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動科技第一股 "Keep 上市半年,股價最低跌到 5.79 港元 / 股,市值蒸發超 120 億港元。
進入 2024 年後,Keep 的股價開始持續下跌。第一次斷崖式下跌發生在 1 月 4 日,Keep 股價大跌 30%,當天,消息面上沒有與 Keep 相關的直接因素。此後的 10 多天裏,Keep 股價從 13.4 港元一路跌到 5.79 港元。
截至目前,Keep 市值 31.86 億港元,較上市首日收盤市值已經跌去近八成,超 120 億港元。
2014 年,創始人王甯通過自己摸索,3 個月減掉 50 多斤體重,這樣的正反饋讓剛剛大學畢業的他決定做一款運動健身 APP Keep。Keep 剛上線就獲得了蘋果 App Store 的推薦,上線 105 天,用戶數就超過 100 萬,僅用了一年時間,用戶數就突破 1000 萬。
2017 年,Apple 公司 CEO 蒂姆 · 庫克來中國,Keep 成爲其中一站,庫克跟王甯聊了聊 Keep 與 Apple Watch 結合的可能。2017 年 8 月,Keep 用戶數破億。
過去 9 年裏,爲了尋求更好的商業模式,王甯帶領 Keep 從移動互聯網一路殺到智能硬件、運動消費品乃至線下健身空間,最終形成一個包含在線健身内容、智能健身設備和配套運動産品在内的運動健康平台。
2023 年 7 月 12 日,Keep 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彼時,公司全球發售所得款項淨額達到 1.92 億港元左右。股票開盤,Keep 高漲 4.77%,每股價格超 30 港元,市值同步增加,達 159 億港元。然而,資本對 Keep 的支持未能延續,Keep 股價在達到 42.4 港元 / 股的高點後,便開始一路下滑。
登陸港交所,讓 Keep 完成了從一家創業公司到上市公司的蛻變,并打響了 " 運動科技第一股 " 的稱号,但創業第十年的王甯沒想到,更大的考驗和挑戰還在後面。
對于資本市場表現,Keep 未做任何評論。Keep 内部人士告訴《中國企業家》:" 其實我們确實在布局一些新的調整,面向未來趨勢,爲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一、股票解禁與業績不佳
Keep 股價最早一次大幅下跌,發生在 2023 年 12 月 4 日。
當天,上交所發布港股通标的名單調整公告正式生效,上市不到 5 個月的 Keep 被納入 " 港股通 " 候選股票。這意味着,符合資格的境内投資者也可以買入 Keep 股票,能爲其帶來更多的股票成交量。
這本應是一則利好消息,但卻引發了投資者的恐慌情緒。當天 Keep 開盤報 29.35 港元 / 股,報收 20.9 港元 / 股,跌幅達 27.56%。
随之而來的是,Keep 股票迎來上市後第一次解禁期。根據其招股書,Keep 與股東約定的禁售期爲 180 天,即自定價日(2023 年 7 月 5 日)起 180 天内禁售任何相關股份。
王甯 來源:受訪者
2024 年 1 月 1 日,Keep 進入解禁期,由此帶來了一波股價震蕩。招股書顯示,2024 年 1 月 1 日,Keep 限售股解禁規模達到最大,超過八成限售股解禁,首發股東裏有 26 名股東的股份解禁,解禁股數達 42745.43 萬股,占總股本的 81.32%。
1 月 12 日,Keep 限售股迎來第二波解禁,涉及 2 位股東,解禁數量爲 8873.04 萬股,占總股本比例 16.88%。這兩次解禁的都是首發限售股,隻是限售開始時間略微不同,前一次是在 2023 年 7 月 5 日的定價日,後一次是在 2023 年 7 月 12 日的上市交易日。
股票解禁,意味着老股東可以選擇退出,同時也面向二級市場提供更多的機會。IPO 之前,Keep 完成 8 輪共計超過 6 億美元的融資,資本方包括騰訊、高瓴資本、BAI 資本等頭部機構。
投行分析師吳雙告訴《中國企業家》:" 老股東必然面臨資本退出壓力,限售股解禁增加了市場流動籌碼,但這部分投資者抛售,超出了市場承接能力。當老股東都選擇退出時,同時也會引發新的資本踩踏效應,讓資本市場視爲是一種出逃,即本身不再看好,這會進一步引發股價下跌。"
事實證明,Keep 并未因此吸引更多的投資者資金進入,還導緻了股價一落千丈。究其原因,這和 Keep 在 2023 年上半年業績不佳,營收和月活用戶雙雙下滑有關。
據 Keep 披露的 2023 年上半年财報,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平台平均月活躍用戶約爲 2954.9 萬名,同比上一年減少 812.9 萬名,與 2022 年末相比減少 208.9 萬名;平均月訂閱用戶約爲 301.7 萬名,同比下降 17.68%,與 2022 年末相比下降 7.71%。
活躍用戶的下滑,也導緻其廣告收入減少。在業績表現方面,Keep 在 2023 年上半年僅實現 6943.7 萬元廣告及其他收入,與同期相比銳減 21.4%。另外,在報告統計期内,廣告收入占總營收的比例僅爲 7.05%,在 2019 年這一收入占比爲 17.46%。
就總體營收情況來看,2023 年上半年 Keep 總營收數據達 9.85 億元,同比下降 2.7%;營業利潤虧損了 2.61 億元,較 2022 年同期收窄 21.39%;報告期内經調整淨虧損(Non-GAAP)約爲 2.23 億元,淨虧損率約爲 22.7%,與 2022 年上半年相比增長 8.7 個百分點。
這是 Keep 公布财務報表以來首次出現營收同比下滑。在此之前的三年,Keep 營收從 2020 年的 11 億元增長至 2021 年的 16 億元,同比增長 46.3%,并進一步增長至 2022 年的 22.1 億元,同比增長 36.6%。
Keep 欠佳的業績表現,成爲其股價下跌的最根本原因。
二、居家健身紅利的消退
Keep 令投資者失去信心的一個關鍵因素是,居家健身紅利的逐漸消退。
對于投資者來說,一個可參考的案例是,美國主打居家健身的運動公司 Peloton,同樣在過去兩年市值斷崖式下滑,市值一路從 500 億美元下滑到如今的 21.55 億美元,與此同時,該公司全球裁員 2800 人,因活躍用戶數遠低于預期,甚至連 CEO 也被不滿的投資人驅逐出公司。
成立于 2012 年的 Peloton 核心産品是一款自研的動感單車。疫情之前,這家公司一直表現平平,市值一度跌到隻有數十億美元。2020 年,疫情期間掀起了居家潮,Peloton 一飛沖天,最高撐到了 500 億美元市值,也迅速帶火了居家健身賽道,并被稱爲 " 健身界奈飛 "。
Keep 同樣享受過這樣的特殊時期紅利。根據酷傳數據統計,僅在安卓應用市場,整個 2020 年 Keep 的下載量增長了 35.59%。與此同時,Keep 的健身器材、服裝和食品也獲得不同程度的增長。
然而,當用戶逐步回歸戶外和健身房,Keep 對用戶的吸引力在下降,這也是 Keep 月活用戶在 2023 年上半年下滑的原因之一。
據中金企信數據,截至 2023 年 4 月,線下各類健身場館擴增數量、付費健身會員數量、平均消費支出、活躍度、訓練頻次等均已逼近 2019 年同期數據。這會不會對 Keep 的業務以及開發邏輯産生影響?
此前,負責智能硬件和消費品業務的 Keep 合夥人劉冬,在接受包含《中國企業家》在内的媒體采訪時曾說道:" 大家都去外邊餐廳吃飯,但不代表就不在家吃飯。Keep 在家庭這個賽道有自己的核心用戶,這些核心用戶除了原來的核心需求以外,他們開始有升級的需求,我們能把升級的需求做好,也就是家庭的智能化多類型運動體驗提升。"
不過,Keep 也開始将站内的課程都采取付費制,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成爲其月活用戶減少的關鍵因素之一。
黃樂微是一位 Keep 5 年的資深用戶,此前即便在健身房,她也會打開 Keep 跟着 APP 上的課程練習,但 Keep 将站内課程全部采用付費制後,她棄用了 Keep。" 很簡單,因爲在小紅書、微博和 B 站上,都能找到同類的免費内容。" 她告訴《中國企業家》。
交談中的用戶。來源:受訪者
王甯曾在微信朋友圈裏寫下他的創業願景:" 讓 100% 的人都能像 10% 的健身達人一樣高質量地健身。" 他希望不管用戶在家裏還是健身房,甚至是戶外,都可以随時随地打開 Keep 完成一次訓練,但當 Keep 的付費制遇上劉畊宏等免費健身課,其願景實現的難度又高了一點。
不過,2023 年上半年,Keep 會員訂閱及線上付費内容實現 4.49 億元收入,同比提升 10%,這主要是由于公司舉辦了大量跑步、騎行等虛拟體育賽事活動,并與 Hello Kitty、蠟筆小新等知名 IP 合作。參與該賽事的用戶需支付幾十元至一百多元報名費,完賽後可獲得實體獎牌。這一系列活動曾在社交平台上吸引了不少用戶參與。
根據 2023 年半年報,Keep 升級的内容及服務使公司的會員滲透率從 2022 年上半年的平均 9.7% 提高到 2023 年上半年的 10.2%。得益于虛拟體育賽事業務的持續增長,公司每名月活用戶月平均收入貢獻同比增長 24.1%。
除了自研手環等智能穿戴設備外,Keep 也開始尋求新的外部突破點。近日,Keep 宣布與手機廠商 OPPO 達成戰略合作,合作内容包括:核心器件研發等硬件産品的深度合作,算法、AIGC 和大模型等方面的應用探索等。該消息發出後,Keep 次日股價開盤短暫上漲近 6%。
三、能持續增長才是王道
Keep 的股價暴跌,也不完全是公司本身的因素。除 Keep 外,在港股上市的美團、樂華娛樂和百果園也紛紛在近日跌破發行價。
與此同時,一方面,與 Keep 同處科技賽道的理想汽車、小鵬汽車、小米、京東健康等科技股的股價也迎來不同程度的下跌;另一方面,與 Keep 同處運動賽道的李甯、特步國際等運動股也迎來股價下跌。
在吳雙看來,近日的大部分港股暴跌均是因爲限售股解禁後,大量籌碼可以在二級市場抛售,二級市場就沒有能力承受了," 畢竟一二級市場投資者成本差異巨大。回到公司本身,隻能做好業務,改善業績 "。
王甯曾表示,Keep 不是在做一款 APP,而是想做一個品牌,一個最酷的體育運動品牌,像耐克一樣的運動品牌。
在王甯的設想中,Keep 在一個特别長特别寬的賽道裏," 第一步覆蓋健身人群,第二步是運動人群,第三步是健康人群,一步一步越變越大。健身可能就是幾千萬人,然後運動可能上億人,健康是每個人都想要的 "。
然而,在當下的資本環境下,Keep 仍然需要向投資者證明自身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解決好用戶規模增長乏力這一困境。這些問題,恰恰是提升投資者信心的關鍵因素。