬥争。今年以來,車市價格戰累加燃油車市場份額的萎靡,削弱了一衆傳統車企的盈利能力。
據乘聯會數據,2023 年第一季度,汽車行業淨利潤同比下滑 24% 至 819 億元,汽車行業利潤率爲 3.8%,顯著低于整個工業企業 4.9% 的平均水平。
" 除極少數幾家汽車制造商外,今年即使是業界表現最好的汽車制造商在要求其供應商控制成本、降低零部件價格方面也變得非常嚴厲。" 一時間,主機廠與供應商的關系變得緊繃起來。
價格戰 " 禍及 " 供應商
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曾表示,2022 年國内市場上在售新能源車型達到了 372 款。各家車企爲了在新能源市場占據有利位置,依然不遺餘力地在推出新能源産品。
當内卷變得更爲激烈,從價格上撕開突破口已經是車企們的慣用打法。比亞迪和特斯拉不斷下探主銷車型的價格區間,以此在新能源市場攻城略地。而那些相對弱勢的品牌們,隻能用犧牲利潤的方法來守護自己原本就不大的份額。
以價換量是價格戰的基礎邏輯,但這套打法的負面作用顯而易見:車企的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低。
因此,車企們迫切需要降低制造成本來提高毛利率,爲自己争取更多的降價空間。有行業内人士表示,降低制造成本的方式有多種,比如提高生産線自動化程度、推進零部件通用化、應用新技術和新材料,但内部成本控制總有極限,且難度較高、研發周期較長。
對此,壓低供應商的供貨價似乎成了切實可行的有效辦法。" 一輛車的物料總成本,有大約 60% 來自外購零部件,供應商是主機廠控制成本的一大突破點 "。
成本壓力開始轉接到零部件供應商身上。" 最近主機廠在成本控制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在與供應商進行談判的時候态度越來越強硬。" 一家二線供應商内部人士告訴 36 氪 AUTO,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主機廠開始以自身體量爲談判籌碼,進一步壓低供應價格。
按照市場慣例,主機廠平均每年會要求供應商降價 2%~5%,但主機廠也會提高同年的采購量來平攤降價帶來的利潤損失,"5% 是一個平衡線,降價幅度控制在 5% 以内,主機廠再增加一定采購量,供應商仍可以用規模化來保證利潤。" 上述供應商人士說。
來源:視覺中國
但在今年,由于價格戰的開打,主機廠盈利能力開始受到損傷,越來越多的主機廠開始有意打破這條平衡線,要求将供貨價格降低到 5% 以上,但訂單量卻沒有進行相應的提高。另據報道,有供應商表示,在汽車價格戰打響後,長安汽車就開始加大對供應商的壓價力度,公司的盈利空間也因此遭受擠壓。
今年 3 月,一項由蓋世汽車發起的 " 供應鏈降本 " 行業調研結果顯示,3000 名行業人士中有 74% 表示,相較往年,今年車企提出的降價要求明顯提升,超半數企業被要求的降價幅度在 5%~10%;較爲誇張的情況中,也有供應鏈企業一次性被要求降價 20%。
該調研還指出,供應商的降本手段較爲單一,多以壓低原材料價格、控制人力成本爲主,而不是通過技術來實現降本。還有供應商對 36 氪 AUTO 表示,一些主機廠還試圖通過減少對供應商原材料采購成本的補貼,減少生産資助的方法來轉移成本壓力。
供應商如履薄冰
在汽車産業鏈條當中,主機廠處于中心地位。除了甯德時代、博世等頭部供應商巨頭外擁有龐大的客戶群體外,二三線及以下零部件供應商的客戶群體極爲單一。
有三線動力電池高管對 36 氪 AUTO 形容零部件供應商的處境," 有 5 家以上客戶就能跻身一線,2 家客戶就能讓自己活得不錯。"
這裏的市場規律是,供應商們主要依附于主機廠生存,爲了拿到賴以生存的訂單,供應商通常會以主機廠爲圓心進行運轉。比如,小型零部件供應商會将工廠建設到主機廠客戶所在的城市,甚至有供應商會爲主機廠成立專門的研發小組,"24 小時爲主機廠待命 "。
一家位于杭州的軟件供應商曾經爲上汽提供服務,該供應商的員工回憶初期的合作細節," 每天都處于待命狀态,一旦上汽那邊的合作遇到問題,(我們)立馬買最近一班的高鐵去上海幫忙解決問題。"
從初期就确立的不對等關系,會貫穿合作的整個周期。
爲了保證主機廠現金流的健康, " 長賬期 " 已經成爲供應商和整車廠合作的潛規則。通常,由于程序的繁瑣,整車廠的回款周期在 6 個月 -9 個月之間,在這段時間,供應商需承擔龐大的生産成本。" 原材料采購、工廠生産、物流費用都需巨額成本,回款沒有到賬隻能自己承擔。"
但沒有人能保證供應商在既定的周期内能拿到全部回款。" 即便到了回款周期,一些強勢的主機廠也會給出各種理由來減收賬款和延期付款。" 有供應商内部人士對此抱怨道。
來源:視覺中國
強如巨頭博世,也曾面臨主機廠拖欠貨款的局面。2020 年,博世中國甚至采用停止供貨,加收利息的方式來追回拖欠已久的回款。" 博世是一級供應商,他需要拿到錢去支付二級、三級供應商的貨款。" 上述人士表示。
冗長的回款周期一邊讓供應商飽受資金壓力,一邊也讓主機廠的采購部門成爲壓力最大的部門之一。" 因爲每天要想盡各種辦法搞定供應商的催款,并找一切理由壓低供貨商的采購價格。" 有傳統車企的内部員工告訴 36 氪 AUTO,甚至有的車企還會強迫部分員工到采購部門輪崗," 鍛煉他們的抗壓能力。"
在一些銷量情況欠佳的主機廠,壓價和拖欠供應商貨款已成爲了采購部門的主要考核指标之一。
即便有供應商願意在回款方面做出讓步,也并不意味一定可以拿到主機廠的長期合作權。對于一些提供内外飾件、座椅、車燈、保險杠等低技術含量配件的供應商,他們始終處于危險狀态。" 以前爲車企供貨,形成定點合作關系後,在合作周期内被換掉的可能性不大。" 但現在車企們降低成本的壓力越來越大," 一旦有相同供應商拿出價格更低的産品,車企們就會萌生更換供應商的想法。"
一個直接的例子是,出于降本考慮,一家自主車企的主銷車型臨時更換了另一家供應商的扶手箱。" 單一成本僅相差不到 5 元,但就因爲這個差價,最初的供應商被踢出局。" 有業内人士透露。
被轉型放大的矛盾
供應商與主機廠的矛盾由來已久,這次長安汽車與供應商曝出的拉扯戰,也體現出傳統車企當下的生存困境。
今年第一季度,比亞迪以 50.87 萬輛的銷量占據了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将近四成的份額,而特斯拉中國則以 13.74 萬輛的表現位居第二,占據 10.5% 的市場份額。兩者已經占據了國内新能源市場的半壁江山。
傳統車企在新能源市場很難賺到錢,而固守的燃油車市場份額持續萎靡。除了比亞迪和特斯拉等少數車企外,其餘車企的生存處境并不理想。
理想汽車董事長李想認爲,當企業達到千億級别的收入規模後,15%~25% 的産品毛利率是一個健康生存的汽車企業的基準要求。
長城汽車、廣汽集團和上汽集團三家千億級别企業,一季度毛利率分别爲 16%、4.01% 和 9.83%。按照李想的标準,除了長城汽車外,廣汽和上汽兩家傳統車企巨頭均未達到健康生存線。
來源:視覺中國
" 傳統車企的業績壓力都比較大,大家都在尋找控制成本的方法。" 一位獵頭表示,車企在人才招聘方面,其他崗位去年跳槽平均有 30% 左右的薪資漲幅,而同樣的崗位今年 " 可能隻有 10% 左右的薪資漲幅 "。
行業轉型帶來的經營壓力擺在眼前,慌不擇路的傳統車企們也将壓力轉嫁到供應商身上。
" 有很多車企認爲,他們給供應商的采購單逐年增多,僅憑這一點,供應商就有必要用降價策略幫車企渡過難關。" 有多位供應鏈人士向 36 氪 AUTO 透露,已有車企試圖和供應商重新簽訂供貨合同來緩解壓力,新合同主旨爲 " 分 2 年~3 年的時間,來完成供應訂單 30% 的降幅 "。" 平均下來,一年的降幅要降 15% 左右 "。
另一個潛在的危險是,憑借着供應鏈垂直一體化的優勢,特斯拉和比亞迪依然有極大的降價空間。最新數據顯示,比亞迪單車利潤率已經高達 1 萬元,而自主車企的單車利率平均值爲 5000 元。" 這也意味着,當比亞迪将價格壓低 5000 元,我們就要賠本來應對。" 上述人士直言道。
爲了實現最大程度生産降本,越來越多車企試圖實現關鍵零部件的自産自研。包括長城、吉利、通用、本田、大衆、豐田、PSA、奔馳等車企都有自研動力電池的打算。
波士頓咨詢公司高級顧問 Xavier Mosquet 表示,目前許多制造商有意自己主導關鍵零部件的生産,以避免内部制造的成本和複雜性。" 有一些汽車制造商在某種程度上希望繼續購買零部件,并進行最終的整合。"
零跑自研自産的部分已經覆蓋 70% 的整車成本,"10 萬塊錢的成本,其中有 7 萬塊錢零部件是零跑自制的,如果外購有 10% 毛利空間差價,零跑就比别人有 7000 塊錢的競争力。" 朱江明透露,随着規模效應擴大,未來會有更多研發成本得到平攤。
親愛的讀者們,不設置星标,很容易錯過我們的推送,也無法看到封面圖片。請星标 "36 氪 Auto",及時接收每篇推文,期待爲您帶來更多更專業的行業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